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和心肌梗塞都和动脉硬化有关,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动脉硬化?

冬天已经慢慢到来了,又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不管是心梗还是脑梗,其发生都与动脉硬化狭窄等问题密切相关,确切的说,心梗脑梗都是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发展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如何减少动脉硬化后的梗塞风险,都是我们值得格外关注的,今天就来为大家科普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为什么动脉硬化会引起心梗脑梗等相关疾病问题呢?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在多种相关慢病及不良生活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简单来说过程就是血管壁内皮受损,出现炎性反应,血液中的脂质在血管壁下方形成沉积,沉积的脂质被进一步转化后,如果不能被有效的转运,就会逐渐形成在血管壁下方的脂质核心,而脂质核心上方,会因炎性反应导致的血管平滑肌增生细胞,纤维蛋白等覆盖一个纤维帽,这样的情况不断出现,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形成以后就不变化的,这个动脉硬化的斑块会导致血管的狭窄,如果不积极的进行干预,还会不断的发生进展,逐渐增大狭窄程度,斑块也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如果一旦出现斑块的破裂或溃破,引发身体的凝血反应,血小板等凝血物质聚集,就很容易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血管或脑动脉血管,这就是心梗和脑梗的形成过程。

想要减少心梗脑梗的风险,当然做好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是最重要的,但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各项代谢机能的逐渐衰退,动脉粥样硬化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的一种问题,虽然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尽早的对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控制,就能够大大的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稳定血管斑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出现风险。

如何做好预防,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要说起来,主要还是3个方面——

1.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对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尿酸的升高等这些代谢性的慢病问题,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都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因此,如果能够定期的进行健康体检,了解自身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情况,在这些指标出现升高趋势,还未超标时,就积极的进行生活控制,加强调理,对于延缓相关慢病的发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保持健康良好生活习惯,肥胖,吸烟喝酒,久坐不运动,熬夜,长期的焦虑紧张情绪,高盐高脂高糖等不良饮食习惯,这些方面,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不良生活因素,如果能够越早改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健康生活习惯带来的健康获益,是最安全的,也是涉及全身心的,不管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甚至不管是否发作过心梗脑梗,都值得终生坚持。

3. 合理用药控制相关慢病,对于已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慢病的朋友,除了要加强生活上的改善和调理以外,多数情况下,还需要药物干预来加强疾病的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都应该在发现初期,就积极的进行控制,控制好了相关慢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就会变慢,带来的心脑血管风险,就会变小。

想要做好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控制,上述3个方面都应该注意做到,如果真的能够坚持做好上述3个方面,相信我们的心血管健康也会得到更大的获益和保障。还有一种情况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已经有了明确的动脉硬化狭窄的朋友,也不必过分担心,我们前面说过,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明明知道了有明显的动脉硬化狭窄问题,同时也要三高问题,还不注意控制和预防,那么这个过程就会加速,出现脑梗心梗的风险就会不断加大;而如果知道了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问题,能够积极的进行面对,改掉生活上的不良习惯,乐观健康的去生活,同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血脂的控制,适时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这样的情况下,动脉硬化的进程就会减缓,斑块更加稳定,甚至出现狭窄的改善,这种情况下,发生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怎么选择,如何做,一目了然不是吗?

脑梗和心肌梗塞都和动脉硬化有关,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动脉硬化?

生活中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人想知道。其实,这个问题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无外乎就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从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注意生活方式的转变,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比如说戒烟限酒,比如说注意加强运动,比如说注意起居规律,不熬夜等等。一般说来,生活方式只要是健康,同时没有血压、血脂、血糖以及家族史等为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是比较低的,后期即使上了年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不大。

第二,如果真的出现了血压、血糖、血脂的问题,也不要恐慌,只要是认真面对,给予规范的治疗就可以了。一般说来,只要规范治疗,血压、血脂、血糖达标,也可以把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至最低限。比如说高血压患者把血压降低到合理的范围呢,血脂患者血脂达标,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这种情况下,心脑血管疾病想出现也比较难。

总之,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注意了,心脑血管疾病还是可防可控的。即使出现了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问题,选择正规就医就可以了,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给予有效治疗的。

脑梗和心肌梗塞都和动脉硬化有关,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动脉硬化?

每次查房的时候,有好多患者都会提出这个问题,如果预防动脉硬化。

我们都知道脑梗和心梗大部分都和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

我们大部分人在十几岁的时候,就逐渐出现动脉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逐渐会加重,如果加之别的原因就可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引起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当斑块加重,发生破裂就会形成血栓,发生在脑血管就是脑梗死,发生在心血管就是心肌梗死。

动脉硬化大部分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动脉硬化加重会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加重和以下因素有关系:

遗传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喝酒,慢性肾病,肥胖,不运动,不健康饮食等等。

我们了解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那就知道如何预防:

1、遗传、年龄及性别都没有办法选择,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来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心梗、脑梗。

2、积极监测并控制三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最常见的因素,所以一定要定期检查,看看到底有没有三高异常,如有一定积极有效控制。

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能明显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

低盐低脂低糖低油饮食,健康饮食是所有健康的基础,把握这些原则。并且要适当多吃蔬菜水果,肉类以鱼类禽类为主,猪牛羊肉相对要少,杂粮细粮要掺着吃,补充一定的坚果及奶制品。

坚持有氧运动:运动能够有效预防三高及动脉粥样硬化,强调是有氧运动,比如游泳、跑步、快走、骑车等等,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3-5次。

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减少熬夜,自我调整减少压力,定期查体,小病早看等等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的基础,是预防心梗、预防脑梗的的根本。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脑梗和心肌梗塞都和动脉硬化有关,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动脉硬化?

