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缓解痛风,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通常情况下,对于痛风发作初期的朋友来说,有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之区分。

只有长期不控制,痛风反复发作,多年后有可能转为慢性痛风病,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可能会累及多个关节,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甚至引发肾衰竭。

因此,痛风一定要控制,缓解疼痛,控制尿酸,都必不可少,尽量减少复发,避免慢性痛风生成。

痛风急性发作期如何做?

痛风急性发作期,主要以缓解疼痛,减少炎症为主要治疗目标。

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双氯芬酸钠、依托考昔、罗非昔布等,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泼尼松龙等是常用的药物;具体的药物选择应遵医嘱。

应用非甾抗炎药物时,对于消化道有溃疡等疾病的患者,优先选择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减少胃肠道损伤等副作用。

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期,如对非甾抗炎药物有服用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用小剂量秋水仙碱。不推荐使用高剂量秋水仙碱,疗效与小剂量差异不大。

小剂量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其疗效与安全性与非甾体抗炎药物类似,适用于上述两种药物单用或合用不耐受的患者。

一般情况下,服药控制1~2周内,急性痛风症状会缓解。在此期间,可以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但不建议服用降尿酸药物进行降尿酸治疗。

痛风发作间歇期如何做?

痛风发作间歇期,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戒烟酒、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多喝水,控制好体重。

避免诱发痛风的因素,勿一次性大量饮酒,勿吃诱发痛风的食物,勿熬夜、勿受凉,勿过度疲劳等,都是避免诱发痛风发作的好方法。

对于反复发作超过2次以上的痛风患者,应考虑降尿酸治疗,降尿酸药物首选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前两种药物是抑制尿酸生成,后一种是促进尿酸排泄。

指南建议,将患者血尿酸水平稳定控制在360 μmol/L(6 mg/dl)以下,有助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如果能够将尿酸控制在300μmol/L以下则更佳。

服用降尿酸药物初期,建议预防性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预防痛风急性发作,一般使用期限3~6个月。

对于痛风的日常生活注意和药物服用注意,先说这么多,如有更多问题,欢迎关注李药师谈健康,一起探讨分享!

怎样能缓解痛风,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谢谢圣1482874110的邀请!

痛风在古代是一种宫廷的疾病,普通老百姓想得也得不上。今天这种“富贵病”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多了。痛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痛”!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痛”! 我们在生活中,只要注意做到“八多八少”,就可以使痛风症状有所缓解,甚至不再复发。

先说说是哪“八多”

1、多喝水:白开水可以稀释尿酸,加速废物排泄,降低尿酸含量。

2、多吃碱性食物:尿酸在碱性环境中更容易溶解,对于痛风的缓解及预防有非常好的作用,如海带、萝卜、黄瓜等。

3、多吃蔬菜、水果:可以增加维生素,纤维素,减少嘌呤的摄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如西兰花、香蕉、白菜等。

4、多吃含钾高的食物:含钾高的食物,多属碱性,可以减少尿酸沉淀,有助将尿酸排出体外,维持酸碱平衡。

5、多吃点细粮:细粮制品中,嘌呤的含量和粗粮相比,相对少点,主食可选用精白米、富强粉,如馒头、面条、米饭等。

6、多做适合自己的运动:通过运动可以调节和促进新陈代谢,运动有药物所不能达到的“神奇”功效,还可以增强免疫力,缓解关节和肌肉的疼痛。

7、多吃点鸡蛋,牛奶:鸡蛋、牛奶含嘌呤较少,为了营养的平衡,作为动物性蛋白,更好满足体内蛋白的需求,以免营养不良。

8、多吃点能够利尿的食物:利尿可以降低尿酸,缓解痛风,如玉米须、菊苣、葛根等,经研究,喝它们的发酵液,降酸效果更明显。

再说说是哪“八少”

1、少吃或不吃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最高的食物当属动物内脏,海鲜,其次是畜肉类,豆制品和菌类,这些食物可加重痛风。

2、少喝肉汤:由于嘌呤能溶解于水,而肉汤内所含的嘌呤物质比正常饮食要高出很多倍,因此,痛风患者可以适当吃点煮熟的肉,而坚决不能喝汤!

