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能唱高音的就是实力歌手?
不是,抛开质量说音高,都是耍流氓。高音质量才是衡量歌手实力上限的标准。
先上回答的结论:高音很重要,但是质量更重。质量高音很重要,但是整体性更重要。高音是上限,整体性是下限。
最好的反面例子:张韶涵。
非科班出身的张韶涵,凭借着《我是歌手》的G5高音(《阿刁》)成功逆袭,再度重回商业巅峰。
张韶涵的G5,就是典型的低质量高音,强混能力不足,听觉偏向刺耳,内容度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她的强混能力不足,导致声压过低,过于尖锐。第一点,她的音高不高?高,G5已经很高的,但是质量不过关。
第二点:整体性不足。
张韶涵低音能力颇有局限,最低音是G3,而且G3-C4的听觉上还是有胸声过载,此外张韶涵的音准、乐感都有一定欠缺,导致风格过于单一。总体性不足,个人实力只是T2。
说完质量,说出第二个问题:
质量高音是衡量唱功上限的标准。
为什么国家认同的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有三大男高音,有国家队女高音。却很少见过三大男低音?女低音?
一个歌手的实力等级,会有对应的能力要求,而高音就是最高难度的要求。同时,高音也是拓展一个乐坛音乐作曲能力和音乐丰富度的重要维度。就好比,欧美乐坛拥有三个八度的可听性,那为啥我们华语乐团只有两个八度的丰富度?
对于歌手而言,高音能力对于歌手就像昙花一样,众多歌手为了他而倒嗓(费掉嗓子)。究其原因,是在于高音能给与的极致听觉感受和扩大流行音乐丰富度。这正因为如此,高音能力才如此珍贵。
质量高音对于歌手实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上是高音的重要性。但是能唱好高音,并不代表就是实力歌手。整体性能力,更为重要。
以下为具体的歌手实力分档:
- 普通人:音准偏差(一度以上),节奏感,乐感、语感能力稀碎,音域一个八度的质量听觉都费力。
- 业余歌手:音质偏差(半音),节奏感、乐感可通过训练达到要求,音域能力一个半八度。注重音准和节奏。
- T3歌手:绝对音准/半音偏差,音域两个八度,开始注重情感。拥有真假声转换能力,但腔体共鸣上,腹腔支撑过低,整体听觉过于弱质量,live水平较差。譬如:陈粒;
- T2歌手:绝对音准,音域两个八度,拥有C5爆发,拥有腹腔支撑能力和发音点上挂,部分理解声带压缩,弱混能力。但是存在喉位不统一,声带摩擦的问题,倒嗓问题的一大片。譬如:谭维维(未倒嗓)、周杰伦、陶喆等人都是倒嗓的例子。
- T1歌手:绝对音准,腔体共鸣完美,腹腔情感渐变,胸腔参与点缀,咽喉声带压缩,发音点上挂,面罩共鸣,质量强混能力,高音区域开发。整体声乐系统搭建完美,处于世界职业歌手的水准。譬如:周深。
T0歌手:在T1的基础之上,拥有着独特的艺术理解,展现出成熟的个人音乐艺术表达。可遇不可求。譬如:王菲、邓丽君。
职业和非职业的主要差别,在于音准和乐感、节奏。
T3和实力歌手T2的区别,在于发声系统的科学与否,科学关系着听觉质量。
T2和T1的区别在于,整体声乐系统的高质量音乐表达。同时伴随着高质量的强混会顺理成章展现出高音魅力。在T2歌手之中,他们的高音能力会有着强烈的时间线,他们非科学状态的唱法,会让高音能力慢慢消失。
T1级别歌手之中,存在着两个流派。一个是蔡琴为代表的中低音区专业级走向。一个是林俊杰为代表的流行性听觉走向。很有意思的是,张学友就处于两者游离处于反复横跳之间。
先说蔡琴的专业级走向:蔡琴的声域不过一个半八度,她的歌曲大部分都是处于G4以下的音高,很悠扬唯美。整体性很高,商业性不错但低音表现力过弱,因为女低音真的很罕见。相比之下,还有一个男中音王晰(C3-C5)。
商业音乐依旧是需要大量表现力,这就导致不论是蔡琴还是王晰,他们的演唱会能力过弱。
