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引起脑出血吗,需要注意些什么?
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是逐年递增,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的生命与健康。
其中,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是自发性脑出血最为常见的致病因素,而阿司匹林就是其中一种我们常用的抗凝药物,长期服用小剂量的药物可以降低血栓、栓塞发生几率,但同时也可以使我们的血液出现低凝的情况,从而诱发脑出血,而且血肿体积有增大的倾向!
这点在2009年美国预防部署工作组修订阿司匹林使用指南时,也被得到了证明:阿司匹林有导致出血的潜在风险。
而且从这几年我在医院收治的脑出血病人来看,不乏有因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诱发脑出血的病人,而且这类病人跟一般脑出血病人相比,更加特殊,术后发生再出血与致残几率更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我们血小板聚集功能功能收到抑制,凝血功能障碍,破损的主要血管不断出血,而且不容易形成坚固的血凝块,出血大多数时候会有扩大蔓延趋势,同时医生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止血困难,渗血明显!
所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不仅会容易诱发脑出血,而且一旦出血还比普通脑出血病人要严重。
那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必须要注意哪些事项第一,如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必须要先7天之前停止服用阿司匹林,因为一般服用一次阿司匹林后的抗血小板作用可持续5-7天,而且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贯穿血小板整个生存周期,直到骨髓产生新的血小板进入血液循环的;
第二,有些人群是不能使用阿司匹林的
- 患有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溃疡的;
- 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哮喘等有明显阿司匹林不耐受现象的;
- 近期需要大手术的;
- 严重的肝、肾、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 高龄、瘦小的人群;
- 孕妇
第三,在服用阿司匹林过程中,要注意与解热镇痛、治疗骨关节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药物合用,很容易导致阿司匹林一二级心血管预防作用受到影响,甚至消失。
第四,切不可擅自改变阿司匹林服用剂量,最好选用肠溶片剂型,正常情况下,推荐最好的“小剂量”阿司匹林服用剂量是75-150mg之间,这可以达到最大的收益而且风险最小,但都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第五,对于阿司匹林相关脑出血患者要重视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因为如何快速恢复血小板聚集功能与机体凝血状态,是治疗关键所在。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引起脑出血吗,需要注意些什么?
段医生答疑在线🔑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诱发的脑出血🔑阿司匹林只有长期服用,才能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但是,长期服用又会增加出血风险,脑出血就是最严重的情况。虽然比较罕见,但是仍然有需要注意的事项。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和导致出血倾向的机制是一样的。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发挥作用。血小板聚集既是血栓形成(脑梗、心梗)的基础;又是参与止血的关键步骤。
因此,阿司匹林可以用来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梗、脑梗的发生。但同时又会必然伴随着出血的风险,如鼻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最严重的就是脑出血。
阿司匹林长期服用预防血栓形成,必须是长期服用。血小板只要与阿司匹林结合,就不能分开,只要体内80%的血小板被抑制,就能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但是每天有10%~15%的新生血小板,这部分血小板是活跃的。所以,阿司匹林必须每天服用,才能抑制新生的血小板,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即使有脑出血的风险,但是在没有明显出血倾向时,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的发生概率比较低,约为0.03%,也就是说3333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只有1例发生脑出血,与不用药的患者发生脑出血概率差别不大。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利大于弊。
为了避免出血风险。应该注意哪些事项?①每日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75~100mg。
②避免合用其它的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如布洛芬、华法林等。
③注意监测出血倾向,如血常规、凝血指标等,如果血小板<50×10^9或者有其他出血症状,考虑停用阿司匹林。
段医生特别提醒:(1)每天一片阿司匹林,偶尔一天忘了就忘了,下一天按照原来剂量服用就行。随意停药反而可能增加血栓的风险。
(2)尽量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或者肠溶缓释制剂,减少对胃部的损伤。
(3)阿司匹林给身体带来的益处和副作用相比,前者更重要,只要没有明确的禁忌症,不要停药。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引起脑出血吗,需要注意些什么?
