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榴莲树能长很多榴莲,为什么榴莲还那么贵?
关于榴莲有个很有趣的传说,据说它有眼睛,由于身上长刺,成熟后如果要从树上掉下来,它一般选择在深夜树下无人的时候掉落,避免砸伤人类。
传说归传说,不过正常情况下,成熟的榴莲基本都是在深夜的时候掉落的,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留给万能的条友们解答吧。
好了,回归正题,榴莲产量很高,正常去理解,价格应该很便宜才对啊,可是偏偏为什么那么贵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前期维护成本高榴莲产量很高,一般大棵榴莲树会结一两百个榴莲,等榴莲快要成型的时候,为了防止榴莲意外掉落,果农们就会爬上树去将榴莲用绳子一个一个给捆起来。
榴莲树很高,一般都在10-20米高,试想一下,我们的楼房一层大概3米,这就相当于3-6层楼高,有恐高的根本不敢上去,树高风险也高,发生意外的几率也大。
还有一棵树200多甚至300个榴莲,爬上树一个一个上绳捆绑,这样耗时耗力也增加了前期的维护成本。
为了防止榴莲从高空坠落砸坏甚至砸伤人,果农一般都会提前在树下搭好网来防止这种事情发生。
以上便是榴莲采摘前所要投入的维护成本,风险高,劳动强度大,为了降低成本,后续只能提高售价了。
榴莲树成长期较长榴莲树的成长期很长,榴莲树从栽培到结果至少要7年,跟很多水果不一样,并不是今年种了榴莲树,次年就可以吃到榴莲果实了,况且7-8年结果的榴莲,也还不是最好的榴莲,如果想吃到最好的榴莲,那就得等10几年甚至20来年。这长时间的打理和维护无形之中也会提高了榴莲的售价。
采摘成本高采摘榴莲也是一门非常有技术含量的活,同时风险也高,需要两个人非常默契的配合,一个人在树上收割,另一个人在下面负责接榴莲。
树下面负责接着榴莲的那个人风险也是很高的,他得估计和预判好榴莲掉下来的位置,迅速做出反应用麻袋双手撑开去接着,稍有不慎这个自带武器的家伙从6-7层楼上掉下来,不说把自己砸死,砸个半死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然这是谁也不希望看到的,但是谁也不希望榴莲没接住掉落在地上摔的稀巴烂。如此高的采摘风险也造就了榴莲的高采摘成本。
运输成本高榴莲不易储存,这么娇贵的东西,得轻拿轻放,不能挤压。甚至为了保证新鲜卖个好价钱,有些都是要在-197℃液氮急冻后全程冷链运输的。而国内榴莲的进口运输方式基本为汽车运输,一车榴莲拉到上海或者北京运输成本可想而知,据调查得2-3万,有时碰上节假日,运输成本会更高。
国内需求大国内近几年对榴莲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不产啊,只能靠进口,中国进口榴莲多来自于泰国和越南,这两个国家的榴莲果园现在有80%被中国水果商“占有”,中间商要赚差价啊,于是再来一波涨价,这样一来再加上物以稀为贵的市场现状,榴莲价格就更高了。
“水果之王”称号的加持榴莲誉有“水果之王”的美称,“一只榴莲三只鸡”,就是说吃一个榴莲的营养成分可以跟你吃三只鸡的营养成分相媲美,是不是浪得虚名,我特意查了一下他的营养成分: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很高,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水果之王之称并非浪得虚名!
既然这么优秀,商家也定会借此美誉加以夸大、炒作,以此来提高榴莲的售价,这又涨一波,最终买家到手,一个榴莲要花上好几百大洋,实在是肉疼啊!
但是在这里也要温馨提示一下:榴莲营养丰富,但一次不可多吃,多吃的话,肠胃一下子无法完全吸收会导致上火,注意适量哦。
写在最后小编从前期维护成本、榴莲树成长期、采摘成本、存储运输成本、市场需求、口碑声誉等6个方面对于题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再次感谢,我是“记录一日三餐美食,分享一年四季佳肴”的LU哥,非常期待和大家在一日三餐上多多交流!一颗榴莲树能长很多榴莲,为什么榴莲还那么贵?