3、少吃酸性食物:因为尿酸在酸性环境下,容易饱和,析出结晶,所以,酸性食品更易加重痛风病情。

4、少吃豆芽菜:由于各种豆芽菜所含的嘌呤要比肉类还要高,因此,患者尽量不要吃黄豆芽、绿豆芽、豆苗等。

5、少喝或不喝酒: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痛风患者最好禁酒,无论是啤酒还是白酒,都会诱导痛风发作。

6、少做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使体内乳酸产生增加,关节处尿酸结晶脱落,同时也会抑制肾脏排泄尿酸,引发痛风急性发作。

7、少喝甜的饮料:因为甜的饮料中含糖量非常高,体内过多的糖会增加内源性尿酸的形成,导致血尿酸升高,像蜂蜜,果汁,糖水等。

8、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花椒、芥末、生姜等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发作,应尽量少吃。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看法,说的不对或错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怎样能缓解痛风,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趋于年轻化,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其中一半以上的痛风患者为超重或肥胖(包括腹型肥胖)。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可并发肾脏病变、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痛风常在饮酒、高嘌呤饮食、剧烈运动、突然受凉、疲劳、吸烟等情况下诱发,我们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同时配合药物降尿酸治疗,对于痛风急性发作的病人,需要积极对症止痛,而不能降尿酸治疗。一、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痛风

(一)限酒、禁烟

饮酒(包括白酒、啤酒等,尤其是不节制的酗酒)可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酒精摄入量与痛风发病风险呈正相关,我们建议缓解期痛风或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而对于痛风急性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患者需要戒酒;吸烟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更高,同时吸烟也与多种疾病(包括癌症)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建议大家禁烟。(二)避免或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痛风与高嘌呤食物(以动物性食物)密切相关,我们建议大家尽量不食用动物内脏、带甲壳的海产品、浓肉汤及汤汁等;尽量少吃(而不是不吃)牛肉、羊肉、猪肉、鱼类等。

(三)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应规律适当运动、做好保暖

剧烈运动和突然受凉是痛风发作的主要诱因,居于男女性诱因的前三位,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规律适当的运动,做好保暖工作。(四)大量饮水、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

每日2000ml以上的饮水(包括茶水、咖啡,以白水最好)有利于稀释和排出尿酸,减少痛风的发作;但应避免富含饮用过多富含果糖的饮料(如果汁、可乐、清凉类饮料等)。

(五)控制体重

肥胖或超重人群的痛风发生风险更高,我们建议大家积极控制体重,保持BMI小于24kg/㎡。(六)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

新鲜蔬菜是痛风的保护因素,多吃蔬菜(每天大于500g)会减少痛风的发作,即使莴笋、菠菜、蘑菇这一类传统意义上的高嘌呤植物,研究表明其对尿酸或痛风发生没有过多的影响,相反可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出。所以,多吃蔬菜。

(七)规律饮食和作息

规律作息和饮食习惯有利于减少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我们要按时作息、进食,避免熬夜、疲劳或饮食不规律。二、药物治疗对痛风的治疗必不可少

对于痛风患者,药物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急性发作期以对症消炎止痛为主(非甾体消炎药或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缓解期积极降尿酸治疗(别嘌醇、非布司他抑制生成和/或苯溴马隆促进排泄)。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使用,切不可偏听偏信,以免贻误病情。

感谢阅读,祝大家身体健康。

怎样能缓解痛风,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怎么会这么痛?脚就像被‘凌迟’了一样,感受到千刀万剐的滋味。下不得地,盖不了被子,连摸一下就感觉到痛,痛得就想把脚割掉。”

这是一位痛风患者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的感受。当时他并不知道这就是痛风,痛得受不住后叫了一辆120急救车。当急诊医生将他从急诊科转到风湿免疫科后,这位痛风患者才明白:

“原来这就是痛风的痛苦症状啊!我不想再痛第二次。”

可是,他不仅第二次急性痛风发作,还有第三次、第四次痛风发作。这是因为,他只在乎自己的疼痛症状缓解,而没有真正去治疗痛风。

今天,刘医生就来和大家讲一讲,为什么痛风会突然发作?痛风发作后要注意哪些?尤其是不要急性痛风发作后才处理,不要只做消炎镇痛处理,不要尿酸降下来后就不做处理的问题。

为什么痛风会突然“吹”出来

到底什么是痛风?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血尿酸增高、关节疼痛发作的异质性、代谢性和风湿免疫性疾病。作为疼痛程度靠前的关节炎之一,痛风通常疼痛的部位是大脚趾、脚踝、手或手肘。

通常痛风之前就是高尿酸血症。什么是尿酸?尿酸就是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正常物质,其中20%来自于饮食,80%来自于体内代谢产生。一旦尿酸产生的速度过快或者排出的速度变慢,血液中的尿酸值就可能超标而引发高尿酸血症。

当高尿酸血症持续时,血液中不再溶解的尿酸在体内结晶,结晶的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上,就会引起急性炎症反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几个特点:

