血液粘稠后,身体会出现哪些信号?

大家都知道,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由于血管壁的弹性减弱,使得官腔变窄挤压细胞,进而容易引起血液粘稠,使血液的流速减慢,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血液粘稠度越高血液中异物形成血栓的几率越大,影响血液正常的流速,当血栓堵塞血管时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梗塞、心肌梗死或梗塞性脉管炎等。

为什么会有血液粘稠的说法?这跟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梗、心梗等高致死率密切相关,怕所以担心,因此大家讨论比较多。

但是,实际上对于血液粘稠是一个什么样的讨论状态呢?

老百姓说的多,而且基本上很多人把这个血液粘稠跟自己最近做了个体检,血脂高等体检结果相互关联,认为血脂高就是血液粘稠,而有时候我们一些医院个别医生,为了更好跟病人解释,也会出现听到有这种不专业的解释,跟病人解释这个血脂高,是什么意思?解释成血液比较稠,久而久之就导致血液粘稠就是血脂高的误区,这其实是两码事,至少目前来看,医学上认为血液粘稠的高低与血脂没有直接关系!那么到底什么是血液粘稠?我们医生一般不用这个不专业的血液粘稠进行描述,那对于血液的凝固状态,是怎么评估的?异常了,身体会出现哪些信号?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血液粘稠?

我希望从今天看到这篇科普的朋友,淡化血液粘稠的说法!

为什么?

因为血液粘稠,它一不代表血脂一定高;二是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还非常空泛,很难通过一些指标进行评价它!

就是比如我们形容一个人,可以用身高、体重、外表等等比较明确指标去描述他,让我们能第一时间、比较形象具体了解一个人。

但是血液粘稠不行,因为血液粘稠属于血液流变学的概念,影响这个血液粘稠的因素太多了,多者往往不容易被描述清楚,就像是一个没有规则的图形,你无法用固定几个指标是形容它。

而且血液粘度本来就是一个不容易被标化的试验,跟我们的血液当中具体血细胞成分、凝血因子、炎症蛋白等等很多因素有关,所以目前根本没有正规的仪器设备可以测这个血液粘稠

这时候肯定会有人出来说我见识短,市场上多的是这种测量血液粘稠度的仪器!

是的,目前有很多老百姓在用这个血液粘稠度的仪器,就在上半年,我记得我一个高中同学还问过我,他爸妈在一个商场搞活动买了一个据说可以测量血液粘稠的仪器,问我靠不靠谱?准不准?

我直接回答的一句话就是:像我们这种大的,正规医院是没有这种仪器的,而且也不会买这种设备,因为目前根本就没有被公认的测量血液粘稠的仪器,有的都是忽悠老百姓的!

既然血液粘稠不靠谱,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我们想要了解下自己血液粘度状态,应该查什么?

目前临床上,对于评估血液粘度或者说它的高凝情况,还是有一些比较稳定的,评价更加科学的检测指标的。

比如我们可以做凝血酶检查、血栓弹力图的检测,这些都相比之前说的血液粘稠度检测要来的更加准确,可以被数据标准化,更为科学。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一个正常人的血液在血管内循环,不会跑到外面出现出血,同时又不会过度凝固形成血栓,主要是五个系统构成的,分别为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因子以及纤溶因子

什么是凝血因子?

我们的凝血因子,大多数都是由肝脏合成的,肝脏合成这些凝血因子以后,会通过一些途径把这些因子释放到我们的外周血液里去,参与血液循环。

这时候如果突然我们的血管哪里弄破了,有破损,这个血小板就会立即黏附到那个破损位置,同时会暗示我们这个地方,需要凝血,这时候凝血因子就会贴附到我们的血小板表面,形成一个凝块,催化这个反应,需要我们的凝血酶,才能形成这个凝块

同样,假如这个凝血因子吸附以后被激活,凝血酶原形成了凝血酶,凝血酶又把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形成那种黏块,血栓块,把伤口堵住的作用太强,就会形成过度的血栓,把血管堵住了

所以,像一般怀疑凝血问题的疾病,都要考虑检测凝血酶,它可以作为评估我们血液高凝的指标之一。

了解了以上知识以后,那我们就要来说,假如我们血液过于高凝,粘度比较大,身体会出现哪些信号?

毫无意义,那就是很容易出现血栓性疾病!

所谓血栓性疾病,其实就好比我们家里的自来水管,上游堵了,那么家里下游的水供就会出现问题。同样道理,我们血管里的血液凝固,产生了血栓,堵住了我们的血管,那么这个血管供应的下游段就会出现问题,引发一些疾病发生。

目前临床上,根本具体血栓产生部位,主要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

动脉血栓的话,大家比较常见的就是脑梗和冠心病!