榴莲大家都不陌生了,被众多喜爱它的人认定为是“水果之王”,除了其甜美滋味和巨大身姿可以称王之外,各品种榴莲的价格在水果中也算是最为高昂的那一层级了。
不过从题主的配图上来看,确实好像一棵树上能结不少榴莲似得,那么为什么榴莲还是那么贵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这个原因,后面会聊一下怎么挑选一颗比较好的榴莲。
原因之一【榴莲的产量没有想象的高】
很多人都看到过那种榴莲树上挂满了密密麻麻“数百个小榴莲(花)”的照片,在有些文章里也说“榴莲能结果300个、400个”之类的,可事实上榴莲的果实硕大,一颗树是没办法承担起几百个果子的营养供给的,于是很多发育的不好的果子会自然淘汰,或者被人为的淘汰掉,所以一颗榴莲树最后也就能结几十个果子就不错了。
原因之二【适合种植榴莲的地区还是有限】
榴莲基本上只有东南亚的几个热带地区可以种植,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榴莲种植这个事情一直以来的进展也不是很好,主要还是气候的原因。榴莲需要终年高温才能生长的结实,现在的榴莲种植地基本都是日平均温度在零上22度以上的地区,而且全年不能有霜冻,所以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之下,能种植榴莲的地区还是太少了。
原因之三【榴莲的运输成本也挺高】
榴莲这种热带水果不是很耐储存,但如果空运那成本就高的没边了,估计也只有传说中的何鸿燊会做出类似的事情吧。海运的话时间上比较长,又要二次冷链分发之类的,估计也是耗不起的,那么好像就只有陆运了,这个成本也不低啊,人工、燃油等等其他费用加一起也是一个大数目了。当然了这是进口水果,还得要计算上关税,也是成本的一大部分。
原因之四【榴莲的种植、收获成本都比较高】
一般榴莲根据品种不同,从种植下去到可以结果收获,至少要5到8年左右的时间,而想要结出的榴莲滋味够好,那么果树至少也得15到20年左右的树龄,这个投入的成本可就十分巨大了。再加上榴莲硕大的个体、布满尖刺的外壳,让它的采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说苹果掉在牛顿头上成就了他的物理研究,那榴莲掉在谁的头上,估计这个人就只能去见牛顿了。
原因之五【我们中国人太爱吃榴莲了】
这个确实也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我们有着巨大的、迫切的榴莲需求,而根据以上几个原因,大家也能看出来榴莲本身就不是一个年产量足够巨大的水果。产量相对的不够大,我们的需求又特别的强烈,那么自然价格就高了。
所以综上所述,榴莲的价格昂贵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那么既然榴莲这么贵,买到不好的就很心疼的,下面我们列举几点【挑选榴莲】的要点:
- 首先榴莲外观有几瓣隆起,里面就对应会有几瓣果肉,一般隆起的越饱满,果肉也就越大块。
- 其次要看榴莲的尖刺,榴莲的尖刺又细又硬的话,果肉可能就会比较细小,而尖刺呈现较粗的锥形,果肉一般就越饱满。
- 挑选成熟度也与尖刺有关,用手捏临近两个尖刺,如果能稍微往一起捏动、甚至捏弯一点,那这个榴莲就比较熟了,如果完全不动,果肉可能就还是生硬的。(并不建议买超市里开口的榴莲,存在被细菌、昆虫污染的可能。)
以上就是这次关于榴莲的分享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欢迎评论分享你的观点哦!
大家都觉得榴莲特别贵吗?你喜欢吃榴莲吗?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一颗榴莲树能长很多榴莲,为什么榴莲还那么贵?
虽然一颗榴莲树能结四五百个,可是你不知道这样的榴莲树需要长二十年,而且采摘过程十分困难,稍有不慎就会破坏榴莲的味道。
很多人都不习惯榴莲的气味,纷纷避而远之。但是当榴莲入口后,你会发现这真是人间美味,是当之无愧的“水果之王”。
榴莲是个奇怪的水果,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样,吃之前感觉是真臭,但是捏着鼻子吃一次后,就彻底爱上了它的味道。
榴莲是一种奇特的水果,建议你远离榴莲,留住钱包前几天,老婆买了一个榴莲,花了185块钱,25一斤,比肉还贵。就我们这点工资,真没有勇气频繁去买榴莲吃。
榴莲的气味十分特别,熟透的榴莲散发着一股臭臭的味道,嫌弃它的人退避三舍,可喜欢它的人却爱不释手。所以一直有着“爱之者赞其香,厌之者怨其臭”的说法。
之所以有臭味,主要是因为榴莲中含有硫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的原因,而硫化物闻起来本身就是一种臭味。
以前我真受不了榴莲的臭味,可老婆又特别喜欢吃,后来还带着孩子一起吃,把家里熏得到处都是榴莲的味道。
有一次,在老婆的劝说下,我捏着鼻子吃了一次后发现这东西越吃越好吃,也完全感觉不到那种臭味了,再后来臭味反而变成香味了,在嘴里酥软嫩滑,回味无穷。
自打试吃一次后就欲罢不能,看到卖的就想吃,奈何价格太高,我一个月工资只能买几十个榴莲,每次想吃榴莲,问完价格后就感觉囊中羞涩。
所以,榴莲这东西吃着很容易上瘾,奉劝大家千万别“入坑”。可榴莲为什么一直都这么贵呢?
