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药物如何整理和存放?

生活中每个家庭都会常备一些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以及自我药疗时服用或使用,如儿童的退热药,腹泻治疗药、止咳药,家里老人有心血管问题的救心丸,高血压降压药,成人常规的感冒药、应用外伤的消毒药,创可贴等。家里药物的存放要注意哪些方面,药品的放置又什么要求和讲究,今天李药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角关注,更多用药话题与您分享!

家中药品的整理

1. 可按服用人群分类整理

儿童常备的退热药,祛痰药、抗过敏药、咳嗽药等,成人用的感冒药、咳嗽用药、止痛药等,老年人用的降压药、降血脂药、心血管系统药物等,可分别整理存放。方便查找且避免混用。

对于老年人常用的药物,尽量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像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这样的药物,应尽量随身携带。另外,有些老年人记性不好,常会忘记服药或拿错药服用,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备一个小药盒,上面把需要服用的一天量或一周量的药品都放好,提醒老年人按时从药盒里取药品服药即可。

另外,药物应尽量放置在安全的地方,最好使家中儿童无法接触到,防止儿童误服误吞。

2. “内、外”要分开

建议内服的药物(如片剂、胶囊、口服液等)和外用的药物(如软膏、膏药、搽剂、喷剂等)应尽量分开存放。对于外伤消毒的紫药水、碘伏等药品,建议单独弄一个医药包,里面放好可以紧急处理伤口的物品和药品,如无菌棉签、创可贴、消毒药水、镊子、小剪刀、绷带等。

3. 带包装整理存放

扔掉包装不是更好?占地方小啊,其实不然。

为什么建议带包装存放,一是一般药盒都是方形的,便于码放;二来,保留药品的包装盒、说明书,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用药过量、误服误吞,需要紧急处理时,可携带药品包装至医院就诊,医院能够快速根据药品包装做出及时应对和处理;另外,药品包装中的用法用量、用药禁忌等,也可以作为紧急情况下用药时的参考。

4. 注意液体药物的整理存放

口服液、糖浆、酊剂、搽剂、外用的消毒剂等等,带盖子的整理时要检查盖子是否拧紧,防止漏液也能相对防止污染。玻璃瓶装的要注意防摔。带吸管的在包装中保留好吸管。这些都是液体制剂的存放需要注意的。

药品的存放

1. 关注药品贮藏条件

不同的药品有不同的性质,有的药物对光敏感,如维A、维E等,有的药物对热敏感,有的药物对氧化敏感、有的药物容易孳生细菌。因此,在买回药物存放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说明书或小盒上标明的贮藏条件。一般情况下,药品应贮藏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但需要避光的药物应尽量避免阳光或灯光直射,通常情况下,药品贮存条件中如显示室温保存或未标识贮藏温度,一般在20~30℃贮藏为宜,一般家庭环境都能达到。如显示阴凉处,则指20℃以下,经尽量放置于家里比较阴凉的地方贮存,如无法达到要求贮藏(比如夏天最热的时候),请每次服用前仔细观察药品外观,如出现明显的变色或性状的改变,应及时处理,不要继续服用;冷藏是指4~8℃贮藏,放入冰箱即可。

2. 关注药品有效期,定期清理过期药品

在药品的外包装盒上,一般都有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至的字样,可定期(如三个月一次)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及时清理过期药物,避免误服发生危险。药品的有效期研究一般都是经过充分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后,制定出来的,因此,过期药还是尽快处理为上。

有效期字体通常较小,对于老花眼的老年人,可将药瓶的开启日期和过期过期日期用明显颜色额的马克笔标注于药品标签或药品外盒上,提醒老年人切勿服用过期药。

另外,给大家强调一下一个问题:某些药品的使用期,并不等于有效期。特别是一些大包装开封后需要多次使用的液体制剂,比如多剂量的滴眼液,这类药品一般在开封后即无法保持密封状态,在多次使用过程中有被污染的风险,一般情况下,滴眼液开封后的抛弃日期为28天,经常有朋友买回来一瓶眼药水,用了几天不用了,半年后眼睛不舒服,又拿出来用,确实在产品标识的效期内,但如果眼药水被污染,引起眼部感染,那就得不偿失了。这类具有开封抛弃日期的药品,一般都会在说明书注意事项中标注,大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