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病吗?

“窦性心律不齐”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而在心电图检查中,大多数异常都事出有因,心电图在不少病例的诊治,都可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像比如一些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离不开心电图检查;以下胸痛的诊断,急性心梗的早期干预也离不开心电图检查,因此对于心电图检查结果,虽然看起来非常专业,大家还是要有所了解的,尤其是对于“窦性心律不齐”等这些非常常见的检查结果,要有一个大致认识,以致于大家不会在出现心电图异常结果后过于担心及忧虑!

那么,心电图检查出现“窦性心律不齐”一定是提示我们患有心脏病吗?

我们要先对心电图检查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很多时候心电图检查只能为诊断提供证据,是一种辅助检查,不能单独看心电图检查结果就轻易下诊断,还要结合病人的其他检查结果以及病人的病史,才能最终下诊断。比如大家最熟悉的心脏病——冠心病,只有做冠状动脉造影才能最终确诊的,之前所做的心电图检查等都只能是辅助诊断,提示我们医生是否需要给病人再进行下一步的检查!

因此,从诊断疾病的流程上来说:光靠心电图检查结果并不能下心脏病的诊断!

同时,“窦性心律不齐”也不一定就是心脏病病人独有的心电图异常结果!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心脏为什么会不停的跳动,其实这跟我们的心脏的大部分细胞都有自律性,可自动发放电活动有关,而我们心脏心室激动频率并不会受制于任何细胞,会受其中自动除极频率最快的心肌细胞控制,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是发放电活动频率最高的位置,因此心室激动频率等于窦房结发放的电活动频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心脏总是跳的那么有节律性的原因,同时也是我们医生看到大家平时体检心电图结果显示“窦性心律”后说这心跳特别好,是正常心律的原因之一。

(如图: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律都是由窦房结发出来的的,而这里发出的心律也就称之为窦性心律,如出现由心脏其他部位发出的心律,就叫做心律失常,比如最常见的异位心律包括有心房肌、房室结以及心室肌)

那为什么生活中大家经常会碰到跟陈医生前几天做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窦性心律不齐”的现象呢?一定是心脏出了问题吗?

(如图:陈医生前两天体检做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窦性心律不齐”)

当然不是,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基本上都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窦房结发放的电活动频率会受到我们身体内两条神经的控制,一条是可以让我们心跳加快的交感神经;另一条是可以让我们心跳减慢的迷走神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能在运动等需要更多供血的时候提高心跳次数,而在睡觉、休息等身体不需要太过供血时候可以放慢心跳的原因,因为我们的心跳快慢一直受到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这两者精密调节之中,因此哪怕我们平时的一呼一吸,都会影响我们的心律!

所以,反过来想,如果我们的心跳频率非常恒定,心律特别整齐,未必是健康的表现。反而有可能是我们心脏本身的这种神经调节系统出了问题,导致其无法及时调节心跳快慢!

而最常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一般就是像陈医生那样的(如上图红色箭头所指)相邻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相差超过了0.12秒,但这种差值的增大本身并没有多大的临床意义,更不是心脏有病变的表现。这种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是没有任何危险性的,是不必治疗和用药的!

因为这种窦性心律再怎么不齐,其节律仍然是窦性的,只不过节律有点不整,对于年轻人来说,大部分跟其呼吸周期有关,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当然,还有少部分人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是与心室收缩排血以及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不齐等有关,但同样没有多大的临床意义,更不可能是心脏病!

但如果我们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写的不仅仅是“窦性心律不齐”,而是像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心房内游走节律、老年人的窦性心律不齐,或者合并写有“窦性心动过缓”“ST段改变”等其他结果的;再或者虽然写着是“窦性心律不齐”,但患者伴有眼前发黑,晕倒以及严重胸闷等症状时,都一定要及时在医院心内科就诊,因为不是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确实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有关!

“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病吗?

今天门诊,来了一个小姑娘,17岁,拿着一份心电图,说自己是心脏病,问医生严重吗?怎么治?

接过心电图,其实就是窦性心律不齐,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后,给出解释:不属于心脏病,放心吧!

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数都不是心脏病。

第一、窦性心律

我们的心脏有一个正常的启动点那就是窦房结,由窦房结发出来的激动,引起的心跳就是窦性心律。

所有正常人的心跳都应该是窦性心律。

其他的非窦性心律都是不正常的。

第二、窦性心律不齐

正常人也可以见窦性心律不齐,只要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这种窦性心律不齐就不是心脏病。

我们很多人都可能是窦性心律不齐,也无需过多关注或治疗。

第三、合并窦性心律不齐

当然如果不仅仅是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而是合并其他心脏病,比如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风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衰等等心脏病合并窦性心律不齐。

这时候虽然也是窦性心律不齐,但这时候确实也是心脏病,但主要看的是心脏结构或血管,而不是心脏跳动。

所以,即使心跳正常,也不代表没有心脏病!

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不是心脏病,但合并其他疾病不能单纯看心律!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病吗?