长期服用阿斯匹林会不会引起脑出血是患者忱心的事,因为脑出血死亡率近50%。
阿斯匹林自身对胃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对胃粘膜损伤更严重,故任何年龄的人长期服用阿斯匹林首先要重视胃出血。
任何有出血倾向的人服用阿斯匹林因其具有抗血小板激活后暴露的纤维蛋白结合的IIb/IIIa受体,而激活后的血小板必须通过纤维蛋白相互连接才能凝聚成血栓,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身上任何部位出血,服用阿斯匹林的人就会导致出血不易止住,不管皮肤、牙龈、鼻腔、痔疮、包括全身任何部位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后邦倒忙,当然脑微小动脉出血也同样。
长期服用阿斯匹林,这个长期当然包括年龄增长,十年?廿年?从六十岁吃到七十、儿十岁?人体任何生长在组织、器官里的各种血管随着组织的老化和自身的老化当然会变得更脆弱,只要长久活下去必然有衰竭、坏死的一天,一旦出血阿斯匹林邦了倒忙,因此这个问题就来了:长期服用阿斯匹林会不会引起脑出血?答案也是明确的:目前没有任何証据提示阿斯直匹林对任何血管有直接损害作用,只是人老了,血管也“老了”自然出血概率就高一些。所以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ACC提出:七十岁以少老人用阿斯匹林防止心脏病发作和卒中可能弊大于利。国外的指南、研究、課题从来只讲结果、对照、信度等从不讲原因,因为他们要的只是结果。那怕是一级预防该用的还是要用,尤其下列人员:即使是70岁以上的人若有多年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嗜烟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家属史的患者,平时三高控制不好,治疗又不规范,无论血管超声、CT造影发现有多个软斑块,尤其是性格急躁、冲动、情绪易失控的患者极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软斑破裂,上述人群也应服用他汀和阿斯匹林以防止随时可能发生血栓事件。
老年人服用阿斯匹林确实比年轻人更多一些脑出血,因此使用时一定要更𧫴慎一些,在二级预防中该用的还要用这就是利和弊的权衡,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远心肌梗塞和脑血栓形成的脑梗要少得多。
我最反感有些莫明来源的数据比较谁的脑出血风险小,无论通过抑制TXA2抗血小板的剂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包括噻吩吡啶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非噻吩吡啶类:替格瑞洛以及糖蛋白lI b/Ⅲa受体抑制剂:阿西单抗和替罗非班,尤其是用于房颤抗脑栓塞所谓老一代的华法令或新一代的拜端妥或加群类其实都是直接或通过维生素K最后抑制凝血酶II因子阻断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发挥其抗栓作用。
有二句话是肯定的:1.无论哪种抗血小板激活或抗纤的药物一一作用越强出血风险一定更大。2.任何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对全身血管的出血风险从理论上来讲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机制可以说我的药脑出血风险比你的脑出血风险小。
2019.3.23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引起脑出血吗,需要注意些什么?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谁家的那个谁,一直坚持吃阿司匹林,结果前一阵子脑出血了。这个药不能长期吃,真吃成脑出血就麻烦了!真的是这样吗?脑出血是因为吃阿司匹林吃的吗?
很多朋友在长期吃阿司匹林,但并不明白到底为什么要长期吃阿司匹林。长期吃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抵抗血小板的凝集,减少血管内血小板凝集造成的血栓风险,因此,首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为了避免出现梗塞性的心脑血管疾病,这一点首先要弄清楚。
阿司匹林能够抵抗血小板的凝集,也就是说,在血管内,这个作用会是预防血栓的问题,但是如果出现出血口的情况下,阿司匹林的作用就会让伤口不易凝固,加大大出血风险。因此,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也确实应该注意服药带来的出血风险的加大。
首先这个出现风险是消化道内出血的风险,阿司匹林药物本身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但通常肠溶片的选择避免了这方面的问题,但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生成的药理作用,同样也会对胃黏膜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般最强调的是要注意消化道内出血的风险。
对于本身有胃部疾患问题的朋友,是否能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评估,通常如果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一般会建议先进行根除治疗后,再行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是有胃部问题,但又确实需要阿司匹林进行风险预防的朋友,一般建议在服药的前12个月,服用PPI抑制剂拉唑类药物,或H2受体拮抗剂替丁类药物,来保护胃黏膜。
阿司匹林会导致脑出血吗?虽然阿司匹林确实有导致出血倾向的风险,但这个锅真的不该让阿司匹林一个人背。之所以出现脑出血的问题,血压的急剧升高、脑部小动脉血管的硬化,或者有脑动脉的血管瘤、脑血管畸形等方面的病理因素,当然凝血机制的障碍,比如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也会加大脑出血的风险,同时还会导致出血口愈合变的更慢,但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不应该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想要减少脑出血的风险, 还是要做好相关的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史、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如果本身又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就更要注意这些因素的控制,尽量减缓脑动脉的硬化进程,也减量减少一些生活上的刺激,如强烈的情绪波动,便秘导致排便用力过猛,大量酗酒导致呕吐等,如果本身脑血管硬化就比较严重,又有高血压的问题,再加上这些诱因,即使没有阿司匹林的影响,也可能会引发脑出血的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阿司匹林如果确实需要服用,还是要坚持服用,但一定要分辨高危人群和禁忌人群,如8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管硬化严重的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无法良好控制的人,本身有家族性脑出血疾病史或出现过脑血管疾病的朋友,这些都是可能会出现脑出血的高发风险人群,在到底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上,还是要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如果出血风险大于疾病预防,那么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就会加大脑出血的风险。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引起脑出血吗,需要注意些什么?
