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休曾识破刘备的计谋,还逼退张飞,但却为何会上孙权的当?
感谢邀请,优质历史自媒体【野史日记】很高兴为您解答!
曹休,在曹操伐董卓的时候,辗转千里投奔曹操,曹操戏称其“千里驹”,同时又很感动,让曹休和曹丕一起食宿起居。
曹休下辨扬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起兵伐汉中,命吴兰攻下辨。曹魏方面派出的是曹洪做主帅,而曹休则以参军的身份加入军中,曹操曾对曹休说:“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曹洪听说这事,知道曹操想要培养曹休,就把很多事情都让曹休来做。正值此时,张飞屯兵固山,声称要断曹军后路,曹军将领一听,有些慌乱,开始商议是否继续进兵,这是曹休体现出了他的见识和才华,曹休认为:“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曹洪信了他的话,随后直接进攻吴兰,果然大胜,张飞只能退兵而去。
此时的曹休年轻有为,是一位新人,曹操虽然刻意培养曹休,曹洪也将军中事务交给他办,但是曹洪始终是主帅,曹休始终是参军。看破张飞是疑兵,曹休是经过缜密的分析,而曹洪也是为他把了关的,所以曹休此战能胜,扬名下辨。
曹休兵败石亭太和二年(228年)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诈降,曹休深信不疑,驱兵前往。按说曹休磨练到这个年纪,应该对诈降有所防范,但是他为什么执意要往圈套里钻,反而不如初出茅庐时稳健了呢?
第一、曹休立功心切,他想凭借立大功,巩固自己在朝廷的地位。
第二。曹休此前多次大败吴军,早不把吴军放在眼里,轻敌导致。
结合这两个原因,曹休利令智昏,这么一个诈降之计使他深信不疑。等他行至石亭之时,并未见到投降的周鲂,反而迎来了陆逊、朱桓、全琮、周鲂的九万大军,曹休瞬间大败,溃不成军,若不是平时与他不和的贾逵前来相救,恐怕就要全军覆没,魂归九天了。
轻装上阵的年轻曹休可以为战而战,而功成名就的曹休却有太多的顾虑,对这场大胜他太迫切需要,他肯定也怀疑过是诈降,但是他想赌一次大胜,只不过,这一次是他曹休赌输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文:野史日记
图:来源于网络
曹休曾识破刘备的计谋,还逼退张飞,但却为何会上孙权的当?
曹休十几岁从中原兖州不远千里投奔他族叔——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兼具于一身的曹操,曹操见他很是喜欢,对左右说 : “此吾家千里驹”。待曹休亲如子,随曹真同曹昂、曹丕同吃同住。
作为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最具慧眼识珠的伯乐曹操 : 汇聚于他身边出名的谋士过百人,能征善战的骁勇之将更是无计其数。他所具备同时期诸葛亮所不具备的识人明鉴、知人善用 ; 更重要还具备诸葛亮不具备的国家的希望在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认识眼光。他把曹休一大批年轻人带在身边,南征北战、言传身教、倾禳相授。让他们在风雨中锻炼,风雨中成长。让曹休在骁锐部队“虎豹骑”任宿卫,肩压重担,磨炼其身。
公元218年,刘备攻打汉中,另派吴兰攻下辨,曹休被任骑都尉,与议郎辛毗一起担任曹洪的参军,且和偏将曹真雍州刺吏张既等随曹洪出征。曹操一直寄予曹休厚望,对曹休说你虽此次担任参军,实际是这支军队的主帅。曹洪年纪渐高,深知明主用意,他也其得乐意就将军中事物全权委托给了他的亲侄曹休负责。
刘备见曹军进攻下辨,于是派张飞屯驻固山一带与马超想以此截断曹军的后路。当时曹洪与诸将进退两难,犹豫不决。这时曹休说道,刘备真要下死手切断后路,就不会声张,因此曹军应趁蜀军在下辨尚未集结,即时快速击败吴兰,而张飞见吴兰已败,只能退走。曹洪听罢便依曹休之计,要曹休放手执行。
