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约38万人确诊大肠癌,如何远离舌尖上的“富贵病”?
每年约38万人确诊大肠癌,这可不是哪个医生或者哪个医疗机构为了吸引病人来看病说的空,陈医生带大家回顾下我国2015年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就一目了然了!
2015 年我国大肠癌(也就是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有 37.63 万人,其中男性有 21.57 万人,女性有 16.06 万人;同时因大肠癌死亡人数共计 19.10 万人,其中男 11.11 万人,女8.00 万人。有趣的是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强的区域性,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城市要高于农村,也就是说发达地区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更高,所以说大肠癌是名副其实的“富贵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远离这舌尖上的“富贵病”呢?我们医生大家做到“五少一多”,具体是:
1.少吃肉。曾经有一个回顾性研究指出长期偏好肉类食物者,尤其是红肉(如牛肉,羊肉等)和加工肉类(经过预先处理的,如罐头),相对其他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要高,并且患病的风险和摄入的量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吃的越多发病率越高。
2. 少喝酒。酒可不是好东西,适量喝酒还行,过度可就不好了。酒精对我们人体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饮酒过度的人免疫细胞的数量会减少,比如外周血中NK细胞及CD8+T细胞,这两个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
3. 少吃油,即减少脂肪摄入。因为,脂肪对我们的肠道粘膜会刺激性。这种刺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就容易形成肠息肉,比如之前陈医生已经跟大家分享过一个关于哪类肠息肉容易癌变的科普,就指出腺瘤样息肉等特殊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这些息肉在大肠里。如果没有及时被我们发现,那么慢慢的它就要长大,要长多,癌变极高。所以,油要少吃!
4. 少吸烟。也许你只知道抽烟和肺癌有关,但陈医生可以明确告诉你,事实上吸烟还和大肠癌有一定关系。一个基于对88万人的回顾研究表明:抽烟的男性比不抽烟的直肠癌发病率要高34%,而抽烟的女性比不抽烟的高43%。有研究者对吸烟和各种癌症的死亡做了统计分析,发现大肠癌是12种吸烟相关癌症之一。所以,要想不得大肠癌 ,就不要吸烟。
5. 少暴饮暴食,保持饮食规律。有的人喜欢暴饮暴食,动不动就吃的肚子圆鼓鼓的,这些人是肠癌的高发人群。暴饮暴食严重增加了胃肠道的负荷,而你常年累月的暴饮暴食会让肠道不断受到难以忍受的刺激,肠粘膜、肠道微环境都会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自然而然就容易患上大肠癌。
6. 多吃青菜和蔬果,特别是有高纤维含量的。因为高纤维可以促进大肠的蠕动,大肠蠕动可以将体内的毒素慢慢的排除体外。此外,它还可以将可疑癌细胞或者癌细胞的凋亡代谢产物也带出肠道。同时,还可以将煮熟的红薯、土豆等放凉了再吃,可以提高抗性淀粉的摄入,这对预防大肠癌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吃呢?大家可以参考2016年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平民膳食宝塔(如图)
每年约38万人确诊大肠癌,如何远离舌尖上的“富贵病”?
大肠癌已经是常见癌了,在改革开放之前,甚至是20年前,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大肠癌,近20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是逐步升高的,根据全国的数据统计,大肠癌已经是发病率第三位的肿瘤,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在上海,北京等这样的大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胃癌,仅次于肺癌。我们每年有近40万的大肠癌新发患者,近20万患者死于大肠癌。
在西方国家,例如美国,德国,丹麦等国家,大肠癌是高发疾病,与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的收入水平也提高了,西方式的饮食习惯也开始流行起来,导致我国的大肠癌发病率一路飙升,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可能会导致大肠癌发病率增加:
(1)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鱼大肉,薯条,烧烤,炸鸡,动物内脏等高脂肪性的食物摄入太多,对我们的胃肠道是有害的,而膳食纤维对我们的胃肠道是有保护作用的,例如蔬菜,水果,粗粮。想要预防大肠癌,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每天摄入半斤水果,一斤蔬菜,少吃油腻的食物。
(2)加工肉吃太多加工肉指的是经过加工储存的肉类,例如腊肉,咸鱼,风干牛肉,培根,火腿肠等等,肉类在加工的过程中,可产生有害的物质,长期大量摄入加工肉可导致大肠癌,加工肉已经被列为一类致癌物,是肯定可以导致癌症的。
(3)红肉吃太多红肉一般指的是哺乳动物的肉,加工前呈现红色的肉类。例如猪肉,牛肉,羊肉,长期大量的摄入红肉也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红肉已经被归纳为第二类致癌物,与癌症的关系十分密切。
(4)肥胖,缺少运动肥胖除了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痛风,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还会增加癌症大发病率,有研究显示,肥胖的人群,患大肠癌的概率也是显著增加的。久坐不运动,也可能会增加肠癌的发病率,很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缺乏运动,需要引起重视。
(5)重度饮酒有研究显示,长期饮酒的人群,大肠癌的概率也是增加的。酒精不仅是增加大肠癌发病率,还与很多其他的疾病有关系,例如酒精肝,肝癌,心脑血管疾病,交通意外等等。最好做到滴酒不沾,这样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想要预防大肠癌,需要管住嘴,迈开腿,控制体重,还需要定期体检,50岁以后,需要做肠镜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有没有问题。
每年约38万人确诊大肠癌,如何远离舌尖上的“富贵病”?
