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运输会成为新冠传播的潜在风险吗?低温有利于病毒生存,接下来该如何确保安全?

针对此次北京疫情,在疫情控制,病毒溯源,信息透明等方面,可以说都是相当给力的。对于病毒源头的调查,疾控部门已经三进新发地市场进行环境采样,病毒的基因序列完整测序也已完成,目前此次疫情的病毒来源,虽然还无法完全确认,但也已经越来越明晰了。

先来简单梳理一下相关消息——

第一,疫情发生之初,最早的消息是在切割三文鱼的案板上采样中发现了新冠病毒,而随着对新发地调查的不断深入,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中,北京市疾控中心指出,在新发地市场环境采样中,水产、豆制品局部售卖区域阳性样本较多,环境污染较重。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病毒通过冷鲜水产、豆制品等传播给人造成感染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另外,在病毒的基因测序方面,目前的获得病毒基因序列,仍然与欧洲流行的新冠病毒有密切的相关性,从基因进化树来分析,此次的病毒比欧洲现在流行的新病毒要老,但与欧洲最老的新冠病毒相比,此次的新冠病毒属于变异后的后代新冠病毒,由此专家初步推断:此次的新冠疫情仍然是主要应该是输入性疫情,而由于病毒代次较老,考虑可能是环境沾染病毒后,有一段时间的隐藏期,近期才出现了感染人的情况出现。

很多朋友担心,此次与新发地密切相关的疫情发生,是不是与冷链运输有关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确保安全呢?

虽然在2020年新冠病毒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但总体上来说,对于人类,这种病毒还是一种全新对病毒,我们对它的认识需要不断的加深。此次北京地区的疫情溯源工作,就让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种加深认识综合来说包括2个方面——

  1. 新冠病毒可能会在沾染在生鲜、肉类、豆制品等冷藏物品上,通过物品进一步传染给人。资料显示,新冠病毒在-20℃生存期长达20年,因此,新冠病毒通过境外冷鲜食品冷链运输进入我国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2. 新冠病毒污染的冷鲜食品,如果在低温下长期保存,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隐藏期。从科学道理来分析,这也并不奇怪,在低温下病毒往往处于活性较低类似于休眠的状态,当温度逐渐升高时,病毒的活性才会进一步增强,造成人类感染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相关部门的疫情防控,如何做好生鲜产品,特别是冷冻冷藏生鲜产品的病毒监测,及时的发现可能的病毒源头,及时的阻断病毒向人的传播,将成为我们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一个新的课题。特别是境外疫情地区输入的冷链生鲜,是否能够从源头上做好检疫,进入国内后,对于相关的批发市场、超市、零售单位又如何把控,尽量减少因冷链生鲜而导致疫情出现反复,这样的一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方案来进一步加强疫情的防控。

对于个人来说,针对此次的情况,在采购,清洗,食用生鲜方面,也要更加的注意做好防护和控制了。一方面不要太过小心,因为这样的信息而所有的生鲜都不敢吃了,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果您身处低风险区域,又能够正确的做好防护的话,该吃什么吃什么,完全不必过分担心,实际上如果这不敢吃,那不敢吃,反而可能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身体的免疫力受到影响,反而会让病毒有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在防护控制方面,给大家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 采购过程中,建议全程佩戴好口罩,尽量少用手直接接触生鲜。
  2. 外出采购期间,应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用手触摸口鼻。
  3. 采购回来后,对于生鲜的处理上,如果需要清洗的,不要直接放在水龙头下冲洗,放在盆内清洗的,水流也不要开太大,这些建议都是为了避免病毒通过水滴的喷溅而引起传播,如果不放心,带着口罩清洗也是可以的。
  4. 不管是清洗、还是切割生鲜制品后,只要是接触过生鲜产品,都要及时的洗手,洗手时间建议不少于半分钟,应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冲洗。
  5. 烹饪方面不用多说,应该避免生食,尽量的做熟后食用。

说这么多可能也不一定都全面,但总的一个原则就是,在疫情形势下,生鲜可能会沾染病毒造成扩散传播,我们在采购、处理、食用相关食材方面,仔细小心,尽量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勤洗手,尽量的避免各种可能造成病毒传播的途径,就能够尽量的减少病毒传播扩散的可能性。

冷链运输会成为新冠传播的潜在风险吗?低温有利于病毒生存,接下来该如何确保安全?