不难看出曹休仅从刘备放出的话,就能判断出刘备计谋,进而将计就计,成功击败吴兰并斩首。又回马一枪打得《戏言三国》里所谓的雄霸三国百战百胜的五虎将张飞、马超二将,魂飞魄散,丢盔卸甲狼狈逃窜。足见其年轻气盛的曹休军事才能之强。同时也印证了刘备军事谋略的朽烂拙劣。
初出毛庐,光芒四射,以“三猛将”张飞、马超、吴兰为垫脚石,一战成名,威震三国。
此战役后,曹休、辛毗、曹真等一大批年轻一代被曹操提拔至军中首要决策重位,完成了青黄人才的顺利銜接,标志着曹魏第二代人才队伍已趋成熟。
曹丕继位后,封曹休镇南将军,屯驻南郡召陵县,曹休到任后,即率军击破吴军,另遣兵渡江偷袭,焚烧芜湖吴军军营数千家。此战曹休被封东征大将军兼任扬州刺吏,封安阳候。
公元222年,曹丕率军亲征,封曹休东征大将军。兵分三路直指东吴,吴魏两军相接后正处于对峙相持阶段,突遇暴风吹断了吕范船队的所有缆绳,被吹散的吴军船只纷纷飘到曹休军队的营垒前,曹休趁机下令出战,斩杀吴军数千。曹丕于是下令曹休的军队立即渡江,但东吴的救援船队很快开至,收拢了散卒后退还江南。 曹休命令藏霸率领万余人乘500轻船追击,攻袭徐陵,杀略吴军数千人。随后吴将全琮、徐盛率军反击,击破魏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数百。
由于当时三路大军中除曹休获胜,曹仁在濡须口失利,曹真则在江陵未取得实际效果。因此曹丕下令撒军,战后曹休被封扬州牧,屯驻东南边境防止东吴进犯。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曹休、陈群、曹真、司马懿四人受遗诏辅政,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曹休进封长平候。
不久曹休收编了与孙权有离异之心自动前来投奔的吴将韩综、翟丹家属部曲数千人。当时吴将审德屯驻皖城,曹休顺势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即后被朝庭升为大司马,成为曹军中最高统帅。
公元228年,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按照吴王孙权的主意,佯称得罪了吴王,要弃吴投魏,而曹休收到信件后,竞然轻信了周鲂的投降,于是曹休率领骑兵、步兵共计十万往皖县去接周鲂。
魏明帝另派贾逵、满宠等四支军队由西阳直攻东吴,司马懿攻江陵,尚书将济向魏明帝说上游的吴将朱然可能会从曹休后方袭击切断曹休退路,建议派兵救援曹休,魏明帝下令司马懿停止进军,让贾逵东进与曹休合兵一处。琅琊太守孙礼也劝谏曹休不可孤军深入,但此曹休立功心急,未将警醒之言置入心里。
曹休一路急进遇到了早埋伏在路上的陆逊、朱桓、全琮共约9万人的突然袭击,曹休没防备,初一交战不利后便慌忙退兵,他之前行车路线是背靠湖泊,傍依大江,在退却时行军受阻而十分缓慢,吴军紧追不舍,魏军无心应战,被斩杀万余,丢弃军械车马无数,曹休突围至夹石,但此处退路已被孙权阻断,曹军士卒前无退路,后又追兵,惶恐之下陆续叛逃,人马此时已溃不成军。 此时贾逵援军备道兼程挺进,及时出现在夹石,吴军以为魏国救援大军已到,于是迅速撒离战场,贾逵其后拿出粮食和军资供应曹休军队,才使曹休免于全军覆灭。
其后,曹休上书谢罪,魏明帝派屯骑校尉杨暨宣旨抚慰,礼节赏赐更加隆重。曹休越加惭愧哽心,触发背上毒疮发作,不久便辞人世。
曹休败于石亭原因有三。
一 : 起于公元226年孙权出征石阳,派韩综守武昌,但韩综在任上胡作非为,孙权看其父份上,并未过问,韩综却心怀恐惧,便带领母亲、家属和部曲数千余人投奔了曹休,有前车之鉴可循,自以不会有诈。
二 : 初出毛庐的幼稚之年,确轻松一锅端了张飞、马超、吴兰三员猛将。此后在战场上从未吃过大亏栽过跟斗,自负过望。一直处于勇往直前,心情激昂亢奋状态。
虽说在与东吴的交战中,未取得过战略性的大捷,即使不胜也未让东吴讨之便宜。而忽略了东吴之才个个都能扫荡蜀汉而能与他们曹魏相抗衡的实力。特别是连他们人才济济的曹魏也无其人能憾动定乾坤稳社稷江山的“东吴四英将”。陆逊出手,岂有还手之力?