榴莲的生长习性和上市时间榴莲属热带常绿乔木,原产地在马来西亚,在东南亚各国都有种植,在我国的广东以及海南省部分地区也有栽培种植。
现在,榴莲产能最大的国家是泰国,在泰国旅行的朋友应该知道,大街小巷都是卖榴莲的,而且价格还特别便宜,还有榴莲自助,让你一次吃个够!
常见的榴莲果皮呈茶色,在坚硬的表皮上生着又大又尖又硬的刺。大部分品种的果肉呈淡黄色,也有红色的,气味十分特殊,有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臭味,但是食进口中却酥软味甜。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榴莲应该是像菠萝那样长在地里。可是事实上榴莲是结在树上的,而且榴莲的树木十分高大,一亩地能种20~30棵。
榴莲挂果能力很强,每次开花后会结很多的小果实,最大的榴莲树一年能结300~400个成熟的榴莲。
果实的成熟期有两次,分别在六七月份和11月到次年的2月份,而每年的6~7月份是榴莲最好吃的季节。
这时候会有大量的榴莲上市,大街小巷里,各大小水果店中榴莲铺天盖地地袭来,所以如果你喜欢吃榴莲,现在正是最实惠的时候。
榴莲的价格为什么一直居高不下?既然榴莲树这么能结,每一个重量也不轻,那为什么国内的榴莲价格却动辄三五十,少则二三十元一斤?
榴莲价格始终居高不下,其实主要是生长环境要求高、果实采摘困难、储存周期短、进口成本费用高、榴莲产能较低、市场需求大等原因造成。
1、榴莲生长环境要求高,生长周期长
目前,在我我国广东和海南省部分地区可以种植榴莲,但满足气温全年在22度以上的地区并不多。如果温度过低,很容易出现减产的情况。
虽然现在能种植的地方基本已经种满了榴莲,但是我国榴莲的自产量每年也只能维持在十几万吨,与市场需求的近百万吨相比依然相差甚远。
此外,影响榴莲产能的还有它较长的生长周期。一般的果树在种植两到三年后就可以结果,然而榴莲树最快要5年才能开始挂果,一直到第8年时才能正常结果。若要吃到口味最佳的榴莲,则要等到树龄达到20年之上。
2、榴莲的产量其实并不高
虽然一颗成年榴莲树最多能接300~400个榴莲,但是这样的树木实在太少。
成年的榴莲树,花期过后,看似枝头挂满果实,但是榴莲树却无法滋养这么多的榴莲长大成熟。果农必须将个头小的果子挑选出来摘掉,如此一来,平均一棵树每年能结80~100个榴莲。
一般榴莲大小在4~8斤,如果按照6斤一个计算,一棵树上的一年能结500斤左右,一亩地的年产量最多也就在5吨。
但是如果遇上不好的年景,产量还会大幅缩水,这将会直接影响的售卖榴莲价格。
3、榴莲采摘困难,必须依靠人力
看过榴莲采摘视频的人都知道榴莲的采摘过程十分困难,必须依赖人工。
榴莲树一般能长到25米~40米高,其中一个人要爬到树上然后割断榴莲的根茎,让榴莲自由下落,另外一人要在树下用麻袋接住榴莲。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必须天衣无缝地合作,不能让榴莲摔在地上,影响果肉的形状和味道。
除了采摘方式,还要精准把控榴莲的成熟度,在正确的时间采摘果实,以保证运输到市场上时的口感,如果摘得过早,则会出现没有成熟的情况,味道相差很多。
如果等榴莲完全成熟再采摘,在当地直接食用肯定味道最甜美,但是经过长途跋涉出口到中国后,就会出现熟过了的情况,影响销售。
4、榴莲保质周期短,运输成本高
榴莲的保质期短,熟透的榴莲会张开口子,没几天就坏掉了,所以采摘之后的榴莲要尽快运输出口。
为保证榴莲的口味,一般通过空运、海运和陆运三种方式。空运量小费用高,除特殊品种,一般很少使用。
水运价格适中,但是从装船到运输,再到报关和发送到全国各地,最快也要一个星期以上的时间。
大部分榴莲都是在采摘后通过货车运输到边境,然后再从南方向各地发送,这样只需要4~5天的时间,就能将新鲜的榴莲送到市场。
