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该吃什么中成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不管是脾阳虚还是肾阳虚,都是属于中医辩证中的“虚劳”之症。阳虚常有气虚发展而来,一般情况下,阳虚则生寒,相较于气虚,阳虚则更为严重,会出现“里寒”的症状,阳虚的类型中,心、脾、肾的阳虚较为多见,通常肾为先天之本,心脾阳虚日久,则可能累及于肾,导致心肾阳虚或脾肾阳虚的出现。
脾肾阳虚的症状脾肾阳虚通常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虚寒,“阴虚生热,阳虚生寒”是辨别阴虚阳虚的基本,脾阳虚的说法大家见得少,但脾胃虚寒大家则听说的较多,实际上,正是引起脾脏的阳气虚弱,才知道了脾胃虚寒症状的出现,通常脾阳虚会出现腹中冷痛,面色萎黄,少食厌食,神疲乏力,肠鸣腹痛,大便稀薄,五更泄泻等症状,通常人的精神状态也不好,懒得说话,有气无力,而在受凉或者饮食不慎时,则上述症状表现的更为明显,观察舌头,通常舌质淡,苔白。
肾阳虚这主要是腰部冷痛,阳气不足,尿多或尿不净等症状,男性易出现阳痿,前列腺炎等问题,女性可出现不孕不育等症状,通常肾阳虚的人也有活力低下,耳鸣,自汗,多梦等问题,观察舌头,同样是舌质淡而胖,常有齿痕,舌头偏白。
补益脾肾阳虚的中成药介绍上面我们谈到,脾肾阳虚,通常是由脾虚日久,影响肾脏,从而形成一种慢性问题,在此情况下,补益脾肾是很重要的,到底应该如何选择药物,先补哪一个呢?在这里建议大家,先不脾阳,选择如“附子理中丸”,“健脾丸”等中成药物,都是可以调理脾胃虚寒的好药,有的朋友说附子理中丸中的附子有毒,的确是的,但是现在对于成药,附子都用的是制附子,大大的去除了毒性,而且保留了升阳的药性,只要是按疗程服用,一般是不会产生毒性反应的,健脾胃主要有人参,白术,山药,甘草,木香等多味中药组成,对于脾气虚+阳虚所致的腹泻,饮食不化,体弱倦怠等问题,都有很好的效果。
把脾的阳虚补好了,食欲增强了,对于食物的运化能力也变强了,肾脏的阳虚问题通常也可通过均衡营养的饮食而有所改善,如果仍然存在肾阳虚的问题,可以选择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药物来补益肾阳,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同补肾阴,右归丸除了能补肾阳,对于肾阳虚所致的气血亏虚也有一定的补益作用,都是补肾阳很好的中成药物。
脾肾阳虚该吃什么中成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脾肾阳虚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阳虚证候,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阳气俱虚,温煦气化失常,推动无力,从而导致的一系列虚寒表现,称之为脾肾阳虚。脾肾阳虚主要表现为: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五更泄泻,下利清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夜尿频多。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在古代有很多重视阳气的医家,创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有些方子已经被制作成了中成药,这极大地方便了使用,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具有温补脾肾功效的中成药。
1、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从金贵肾气丸化裁而来,具有补肾阳的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的患者。
2.右归丸
右归丸出自明代中医大家张景岳之手,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主要有熟地黄、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酒炙)、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盐炒)等药物组成,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导致的腰膝冷痛、精神萎靡、畏寒肢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证候。
3.脾肾双补丸
脾肾双补丸具有健脾开胃、补肾温阳的作用,主要适用于脾肾双亏所导致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面黄肌瘦、食欲不振、体倦乏力、气短懒言等。
中日友好医院男科王杰研究生 王传航教授
脾肾阳虚该吃什么中成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脾肾阳虚吃什么中成药比较好?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前提是辩证。
药不能乱吃,一定要辨证准确。
题主说脾肾阳虚,那我们就先来看看脾肾阳虚的表现。
脾是后天之本。人出生后,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基本就靠它的运化吸收。
肾是先天之本。先天之精的多少,决定了人先天的禀赋、体质。
我们把脾、肾分开来讲。脾是管我们营养、水液吸收运化的的脏腑,如果脾脏出现问题,营养物质的吸收、水液的运化就会出现问题,会出现不爱吃饭,拉稀,水肿,舌头胖大,边有齿痕等表现,而脾阳虚除了这些表现外还有一些其他表现,比如五更泻,也就是早上五点左右出现拉肚子,因为这时候天开始亮起来了,身体借助这初生的阳气,泻除一夜积聚的寒气。还会出现完谷不化的表现,食物没法吸收,吃进去的菜,原样拉出来。