如果发生在脑部,轻者出现短暂缺血性发作,严重完全堵塞,就会导致脑卒中。

如果血栓是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轻者就会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同样如果堵塞严重,就会引发心肌梗死。

如果这个血液粘度引发血栓造成了外周动脉缺血,那很可能就会引起间歇性跛行,如果完全堵塞,那直接就会导致肢体的坏死。

另外一个要说的就是静脉血栓,目前9成以上发生静脉血栓病人都是来源于下肢静脉,这主要跟我们上肢活动频率要远远高于下肢有关,像大家平时运动很少有不用到上肢的。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在一些长期卧床的病人中发病率高,还有就是一些喜欢打麻将,一坐就是一天的工作职业中比较常见!

所以,我们说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说,尤其是中老年人,出现什么信号应该考虑自己体内血液粘稠度可能偏高了,实际上就是把握一些常见脑梗、心梗等疾病可能的早期症状!

第一个,早上起来头晕,但是晚饭后往往人又比较清醒

第二个,胸前区时不时有疼痛,尤其是运动后加重

第三个,每次吃完午饭后特别容易犯困,想睡觉,整个人一下午睡完还是无精打采,这都可能是大脑血液供应不足表现;

第四个,肥胖,简单下蹲就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

第五个,平时视力没啥问题,这段时间突然出现一过性视力发黑、或者模糊不清,也要注意了,这也可能是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视神经短暂性缺血缺氧造成的。

关于血液粘稠,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下方留言,我坚持用大家看得懂的文字,最原始的码字方式给您带来最好、最全面、最实用的健康科普。如果你觉得不错,可以关注“医学小侦探”并转发哟,让身边更多的人受益!

血液粘稠后,身体会出现哪些信号?

很多朋友喜欢问“血液黏稠”的问题,如果我们直观地来想象,确实如果血液的黏稠度增加了,会导致血液流速变慢,甚至于可能导致血管堵塞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需要纠正的一个误区是:从目前主流的医学观点来看,血液黏稠度并不是评估和判断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主要因素。为什么血液黏稠不那么重要,到底什么指标才能够更好地反映心脑血管健康风险,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血液黏稠不黏稠,真的不必太纠结

很多朋友认为,血液黏稠了,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是心梗脑梗等重要疾病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相比起血液的黏稠度变化,我们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其他几个方面的原因关系更加密切,这些原因包括年龄的增长,血压的升高,血脂的升高,血糖的升高,以及吸烟,长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因素影响。

心脑供血不足,心梗,脑梗的发生,多数情况下都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脉逐渐硬化变性,出现斑块,狭窄等问题,才可能会导致心脑等器官的供血不足,而不稳定的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引起凝血物质聚集成团,堵塞心脑血管才会形成“血栓”,因此,如何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如何控制好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才是控制好心脑血管健康的重中之重。

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简单来说是这样一个过程:动脉血管壁的内膜细胞受到三高问题的影响,逐渐出现炎性反应而受损,血液中的脂质会通过受损的动脉血管壁内膜在下方形成沉积,当沉积的这些脂质不能够被身体代谢清除时,身体就会通过巨噬细胞来吞噬这些脂质,这些脂质在被吞噬的过程中,逐渐被氧化形成泡沫,这些被氧化的脂质泡沫逐渐融合,在血管壁下方形成沉积黄色脂质核心,而血管壁平滑肌会生出一个“纤维帽”,覆盖在受损的血管内皮上,这样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

由此看来,三高问题,以及导致血管壁内膜受损的不良生活习惯,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风险因素,而血脂的升高,确实会导致血液黏稠度的增加,血流的速度也会稍有变慢,导致脂质更易于形成沉积,但却并非是主要因素,通常也不以此来评估心脑血管风险。

血液黏稠度增加,与诸多因素有关

血脂的升高,特别是甘油三酯的升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的增加,但除了血脂升高以外,血细胞数量的增加,比如红细胞增多症导致的红细胞浓度增加;血液中其他成分的变化,如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成分的增加;血细胞聚集性的改变,比如红细胞的变性导致的血细胞聚集;以及血细胞变形性减弱,导致通过微小毛细血管时的能力降低等等原因,都有可能影响血液的流动性,导致血流速度变慢,导致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因此,如果我们发生血液黏稠的问题,可能与诸多原因有关,而如果仅仅认为是血脂升高了,才会导致血液黏稠的看法,也是不够科学全面的。

当血液黏稠度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对身体的供血形成影响,造成的主要症状可能有,晨起头晕,而夜晚清醒,午餐后犯困,阵发性视力模糊,蹲下站立时眩晕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都不是判断血液黏稠与否的特异性症状,因此,仅仅通过症状去评估判断,也是不靠谱的,想要了解自身的血液黏稠情况,可以去进行血流变的检查,如果发现有高黏稠问题存在的话,也应该从多方面查找病因,逐步的改善解决。

发现血液黏稠怎么办?

