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声:禁用微信布置作业。您是怎么看待用微信布置作业的?
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这个情况也要一分为二来看。
有个好朋友,教小学三年级。她很苦恼的一件事,就是每天放学时,先口头布置一遍作业,再在黑板上把作业写得清清楚楚,仍避免不了被追问“作业是什么”的命运。
通常是,忙一天的她前脚刚进家门,还没顾得上喘口气,家长的微信就滴滴响个不停:
老师,今天的作业是什么?
她只好再把作业发到班级群里。但半个小时后,还有家长@她,问作业是什么。
一个小时后,还有家长@她,问作业是什么。甚至晚上很晚了,仍有家长@她,问作业是什么。
“我简直烦透了。”她说,往前翻翻聊天记录就能解决的事儿,总有家长看都不看就不厌其烦地@老师,真的觉得很无语了。
我表妹家的女儿,读小学二年级。她苦恼的事情是,老师在微信群里布置完书面作业,还要让家长批改签字。
哪个家长要是没按要求完成,免不了孩子的名字在班级群被公布。
先说积极那一面,微信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社交工具,随着微信的普及,现在很多老师建立了微信圈,一个班的家长全在这一群内,班级有什么事老师在群内一吆喝,全都知道,确实方便了很多。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体验科技的便捷。微信布置作业,本身这件事情,如果没有任何的其他杂质参与进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再说消极的另一面,用微信布置作业,教师确实能省下很多的工夫,学生该做哪些作业、完成质量如何,全都靠家长监督,这明显的是推脱责任。更有甚者,甚至让家长监督着学生做完这也,还要修改完毕,将做错的给自己孩子讲解一遍,让孩子弄通弄懂了才行。首先这件事情应该是老师在课堂上完成的工作,现在推给了家长,而绝大部分家长为了生计忙活了一天了,回家还要做老师留下的“作业”,还有一些家长受教育水平不高,根本无法完成。长此以往下去,教师家长的矛盾会越来越激化。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虽然说手机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可是,对于自制力不是很强的孩子来说,少玩手机不管是对于他们的学业,还是身心健康都是有益处的。因为前段时间出现的14女孩沉迷抖音就给我们一个警告了,如果作业全在微信上布置,孩子肯定要拿着手机看,这不利于孩子远离手机。
所以,有不少省份的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表示将“明确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
《人民日报》发声:禁用微信布置作业。您是怎么看待用微信布置作业的?
我觉得有些上纲上线了。我知道现在媒体上报道了很多家长微信群的负能量,有老师不地道的,有素质低的家长群内发飙的,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通过媒体报道,也确实让人们关注到了家长微信群的存在,并在茶余饭后成为了谈资。但大家想一想,人们往往特别愿意关注一些负面的内容。而正面的家长微信群却鲜有报道,我觉得也是有必要倡导的。
来一起听听我的故事。
我家孩子在小学1年级刚入学时,学校让大家填报开通校信通,起初老师通过校信通来通知一些事情,但慢慢的老师也不再往校信通里发信息了,只是在期中或期末时把成绩用校信通的方式发给家长。但之后我就取消订阅了,感觉那是个套路,每月还得支付一定费用,微信还是最方便的。如果禁用微信群布置作业的话,感觉是在助长校信通。其实有很多家长是被动才接受开通校信通功能的,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偷偷地退掉了校信通的功能。
孩子1年级时,班主任老师建议班里成立家长委员会,经过班里投票公示选出了6名热心的家长们参与到期中,很幸运我也当选其中。大家商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一个微信群,并制定了家长群的群规,比如说是群内不得聊与班级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条。还有一条是发现孩子和班级同学有碰伤等情况,不得在群内直接质问另一名家长,有事可单独向老师反映,也可以像家长委员会反映,家长委员会从中调解,这样大大提升了家长得正面建设意义。还有一条是微信群群主不是班主任,群主由家长委员会成员担任,这样老师就不至于把微信群当成一个负担了,可以用心在教学上。
微信群建立后,老师会布置一些任务或布置一些作业发在群里,但这都是在一年级的时候。同时老师们也会在班级和学生讲,目的是让家长也多关注孩子学习进度。慢慢的到大概2年级或上面3年级时,老师就不再往手机上发作业了,过渡到孩子自己学会记录作业。不过有什么事情的话还是会发微信群通知大家的。目前孩子已经升到三年级,换了班主任老师和其他代课老师,新老师接替了原来班主任老师的位置,但我们家长微信群的传统还在,任然起到了很多积极地意义。比如说,开始的时候是班主任老师手写一些口算题发在群里,后来家长们明白方式也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后,家长们每天按照学生学号轮流出口算题,一直这样坚持下去真的很好。
在这里非常感谢孩子们的两任班主任和代课老师。
微信群建立3年来,大家自觉遵守约定,有一些小摩擦也能通过家长委员会和老师的参与化解。家长微信群存在着起到了便捷沟通的桥梁,起到了很多正面的作用。信息化科技化是不可逆的,应顺应潮流。我提倡家长微信区建立的同时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家校联合更有助于对孩子的培养教育。
禁用微信群不是很妥当。
《人民日报》发声:禁用微信布置作业。您是怎么看待用微信布置作业的?