最厉害的神医是怎么治病的?我们应该都听过“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显现出来已经落到了下乘,所以预防很重要!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预防动脉硬化,除了无法避免的年龄老化外,还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饮食

传统医学里面把冠脉硬化的主要诱因,归结于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由于常年累月饮食的不健康,造成了血液垃圾变多、粘稠,容易沉积在动脉内壁,造成动脉硬化。

平时的饮食应该清淡、少盐,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少吃甜食,

2,运动

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帮忙身体把多余胆固醇从胆道与肠道排出体外,避免过剩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

3,脊柱梳理

人体完成早期生长发育期后(18岁),人体就进入了一段稳态运行期,这一时期持续的长短却绝育是否有突发的外因打破人体脊柱的生理稳态,对于重体力劳动者、脊柱外伤、舞蹈演员、竞技体育者,由于过早的改变了脊柱的生理平衡,造成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异常放电,导致心脏血管系统早期既发生痉挛,容易出现动脉堵塞、动脉硬化等情况。

对于这一类人群,早期的脊柱梳理尤为重要,可以在早期调整脊柱病变,防止恶化。

(本文由罗民教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进行删除。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私聊联系,共同探讨。关注本文作者,获取更多医学知识,欢迎点赞、评论、转载,共同进步)

脑梗和心肌梗塞都和动脉硬化有关,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动脉硬化?

在急诊,常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尤其是那些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和家属。

事实上,动脉硬化是人类无法避免的病理状态,是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它不会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就像我常常对一些老年人的回答一样:“这是老年病,年纪大了都会有!”。

除非长生不老,否则不可能不出现动脉硬化。

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只不过是通过人为干预来延缓它的到来,来降低它给人体带来的风险。

如何做?

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很困难。

无非便是戒除烟酒、适当锻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远离肥胖、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但是,人作为社会的动物,人作为容易好了伤疤忘记痛的动物,又怎么可能完全做得到呢?

更何况,还有一个我们无法控制的重要因素:遗传基因。

当然,有一点还是需要我们明确的,那就是无论什么病,都是防大于治的。

你怎么看?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脑梗和心肌梗塞都和动脉硬化有关,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动脉硬化?

心肌和脑梗塞都和供应心、脑血供的动脉内粥样斑块生长过快或斑块破裂有关。因此防止动脉血管内粥样斑块的形成并限止它的生长速度过快和防止不稳定的软斑块破裂是关键。

粥样斑块形成的五大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家属史(无法选择)、嗜烟、控制不好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

嗜烟是你自己的选择,日久成了习惯,根本不存在烟瘾因为出国坐15个小时飞机的烟民从未见一个烟瘾发作而无法自控的。忙了要抽、闲了也要抽、上侧所要抽、飯局或飯后要抽、写东西要抽、吹牛打牌抽得更欢、气了要抽、乐了也要抽、起床就想抽总之想到烟就要抽。那一天诊断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肺癌后不让他戒烟都自动戒烟了,命比天大。早知今日 何必当初,亡羊补牢解无去弥补长期嗜烟给动脉、肺、心脏等带来的损害。

三高都与遗传有关,但后天不良的生活和心理模式关系更大。除了高胆固醇血症中占60%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与外源性饮食关系不大,好在1987年美国人和日本人几平同时开发了他汀(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高LDL有了克星,但服用他汀必须达标:心梗后或支架值入后或有急性冠脉综合征要降到1.8mmoI/L,既有冠心病又有糖尿病2.1mmoI/L,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或伴有多个危险因素应降至2.6mmoI/L从下,有三个以上危险因素应降至3.0mmoI/L以下,有1-2个危险因素3.3mmoI/L以下,没有危险因素应降到3.6mmoI/L以下。一个标准剂量的他汀可使LDL下降33%-35%如立普妥20mg=瑞苏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40mg=普伐他汀40-80mg=氟伐他汀80mg=匹伐他汀2mg。如果达标值需要LDL下降50%以上我不主张他汀加倍因为效果只使LDL继续下降6%,我建议你用一种他汀加一片10mg的依折麦布(腸道胆固醇回吸收抑制剂)可使LDL下降55%以上,即使下降这个幅度也算达标了。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吃出来、紧张出来了。因此从儿童开始就要严格控制食物或零食中热卡最高的动植物油(包括坚果含油率达40-70%,坚果补脑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和碳水化合物:淀粉、主食和杂粮,糖类如蔗糖、水果中的果糖、蜂糖、麦芽糖等、蔬菜中的土豆、芋头等。蛋白质所含热卡相对低一些,而氨基酸又是人体器官和生命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动物肉类(不必分红肉白肉)鱼类、禽类都富含蛋白质可以多吃点。其实只要不发胖、体重不增加爱吃什么都能吃,量和度把握好,关键是每天摄入的总热卡必须控制好,晚上有宴那么早歺、午歺你就忍着点。肥胖和糖尿病关系大家都知道,同样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尤其年轻人:肥胖使血容量增大心脏射血时压力增高,同时肥胖使被外面皮肤绷紧的多余脂肪只能压迫四肢和内脏的动脉使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

坚持每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无论什么方式,既能将多余的脂肪转化为糖元来提供人体消耗所需要的能量,使血压下降,但記住运动后只能喝水,否则白运动了。同时能使人心情愉悦、松弛一天紧张的学习、工作带来的压力。体重下来了血压、血糖、甘油三酯必然下降。

情绪对血压、血糖的影响长期被医学忽略,愉快的心情来自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即一个人的社会化能力即人的情商,学习靠智商和勤奋,工作后靠情商和努力!遗传性格无法改变,但从儿童时期就应重视人格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化能力,甚至高于成绩。情绪冲动、失控容易引起动脉痉挛导致不稳定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发生心脑血管血栓事件。

做到这些我想他的心脑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都会比其他人发生得更少。

2018.12.1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