三 : 立功心急,粗心大意,失去了冷静地思考、慎密的谋略。
基于以上三种原因,才导致了曹休的石亭惨败。只可惜他一世名英,被收关之战损誉减尊,真是令人叹息。
曹休曾识破刘备的计谋,还逼退张飞,但却为何会上孙权的当?
我是海浮人,我来回答。
曹氏子弟多才俊,千里驹曹休便是其一。
曹操兖州起兵讨伐董卓,曹休不远千里投奔曹操,被曹操视为千里驹。曹操待其如亲子。并统领天下骁吉骑虎豹骑,而后在魏明帝曹叡时期,官至大司马,是魏国的军事最高统帅。
关于这个问题牵扯到两场战役,一场是下辨之战,一场是石亭之战,下辨之战使曹休初露锋芒,石亭之战曹休含恨去世。在下辨之战中能识破刘备的疑兵之计,那为何还在石亭之战中惨被陆逊打败。对手实力的悬殊
曹休面对的对手,一个是刘备,一个是陆逊。下辨之战中。曹休作为此次战役的主要指挥官。率部攻击吴兰。而刘备为了救援吴兰,巧妙的使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由张飞率领,屯兵于固山一带,扬言准备截击曹休后路。而曹休也颇有才谋,识破了刘备的奸计,认为刘备就是故意放出风声,准备逼自己退军,以来保全下辨。
而正是识破刘备使用的这种计谋,才让曹休更加确定,下辨之城,攻破指日可待,于是全军奋勇攻击,攻破下辨,张飞的疑军,也无奈退去。
周鲂断发赚曹休,只能说,对手实力太过于悬殊,陆逊何等人也,江东柱石之臣,陆逊夷陵之战,火烧700连营。使蜀汉元气大伤,从此走下坡路,石亭之战,大败曹休,让曹休含恨而逝。陆逊之谋远甚于刘备,再加上一系列连环计是曹休无法判断,所以对手实力太悬殊。
魏国风云已变
下辨之战时。曹休作为曹操的青年将领,是非常出色的,也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将领。又是曹操族子,所以深得曹操爱护,自己也能更好的面对前方战争,不受后方势力的影响,专心作战。
而石亭之战时。已是魏明帝曹叡时期,曹休的竞争对手,是司马懿等人,所以曹休立功心切。为了稳固自己大司马的地位,曹休面对深入敌境的情况下依然进军。认为自己兵马强于东吴,颇为自重,导致追的太深,若不是贾逵等人的接应,曹休命丧东吴也是极有可能的。
而石亭之战的失败导致东吴和卫国24年没有大战。孙权也在石亭之战大胜的第2年称帝,威震天下。
浮人结语
千里驹曹休,面对东吴陆逊也是略逊一筹。石亭之战自己也当了陆逊扬名立万的背景人物。石亭大败使曹休晚节不保,但是其军事能力依然是三国中首屈一指的。
曹休曾识破刘备的计谋,还逼退张飞,但却为何会上孙权的当?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曹休,曹操的侄子,是三国后期曹魏重要军事将领,最高为曹魏最高军事长官大司马。
汉中之战,曹休作为曹洪参军出征。曹军兵临下辨城,蜀军立足未稳,刘备便大张旗鼓地派张飞去截断曹军后路,想要让曹军知难而退。曹休一看便说道:“如果是真的要截断后路,应该隐蔽进行,哪有如此明目张胆,下辨城肯定空虚。”曹洪率军进攻,果然大胜,曹休由此崭露头角。
夏侯惇去世后,曹丕命曹休为镇南将军,主管对东吴事务。刚一到任,曹休便给了孙权一个下马威,烧毁了吴军在芜湖的数千座军营。
后来曹丕组织三路大军进攻东吴,曹休为东线最高指挥官,其帐下有名将张辽、臧霸、贾逵、王凌等。东线对峙的是东吴前将军吕范,结果被曹休斩杀数千人,俘虏了大量船只,随后曹休乘胜追击到徐陵,又斩杀数千人,遇到东吴援军才退去。三路大军只有曹休这一路有不错战果。
曹丕临死前,任命曹休与陈群、曹真、司马懿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曹叡,继续主持对东吴战事。面对东吴的挑衅,曹休再次击破吴军,斩杀其大将审德,还收服了韩综等人,曹休也因功升任大司马。
截至到目前曹休的人生是风光无限的,对战东吴,他稳居上风,牢牢压过孙权一头,但是2年后,曹休却落入了孙权的圈套,差点送命。
当时东吴鄱阳太守周舫派人传信,他要投诚曹魏,曹休大喜,亲率军队迎接,结果中了陆逊等人9万大军埋伏,若不是贾逵救兵赶到,曹休就此就要去见曹操了,为什么前期一直表现得无比睿智的曹休看不破这点计谋,还以身犯险,其实原因有如下几个:
原因一:东吴之前有投诚曹休的先例上文还说到,曹叡继位后曹休击败了吴军,收服了韩综。韩综是东吴名将韩当的儿子,但是由于胡作非为,害怕孙权追责,恰好吴军又被曹休击败,便带领全家以及所属部队投诚曹休。
有了这次的成功案例,曹休自然放松了对周舫投诚的警惕性。
原因二:曹休一直对东吴处于上风,心中难免轻视从曹休的履历可以看出,他最辉煌的时代就是在曹魏与东吴前线,依靠着对东吴作战的军功,他从镇南将军升迁到征东大将军,最后更是升迁到大司马。
曹休多次击败东吴军队,也许在他眼里,吴军根本不值一提,所以亲自率军迎接诈降的周舫也是情理之中,就算是诈降他曹休又有何惧,无非再痛扁吴军一次罢了。
原因三:曹休急切需要军功很多人奇怪,曹休不是有很多军功,而且升迁到大司马了吗?没错,依靠曹休的军功,升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能升到大司马,更多的是因为他姓曹!
看看曹魏历代军事最高长官(大将军、大司马):
大将军:夏侯惇、曹仁、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
大司马:曹仁、曹休、曹真;
可以看到,除了后面篡权的司马氏,曹魏最高军事长官都是曹家子弟,所以大司马曹休凭借这点军功就任大司马还不能服众。
看看东吴大将朱恒的评语:
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另外手下大将、名将满宠给他的评语:
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朱恒说曹休能当大司马是靠着“曹”姓,而非自身本事,满宠则更为直接:曹休不会用兵。可见当时曹休面临的压力,所以可以想象当曹休听到周舫来投时的激动,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兴奋之下丧失了应有的敏锐,最终吞下苦果。
曹休被救回后相当郁闷,不久后因为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
曹休曾识破刘备的计谋,还逼退张飞,但却为何会上孙权的当?
曹休兵临皖城,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直接来到曹休帐下。曹休并不相信周鲂,毕竟在汉末三国时期,无间道可谓天天上演,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并不是很远,于是曹休就问周鲂:“周鲂同志,我听说你足智多谋,突然将鄱阳城拱手相让,我觉得十分怀疑你的动机,我读的书少,你不要骗我。现在我大魏国三军齐发,东吴一战就能平,如果你是真心投诚,日后必有高官厚禄!”周鲂听说后,突然掩面大哭,立即拔过侍从的宝剑,想要自杀,曹休一见,立即夺过周鲂手中的宝剑,阻止周鲂自杀。
周鲂拿着剑哭着说:“大佬,我是真心想要向大魏国投诚的,恨不能为大魏国肝脑涂地,这个心,日月可鉴,天地良心!你现在怀疑我,我还不如去死算了,呜呜呜!”说完后,周鲂拿起剑又准备抹脖子。曹休大惊失色,立即抱住周鲂说:“兄弟,不要随意抹脖子,地上溅血,很难搞清洁的,我只是跟你开玩笑而已,不用老是抹脖子的!”周鲂听完后,没有抹脖子了,而是一剑把长发割了下来说:“大佬,我跟你认真,你却跟我开玩笑,我现在把身上最重要的东西割下来给你,以表忠心!”毕竟在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头颅一样,曹休见周鲂是个狠人,就觉得周鲂是真的来投诚的,于是立马吩咐厨房,烤多几串韭菜,准备款待周鲂。酒桌上,曹休拉着周鲂没少称兄道弟,周鲂酒足饭饱后,自然离去,不日后,曹休带领三军和东吴交战,却没想到一败涂地,想要逃命。
逃命途中,曹休问周鲂去哪里逃命,周鲂说五十里外的石亭,没有东吴军队,可以驻扎逃命,曹休深信不疑,带着人马急速赶往石亭。结果,第二天后,哨马报道:“前面石亭东吴军队不知道有多少,占据住山口。”曹休大惊曰:“周鲂说这里没有东吴军队,为何有准备?”曹休立即叫人找周鲂问之,下人回报周鲂已经不知去向,曹休大悔说:“他娘的,我居然中了周鲂的奸计!”