再加上燃油费、过路费以及经销商和商家的利润,榴莲的价格就会水涨船高,最后以几十元一斤的价格呈现给消费者。
5、我国榴莲需求量大,供不应求
尽管榴莲价格偏高,但是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榴莲的需求量却逐年上升。参考过去10年的数据,国内市场上对榴莲的需求每年增长都在25%以上。
近几年更是呈迅猛上涨的趋势,仅仅2019年下半年,我国就进口了35.8万吨的榴莲。2020年全年,我国仅从泰国一个国家就进口57.5万吨榴莲。
为满足需求,大部分榴莲还是需要依赖从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进口。2020年榴莲一举夺得进口“水果之王”的宝座,就连风靡全国的车厘子也只能屈居第二。
即使大量进口,但是市场上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将直接导致榴莲的零售价格居高不下。
吃榴莲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虽然榴莲好吃,而且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绝不能贪口,在榴莲的果肉中,糖分超过13%,淀粉的含量在11%,蛋白质含量在3%左右。
1、榴莲不宜多吃
民间一直流传“一只榴莲三只鸡”的说法,虽然不能直接这样对比,但足以说明榴莲的营养成分不是一般的高。而且它的热量和脂肪以糖分的含量是真的高,奉劝减肥的人少吃为妙。
一旦吃多了,虽说不至于上火,但是因为糖分过高,身体吸收不了,口腔中残留的糖分会导致口干或者嗓子不舒服等症状,此时,可以吃几颗山竹。
2、购买榴莲时要学会挑选榴莲
最重要的一点,要学会挑选榴莲,不能花了大价钱买了难吃的榴莲。
在购买榴莲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那些已经自然裂口的榴莲。裂口后的榴莲不能放置太久,很容易变质。如果闻到有酒精味冒出来时,可能就意味着已经过期了。
挑选榴莲时,要选择那些长相圆圆,看起来左右对称的的榴莲,这样的榴莲往往被称为“母榴莲”。因为长相对称,所以四周都有果肉,而且每一瓣都很饱满。
反而是那些又大又长,尖嘴猴腮的大榴莲,或者一侧有明显凹陷的榴莲,往往会少一块肉,而且味道还比较淡。
写在最后由于今年各地榴莲减产,可能会迎来榴莲价格最贵的一年,这让我们距离榴莲“自由”的日子又远了一步。
但是,任何事情都阻挡不了我们对榴莲的热爱,就算价格再高,可以少吃,甚至不吃。但是每次去超市,也得专门跑水果区,去闻一鼻子榴莲的味道!
一颗榴莲树能长很多榴莲,为什么榴莲还那么贵?
曾经在泰国生活了一年,朋友家种了好多个品种的榴莲,去他家做客,他妈妈立马去院子里砍下两个不同品种的榴莲给我吃,想起来依然美好。话说榴莲树开花,那是密密麻麻的,感觉会有很多很多的榴莲产出。然后过段时间,确实长出很多很多的小榴莲,可爱极了。可是,慢慢的,就会有许多乒乓球大小的榴莲掉落一地,原来还是密密麻麻的榴莲,一段时间后基本上就所剩不多了。然后也只有这些所剩不多的榴莲才会继续长大,直到成熟,这或许就是自然界的规律使然。毕竟一棵树的养分有限,没办法真的养活那么多的榴莲果子。所以问题图片上的那种密密麻麻状态,都是前期的景象而已。
一颗榴莲树能长很多榴莲,为什么榴莲还那么贵?
去年和朋友做过一段时间的社区团购,榴莲做为单价最高销售最火的水果,一直是我们主推的商品。所以对于榴莲的品种和品质还有价钱,可以说还算了解。
一颗榴莲树能长很多榴莲,为什么榴莲还那么贵?一种商品的价格是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那么看是产量很高的榴莲,为什么国内的价格一直在二十左右,有时候甚至更高呢?
