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磁共振显示有腔梗,但一年后复查ct显示没有,这是怎么回事?
腔梗,可以说这是目前一个我认为非常争议性的临床诊断,应该改改了!就好比做过胃镜的人,90%以上都会被告知有慢性浅表性性胃炎诊断一样!
同样,腔梗,全称叫做腔隙性脑梗塞,在很多中老年人的头颅CT或MRI检查报告中出现,因为这人到了一定年纪,我们人体的脑部血管都会发生粥样硬化,而腔梗又属于脑梗里面最轻微的那一种!换句话说:到了一定年纪,人或多或少都会发生这种最轻微的脑深部的小的脑梗死灶,因此在很多影像学医生或者神经内科医生,这种诊断太普遍了,尤其是对临床上一些因简单头晕、头晕来就就诊的中老年人,可能就会以“腔梗”作为最后的诊断!所以,一年前你有“腔梗”诊断,而一年后没有,也算是正常了,因为这跟你碰到的影像科医生看问题角度不同有关!
但是随着我们医学对脑部小血管的研究更加深入,简单的把将“腔梗”看做是最轻微的脑梗,或者是直接视作“良性”病变,是一种纯粹生理老化的必然的现象,不予重视是有风险的!
我们说腔梗诊断完全依靠堵塞的血管直径大小来判断的,小的血管就是脑梗,大的就不是,有点太简单粗暴了,对病人未必是一个负责的诊断!因为小血管堵塞病变也可能因为它对我们脑部血流供应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导致大面积脑梗死,这时候再下“腔梗”诊断,对病人是非常危险的!
再者,有一些堵塞血管可能比较大,但它没那么重要,这时候你下的诊断又不是“腔梗”,是不是也不妥!因此对于腔梗的诊断,我希望每个人都应该引起重视,不单单是患者本人,医务人员更应该有所研究后改善,以15~20mm作为腔梗诊断标准,是一个有争议的诊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