周鲂这一出割发代首的苦肉计,在三国时代,可谓是屡见不鲜,周瑜打黄盖、孟达叛变等等可谓历历在目,作为曹魏新一代将星的曹休,曾经多次识破刘备的虚兵之计,击败蜀国大将吴兰,击退张飞,智商不是一般的武将可以比得上的,为何却会相信周鲂断发代首这个烂梗?
其实还得从公元226年说起,那时候,孙权出征石阳,派韩综守武昌,但韩综在任上胡作非为,孙权看在其父份上,并不过问,韩综却心怀恐惧,带领母亲、家属和部曲数千人投奔魏国,后来他在魏国还被封为广阳侯。或许是因为在这件事后,曹休错误的认为周鲂也是这样的人,毕竟眼下的周鲂就是曾经的韩综,在这样的情况下,任谁都会相信周鲂是真心投靠过来的。
而且曹休在对东吴的战事之中,连战连胜,他曾先后两次渡过长江,击败吴军。要知道东吴大军速善水战,曹休能在水战中击败吴军,足见其能力之强。正因为曹休傲慢自大,根本不惧东吴大军的进攻,以至于孙权让周鲂写信向曹休诈降,曹休果然轻信周鲂,这才会马前失蹄。
在下认为,曹休的个人能力是很强的,但由于他傲慢自大,认为自己不惧吴军,加上有前车之鉴,这才回轻易上了孙权的当。
曹休曾识破刘备的计谋,还逼退张飞,但却为何会上孙权的当?
公元218年,刘备率领大军出兵攻打汉中,还另派将军吴兰进攻下辩。当时曹休被任命为骑都尉,与议郎辛毗一起担任主帅曹洪的参军,且和偏将军曹真、雍州刺史张既等随曹洪征讨。在出征前,曹操对曹休寄予厚望,他称曹休在此次出征中,虽只是担任了参军,但实际上曹休却是这支军队的主帅。而曹洪在得知此令后,就将军中事务全权委托给曹休负责。当时刘备见曹军进攻下辩,于是派张飞屯驻在固山一带,想以此截断曹军的后路,当时曹休称刘备若真要切断后路,就不会声张,因此曹军应该趁蜀军尚未在下辩集结时尽快击败吴兰。曹洪听从了曹休的建议,因此击败吴兰,而张飞见吴兰都被打败了,只能退走。
不难看出,曹休仅从刘备放出的话,就能判断出刘备的计谋,进而将计就计,成功击败吴兰,逼退张飞,足见曹休在军事上的能力之强。然而在公元228年,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按照吴王孙权的主意,佯称得罪了吴王,要弃吴投魏。而曹休收到信件之后,竟然轻信了周鲂的投降,于是曹休率领骑兵、步兵共计十万往皖县去接应周鲂。也是在这一战中,曹休因为没有防备而被陆逊击溃,从而导致他的名声一落千丈。曹休曾识破刘备的计谋,还逼退张飞,但却为何会上孙权的当?
当时曹休之所以会轻易上当,主要是因为在东吴投降曹魏这件事上是有先例的。公元226年,孙权出征石阳,派韩综守武昌,但韩综在任上胡作非为,孙权看在其父份上,并不过问,韩综却心怀恐惧,带领母亲、家属和部曲数千人投奔魏国,后来他在魏国还被封为广阳侯。或许是因为在这件事后,曹休错误的认为周鲂也是这样的人,毕竟眼下的周鲂就是曾经的韩综,在这样的情况下,任谁都会相信周鲂是真心投靠过来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