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隔代遗传的可能吗?

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性倾向,但它绝对不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说的真正的遗传病!

两者定义不同,糖尿病与遗传病还是区别挺大的!

遗传病是指我们人体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一些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的,我们一般看不见基因的突变而导致的疾病。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的一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也可能两者都有。

两者遗传倾向意义不同!

遗传病是一种遗传物质改变,只有这一种因素!而糖尿病除了遗传因素,还跟后天的环境有关。实际上,糖尿病应该只能算一个具有家族遗传性或者家族聚集性,明确的说:要发生糖尿病除了在遗传基础上,我们必须必须是要有后天环境环境影响,才能决定它是否发病的。如果我们后天能够积极预防,控制饮食,减少不良生活习惯,拒绝肥胖,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等等,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两者遗传的方式不一样!

遗传病可能发生代代遗传,也可能隔代遗传,甚至只传男不传女,或传女不传男!但糖尿病不是这样的,临床上发现,糖尿病患者都有家族的聚集性,就是父亲得了孩子可能会得,母亲得了孩子也可能得的,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仿佛这一家一家糖尿病多发,相对于其他家庭来说得糖尿病概率更大,也就说这个病其实跟遗传有很大的相关性,但是必须注意:糖尿病未必代代发生,也可能隔代发生,但它绝对不属于隔代遗传!因为糖尿病要发生,哪怕你有家族聚集性,没错,你得糖尿病概率是比别人高,但你绝对不是百分之百得。同样道理,你爷爷糖尿病,你爸未得,并不代表你一定不会得,也不能保证你一定会得!后天的生长的环境、饮食习惯,胖瘦等等都跟糖尿病发生有着更大的关系。简单的概率来说:可能遗传病做得到百分之百,而糖尿病是绝对不可能百分之百发病的!

必须明确一点:你有糖尿病的家族遗传病史,只能说明你体内有这样的发生糖尿病的基因条件,但不见得这基因就会被激活,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会发病,糖尿病是绝对可以后天预防的!

糖尿病有隔代遗传的可能吗?

糖尿病到底会遗传吗?

有相关研究表明,大概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人(这里说的糖尿病指的是2型糖尿病患者)自己的父母也患有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什么叫遗传倾向?就是虽然糖尿病是会遗传的,但在下一代中不一定就会发生糖尿病。目前发现的糖尿病易感基因已经超过100个了,其中有30%在中国人群中得到了验证。另外,在中国人中还发现了PAX4、NOS1AP等多个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糖尿病的确会遗传。

糖尿病会隔代遗传吗?

上面已经提到糖尿病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但这里说的遗传倾向指的是一级亲属之间的遗传倾向,也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遗传倾向,尤其是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在55岁之间,那么一级亲属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会更大。而至于隔代遗传,也是祖孙、外祖孙之间的遗传,并没有这样的研究结果。所以,目前来说,糖尿病并没有隔代遗传这样的说法。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但糖尿病的发生并不是只跟遗传有关,还与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如果我们吃得多、动得少、生活不规律,即使父母没有糖尿病,我们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啊。

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了解更多医学知识,欢迎关注@医师杨浩

糖尿病有隔代遗传的可能吗?

糖尿病分为四大类:1型, 2型, 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其他特定类型”。“其他特定类型”是几十个单独原因的集合。糖尿病的病因没有完全阐释清楚,但几乎每一个类型都有相当大部分病人与家族遗传有关。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特点是胰岛素分泌减少,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因为自身免疫攻击导致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的数量减少甚至消失。这种自身免疫异常主要是由多个基因包括HLA基因型的变异引起的,是可以遗传的。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特点是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生活方式因素和遗传因素造成的。与1型糖尿病一样,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使部分人群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某些基因突变还可以增加一个人超重或肥胖的倾向,从而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2型糖尿病往往在家族中流行。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也发现与家族遗传有关

其他特定类型糖尿病

青少年成熟型糖尿病(Mody)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的糖尿病,由于几个单一基因突变之一,导致胰岛素生产缺陷。由于有缺陷的基因,这种疾病在出现的年龄和严重程度上因特定的基因缺陷而不同,因此至少有13种MODY亚型。

有些糖尿病患者是由于机体的组织受体对胰岛素没有反应而引起的(这也是区别于2型糖尿病的原因)。基因突变(常染色体或线粒体)可导致β细胞功能缺陷。在某些情况下,胰岛素作用的异常也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

总结目前的科研发现,下列基因异常是糖尿病的高发因素:

HLA基因遗传缺陷

β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

青少年成熟型糖尿病的基因缺陷

线粒体DNA突变

胰岛素加工或胰岛素作用中的遗传缺陷

胰岛素原转换基因缺陷

胰岛素基因突变

胰岛素受体突变

胰腺外分泌功能基因缺陷

糖尿病有隔代遗传的可能吗?

