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尿酸有80%都是自身合成的,那还有必要控制饮食摄入的尿酸吗?
当检查发现有高尿酸问题时,不管有没有痛风发作,医生都会叮嘱要做好高尿酸问题的控制,特别是注意饮食上的控制。而有的朋友就喜欢抬杠:人体血液中的尿酸,80%来自于自身合成,20%来自于外源性的食物摄入,还何必去忌口控制高尿酸问题呢?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我们身体血液中的尿酸产生来源主要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核苷酸,经过多步的转化反应后,会最终形成血液中的尿酸,这部分比例,大约占80%左右;而我们血液中的尿酸还有一部分来源是外界食入摄入中的嘌呤,嘌呤进入人体后,被进一步氧化,形成尿酸。
既然人体中尿酸的生产,外界食物来源只占20%,是不是忌口对于控制高尿酸就没有用了呢?是不是就不必忌口了呢?这种说法是不够科学和理性的,为什么说这种说法不科学,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我们想要控制高尿酸,主要还是2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尿酸的生成,另一方面是促进尿酸的排泄,而对于高尿酸的日常生活调理干预来说,控制饮食,是减少外源性嘌呤摄入,减少外源性尿酸生成的重要方面。虽然饮食对于尿酸产生的贡献只占20%左右,但如果不去管这20%,剩余80%体内自身合成尿酸又基本上无法控制,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控制好尿酸的生成呢,如果控制不好尿酸生成,尿酸的排泄又不够通畅,高尿酸的问题,又如何能够调理改善呢?
因此,对于有高尿酸问题的朋友,想要做好高尿酸的调理,首先应该做到的,当然是饮食上有所注意,高嘌呤的动物内脏,贝类海鲜等,都要尽量避免食用,而一些中等嘌呤的鱼虾,牛羊肉等,也要注意适量吃,这些方面的控制,有助于控制减少体内尿酸的生产,加强高尿酸的控制。
其次,饮食上有所控制,并不仅仅是减少嘌呤摄入,减少20%的尿酸生成那么简单。对于高尿酸患者来说,能够加强饮食控制,保持健康饮食,还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健康获益——
1. 能够控制饮食结构,保持健康科学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果,控制食量,还有助于肥胖型高尿酸患者的体重管理,对于减重减肥也是重要的方面,饮食调理做好了,再加上合理的运动消耗,把体重降下来,身体的代谢能力就会加强,血尿酸的水平也会随之改善。2. 高尿酸问题之所以发生,多数朋友都伴随肾脏对于尿酸排泄不良的情况出现,虽然不一定存在明确的肾脏功能问题,但通常出现高尿酸问题,说明我们肾脏的代谢能力已经有所下降了,想要调理好肾脏功能,加强尿酸排泄,在饮食上注意控制,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戒酒或限制饮酒,也是重要的方面,因此,合理忌口,健康饮食,不但有助于减少尿酸生成,还有助于调理尿酸的排泄功能。
3. 合理忌口,比如说不要胡吃海喝,大鱼大肉的吃,不要一次性过量饮酒,这些健康的饮食注意,都是避免高尿酸患者尿酸水平出现剧烈波动,从而诱发急性痛风发作的重要方面,因此,高尿酸患者饮食上要有所注意,还有助于减少高尿酸发展为痛风的风险几率。
对于高尿酸问题的朋友来说,“管住嘴”不单单是减少20%的嘌呤摄入那么简单,合理控制饮食,对于身体健康的获益是多方面的,也是很重要的。而“管住嘴”说起来是最简单的,但对于某些朋友来说,却也是最难的,想要改掉长期的饮食习惯,饮食偏爱,想要戒掉抑制爱喝的小酒,想要从高脂高糖的重口味,转变成蔬果杂粮为主的健康饮食,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如果您真的想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就不要为管不住嘴而找借口,试着去改变,去调理,去改善,一点点的变化,你的身体健康也会发生变化,也会给你更好的健康回报和获益,因此还是奉劝大家,有了高尿酸问题,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控制体重多喝水。
既然尿酸有80%都是自身合成的,那还有必要控制饮食摄入的尿酸吗?
感谢邀请。
的确如题目所说,大部分尿酸其实都来自我们自身合成的部分,因为合成尿酸的主要成分是“嘌呤”,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就是尿酸,体内的嘌呤越多,则尿酸的合成量也会随之增加,嘌呤的来源又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也就是源自我们自身合成分泌的部分,外源性就是从食物中摄入的部分,内源性嘌呤大概占70~80%,外源性嘌呤只占20~30%,所以,也只有约20~30%的尿酸是来源于饮食部分。不过问题来了,既然对尿酸影响大的是自身合成分泌的部分,那我们还有必要控制饮食吗?
当然是有必要的!