舌尖上的“富贵病”?这指的是吃出来的病,生活条件好了,随之容易患上某些跟吃得太好有关的病,就肿瘤来说,主要是乳腺癌,大肠癌等这些所谓的“富癌”。
既然跟“吃”很有关系,想要降低大肠癌发病风险,当然也要从饮食着手。增加大肠癌发病风险的饮食因素主要是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生活条件好了,吃肉多了,营养过剩,吃粗纤维食物少,加上久坐,运动少了,超重肥胖,大肠癌高发,大肠癌是“富癌”。当然,除了饮食因素,某些大肠非癌性疾患比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息肉病、腺瘤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另外部分大肠癌具有家族史,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均衡饮食,合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等;
2、积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腺瘤和克罗恩病等;
3、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不久坐,适量参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避免超重肥胖等。
4、适龄和高危人群主动进行大肠癌的筛查。
每年约38万人确诊大肠癌,如何远离舌尖上的“富贵病”?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居民膳食结构较前变化显著,而大肠癌等“富贵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逐年攀升,据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新发病例将近38万人次,死亡病例超19万人次,数据触目惊心。那么,如何才能远离大肠癌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大肠癌包括直肠癌与结肠癌,二者均是比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所以有人称大肠癌为“富贵病”,是因为居民饮食结构逐渐偏向于“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这种饮食结构是物质条件改善的标志,但也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直接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因此,舌尖上的“富贵病”并非空穴来风,改变饮食结构则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主要包括降低动物脂肪、动物蛋白质的摄入比例,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坚果等,均为结直肠的保护因素。除此之外,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有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除开饮食因素,结直肠基础疾病也是大肠癌的重要诱因。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慢性肠道炎症,虽然短期不会危及生命,但在炎症的反复刺激下,会显著增加癌变风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一经发现,应早期治疗,以降低患癌风险。结直肠息肉也是大肠癌的潜在诱因,犹如潜藏在肠道的定时炸弹,无论有无相关症状,均有癌变风险,需要早期清除。此外,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患癌风险高于普通人群,应观察有无结直肠癌相关症状出现,如便血、大便变细、每日大便次数增加、大便稀烂不成形等,均为大肠癌的报警症状,应尽早肠镜明确病情,以早治疗。
综上,改变膳食结构,减少动物脂肪、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有利于降低大肠癌患病风险;早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肠道炎症性疾病以及肠息肉有利于降低结直肠癌发病;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患癌风险相对较高,应提高警惕。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每年约38万人确诊大肠癌,如何远离舌尖上的“富贵病”?
我原来的一位朋友,市办公厅主任,军人出仕,身体倍棒,有家族性结肠癌史,他父亲50多岁死于肠癌。
这位朋友的一大特点是偏食,喜欢鱼、肉,不吃蔬菜。56岁那年查出结肠癌。虽然做了手术和化疗,一度也去上班,但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就把自己的个人生活、饮食习惯做了回忆和总结,利用业余时间宣传偏食、特别是不吃蔬菜和不运动对健康的危害:
有家族性结肠癌病史的人,应该在饮食习惯上多做些改变。少吃精粮,或以粗粮,比如玉米、燕麦、荞麦以及豆类等等替代为好。多菜少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芹菜、韭菜、洋葱、菠菜、地瓜叶、空心菜、茄子(不能用油炒,茄子特别会“吃油”,只能用蒸或水煮,再拌佐料吃)冬瓜、葫芦、蕈类(蘑菇、香菇、草菇、平菇、猴头菇等等)、竹笋、海带、紫菜等。尽减少含动物脂肪高(海鱼除外)的肉和油煎、油炸食品的摄入量。
多动少坐,多运动有助于预防肠癌的发生。因为多运动有助于降低体重,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排毒,也能够提高免疫力,预防便秘,所以可以降低肠癌发生的概率。
每天保持好心情,大便通畅。50岁以后,每一、两年做一次肠镜。
每年约38万人确诊大肠癌,如何远离舌尖上的“富贵病”?
谢谢邀请。与所有恶性肿瘤一样,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是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一般来说,首先经历正常大肠细胞发生突变→突变细胞发生癌变→癌变细胞聚集成团形成癌肿。这一过程往往需要经历10至几十年的时间。根据癌肿形成的“土壤-种子”学说,癌肿的形成必须有形成癌肿的种子-癌细胞,以及癌细胞发展壮大的土壤-肿瘤周围的微环境。
有了上述理解,我们来分析造成正常大肠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因素: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长期便秘等,再看看环境因素:压力、睡眠不佳、情绪忧郁、导致各种免疫能力下降的因素都可能是诱因。当然饮食因素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
下面就重点谈谈饮食方面的因素对于预防肠癌的影响:
1 膳食纤维的补充:膳食纤维对于促进肠道粪便的排出,吸收肠道有害毒素具有积极作用!众所周知,肠道不仅是一个吸收营养、排出毒素的重要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的第二大脑和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肠道过多的有害物质不但对肠道本身造成伤害,也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造成干扰。此外膳食纤维也是人体肠道有益菌的粮食,而这些有益菌在保证肠道的活力、分解肠道毒素、调节人体免疫、内分泌功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全麦的食物都包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可适当的补充。
2 益生菌:人体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其数量巨大,在正常肠道微环境的情况之下,对于i人体免疫功能、肠道健康、内分泌的信号调节发挥积极的作用。补充益生菌有益于肠道微环境的健康。各种发酵的食物如黑蒜、酸奶、奶酪都富含益生菌对于肠道健康极其有益。
3 关于红肉,许多文献都对红肉持否定态度。本人却认为:即使是红肉只有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的补充,不会对健康带来消极的影响。实际上红肉与肠癌正相关的关系是基于减少的膳食纤维的补充的基础之上。
4 吸烟和饮酒:对于肠道健康的影响是负面的。应该尽可能减少。
以上是我的回答。假如还有问题,可以私聊。欢迎关注我的头条-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