糖尿病隔代遗传的可能性非常小。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并不是遗传病,是可以后天预防的疾病。下面,“问上医”帮您详解。

糖尿病不是遗传病,它只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

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的总称。而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障碍或功能受损,或两者兼而有之引起的。

我们经常发现一家人中有好几个糖尿病患者,并不是因为代代相传的基因有问题。而是这家人有相似的基因,这类基因有糖尿病易感性(也就是说有这些基因的人得糖尿病的几率更高),且一家人的饮食、运动、生活方式都非常类似,导致很容易多人患病。

如果我们把遗传病理解成不受控制的“天灾”。那么,糖尿病就是“天灾”基础上的人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如果家里有人患有糖尿病,就更要提高警惕,以下分别是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的预防方法。

有1型糖尿病家族史,该如何预防呢?
  • 母乳喂养,避免孩子过早接触牛奶,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1 年或许可以降低遗传易感儿童 出现1型糖尿病的风险;

  • 预防儿童病毒感染,像上呼吸道感染就可能诱发1型糖尿病。

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该如何预防呢?

防止或纠正肥胖

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病因,有家族2型糖尿病史的更是要定期检测自己的身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根据中国人的体质,BMI在18.5~24之间为正常,24~28为超重,≥28为肥胖。

三餐定量,营养均衡

  • 多吃含有纤维素的谷类食物,如全麦早餐、燕麦粥、粗粮米饭、全麦面包等。

  • 多吃水果和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豆类还有各种水果。

  • 少喝咖啡,不喝饮料,少吃多油、多盐的食物,像奶油、蛋糕、沙拉、熏肉等。

  • 至于肉类,大家记住一个口诀:没有腿的好过两条腿的,两条腿的好过四条腿的,也就是说,多吃鱼肉,其次是鸡肉、兔肉、鸽子肉,尽量不要吃牛肉、猪肉、羊肉、动物内脏,禁止吃腌肉、腊肉等。

增加运动量

  • 每周至少运动四次以上,每次半小时,不要连续两天不运动。

  • 运动会加大热量消耗,使体内储存的脂肪得以燃烧,提高肌肉含量;

  • 运动会促使身体分泌让人心情舒畅的物质,减轻心理压力,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定期检查血糖

  • 定期检查血糖,空腹血糖宜在6.1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9.44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下。

  • 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除此之外,如果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也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治疗时间。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糖尿病有隔代遗传的可能吗?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它本身是一种多基因的突变,而不是一种单一的基因遗传。糖尿病所遗传的是它的易感性,而非疾病本身。一般情况下,父母之中只有一方患有糖尿病,那子一代换上糖尿病的概率比较低,但是也会出现隔代遗传的情况。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那么子一代一般就有百分之五的几率会得糖尿病。但只要其子女养成较好的正货习惯,还是有极大几率可以避免糖尿病的发生的。那我们一般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才能阻止糖尿病的发生呢?

1.平时在生活中要多加运动,另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营养均衡,荤素搭配。

2.定期做血糖检查。一般情况下,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者过度肥胖的人要定期去医院做血糖检查。一般在30岁以后需要每三年来测一下血糖,而没有换糖尿病的人需要在45岁之后检查,同样也是每三年检查一次。

3.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注意采取措施来控制高血压,因为这关系到糖尿病病情的发展。

4.在生活中每天也可以喝一杯能够调节血糖的茶饮,比如可以引用天然硒野兰荞茶,它里面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对血糖的控制有着以及的帮助。

总之,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患有糖尿病,其子女以及隔代孙子孙女也不要有过多的担忧,有极大可能是不会患上糖尿病的,并且后天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正常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指导专家:张英泽,副主任医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内分泌科。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杂病。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糖尿病有隔代遗传的可能吗?

糖尿病到底会遗传吗,会隔代遗传吗?

说到糖尿病,多数指二型糖尿病,占到总数的95%以上,是指成年以后被诊断出的一种慢性病。既然都是成年后诊断出的,说明和遗传关系不大。

糖尿病的确实以家族出现比较严重,就是说一家人中,患上糖尿病的多,这也给遗传说机会,但是很多家庭成员中,夫妻糖尿病比较多,这和遗传没有关系,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共同面对的压力有关,所以二型糖尿病不会隔代遗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