  • 初次疼痛,痛风有70%是“吹”在脚拇指根部:在初次痛风发作中,约70%的脚拇指根部(脚第一跖趾关节)疼痛。痛风容易发生的地方特征主要是体温低、酸度强、蛋白质少、活动良好、容易承受负担的关节。
  • 大约90%的痛风是“吹”到膝盖及下肢关节:除了第一跖趾关节,容易“刮”痛风的地方还包括脚跟、脚根、脚踝、脚背、跟腱、膝盖等,这些关节体温也低,容易承受负荷;10%的痛风发生在手指、手腕、肘部和肩膀。
  • 痛风几乎只会在一个关节发病:初次痛风后,未经处理痛风会继续发作,许多次的痛风会持续在一个关节发作。当痛风进入到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后,会出现多关节发作的症状,但一般不会超过四个关节。
  • 痛风容易在半夜或凌晨“吹”来:痛风发作的时间一般是从半夜到黎明的时间段。这是因为副交感神经在睡觉时发挥了作用,血压下降、血流恶化,体温下降,导致尿酸盐晶体更容易产生,以及刺激人体免疫系统。

痛风往往会突然发生,很少会有预感。这种疼痛的剧烈,有男性患者形容是“不亚于生孩子的疼痛”。行走困难,轻轻触摸也疼痛,而且发红和发肿,疼痛和肿胀在发病后24小时内达到顶峰。此后虽然疼痛还在继续,但会一点点缓解。

不要急性痛风发作才处理

痛风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出现,它是基于尿酸长期居高不下,高于420μmol/L以上导致的。但是出现痛风性关节炎,还是有诱发因素的,主要包括:

鞋不合脚、长途步行等导致的关节受伤,酗酒导致的血尿酸浓度飙高,高嘌呤食物一次摄入过多导致的尿酸生成过多,含糖饮料、含糖果汁、甜点等摄入过多导致的尿酸合成增多和排泄减少,肥胖导致的尿酸增高和关节受累,压力过大、长时间工作、过度疲劳导致的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尿酸排泄减少等。

临床显示,不同的诱因所导致的痛风临床特点有所不同。比如暴饮暴食所诱发的痛风,一般发生在饮食后4~6小时,病情1~2周能缓解;扭伤引起的痛风发生快,疼痛程度重,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超过2周。

其实,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生前,在没有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时,我们还是可以在高尿酸血症期就能预防痛风。

当一杯水内放入过量的盐其实并不会溶于水,反而会保持为固体(结晶体),痛风的原理也是如此。预防痛风可以从其诱因着手,但主要还是从生活调节降尿酸。

  • 增加饮水量: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饮水在2000~2500毫升左右,可以饮用白开水、淡茶水等,通过饮水促进尿酸排泄,也能避免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生。
  • 避免高嘌呤:避免摄入富含高嘌呤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甲壳类海鲜、浓肉汤、肉脯、鱼干等;一些富含嘌呤的蔬菜比如蘑菇、菜花、莴笋、木耳等与痛风发病率的增加没有明显相关性,可以适量食用。
  • 避免高果糖:对含果糖量丰富的甜食、饮料等要避开,可以选择西瓜、樱桃、车厘子、菠萝、草莓等果糖含量低的水果。
  • 避开酒精:饮用过量的酒精能诱发急性痛风发作,尤其是含有嘌呤的啤酒和黄酒。谨慎的做法是避开喝酒,如果需要喝酒只能适量饮用,不要超过每周21个单位(每个单位等于75毫升3~4%啤酒,25毫升白酒、50毫升红酒)。
  • 适当做运动:可以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慢跑、散步、游泳、慢骑自行车、跳坝坝舞、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
  • 降低体重:肥胖是让痛风发作的强大风险因素,需要安全及循序渐进的体重管理,健康饮食而不是节食过度,平缓的减肥方式而不是突然降低体重。

在急性痛风关节炎出现前,学会控制尿酸值,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痛风发作,也能避免长期尿酸居高不下引起的关节损害、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不要只做消炎镇痛的处理

因为尿酸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的几率增加。终于有一天痛风开始发作。那么,痛风“吹”过来后,该怎么办呢?刘医生的认为是,有两种处理方式:

  • 如果你能去医院:您应该尽量在急性痛风发作后的24小时内去医院痛风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代谢科、肾内科或骨科就诊,这些科目都可以对痛风进行及时的处理。
  • 如果你不能去医院:您应该保持安静,尽量不要移动或者按摩疼痛部位;抬高患肢,将其搁在比心脏高的地方;不要用冰敷或热敷,这可以刺激皮肤导致炎症加剧;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每日嘌呤摄入总量控制在150mg以内。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还是建议立即要医院就诊,空腹抽血查血尿酸,进行相关的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 消炎镇痛药物治疗: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等,根据病情不同进行不同的药物选择和剂量选择。
  • 碱化尿液药物治疗: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与尿液pH值有关,为了利于尿酸的溶解从尿液排泄,可以采用碳酸氢钠、枸橼酸氢钾钠等进行碱化尿液治疗。
  • 中药药物治疗:根据急性发作期的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和热毒夹湿证等不同证候,采用清热利湿止痛、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清热解毒和化湿通络等中药治疗。
  • 中医治疗:可以采用体针、火针放血、耳针、银质针、穴位注射等针灸治疗进行镇痛处理;可以采用点按、指揉、空掌等推拿治疗缓解急性痛风症状和促进血液循环。