一,榴莲的产地
- 现在国内吃的榴莲大部分都是泰国进口的,虽然越南和东南亚一些地区也有进口,但是主要还是以泰国的金枕和干尧榴莲为主。其它如猫山王这种榴莲因为单价太高,而且必须冷冻保存,一般进货量比较少,所以拿货量也很低。毕竟一个猫山王榴莲千八百块钱左右,没有几个消费的起。
- 听说国内的海南一带榴莲也开始种植,但因为榴莲树等到结果要八年以上,估计即使有产量也很低。市面上,基本没见到过国产的榴莲。
二,榴莲的采摘和物流成本
- 大家都看到过视频上榴莲的采摘过程,基本都是靠人工来采摘。而且榴莲浑身都是刺,个头也大。加上树长得也高大,所以采摘榴莲是一件艰苦费劲的工作。虽然一颗榴莲因为可以产三四百个榴莲,产量上千斤。但是榴莲属于逐渐成熟的,不能一次采摘完毕。这个又加大了采摘成本。
- 榴莲一般都是五成以上熟的时候采摘,加上长途跋涉运到国内。其中的损耗也是相当惊人的!我们就有一次进的金枕榴莲,因为没有绑防止开裂的绳子,到地之后全都裂开,一拿肉溜了一地。还有有时候榴莲表皮会有虫子,吃榴莲的这种虫子相当厉害,它能把榴莲硬硬的外壳钻透。基本有虫子🐛的榴莲,这一个榴莲就报废了!
- 榴莲从泰国运到国内,加上层层加价,基本到了消费者的手中,价格自然不低。榴莲的掉秤也是很严重的,曾经试过一个五六斤的榴莲,如果放到晚上没卖出去,基本最低掉二两以上的称。所以为了保证盈利,基本榴莲的加价也是很高的。
- 榴莲的国内消费人群,通过我的观察。基本都是20-45岁之间的女的居多,而且大多榴莲控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收入比较高,经济相对独立,喜欢结对消费。而且对价格不太敏感,所以榴莲的价格高低,好像对她们影响不大。
- 榴莲现在的销售一般都是进入水果批发市场,然后精品水果摊进一批。销售的主力现在竟然是做生鲜团购和朋友圈的微商,因为主要靠熟人销售。这里面有面子因素在里面,卖的贵自然有道理。可以说基本微商和生鲜社区团购的榴莲,现在是榴莲销售的主力!这种销售方式一般还要加上快递费,想一想一个榴莲从产地-批发商-零售商手里,再通过快递或其它方式到消费者手里,榴莲的价格自然贵了。尤其是从微商和社区团购里购买的榴莲,价格自然更高。
一颗榴莲树能长很多榴莲,为什么榴莲还那么贵?
首先榴莲一株树上能结很多果,那些都是老树,现在商业生产的榴莲通常不会超过3米,结果也不会那么多。不过榴莲在去过东南亚的产地的朋友都讲,虽然那边有贵的榴莲,但也有便宜的,那国内的榴莲价格为什么不像当地那么便宜?下面给大家讲下:
1、在东南亚几个国家都有产榴莲,我们目前吃的最多是泰国、越南,虽然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其他地方也有产,但不是都可以进口到国内。马来西亚那边在前段时间有消息是讲,猫山王可以进来了,不过这东西比金枕要贵上不少钱,普通人更别想尝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产地有不少,真正供应的的地方其实并不多。
2、当地的榴莲便宜,一些是那些散户栽种的,他们也就种那几棵老树,一年收获几十上百个榴莲。这有点像我们国内一些种水果,就自家在种着吃,吃不完拿去卖,或者只是小面积栽种几棵来补贴家用,因为他们是自种的自己销售,不用经过中间商,卖的价格就便宜不少。
3、而我们吃的榴莲,都是些大公司在当地大户那收购,有些人还是自己在那包果园种,虽然需要运输、关税要增加些成本,但是量大的话,也不会摊到榴莲身上价格就上涨那么多。这其中的原因,大家难道想不出来吗,是那些有资源去进货的公司,他们一起控制了价格。榴莲国内以前是没有散户种,卖多少钱不都是他们自己好了算?普通的人也不能像是看到苹果很贵,我去北方去收购些倒卖,进货的资源都在他们那,肯定不会便宜了。
4、不过这种情况在未来2~3年会改变,因为海南也有在大面积栽种了,到时有了竞争,受益的还会是消费者。有人讲海南的不好吃,我就想问你吃过没有,还是只是听别人在那胡说,你就以为海南的榴莲就不行了?毕竟海南以前是没有商业栽种的,而是这两年才开始的,要上市到全国也需要花3~4年,人家还是幼树都没结果,网上就出现很多海南榴莲不行的说法,这是不是有心人在那散发谣言?
综上所述,榴莲之所以看着树上长的多,在国内卖的贵,主要原因是我们普通人不能去进货,货源都被有实力的公司掌握着,价格多少就是他们来定了。而资本是宁愿倒掉、扔掉牛奶,也不会便宜卖给你的。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