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二甲双胍,对肝肾有怎样的影响?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人的控制过程中,有很高的地位,是在无禁忌症和不耐受情况下的首选用药和全程用药,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很多朋友担心会对肝肾健康又不良影响,但这个药物本身,即使长期服用,对肝肾功能也是没有影响的,但反过来看,肝肾功能异常的朋友,服用二甲双胍,则要注意相关的事宜。
二甲双胍药物本身对肝肾无毒性说二甲双胍好,除了其降糖作用明显,不会产生耐药性以外,其对肝肾无毒性,安全性相对较高也是一个方面。要看一个药物有没有肝肾毒性,就要了解它的代谢途径,二甲双胍和大多数药物不同,在体内二甲双胍吸收后,并不经过肝脏代谢,对肝脏也没有毒性;而二甲双胍的排泄,确实是经过肾脏,但绝大多数的二甲双胍都以原形的形式经尿液排出体外,对肾脏也没有毒副作用。
因此,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对肝肾功能不会有不良影响,但如果是老年人长期服用,应当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防止衰老或其他问题引起的肝肾功能不全,导致服用二甲双胍出现风险。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注意事项虽然二甲双胍本身对于肝肾没有不良影响,但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时,应当注意乳酸酸中毒的风险,二甲双胍的两个兄弟,苯乙双胍和丁双胍,就是因为导致乳酸酸中毒的副反应,才退出市场的,经过长期的应用,二甲双胍药物本身并没有导致乳酸酸中毒的风险,但如果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还是要注意。
研究表明,肝功能严重受损会限制人体对于乳酸的清除能力,因此,一般如果转氨酶超出正常值3倍以上的情况下,应当禁止应用二甲双胍,以减少因用药而引发的乳酸酸中毒风险;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肾功能损坏时,易发生二甲双胍与乳酸在体内的累积,从而引起中毒反应,因此通常推荐: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60的情况下,不需要调整二甲双胍的应用剂量,eGFR在45~59的患者,减量服用二甲双胍;而eGFR小于45的患者,应停用。但已经有多个指南放宽了该项标准,要求eGFR在30~45之间,也可以考虑继续服用二甲双胍,并停止使用治疗恶心、呕吐及脱水的药物。
常吃二甲双胍,对肝肾有怎样的影响?
可以肯定是二甲双胍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基本无不利影响。但对伴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二甲双胍是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降低肝糖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它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充实的询证医学证据证明其降糖疗效确切,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已被公认为2 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的口服降糖药。
咱们都知道大部分药物进入体内要经过肝脏代谢,然后再由肾脏排出体外。而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直接以原形从肾脏排泄。若患者肝肾功能正常,药物在肝脏及肾脏正常代谢及排泄,而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反之,若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或者用药剂量过大,就会增加肝脏代谢及肾脏排泄的负担,并影响肝肾功能。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若患者有肾脏功能疾病,二甲双胍经肾脏排泄受到阻碍,造成体内乳酸的蓄积,增加乳酸酸中毒发生几率。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良好的血糖控制本身就是对肝肾最好的保护。因此,对于长时间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也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参考文献:
[1]王霞,李莉,孙瑞霞等.二甲双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5):5-8.
[2]胡颖.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研究,糖尿病新世界(药物与临床),2017,2:77-78.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常吃二甲双胍,对肝肾有怎样的影响?
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以后,有90%会被直接排泄出去,这个过程是完全没有任何肝、肾损伤的。误解主要出自二甲双胍的作用过程。
二甲双胍在产生降糖作用的过程中,会生产一种代谢物——乳酸。正常情况下,乳酸应该被进一步分解后经由肾脏排泄出去,这个过程也没有任何肝、肾损伤。但是,如果刚好患者的肝、肾功能不好,乳酸不能正常的代谢,在体内积聚,就可能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继而损伤肝、肾。
也就是说,二甲双胍本身并没有肝、肾毒性,如果是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正常服用是不会出现肝、肾损伤的,完全可以放心使用。但如果本身肝、肾功能已经明显不好,使用二甲双胍就会有一定中毒的风险,就必须慎重考虑。
一般如果肝功能不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如转氨酶120U/L),就可以安全使用二甲双胍。
如果肾功能的血肌酐指标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达eGFR<60ml时,则必须减少二甲双胍的用量,eGFR<45ml就必须停用。
那如何肝肾功能不佳,能用什么药?一般建议停用口服药,改为胰岛素治疗,因为口服降糖药的代谢都需要肝、肾参与,就更容易增加肝、肾的负担。
想了解更多心血管知识,那就点关注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