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打工工资再高也有打不动的时候,特别是过40岁后”,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我认识一个记者,他在40岁成功转型,到了一家国企负责外宣,彻底告别了每天东奔西跑找新闻采访的疲惫状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5岁就要考虑到40岁的情况,精力、体力都会大不如从前,工资势必会大幅下滑,而要避免出现这种尴尬,就要未雨绸缪。
这个记者朋友的工作让很多人羡慕,在以前这行被称为“无冕之王”,就是通过他们的笔或镜头,可以揭露很多社会的不公问题,从而倒逼相关部门解决。这行很不错,至少在十几年前确实很吃香,那时候有各种日报、都市报,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订着一两份报纸,报纸上一篇篇稿件后面的署名作者就是采写这条稿子的记者。看着自己采写回来的稿子变成了铅字刊印在报纸上,心情也是格外激动的。
我这个记者朋友年轻时很勤快, 成天骑着一辆二八杠走街串巷,哪里有新闻发生,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是个摄影记者,每天出门就会背着一个斜挎包,里面装着一台相机和短焦、长焦等若干个镜头,他说,这些就是他战斗的“武器”。他把每次采访当成战斗,因为新闻需要抢,抢时间,与同行之前竞争,这种忙而不乱的状态让他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马不停蹄。
他二十来岁大学毕业就进了报社,是一家都市报,所有采写的新闻基本都离带着城市烟火味。他喜欢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因为每天都有很多新闻在发生,而他能够第一时间抢在别人之前看到或听到这些事件,再通过自己的镜头记录下来,最后呈现给其他人。他说,自己是这座城市的眼睛。确实,那时候还有一种说法,称呼记者是“大海上的瞭望塔”。
他的收入很高,但都是靠他一个稿件一个稿件赚来的。他说,报社的考核很严格,别管你平时来不来单位,只要拿出漂亮的稿子说话就行,在这里只看稿子,有了好稿子就有了话语权。而他,从来不缺话语权,因为他的稿子又多又好。而这,需要他不断地奔跑在大街小巷,所幸,二十来岁的他有的是精力。
可是,他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之前一天能采访编写五六条稿子不累,现在一天采访两条稿件就感觉头疼不已。一是由于年纪大了,即将到了40岁,采访回来就已经身心疲惫,更别说还要后期挑选照片编写稿件,这让他无以应对。二是在这行干得太久了,二十年在一个行当早已没有了新鲜感,保鲜期一过就显得食之无味。所以,他从几年前就开始考虑转行了。
他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他的年龄不小,无法与那些刚走出校园的应届大学生比精力。思想也有些僵化,在很多年轻人面前显得跟不上趟了。不过,他的优势也很明显,这些年媒体的从业经历让他阅历丰富,而且对于各个部门、企业都有涉猎,未来可选择的发展方向也更多。他琢磨着,到了四十多岁就图个稳定,所以最终选择了一家国企,利用平时积攒的人脉关系成功转行,现在负责这个企业的宣传事宜,不必每天到处跑,也实现了旱涝保收,这或许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我这个朋友的事例说明,不论是哪一行,40岁之后必然身心要和之前相比有很大差距,那你还能否保持原先的工作状态不变,如果无法做到,那必然收入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就应该提前规划,分析自己的优劣,选择转行或者创业。
“人,打工工资再高也有打不动的时候,特别是过40岁后”,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徐郎半老在社会上已经折腾了20多年了,正是40多岁的年龄,从打工到自己做事业,风风雨一路走来感触良多,下面和你来一起分析一下你的问题。
一、打工到什么时候是个头?现代社会除了公务员和央企、国企的人员工作相对稳定,其他大部分人谁不是在打工呢?就业就是双向选择,对于个人来讲,你有选择给谁干、干多久的权利,那打工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难道非要等到干不动的时候才结束吗?其实也不是,只有当你觉得生活达到了你所期待的程度,手头宽裕,未来有保障,幸福感满满,不需要为生活拼搏,不需要为未来担忧,这就是放下的时候。不一定等到60岁退休的年龄,也不一定等到打不动的时候。
二、40岁在人生中到底怎么定位?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刚到40岁就有很多人觉得这个年龄已经很大了,已经老了。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年人的定位是45岁到59岁,而44岁以前都是青年人。古代社会,人类寿命短,而今天相较于古人,人类的寿命几乎延长了一倍,人生70古来稀,而今天70岁已经是司空见惯,活到八十九十也不觉得稀奇。对比70岁司空见惯的年龄,40岁才仅仅活了一半,题主在问题里提到,“特别是40岁”,好像40岁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年龄,其实越是小城市,越觉得40岁以后已经变老了,恰相反,在大城市,40岁的人才刚刚进入最好的年龄阶段,无论是阅历还是知识储备,社会经验,精力体力都是非常好的一个阶段,是创造价值的最佳年龄,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心态决定了外在,当你觉得自己老的时候,那你的行动和思想都变老了,当你认为自己还很年轻的时候,你每天依然可以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去工作去拼搏、去创造。