内源性嘌呤来自我们细胞凋亡或衰老,核算中产生的物质,如果我们身体衰老速度增加或细胞大量死亡(比如放化疗),嘌呤可能会显著提升;另外,如果我们身体对尿酸代谢的效率减小,尿酸的合成和代谢无法平衡,也会导致尿酸提升,不过,这和我们脏器健康程度、内分泌稳定性、身体总体状况密切相关,无法主动去控制。而从饮食中摄入的嘌呤虽然吸收量少,只占总嘌呤的20%~30%,但是这部分是我们自己能够主动控制的,我们既然有办法阻止这部分嘌呤的吸收,为什么不主动去控制?就像考试的时候有20分的送分题给你,你觉得剩余的80分不一定能做对,所以这20分也不要?肯定不会吧,必然这20%~30%对总尿酸来说影响较小,可是它也是真真实实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可能就会因为这20%的嘌呤摄入量而导致体内尿酸的大幅波动,同样会对病情造成威胁,也可能因为这20%嘌呤的摄入量而冲破临界值,甚至诱发痛风。
另外,我们体内的嘌呤也不可能无故就快速飙升到高数值,这和我们长期饮食的不健康有密切关系,所以控制饮食是必要的,改善饮食或能逐渐从根本上改善高尿酸的情况,也是预防痛风的最好做法。即便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来调理体内这70~80%内源性嘌呤的合成,但药物的效果我们也不知道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对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药物吸收程度、药效的发挥不同,或许部分高尿酸患者好不容易通过药物控制了内源性少部分嘌呤的合成,结果因为饮食的不控制,内源性控制的这部分也被吃回来了,那吃药的效果也并不会有多明显;如果是尿酸代谢不好的人群更应当注意控制外源性食物的摄入,本来肝肾代谢就吃力,如果还增加高嘌呤食物摄入,升高尿酸代谢,会更损伤代谢器官。
高尿酸患者日常应当注意节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肉汤、大豆食物、干货类(干香菇、干豆、干海鲜等)、高嘌呤鱼类、草虾类、贝类食物;避免饮酒或大量摄入果汁、甜味饮品(果糖可能会增加合成嘌呤的底物)。其实能够正常食用的食物并不少,谷物类、坚果类、薯类、果蔬类、油脂、蛋奶,都可正常食用,需要注意的就是动物性食物控量,如多选择精瘦肉,每日肉类45~70g为宜,如果有急性痛风的爆发,最好不吃禽肉,鱼虾贝类肉。高尿酸患者日常应当充足饮水,推荐1700~2000ML,部分尿酸通过尿液代谢,有助提高尿酸排泄量。
既然尿酸有80%都是自身合成的,那还有必要控制饮食摄入的尿酸吗?
这个问题太棒了。 体内80%尿酸由内源性代谢产生,来自饮食只占20%,而嘌呤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包括米饭、青菜等,如果不吃不喝也仅能降低20%尿酸,当然不可能不吃不喝,通过严格控制,最多减少60umoI/L,甚至有研究证明饮食的影响只占1%。所以饮食对尿酸的影响没有人们想像中那么重要。但为什么还要控制饮食中嘌呤摄入呢?
1.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尿酸“前世今生”。体内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尿酸升高要么是尿酸生成增多,要么是尿酸排泄减少,或者两者共存。日常饮食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420u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如果有一次痛风发作,要将尿酸控制在360umoL/L以下,如果有两次发作要将尿酸控制在300umoL/L以下。
控尿酸目的:预防尿酸盐沉积、预防痛风、预防痛风肾。
治疗两大手段: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
这样思路就明确了,控制饮食目的在于减少尿酸生成和增加尿酸排泄或不抑制尿酸排泄。2.控制饮食中嘌呤大量摄入,以免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限制高嘌呤食物大量摄入避免尿酸骤升诱发痛风。虽然饮食对尿酸影响不大,但暴饮暴食高嘌呤食物,往往在高尿酸基础上骤然增多,推波助澜,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诱发痛风。
注意不是不可以吃高嘌呤食物,是不可以“暴饮暴食”,不可以“大量”。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同样适于高尿酸饮食。非痛风发作期,均衡饮食,嘌呤在蛋白质食物中含量较高,但不要因噎废食,完全不吃肉类,这样能量不足,体内消耗蛋白质和脂肪供能反而会增加尿酸产生。需要注意的是高嘌呤食物控量吃,不要暴饮暴食就可以了。高嘌呤食物有如下一些:动物内脏、浓汤、火锅底料、贝类以及某些鱼类。不是所有海鲜都是高嘌呤食物,如海蜇、海参嘌呤含量就很低,只有下列鱼类是高嘌呤食物,应该少量吃。
3.含糖饮料及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诱发痛风。尿酸约有2/3通过肾脏排泄,余下1/3通过肠道、胆道排泄,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可以增加尿酸的排泄。
肾小管细胞介导的转运体是尿酸和果糖及葡萄糖的共用途径,所以摄入富含果糖和葡萄糖的含糖饮料,会竞争性抑制尿酸排泄,引起尿酸升高,诱发痛风。
酒精既增加尿酸的产生又降低尿酸排泄,导致尿酸升高。 各种酒如白酒、果酒、啤酒等,其中酒精会使血中乳酸增高而抑制尿酸排泄,使血尿酸升高。另一方面,酒精促进嘌呤分解,增加尿酸生成,同时酒精尤其是啤酒可以提供嘌呤生成原料,结果是尿酸生成增多。
总之,饮食虽然对尿酸生成影响很小,我们仍要控制饮食,一是减少尿酸生成,二是不要影响尿酸排泄,以免尿酸突然上升诱发痛风发生。既然尿酸有80%都是自身合成的,那还有必要控制饮食摄入的尿酸吗?