老师你知道么?你用微信群布置作业,其实你只感动了你自己。
我是一名老师,更是当了十年班主任,也用微信群留过很长一段时间作业。
但当我做了家长,我才发现:那些年在微信群里布置作业、教育分享、与家长沟通等,家长真的不一定认可,不一定认同。老师感动的可能真的只有自己。
在老师看来:这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在家长看来:这是一种不该承受的负担。
在老师看来:孩子是家长自己的,自己孩子的作业你理当检查。
在家长看来:检查作业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是教师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义务。
在老师看来:自己检查自己家孩子的作业,这不是难事。
在家长看来:工作已经压得我喘不过来气了,还要检查作业,一定会鸡飞狗跳。
在老师看来:孩子听家长的。
在家长看来:孩子还是听老师的,老师一句话,胜过家长一本书。
以上就是家校矛盾的一点点分析,其实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本质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孩子。但最终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并且希望教育部门的介入,来解决这一问题,实属不该。
作为老师,我是赞同禁止用微信群布置作业的,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作业,何种层次的学生。原因如下:
1、学生自己记作业是一个学生基本的学习素养,教师不应轻易剥夺,而且应该加以强化和培养。现在新课改的施行,新教材即将采用,新高考改革即将全国施行,这对学生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自主记作业是自我学习的一部分,是学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2、学生自己记作业是自我学习的第一步,在学生记作业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孩子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开始合理安排回家后作业的完成顺序、完成时间,是完成作业的第一步。
3、学生自己记作业是学习生活的一种记录。在一个自己精挑细选的作业本上写上日期,记好作业、写上鼓励自己的话语、记录身边美好。它变成了一个载体,美好事物的载体,学习生涯的载体。
作为教师应该从更长远,更大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把记作业提升到素养能力和学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去思考。作为教师应该更细致的、更具情怀的去思考问题,把记作业引导成记录美好记录青春、记录自己的学习点点滴滴。
作为家长:
1、应该相信学校相信老师,他们的出发点绝对不是简单的推卸责任。只是希望您更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2、不要一味的批判中国教育,随大流的批判伤害是中国教育,伤害的是你自己的孩子,中国教育虽然存在问题,但如果我们跳出自己的局限,放眼全球,我们的教育其实并不差,相反还很好。
3、作为家长应该从更大的视角和更高的层次去看问题,这样你才能教育出你更高视野的孩子。
无论您是一名老师、还是一位家长,我们都要相信中国教育,用问题当然要批判,但请不只是批判,更要拿出一个更大视角更高格局更加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建议。
让中国教育回归安静。让校园回归安静。
这是我的一点思考,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评论,让我们一起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发声:禁用微信布置作业。您是怎么看待用微信布置作业的?
禁用微信布置作业,双手赞成!本人由于上学时不注意用眼卫生,十几年寒窗苦读结果成了“近视”,深受其害,我十二分不希望我的学生们步我后尘――每天戴副近视眼镜。因此,我一向反对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并且开学第一天对所有学生和家长说“我保证不在微信里布置作业!”当时遭到了几位家长的质疑“老师不在微信上布置作业,家长如何监督孩子写家庭作业?”
我采用的方法是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记家庭作业,上面分别写上日期和作业内容。针对个别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我提出了特别要求――作业上面一定有组长和家长的签字。本来不打算让家长签字的,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改变了主意。有个女生专门准备了两个本子,学校里的本子记录家庭作业,带回家本子没有作业,家长让她写作业,她撒谎说“老师没布置作业。”唉,现在的孩子为了偷懒,啥办法都难想出来。
我还经常告诉家长们,一定不要让孩子过分依赖手机!禁用微信布置作业,我坚决支持,双手拥护!
《人民日报》发声:禁用微信布置作业。您是怎么看待用微信布置作业的?
现在的教育,连同住房、医疗等民生问题都是让草根们垢病的。溯其根源,一言难尽。这些本该是社会公益性机构,竟演变成市场功利性机构。在一切向钱的精神指导下,这些机构不仅变着法子从老百姓兜里掏钱,更是换着花样推卸自身应有的职责。就拿学校来说,除了学费之外巧立名目额外收费、课外有偿辅导外,连布置丶检查课堂作业,都交由家长代劳。弄得一些忙于生计本就焦头烂额的家长们,更是苦不堪言。
以我弟弟为例,他平常以承接家电清洗、修理为生,离异后带着8岁的小侄女过生活。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回来晚了只能将孩子寄放在别人家里,等到收工时再去接。经常累得话都不想说,还要打起精神辅导女儿做作业。有一次回来晚了,忘记布置作业,结果第二天放学接孩子时,被老师叫到黑板前陪女儿一起罚站。
站到支持不住了,我弟弟就忍不住质问老师:你们把布置作业的这样的事都推给家长,那还要你们老师干什么?老师不答理,隔日就把侄女调到最后一排。我弟弟知道后,抄一把刀就要找老师,幸好被人拦下了,才没酿成后果。可见老师和家长矛盾,与医患矛盾何等相似,只是学校师生流动性较之医患相对固定些,为了孩子在校不受区别对待,更多选择忍气吞声,所以二者矛盾也隐藏深一些罢了。《人民日报》就此发声,说明教师不尽责己成普通现象,已到了全民深恶痛绝的地步。
但愿一切民生问题都能尽快朝向好的地方发展。
《人民日报》发声:禁用微信布置作业。您是怎么看待用微信布置作业的?
简直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现在的教育我一直看不明白!在学校一天只有五个小时,一天只上五六节课,下午三点五十就放学,放学时老师布置一堆作业,可是在家长群里却要求家长督促完成,可是只是督促吗?完了家长要检查,要签字,如果有错了,第二天就会在家长群里@家长,我就不知道现在的老师是做什么?为什么不能老师批改作业,为什么不允许作业有错?学生错了为什么受到惩罚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这都是什么教育逻辑?
记得我们小时候每天晚上无论如何都要完成作业,因为完成不了第二天就会收到老师责罚,学生应该有完成作业的动力,而不是任由家长在后面双手推着往前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