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万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毕业后该何去何从?

现在包分配的时代己经过去,毕业生必须要要通过考录才能进入体制内,或者是通过招聘考试、面试进入公司。

这都要求毕业学生有一定的能力,否则就找不到工作。

这样也有好处也有缺点,好处就是通过考试筛选,可以提高毕业生的能力,让他们更有竞争力。缺点也有,就是一些内向的、不善于表达的、有才华的人可能找不到工作,也就是千里马找不到伯乐,他们有能力,就是找不到岗位发挥,可能就将这些人耽误了。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时不时的有报道,有名牌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回农村种地,这种情况当然是个例,但是也反映了对教育资源的浪费。这样的人,政府应当帮助他们,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给他们推荐或者提供岗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把他们推向社会,让其自生自灭,这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现在还有一种情况是领导干部的子女,考公务员和体制内岗位都特别省事,只要报名就能考上,不知何故?这对农村出来或者没有关系的毕业生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说,相关部门应该多组织企事业招聘会,多方面、多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

指导毕业生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才是王道。

1076万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毕业后该何去何从?

建议再搞一次上山下乡运动,让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像当年的知识青年一样,“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同样是上山下乡,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现在的大学生,只要不怕吃苦,愿意到基层去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表现优秀者可以把他们编入公务员的队伍,让他们有身份,有工资,更加体面地为人民服务。

一千多万大学毕业生,看起来很多,但如果把他们像春雨一样洒向大江南北,神州上下,几乎是微不足道,却又会像星星之火一样迅速燎原。发展中的农村需要他们,刚刚脱贫的乡亲们欢迎他们,等待着他们去出谋划策,添砖加瓦。这种事于国于民与他们三方都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1076万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毕业后该何去何从?

教改实行了40多年,现在每年大学毕业生就一千多万,十年就一个亿!一个学生自毕业分配起,在岗位上需要40年!

而且,现在所有岗位差不多全程爆滿,况且许多县里己设置近200个科职相似的单位…

一个想不清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每年千万大学毕业生就业!

1076万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毕业后该何去何从?

有业可救吗?老板们都在逃荒乞讨呢。

1076万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毕业后该何去何从?

能干啥干啥。大学毕业就必须用笔吃饭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