作为心脏科大夫的左膀右臂,心电图和听诊器曾经并且将一直为心脏疾病的诊治发挥巨大作用。由于心电图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因此应用及其广泛。老百姓对于心电图也比较熟悉,体检也是必选项目。但是对于心电图的解读,需要专业的医生帮助。下面张大夫就来说一说窦性心律不齐的问题。

首先需要说明,窦性心律不齐既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窦性心律不齐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的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量吸烟和饮酒等情况时,尤其是年轻人中更加常见一些,此时如果患者没有并心脏疾病,大部分情况下,患者并没有感到不适。而此时,也不需要特别治疗,观察随诊即可。

但是,如果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尤其是心跳明显加快、心慌等症状时,还是到心内科就诊,必要时行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确定有无心源性疾病。

病理性的窦性心律不齐,简单来说,此时患者是患有心脏疾病的,窦性心律不齐与这些心脏疾病相关。这些心脏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此时,一定要到心内科门诊就诊,做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

因此,窦性心律不齐,不一定是病理性的。生理性的窦性心律不齐一般不需要治疗,但也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有明显的不适的时候,请到正规医院的心内科就诊。

“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病吗?

窦性心律是不是心脏病?我的回答不一定!

窦性心律是位于右心房上部窦房结即带动心脏搏动的起源点,也是心脏发出电激动频率最快并能下传带动心房、心室收缩。窦性心律代表心电图中的大部分或全部心脏搏动都来自于窦房结,即正常的心脏起搏点发出的心律。

属于非器质性心脏病的窦性心律:

心电图上的表现有三点:

A.不同导联P波表现不同,I、II、avf、V4、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导联必须倒置。

B.心率在60-100次/分时P-R时间(P波开始到QRS波开始即心房收缩到心室开始收缩的时间)应在0.12-0.20秒之间,当然心率过快或过慢可以适当缩短或延长。(过长可能心房扩大或心房传导阻滞)

C.P波时间即宽度或換个说法即心房收缩所需要的时间应小于0.11秒,高度小于0.25mv(v4-v6小于0.2.mv。(超过可能有肺动脉高压)

心电图属于正常的可表现为:

1.窦性心律不齐:指二个心动周期间隔大于0.12秒(当然不能大于0.20秒否则要考虑窦房结有病变)

2.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150次/分。运动后、紧张时、药物、心衰时都可以出现。

3.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率在50-60次/分,多见于运动员心脏,少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早期表现但定不上疾病除非24小时动态心电图多次出现大于3-5秒的长间歇。药物如倍他受体阻滞剂剂量大也会出现。另外一过性或短阵迷走神经兴奋也会出现心率慢,但常伴有噁心、腹痛、头晕等症状,少数I度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能与迷走兴奋有关。

是窦性心律但有器质性或非器质性心脏病:

心电图仍报窦性心律,但伴各种心律失常:

1.在窦性心律基础上出现数量不等的各种早搏如房性、交界性、室性早搏。仅管绝大多数早搏属于正常人无心脏疾病的功能性早搏,极少数出现在急性心肌梗塞后、暴发性心肌炎或心脏病终末期等。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慢快型(缓慢心律所能多数是窦性的)会有较多房性早搏、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甚至房颤。

2.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可表现为在窦性心律基础上出现长短不一或停搏5秒钟内的心律。

房室传导阻滞:II度I型尤其是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时部分心房收缩窦性P波可以不下传或间歇性下传到心室,产生QRS波时有时无。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都能发出激动使心房收缩产生P波,但全部不能通过房室结下传到心室,于是心房管心房收缩,心室自已收缩,一般心室率慢于心房率。

3.急性心肌梗塞大部分都是窦性心律,少数前壁心梗易产生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严重猝死多见于心室颤动,7-10秒钟人的意识消失、抽搐,不及时抢救、心肺复苏死亡率甚高。

4.各种心脏病如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瓣膜钙化性心脏病甚至发展到终未期仍表现为窦性心率。

综上所述窦性心律在没有心脏病背景的人都是正常的心律。但各种各样心脏病心电图报告仍为窦性心律。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说窦性心律都不是心脏病。

2019.2.1

“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病吗?

由窦房结起搏的心律就是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就是正常心律。窦性心律不齐比较常见,尤其是儿童,年轻人,经常在门诊能看到他们心电图单上写着窦性心律不齐。一看到心律不齐,大多数人会误以为心脏出了问题,内心比较紧张。

窦性心律不齐,专业解释是窦房结不规则地发出信号引起的心房及心室的节律改变。通俗地说,就是心跳启动正常,但心脏跳动的快慢出现不整齐。正常的心脏跳动是由窦房结来指挥的,频率为每分钟60到100次,这个频率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比如呼吸的影响,情绪的影响,药物(洋地黄类和吗啡等)的影响。呼吸性的窦性心律不齐,特点是随着呼吸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吸气的时候心率可增加,呼气的时候又可减慢,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其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大多数窦性心律不齐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可见于精神紧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

一般认为,窦性心律不齐不具有临床意义,但是对于出现胸部不适的患者,如胸闷,胸痛,心慌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查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心脏的器质性的病变。

当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分时,可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而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同时会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如果窦性心律不齐伴过缓,需要排除一些疾病因素。如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减,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梗等,可做心脏彩超检查,要除外病态窦房结功能不全的可能。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如心率在45次/分以上可继续观察,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者,如经治疗无效或症状不能改善者,需安装起搏器。

“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病吗?

不能说明患心脏病。

窦性心律?心脏起搏控制是窦房结。它控制我们心跳的节律。快或者慢,节律不齐或者齐。所以正常人心律都是窦性心律。如果心跳的不齐,就是窦性心律不齐。跳慢了,每分钟小于60次/分,就是窦性心动过缓;跳快了,每分钟大于100次/分,就是窦性心动过速。

正常人也会有窦性心律不齐,劳累过度,熬夜,喝咖啡等等,可以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当然,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病人一种表现,即使出现,也不是严重现象,医生一般不做处理。但是,不是出现了窦性心律不齐就是心脏病,毕竟,正常人也可以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