三、40岁以后还能干什么?40岁的年龄,通过近20年的工作,累积了丰富的经验,积累了广阔的人脉,对人对事都有自己成熟的见解,不再像个年轻人一样毛草和锐利,而是变得成熟和稳重。如果是技术出身的人,那么也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身的技能也会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这个年龄的人已经脱离了一般的的初级操作者行列,晋升为中层的管理者,或者说已经脱离了打工的队伍,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也有的因为在技术领域早已是大拿,成为一个企业的总工或者副总,亦或是被其他企业高薪聘走,独挑大梁。总之,40岁以后还有许许多多可以干的事情。
柳传志40岁创立了联想,成就世界级的企业;任正非43岁离婚后创办了华为,成为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来对付的一个民营企业;宗庆后44岁创办娃哈哈,成为中国的饮料大王,身家上千亿;褚时健73岁出狱后跑到哀劳山种橙子,88岁成为亿万富翁……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所以,40岁以后依然还有许许多多可以做的事情,还远远没有达到打工打不动的地步,依然可以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
“人,打工工资再高也有打不动的时候,特别是过40岁后”,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别说40岁以后了,现在很多人30岁之后就不想打工了。越来越浮躁了,都想当老板,谁来当员工?打工工资再高是是多高,以自己当下的眼光肯定觉得不多,因为年薪几十万几百万的没有看到。对于这个问题如何看待:
1.只盯着眼前的工资,觉得看不到希望,当老板也许一年就破产很多人看不上打工的工资,觉得来钱慢,不满足。都想着去创业赚大钱,创业真的那么容易嘛?
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来说,很后悔走上这条路,甚至说后悔太早走上这条道。首先原始资金积累不够,干什么事都豁不开,因为手头紧呀,干什么都得花钱。其次,社会资源积累的远远不够,创业急需要原始资金又需要社会资源。
2.40岁之前工作靠的是积累,40岁之后才是腾飞说这句话就是明显带有浮躁情绪,不想给别人打工,公司的高管压力那么大,为什么还要做着,第一不用说收入高,第二可以在公司平台上积累资源。就算以后不打工,自己做生意,第一人脉资源广,第二原始资金足够,够折腾几年的了。如果没有好项目,那就继续上班,退可守,进可攻。
3.40岁以后打工打不动,要看你做什么工作了如果说纯出体力,确实40岁以后会越来越干不动。如果是知识型技能型的工作,那么会随着时间积累的越来越多,到时候你的经验就是你的本钱,想挖你的人不再少数。
4.如果不想一直打工,那就两条腿走路不要盲目的辞职创业,打工最起码可以让你衣食无忧。如果有不想打工一辈子的想法,那就提前做好准备,多去看看有什么适合自己做的项目,甚至是从现在的行业出发,去积累资源和人脉,到时候创业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还是那句话,创业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要打工,因为这个最实际,成年人了,现实摆在面前。
“人,打工工资再高也有打不动的时候,特别是过40岁后”,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我是四合院子,本人年近40,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同时也阐述一下我对此话题的理解。
打工两个字怎么理解?有人说:打工的工字打出了头,就成了一个土字,意思就是打工没有出头之日,这个诠释我不敢苟同,因为有时候野心让我们胸怀大志,格局却让我们坐井观天。我们应该有更落地的一些想法,沉下来,静下来,把打工的工字往下走,就是一个干字。每每想到年轻人刚出社会,凭的就是一腔热血,凭的就是一个干字,不怕苦,不怕累,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这样的朝气蓬勃,才是我们年近40的人所追寻的初衷。
年近40,所面对的压力,是相当巨大的。生活方面,我们面对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生老病死等现实情况,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轻松面对的。事业方面,我们将面对事业的瓶颈,后来者的冲击,方向的抉择,和个人修为的提升等问题,件件事让我们心力憔悴,疲惫不堪。太多时候都想找一个清静的,没有人的地方,安静惬意地过活,远离喧嚣,远离城市,没有主意,与世无争。但是经过这次疫情,让我的认知得到了提升,不工作的人生是颓废的一生。休息一个多月,那种对工作的渴望是刀架在脖子上也敢伸张正义的凌然。
经过这次疫情也让我认识到,40岁的人生才是人的一生真正的开始,40岁之前是我们吸收各种经验及磨练的过程,40岁以后归纳理解是我们释放的过程。20岁的时候是我们尽情吸收学校所给我们带来经验,30岁的时候是我们尽情吸收社会给我们带来磨练,40岁才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总结,总结即是开始。而我自己40岁以后的生活,工作等方向的定义也清晰了。
40岁的人太幸福了。我们经历了社会的层层变迁,体验了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享受着和平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贪婪的储存者年轻人所不能及的社会经验及阅历,现在等待我们的就是一个字“干”。同时社会给予我们的,我们要回馈社会,感恩社会,把我们的经厉、经验传递给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雕琢别人的同时洗涤自己。
人生的美好金钱决定不了,人的价值在于一个字“悟”,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以上是本人片面之词,欢迎对其点评!
