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因为它可以对抗粥样斑块,如何提高它呢?
高密度脂蛋白这些关于脂质代谢的生化检验指标,可以说是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冠状动脉血栓而引起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疾病出现而变得重视起来,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以及流行病学表明:高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成负相关,这句话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当血清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参考值以下而且达到0.9mmol/L以下时候,被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高密度脂蛋白有“好的胆固醇”之称,这种降低最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炎、肝硬化等患者。
我们也在临床上发现肥胖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吸烟的人往往有高密度脂蛋白偏低的现象,可见在很多现象和研究都发现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提高它就一定是好事情吗?
答案很肯定,不是越高越好!虽然我们说高密度脂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抗粥样硬化,尤其是增高>1.55mmol/L时,被认为是冠心病的“负”危险因素,但这不是说它可以越高越好,尤其是禁忌一味追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行为如药物调脂,适当通过一些饮食如多食含亚油酸、亚麻酸的食物、体育锻炼等是可以的!
原因在于虽然说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把体内胆固醇移送到肝脏,然后排出体外的一类脂蛋白,适当的增高,确实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但是当我们人体高密度脂蛋白很高的时候,很可能是你体内的肝脏脂质代谢出现了异常,因为我们要知道我们人体的每一个生理活动都是受到一个基因或者一组基因控制的,有促进基因就会有抑制基因,一旦出现高密度脂蛋白的异常增高,很显然打破了我们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其就未必是一件好的事情!
有人说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因为它可以对抗粥样斑块,如何提高它呢?
高密度脂蛋白由于能将血管壁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减轻血管损害,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故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好胆固醇”,而相对应的“坏胆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
血脂异常的患者,如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大多合并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当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后,对胆固醇的逆转运减少,导致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损伤内皮细胞,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所以,将高密度脂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围,一定程度上可使我们的血管免于胆固醇的伤害。当高密度脂蛋白低于1.04mmol/L 时,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需要适当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但高密度脂蛋白并非越高越好,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太高也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需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1.04-1.55mmol/L。
针对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治疗,治疗目标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但升高密度脂蛋白的特效药几乎没有。他汀、贝特类的药物可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升幅一般不超过10%。升高幅度最大的调脂药为烟酸,大约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15-35%。但烟酸也有不少副作用,如血糖异常、尿酸升高、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刺激症状等,故使用烟酸需慎重评估其利弊。
其次,改变生活方式也可改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如减少富含胆固醇、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植物固醇、可溶性纤维的食物,每日参加有氧运动,戒烟限酒等。
感谢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