北京目前新冠病毒在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传播,但是感染源的具体来源并没有搞清楚,也就是说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检出确实检测出了病毒,但是病毒传播不一定是来自于三文鱼。

而且按照北京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杨鹏研究员的讲话,我们知道: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是从欧洲方向来的,初步判定与输入性有关。

但是这种输入性并不一定和三文鱼有关系,因为新冠病毒的来源有可能有三种情况:海产品、肉类、人。到底是人把新冠病毒传给海产品和肉类,还是海产品和肉类本身就携带新冠病毒。实际上的真实情况不得而知。所以目前还在追溯传染源。

目前按照权威新闻发布的消息,可能性比较大的情况是,疫情严重的海国家在处理肉类或海产品的过程中,导致这些食物被新冠病毒感染,在中国利用海运冷链运输时,低温环境使得病毒得以存活很长一时间,由此成为病毒源。

这使得这些食物携带新冠病毒在到达中国后在菜市场批发时,一些人接触到新冠病毒后,可能揉眼睛或者擦鼻子,导致新冠病毒进入人体,进而产生人体感染,在新冠病毒症状轻微时,很多人人都没有察觉,加之批发市场人流量巨大,导致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感染了新冠病毒。

冷链运输并不会成为潜在风险。因为在正常自然界的鱼体内是不会带冠状病毒的,但是三文鱼被捕捞之后,是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接触鱼体导致新冠病毒感染鱼体,使得鱼体成为病毒感染源。所以控制冷链运输的人十分有必要,不过一般来说,进口食品都会经过海关检测,不会出现大问题。反而其他渠道得到的食品有可能有问题。

对于冷链运输,主要手段还是加强检测,只要检测,只要加强检测手段,尊重科学规律,一般来说都能够确保食品安全。另一条是需要追溯这次新冠疫情爆发的源头,只有搞清楚这次新冠疫情的源头所在,才能够准确的切断传播途径保护人群。

冷链运输会成为新冠传播的潜在风险吗?低温有利于病毒生存,接下来该如何确保安全?

一个切割三文鱼的案板,牵出了整个新发地批发市场内存的病毒隐患,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这之前,也不知道病毒已经在新发地市场藏匿了多久?更不知道已经有多少携带着病毒的人和物流向了何方?

总之,三文鱼没有人敢吃了,不仅北京各大商超连夜下架全部三文鱼,随后全国各地的超市、生鲜市场也将三文鱼全部封杀下架。一时之间,人人闻之色变。

随后,就是这些三文鱼来自京深海鲜市场,而京深海鲜市场的三文鱼主要是从挪威和智利进口,但三文鱼为深海鱼,自身携带病毒的可能性不大,极可能是在冷链运输中受到了污染,导致了三文鱼携带着新冠病毒跨境来到中国,病毒又接触了海鲜市场工作人员,找到了人体宿主,又导致人与人的进一步传播。

冷链运输会成为新冠传播的潜在风险吗?

海鲜市场的潮湿环境本来就利于病毒存活,加上海鲜大都要求低温储存,低温也适于新冠病毒的生存,使得海鲜市场环境内病毒存活时间比其他地方时间长,传染人的几率也更大。

目前,新发地市场涉及三文鱼的9名相关人员已接受新冠病毒检测,结果暂呈阴性,目前均处于隔离中,但那些新增病例都与新发地市场有着密切的关联。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也发现病毒是从欧洲方向来的,初步判定与输入性有关。但病毒到底怎么来的,还无法确定。有可能是污染的海产品或肉类,又或者是进入市场的人通过分泌物进行传播,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

低温有利于病毒生存,该如何确保安全?

低温的确有利于新冠病毒的生存,如果那些冰鲜受到了病毒污染,那么这些病毒就可能长时间存活而被人“病从口入”,导致感染。

此次北京新发地疫情的爆发,也在提醒大家,生鲜食品冷链运输成为新冠病毒传染链的可能性很大,我国在物流供应链环节应该加大检疫力度和流通信息溯源。同时也提醒大家生熟食物存放的器皿,一定要分开,尽可能吃煮食的食物。还有在通风不好的地方,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

冷链运输会成为新冠传播的潜在风险吗?低温有利于病毒生存,接下来该如何确保安全?

冷链物流运输成为新冠病毒传播途径的可能性极低。这次北京疫情的爆发和冷链运输关系不大。现在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次北京疫情的罪魁祸首是冷链运输。冷链物流运输无外乎国内冷链运输和国际冷链物流。如果这次疫情的源头是冷链运输,绝不可能只在北京一个地方爆发。冷链运输最集中的地方是港口。天津、上海、广州、香港、都没有爆发疫情。内陆城市北京却爆发了疫情。逻辑上说不过去。

北京这次疫情的爆发地是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这里的货品大多国内出产的。北京最大的进口海鲜批发市场,也是最有可能被冷链物流运输污染的京深海鲜市场,目前为止零感染。北京一直是防控级别最高的城市。在外防输入方面做到了极致。(停飞了所有国际航班)医疗保障体系北京也是世界一流。这一波疫情,从北京开始爆发,确实令人匪夷所思。希望有关部门查明真相。让三文鱼、冷链运输做背锅侠。实在有些牵强。

冷链运输会成为新冠传播的潜在风险吗?低温有利于病毒生存,接下来该如何确保安全?