先天之精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减少的,所以肾阳虚的一般是年纪比较大了的人。也有一些房劳过多,导致肾精损耗过快的,也容易出现肾阳虚的表现。
大部分肾阳虚的人表现为腰膝酸软,腰痛,全身怕冷,尤其是下半身,神疲乏力,尿多,尿频等。当然不一定都表现这样,有些虚得过分厉害的,阳没法入阴,上浮于头目,出现脸红的表现,这种要与热证相鉴别,热证是全身都热,而肾阳虚的人,虽然脸上可能有红红的,但他下半身是凉的、冷的。
脾肾阳虚则是综合脾阳虚与肾阳虚的表现。
脾肾两个脏腑是相互影响,先天养后天,后天反补先天。
肾虚会导致滋养脾脏的先天精气减少,从而影响脾的正常功能运转;脾虚会出现用来后天补先天的水谷精微减少,从而加快肾中之精的消耗。所以对于这种病程比较久了的疾病,脾肾因为相互影响,同时表现出疾病征兆。
脾肾阳虚吃什么中成药比较好呢?脾肾作为人非常重要的两个脏腑,历朝历代的方子太多了,什么肾气丸,右归丸,桂附地黄丸,小建中汤,参苓白术散等等,这边不一一论述,介绍一两个实用,常用,有成药的供大家参考。
在《伤寒论》中很注重对脾胃的固护,对于脾阳虚表现的遣方用药,张仲景提出来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甘草、白术组成。方中人参补元气,干姜温脾胃,甘草补脾胃,白术健脾化湿。现在的中成药有理中丸。具有治疗脾胃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等症状。
如果脾虚日久,累及先天,或者年岁增长,肾阳渐亏,或者房劳过度,出现肾阳虚,则该方力度是不够的,需要加重温阳补肾之方。可以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在理中汤的基础上加上附子,变成附子理中汤,就可以起到同时补脾阳与肾阳的作用。中成药的话有附子理中丸。
另一个方式就是用健脾与补肾的两个方组合起来,温脾的已经有了理中丸,那就来看下补肾的,治疗肾阳虚,五更泻有一个很经典的方子,叫作四神丸,由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补骨脂、大枣组成。方中补骨脂补命火,散寒邪;吴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温暖脾胃,涩肠止泻;五味子收敛固涩;生姜暖胃散寒,大枣补益脾胃,全方具有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的作用,中成药也就叫四神丸。所以可以用理中丸加四神丸来补脾肾阳虚。
好了,这是对“脾肾阳虚吃什么中成药”的一些见解,科普文章,不易传播,期待大家转发、关注、点赞,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脾肾阳虚该吃什么中成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阳虚,证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或小腹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或面浮肢肿,小便不利,甚则水臌胀满,舌质淡嫩苔白滑,脉沉弱。
治宜温补脾肾:
1.水肿为主者用真武汤;或实脾飲。
2.腹泻为主者用附子理中丸。
3.五更泄泻用四神丸。
参考:脾肾阳虚在现代医学上可见于肠结核,慢性结肠炎,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肾炎肾变性期,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病具有上述证候者。
以上供参考之。
脾肾阳虚该吃什么中成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脾阳虚的表现
脾阳虚可以表现为脾功能衰退,运化能力下降,同时阳虚生内寒。可以出现食欲下降,腹胀,腹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下肢水肿,或者大便稀溏。
而脾阳虚如果进一步加重,还可能进一步导致肾阳亏虚。一旦出现肾阳亏虚,还会出现腰膝酸,下肢发凉加重,夜尿增多。 同时肾主管二便功能,所以肾阳亏虚的时候,也会出现夜尿增多,大便稀溏,头昏乏力,精神体力下降,性欲低下。
二、脾肾阳虚的原因除了先天的体质较差以外,还有慢性疾病的损耗,或者是生活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比如:经常食用生冷的食物,熬夜玩耍,熬夜加班,过劳纵欲等等情况。
三、脾肾阳虚的调理如果是典型的脾肾阳虚,可以服用理中丸加金匮肾气丸。理中丸针对脾阳虚,金匮肾气丸针对肾阳亏虚,两药合用温补脾肾的功效。
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熬夜,纵欲过度等等。避免食入太多大鱼大肉以及生冷饮食,加重胃肠负担,加重损伤脾肾阳气。
可以选用吴茱萸、肉桂、艾叶各30克熬水泡脚。
以上是脾肾阳虚的一些相关情况,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更多中医养生治病,请关注头条号:中医杜川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脾肾阳虚该吃什么中成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脾肾阳虚,正常情况在医嘱下服用补阳药物就好,比如金匮肾气丸、理中丸,如果阳虚比较久,往往会阳虚及阴,伴有阴虚症状,此时最好阴阳并补,可以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者服用十全大补丸,临床症状往往比较复杂,单纯脾肾阳虚的也还是比较少的,最好可以让大夫进行调理。更多可关注健康要枣知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