一般经过治疗后,痛风的疼痛会减轻,症状也会尽可能地缓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痊愈了。如果尿酸值继续高,那么它还会复发。从初次痛风发作后,62%的患者1年内不发作,但1~2年不发作的患者仅占16%,2~5年不发作的患者11%,5~10年不发作的患者仅为6%。

此外,引起关节疼痛还不是痛风的主要危害,缓解期持续的高尿酸也会不断危害健康。所以就需要在消炎止痛处理后,采用持续的降尿酸治疗。

不要尿酸降了就停止用药

治疗痛风的关键,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消炎止痛是必要的,但是降尿酸治疗才是关键所在。如果不及时开始降尿酸治疗,那么痛风的间隔时间会越来越短,疼痛的部位也会越来越多,进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后,肾脏也会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皮下也会出现痛风石。

降尿酸治疗才能让痛风的症状尽可能缓解,消除掉痛风疼痛发作和其他伴发疾病的手段。如何进行降尿酸治疗呢?

  • 非药物治疗:在痛风间歇期,适量运动物理治疗,比如紫外线、红外线、蒸汽浴、针灸、推拿等,可以让关节功能恢复;适当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整,在避免痛风发作诱因的同时保持一日三餐营养均衡,每日心情开心快乐。
  • 药物治疗:对于痛风患者,应该将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对于痛风石患者,应该控制在300μmol/L以下,血尿酸水平持续达标是治疗痊愈的关键。一般来说足剂量的降尿酸药物很重要,但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尿酸生成过多还是尿酸排泄减少合适选择降尿酸药物;借助同时具备降尿酸功能的降压、降糖、降脂药物“一箭双雕”;降尿酸治疗的同时预防急性发作。
  • 其他治疗:通过免疫吸附、自体血等治疗可以将血液中尿酸盐晶体清除,避免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和降低血尿酸水平;通过针刀镜等微创手术治疗可以将关节沉积的尿酸盐结晶清除,从而让急性痛风发作失去“生长环境”。

痛风经过规范、积极和长期的降尿酸治疗,一般来说进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性会消失,痛风石只会有1%左右的患者会出现。

但是,不少人服用降尿酸药物后,仍然会有痛风发作,于是选择了停药。刘医生认为,其实这时候发作痛风,不是药物治疗没有效果,而是因为降尿酸较快,血尿酸浓度降低,那么关节和组织液中的尿酸盐结晶析出,导致了“溶晶痛”。

也有一部分痛风患者在发现尿酸降低后,就选择了停药。其实这也是不妥的,因为痛风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尿酸重新飙升,从而出现病情反复。如果尿酸持续达标在一定的时间,根据情况可以逐步减停药;有部分痛风患者可能一直需要维持用药。

怎样能缓解痛风,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谢谢邀请!

如何保持痛风症状尽可能缓解,关键是什么?

风湿免疫科专业医生为您解答。

痛风性关节炎是难治的可治愈的关节炎!早在2013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赵岩教授就多次提出“痛风是可以治愈”。同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年会也提出这一理念:“痛风是一种可以治愈的难治性疾病”。

痛风的罪魁祸首是“尿酸”!目前的痛风的治疗理念是达标治疗。就是血尿酸水平长期持续控制达标,要求控制小于360 μmol/L(有痛风石的病人要求控制在300umol/L以下),沉积在关节腔、结缔组织等尿酸盐结晶才能溶解。尿酸盐结晶溶解加上血尿酸持续达标,就会没有新单钠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机会减少或不发作。因此专家提出痛风是可以治愈的理念。

因此,要做到痛风症状尽可能缓解,要做到血尿酸水平长期持续达标

如何控制血尿酸水平?

第一点:强调痛风防治的基本原则是管住嘴,迈开腿,控体重,多饮水。远离酒精和含糖碳酸饮食,生活规律。

第二点:坚持治疗,定期复诊。不要讳疾忌医。治愈的前提要弄清尿酸高的病因,从而选择适合个体的防治方案。

我们一起看看目前国内外病人对痛风这种疾病的认知情况。据统计,我国痛风病人急性关节炎发作后,1个月后的复诊率仅为20%左右;6个月复诊率更少了,大约不到5%。也就是说超过90%的病人放弃了坚持治疗。而在美国,痛风病人的复诊率80%以上…… 更不要说血尿酸水平的达标率。

我们要了解生活方式并不能解决所有痛风病人的问题,有些病人需要药物治疗。有些难治性的病人甚至需要终身服药。个体化的方案非常重要。

希望帮到有需要的人!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坚持科普的动力!

怎样能缓解痛风,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痛风、高尿酸,除了这7样,打死也不能碰,否则永远根治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