导言

冷链运输这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是因为疫情。准确点是因为运输海鲜。那么冷链运输真的会导致病毒的传播吗?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我们以往关注点都是人,现在要向货物方向转移了。这是新的形势带来的改变,也是我们必须要做出的一点调整。

什么叫做冷链运输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冷链运输”。冷链运输(Cold-chain transportation)是指在运输全过程中,无论是装卸搬运、变更运输方式、更换包装设备等环节,都使所运输货物始终保持一定温度的运输。根据温度还划分的话又可以分为 冷冻运输、冷藏运输和恒温运输。不管是空运、海运、铁路、公路都有冷链运输的存在。他可以是一种对于高价商品又对温度要求很高的保鲜品具有很强的需求。

但是,在疫情的当下,这种冷链输运模式却等于造成了另外一个缺口。他成了病毒的最佳的运输载体。因为病毒也需要低温

冷链运输成了病毒的最佳载体

我们都知道,病毒需要的环境,不能是高温,不能干燥。那么冷藏车或者冷冻车就完美的符合了这点要求。他可以在低温的状态下保证潮湿,这样可以减少微生物的繁殖,更重要的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冷冻时产生的冰晶也无法杀死它。做病毒的实验室经常会用冷冻冰箱对病毒进行冻存。当解冻以后,病毒还是有感染活性的。可是也能让病毒活下来,被送往更远的地方。

除了冷冻车之外,海船上的冷藏库更加厉害。第一他的吨位足够大,可以储存更多的食物,当然也能养活更多的病毒。第二航行非常的远,让病毒散布到更加遥远的海的那边。这两种特性足够让疫情变的更加的复杂。

对于冷链我们要如何去防堵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冷链运输会对疫情的扩散产生了足够的推力,那么我们也需要找到办法来进行防堵。或者是否有好的办法也堵截冷链运输呢?

好像挺难的。

从本质来说,冷链是 一种工具,关键是在人。对于冷链车的消毒工作以及参加工作的人员的防疫工作尤为重要。对人把好关,才能把疫情阻隔在外。一旦真正出现了疫情,那么对于冷链的数据要有一个追溯。这个是一个难度极大的工作量,因为分散出来到小散户家里。这种分散会有很大的疫情扩散的风险。

可能只有一个老办法可以用:在末端,也就是小散户那边开始抓起。一点点的重建分发链,最终找到源头。这种费时费力的办法在疫情全面爆发的时候是不能做的,可是在疫情初期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我们还有时间重建传播链,想办法切断再次传播的路径,对于整个防疫工作至关重要。

好吧,接下来就看大家的努力了。

冷链运输会成为新冠传播的潜在风险吗?低温有利于病毒生存,接下来该如何确保安全?

冷链运输会成为新冠传播的潜在风险吗?低温有利于病毒生存,接下来该如何确保安全?冷链运输会成为新冠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接下来需全面加强冷冻食品,尤其是进口冷冻肉食品的检疫和食用安全。

关于冷链运输的疫情防控,李兰娟院士在6月19日杭州海关举办的抗疫分享会上,这样说:新冠肺炎病毒可在低温环境内长时间存活,海关应加强对冷链食品的全面排查。

(下图:李兰娟院士)

一. 新冠肺炎病毒可在低温环境内长时间存活。

据李兰娟院士的介绍,一般的病毒怕热不怕冷,新冠病毒更是如此,新冠病毒在零下4摄氏度的环境里可以存活数月之久,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里可以存活20年。如果冷冻食品携带了病毒,且一直处在冷储状态,病毒就会存活很久。

二.进口冷冻食品有可能携带病毒。

海外疫情严重之下,冷冻食品如果在进口之前被有病毒的水污染,或者被病毒感染者接触,就会携带病毒传入国内。北京新发地疫情出现之后,当地检测部门对包括三文鱼在内的进口冷冻食品检测,就证明了这一点。

(下图:北京疫情的可能源头三文鱼)

三. 如何确保进口冷冻食品的安全?

1. 海关应加强对冷链食品的全面排查。

海关是进口冷冻食品的第一道关,海关对冷冻食品进行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全面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李兰娟院士所说,这道关把握好了,国内人民的饮食安全,就有了极大的保障。

(下图:海关检测冷冻食品)

2. 国内相关防疫部门应加强食品、副食品等市场的冷冻食品专项检测。

武汉疫情始自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北京疫情始自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不仅说明了食品、副食品市场利于病毒“隐藏”,也说明了我们应加强这些地方的病毒检测。

(下图:市场检测)

3. 冷冻食品处理过程应注意卫生安全。

在处理冷冻食品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比如:生熟案板分开,加工前后洗手,煮熟煮透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