“人,打工工资再高也有打不动的时候,特别是过40岁后”,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人过了40岁确实是道坎,对打工上班而言更是如此!
对于发展得好的人,有经验或技术、有人脉、有资源,正值发展高峰,收获正丰之年,在公司上班的可能进入高管行列了,收入也在高峰期,男的是典型的成熟大叔,女的发展好的也算女强人了!对于这些人来说,40岁人生高峰才开始,后面还会持续好多年!
对于发展不好的人,境况就大不一样了!工作职位上不去,工作没激情,生活压力太,想跳槽这年纪也偏大了,工作不好找!想创业吧,资金不足,项目不好找,身边创业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男的没钱40岁也算大爷,女的40岁保养不好成大姨!
打工工资再高也有打不动的时侯,这话没错,但40岁以后不见得就走下坡路了!也可能正是向上走的时侯,爬坡虽然说辛苦但一旦上了更高的平台,机会和收获则会更大!
所以,40岁以后的走势,还得看40岁之前的努力与储备,为了不让自己在40岁以后那么被动,建议40岁前做好以下准备:
一、提升自己职场竞争力
做技术的要争取在某个小领域成为有较高水平的技术骨干;做管理的要争取在管理高度、管理水平、社会资源等方面有很好的积累和提升;做业务的要在40岁之前拥有相当足够的业务资源,并向业务管理方向积极发展。总之,40岁之前,要形成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让自己成为职场上不容易被替代的人!
二、多存些钱
30岁后别做月光族啦,为后面的生活存点钱吧,过了40岁你就会知道上有老下有小,为银行打工的压力,手里多此余钱总是踏实些,即使打工打不动了,或不想打工了,也得有资本去创业啊!
三、结交一些靠谱有价值的导师和朋友
让自己变得优秀,与更优秀的人在一起,找到一两位好的工作导师,有几位要好的朋友,对你的人生和工作都会有很大帮助,遇到困难,有导师指点,有烦恼有朋友可诉说,你会受益匪浅!
“人,打工工资再高也有打不动的时候,特别是过40岁后”,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人,打工工资再高也有打不动的时候,特别是过40岁后”怎么看?你的问题,我有不同的观点!
1、明确什么是“打不动”的时候,你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的衰退、体力的下降,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乏力;
2、如果你到40岁的时候,还在和20多岁一样拼体力、拼勤奋、拼专注,你肯定是力不从心,而且即使你现在有一席之地,也很快会被更多年轻人取代;
3、工作,不只是给你带来一份稳定的收入,更多的是让你在工作岗位上不断的增值,收入的增长不是物价的正常调整,而是实力的完全体现;
比如:你是做保安工作的,不只是要每天站好每班岗,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要学会如何管理小区、如何调度、如何协调、如何管理保安团队,当你不断增值的时候,即使是打工,你也会是打工者中最稳定的人,不是工作本身给你带来的稳定感,而是你的价值感;
4、也许再往后10年,你会看到很多60岁的人还一直奋战在岗位一线,而40岁,不过是你人生必经的一道考题,慢慢来,学好本领,你就会是自己的老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