阿司匹林是心血管领域的基石药物之一,可预防血栓形成,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作用,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而这也是很多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比较担心的一点。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引起脑出血吗,需要注意些什么?阿司匹林特殊的作用机制,注定了它确实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这样一个副作用,这也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只不过,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与脑出血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最常见的是消化道出血。
一般推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常规阿司匹林剂量为每日75-150mg,大多为100mg,不会超过150mg。而研究表明,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每日高于325mg)时,才会让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到25%以上,而常规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并不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因此,患者只要是正确用药的话,不必担心脑出血的发生。坚持长期服用才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根本,而不是像题目中所说的一样,吃一个月停一个月,这样做反而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要注意几点!1、掌握正确的用药剂量:一般而言,阿司匹林长期服用都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大剂量用于消炎、解热镇痛不同,长期服用的话都要求小剂量服用,指南推荐的剂量为75-325mg/天。根据权威杂志《柳叶刀》的推荐,体重≤70kg的人群每天75-100mg最为合适;>70kg的人群需要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具体应该遵医嘱。
2、有些情况不能吃: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患者在脑出血急性期绝对不能服用;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波动,控制不佳时,也不能服用,建议把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以预防出血;有出血病史、凝血障碍、消化性溃疡等患者不建议长期服用;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哮喘者不能服用。
3、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阿司匹林与其他解热镇痛药联用时,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应避免与布洛芬等药物一起吃;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华法林等联用时,会增加出血风险,应注意避免一起吃,若必须一起吃的话,一定要警惕出血风险,密切监测。
4、必要时加服质子泵抑制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刺激胃粘膜,出现胃肠道不适,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患者必要时可加服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奥美)等,帮助保护胃黏膜,预防胃肠道不适。另外,建议选择刺激性更小的阿司匹林肠溶片,需要饭前服用,可减少胃黏膜刺激。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阿司匹林相关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引起脑出血吗,需要注意些什么?
感谢邀请。
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上使用十分广泛的药物之一,因其有明确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阿司匹林药理作用明确、安全性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的确,阿司匹林长期使用过程中有出血风险(如皮肤粘膜、胃肠道和脑出血等)。阿司匹林的使用和调整应在医生综合评估后进行,正规使用下是利远大于弊,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阿司匹林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一、充分评估病情,了解适应症与禁忌症
阿司匹林使用前应由医生评估后使用,适宜使用人群主要有:①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者:如冠心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②虽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但未来十年内发生风险>10%的人群,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年龄>50岁等;③有心脑血管手术史,如支架介入术后、瓣膜置换术后、封堵术后。使用禁忌人群有:①活动性消化道出血;②出血体质;③对阿司匹林及水杨酸类制剂过敏者;④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孕期最后三个月;⑥不宜与甲氨蝶呤合用。
二、正确的服用方法
阿司匹林的有效剂量为每日75~100mg,普通型的阿司匹林应在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而肠溶型有一层耐酸不耐碱的外壳,在胃内不分解或很少分解,在应在空腹服用,最佳服用时间是睡前(距晚餐三个小时以上为宜),也可以在早餐前服用。
三、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有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常见的有胃肠道不适、出血(皮肤粘膜、消化道、颅内等)、过敏等。
四、定期复查
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定期复查,注意监测血常规、凝血、肝肾功等检查,了解疾病控制情况。阿司匹林使用前应充分评估,对于有已有脑出血病史的人群应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规范的使用是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前提。感谢阅读,本文由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于今日头条&悟空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