尿酸作为嘌呤代谢的产物,其中80%是由于我们机体自身合成,少数来源于饮食等外源性途径。那么,有人就会说,既然饮食等外源性途径生成的尿酸占比较少,是不是我们就可以不注意饮食了呢?
当然不是,饮食同样会影响尿酸水平,特别是对于已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还是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特别应注意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其不仅与痛风直接相关,也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尿酸血症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①尽量不吃动物内脏(肝、肾等)、带壳海鲜和肉汤(特别是熬煮时间过久的浓肉汤);②少吃而不是不吃肉类、豆类、菌类;③尽量不饮果汁、可乐等果糖丰富的饮料;④尽量不饮酒,特别应避免饮啤酒和黄酒。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每日宜大于500g;要注意多饮水,每日宜大于2000ml,以白水为宜,也可适当饮用苏打水、淡茶水和咖啡;鼓励大家饮用低脂或脱脂乳类及其制品;每日可吃一个鸡蛋。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既然尿酸有80%都是自身合成的,那还有必要控制饮食摄入的尿酸吗?
人体的尿酸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人体自身合成的,一种是从食物中摄入的,而人体自身合成的尿酸占大部分,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体的尿酸过多就是因为人体自身产生的尿酸过多,而主要的原因是人体的答谢出了问题,尿酸无法充分的被代谢掉,积聚在体内,因此引发尿酸的升高,导致高尿酸血症,甚至引发痛风,所以尿酸升高,饮食业是要控制的,否则摄入的嘌呤过高,尿酸代谢又少,那么体内的尿酸就会更高,诱发痛风的发作。
所以饮食上首先要进行合理的调理,比如少吃海产品,尤其是不要吃贝壳类的产品,因为其中富含的嘌呤含量非常高,另外就是畜类的肉,比如猪牛羊肉,最好少吃,如果一定要吃,首先要注意量,其次要注意最好用水煮后弃汤食用,尽量避免嘌呤摄入的过高。最后需要的是饮食要清淡为主,因为过多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芥末,葱,姜,蒜等等,最后要少吃果糖,因为也会增加尿酸,除了水果要限量以外,还要注意避免摄入蜂蜜。
不过要想控制尿酸,不仅仅需要从饮食上控制,还需要从生活习惯上着手,首先就是要戒酒,其次要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加速代谢,身体代谢废物就会增加,尿酸也会增多。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剧烈的运动,以免加速身体废物的代谢,引发尿酸增高,这样才能更高的控制尿酸。
既然尿酸有80%都是自身合成的,那还有必要控制饮食摄入的尿酸吗?
有必要!改变我们能改变的!
其实,题主所说的尿酸,应该指的是“嘌呤”——嘌呤是细胞核酸的氧化分解的产物,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它本身并没有什么生理功能,会被排出体外。
诚然,自身合成与饮食来源,分别占嘌呤来源的80%和20%。但是,高尿酸血症,10%的病因来自于尿酸合成增加,而90%的病因,来自于尿酸排泄减少。
也就是说,排泄减少,占到染病的绝大部分原因。
那控制饮食,对痛风患者有意义吗?
换一个角度:我们能直接控制自身尿酸合成吗?不能!我们能控制尿酸排泄吗?比较难,可以通过多饮水来达到部分目的!
预计2020年,中国痛风患者将达到1亿——男性占大多数,但是近年来,女性患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满大街的“海鲜街”、“香辣蟹”、“小龙虾”、“香辣火锅”、“奶茶”,这不是痛风舞台的“序曲”,又是什么!
并且,痛风的发作往往与患者前期的不良生活方式相关,比如:不运动、无节制饮酒、频繁熬夜、饮食不规律不均衡等。
另外,痛风的发作,往往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相关,比如:缺乏运动、无节制暴饮暴食、频繁熬夜、生活压力大、饮食营养不良等。
血液中“尿酸”偏高的时候,就需要对自己饮食中的食物进行控制——尽可能选择嘌呤含量低的食物,不吃含量高的食物,戒烟戒酒,回归有规律的生活。
诚然,高尿酸,并不一定全是吃出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饮食管理不重要。国家卫计委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WS/T 560-2017)》行业标准出台,也是对饮食控制高尿酸的重视。
试想一下:80%的嘌呤是自身合成的,但是,如果我们截断了饮食来源20%中间的大部分嘌呤,那体内代谢可能发生改变,自身合成的嘌呤,是否也会相应降低呢?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说的就是这个道路!
中低嘌呤饮食,每日饮水2升以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对付高尿酸的利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