前面我们介绍过,导致血液黏稠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如果发生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血液黏稠度增加,应当首先查找导致血液黏稠的真正原因,针对原因进行调理改善才能够有效的改善问题。

对于有血液黏稠问题的朋友,首先可以从生活上做好调理,注意多为身体补水,健康饮食,多补充维生素,加强运动锻炼,避免熬夜,这些方面,多有助于调理和改善血液黏稠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高血脂引起的血液黏稠,就应该积极地调理控制血脂水平,而如果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则要注意针对病因进行调理控制。

总之,血液黏稠与否,虽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风险,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导致心脑血管风险的主要因素,如果存在血液黏稠的相关症状,也应该通过具体的检查来确认,而不是凭症状就判断自己的血液是否黏稠,调理血液黏稠问题,也应该针对具体病因来进行,不能一概而论。

血液粘稠后,身体会出现哪些信号?

浓稠的血液可能会导致腿部血液凝结,造成疼痛,肿胀的状况,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时,一块凝块脱落到肺部,导致胸痛和呼吸急促,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称为肺栓塞。有时候血管较厚会导致动脉血栓而不是静脉血栓。颈部动脉中形成的血凝块可能会传播至大脑并引起中风。心脏动脉中形成的血块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通过切断氧气流动,血块会在受影响的器官中造成问题。

浓稠血液是由重蛋白质引起的,或由血液循环过多造成的。太多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会导致血液增厚。另一个原因是血液凝固系统的不平衡。具体疾病包括狼疮,抑制剂,蛋白C或S缺乏症或抗凝血酶,或因子5或凝血酶原突变。癌症也会导致血液浓稠。

血液浓稠过多会导致各种症状。这些包括:

· 模糊视野

· 头晕嗜睡

· 容易出现瘀伤

· 月经过多出血

· 痛风

· 头痛

· 高血压

· 皮肤瘙痒

· 感觉乏力

· 呼吸急促

而改善血液粘稠不光是需要依靠医生给与的治疗药物,运动什么的也是最好的改善血液粘稠的方法。可以尝试以下的活动,其中包括:

· 经常伸展,特别是腿和脚来促进血液流动

· 在冬季穿着保暖的衣服,特别是手脚

· 避免极端的温度,如特别烫或者是特别的凉

· 保持水分并喝大量的水

· 通过在温水洗澡水中加入半盒淀粉来进行淀粉浴,这可以舒缓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的经常发痒的皮肤。

血液粘稠后,身体会出现哪些信号?

血液藏在人体内部,它的变化轻易难以发觉,但是会在我们体表上有所呈现,只要仔细观察还是能早早发现的:

1、哪怕睡眠质量再好,睡醒后仍然感觉昏昏沉沉,并且容易犯困。还会伴随有间歇性的头痛、耳鸣、健忘、心悸等症状。这些可以归结为,血液粘稠后对我们神经系统的破坏。

2、血液粘稠,势必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尤其是相对窄细的毛细血管,可能直接就被堵塞了,比如眼部特别细的神经血管。当缺血时,它们就不能正常工作了,会有视力减退、视线模糊等症状出现。

3、我们的鼻子、口腔等部位的粘膜还可能有星星点点的出血或者淤血的症状。

4、耳垂上出现皱纹。当血液粘稠时,像其他偏远组织一样,耳垂血液供应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皱纹。

此外,无论去医院验血还是献血,发现抽出比较困难,已经抽出的血很快凝结时,就要引起足够重视了,这是最直观的信号。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血液粘稠后,身体会出现哪些信号?

一旦血液粘稠,心脑血管病就会接踵而来,肝病、肾病、糖尿病也会悄悄靠近。所以,我们想要健康,其实首先就要关注血液健康。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自己的血液是否粘稠容易堵了呢?

要点有二:一是看手、二是看睡眠。

看手识别血液粘稠:

不管男女老少,高矮胖瘦,一般正面的手掌颜色应该是淡粉色,如果手掌偏红了,说明你的血液已经慢慢开始出现血液粘稠的现象。

手掌发红,此时你的血液粘稠度偏高了;如果发红偏紫,说明血液粘稠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了。

手掌发红和五指肚发紫的人,而且还伴随着手脚冰冷和容易发麻,则要随时防范心梗脑梗和猝死的发生了,这已经上升到心脑血管病了。

指甲内陷的人,往往也是血液粘稠较为严重了,这种指甲的表面会出现线形凹陷,这种情况与血管有关,是血液粘稠引起的血液循环不好。

看睡眠识别血液粘稠:

正常人晚上就会困,想要睡觉,早晨睡醒了就会神清气爽,可血液粘稠的人正相反:晚上清醒、起床头晕。

血粘度高的人,早晨起床会头晕目眩,跟普通人睡醒后精神抖擞完全不一样,但一到了夜晚就精神状态很好。

此外,如果人出现了血液粘稠的症状,红细胞会逐渐积聚,毛细血管会遭到堵塞,而且睡眠质量会逐渐降低,甚至会出现失眠多梦的状况。

当你的身体出现以上表现的时候,就证明你体内血液粘稠度(血脂)很高,需要格外注意。

清血有“三宝”,血液粘稠、血管堵塞,全都不怕

血液粘稠了就很容易引发血管堵塞,出现心脑血管病,所以,一旦有血液粘稠的倾向了,就要抓紧清血。生活中有很多清血的食物,但依功效而言,有三种物质是最厉害的:α-亚麻酸、卵磷脂和维生素C,它们是清血“三宝”,生活中多补充这三种营养物质,血液粘稠、血管堵塞,全都不怕!

α-亚麻酸

α-亚麻酸被视为Omega-3系列脂肪酸母体,在人体内可转变成(二十碳五稀酸)EPA。EPA是体内三烯前列腺素的前体,被成为血管清道夫。因为它能使血小板聚集能力减弱,有扩张血管作用,可阻止血小板与动脉壁相互间的作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血栓形成。

苏子油是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一种植物油,α-亚麻酸含量可高达66.7%左右,每天食用一点苏子油,可达到清血降脂,预防动脉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食用苏子油的时候应注意避免高温加热,以免其氧化破坏营养成分,可直接滴在粥、汤等食物中,也可和酸奶搅拌后直接食用。

卵磷脂

卵磷脂是一种强乳化剂,能够使血液中的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且保持悬浮状态,有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被有关组织所吸收利用,从而避免了高胆固醇对血管内膜的破坏,对防治高粘度血症及高脂血症有一定的作用。

大豆及大豆制品都是含有卵磷脂的。研究发现用大豆蛋白替代动物蛋白能降低血脂浓度, 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除了大豆及豆制品外,禽蛋、鱼类中也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可适量食用。

维生素C

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身体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说起维生素C的降血脂功效,就不得不提到猕猴桃。猕猴桃中不仅富含维生素C,还含有精氨酸,精氨酸在改善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方面也有不小的功效,对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特别有帮助。

维生素C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因此可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来调节血液粘稠度,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除了猕猴桃,还有柑橘、山楂、西红柿、辣椒等。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血液粘稠后,身体会出现哪些信号?

血液粘稠在医学上叫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多见,可经血液流变学检查来确诊。血液粘度的低与高代表血液运输的优与劣,也代表着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多与少。血液粘度增加,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必然导致器官和组织,尤其是微循环灌流量下降,造成缺血缺氧,影响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从而产生心脑血管疾病。很多研究表明,在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血液粘滞因素升高),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经由健康人发展为亚健康人。

血液性疾病的人不一一赘述,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血液粘稠的原因: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变差,管腔变窄,血液流速变慢;2.血脂过高 高血脂症的人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流速减慢;3.进食太多脂肪类食物,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增多,使血液变得粘稠;4.运动过少;5.喝水过少,大量出汗及失水后未及时补充水分。6.烟酒对血管的刺激。

血液粘稠后身体表现为哪些症状呢?

1.视力模糊 由于眼部微小血管缺血,使视网膜及视神经供血不足,会出现阵发性视物模糊,有些人会当做白内障治疗。

2.活动后气喘 当血液粘稠,各重要脏器供血相对不足,心肺功能下降,当活动以后耗氧量增加后,会出现心慌、气促等症状。

3.头晕 血液粘稠后血液无法及时的供应到大脑,出现缺氧性的头晕。早上起来大脑不清醒,思维迟钝,夜间多梦。如果深蹲后突然直立,会出现黑矇。大脑长期慢性缺氧容易使人出现困倦、记忆力减退。

4.午饭后容易困倦 血粘度较高的人在午饭后,由于血液大量流入消化道,大脑血液供血的不足,就会导致人出现困倦的感觉。

5.手脚麻木感 血液粘稠会容易引起四肢末梢供血不足,甚至出现微小血栓,表现为手脚末梢冰凉、麻木等症状。

血液粘稠后血液表现为高凝状态,其后果是易引起血栓栓塞性疾病,比如脑梗塞、心肌梗塞、深静脉血栓等等,老年人血液粘稠尤其需要注意。对于年轻人来说,血液粘稠大多数是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造成的,因为人体有较强的调节能力,能自动维持血液内环境的平衡和相对稳定,一般不需特别治疗。该如何改善血液粘稠呢?首先是戒烟酒,其次多锻炼,控制体重,饮食要清淡,低盐低脂,少吃大鱼大肉,多吃水果蔬菜。平时要多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来喝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