林俊杰为代表的流行性听觉,是华语乐坛越发进步的一个维度。自从张雨生让华语乐坛感受到C5的听觉魅力后,在整个华语音乐的作曲上,头部作曲人开始变得大胆。譬如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三人,开始大量使用G4以上的音高。这在当时的华语音乐圈内尤其是HK乐坛,是十分罕见的。
HK乐坛的流行音乐,不论是四大天王还是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等人,都是谁十分局限在G4上下波动,这种G4以下的唱法,建立起了无数的平易近人的歌曲。这也是他们的歌曲传唱度较高的原因。即使现在,依旧有着大量非音乐专业的听众,将张学友当成华语乐团的唱功标杆。
但是时代一直在进步,不论是周杰伦的《发如雪》E5,还是王力宏的《唯一》D5,以及林俊杰的《不为谁而作的歌》High C。观众的听觉上,开始越来越和国际音乐维度拉近。
重要的是,这种质量高音,能让音乐受众在live时感受到高音带来的听觉震撼,开发出本该正确的音乐欣赏力。
高音能力,大部分歌手都有,但是质量高音,真的是凤毛麟角。而质量高音能推动起更为大胆和丰富的作曲。high C的普及,是在《死了都要爱》之后才让普通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分水岭。
在过去几十年之中,华语音乐的音高,大都是在C3-G4之间,这个音高程度,是人类之中最舒适、最大众、最适宜的频率位置。同样在专业度上,他也是最重复、最缺乏丰富度的音域区域。
这样有问题么?大众喜欢听不好么?
当然有问题,千篇一律的泛滥,会造成音乐内卷,作曲抄袭成灾,而听众的音乐审美毫无提升。会造成华语音乐无法突破,继续成为欧美音乐、日韩音乐的附庸。
当四大天王的时代被周杰伦四人盖过去时,自然引发出更高的审美需求,华语乐团是需要不断进步的。而高音能力,就是流行音乐最好的方向。
综上所述,质量高音依旧是衡量实力歌手的硬性指标,也是华语乐团音乐听觉性进步的方向。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
是不是能唱高音的就是实力歌手?
个人认为高音歌手有:1.张雨生:真音完全打通重高音A,录音棚CLOSE唱法更是无敌般地玩到非人的D4,且还有很大余量往e4或f4上爬,这种百年难求的怪物,不敢说后无来者,起码也是前无古人的了!
2"动力火车:台湾腓湾族原住民,民情风俗注定了高亢的嗓音,圈内人称"18度音域",其实早破18度音域远了去了!全真音到HIGH F甚至HI-G,真假混声能有a3,最多到c4的能力,估计极限能打在d4左右.
3"林志炫:半假声技术运用极为娴熟的歌手,其乐手称其半假声最高能到c4.单论全真声,一般从b2即开始换声,或许没有高音F以上的能力,不过全真声到c3或高音D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了.
4"吴彤:原轮回乐队主唱,声音偏暗却富有弹性,现场基本上维持e3-f3的水准,状态好时能够唱HI-G.
5"阿木:彝人制造单飞的成员,亦有着低音F-高音f3的三个八度音域,刚出道高音就被誉为"不得了".
6"信乐团:超赞的钢嗓,钢中带柔,柔中含媚,三个八度同样不成问题,擅撕吼,能到HIGH F,全真音能拿下高音D.
7"孙楠:宣传语上有16度音域的介绍,天赋很好,很多人以为其最高音位置在c3,其实录音棚中有e3的表现.
8"陈冠蒲:号称史上最温,最HIGH的男声,有些夸大其辞了,但其声线的悦耳不可否认,歌曲中有HIGH D的演绎.
9"林子祥:香港高音老将,声音洪亮且不乏力度,有d3的实力,不过唱现场的话总是破音.
10":刘欢:大陆常青树,很多歌曲在小字二组a,b之间徘徊,最高有d3. 11"张信哲:嗓音柔美清亮,声带偏中性化的歌手,被誉为情歌王子,能唱c3,在钢琴上曾测量过d3的实力.
12"伍思凯:有实力,同时是创作型的强声歌手,但是却总是半红不紫,高音一流,有c3-d3的能力.
13"赵传:呐喊式唱腔,歌曲中最多也有过HIGH C的出现,高音方面的造诣并不完全亚于前几位.
14"满文军:绝对有d3以上的能力,歌曲中体现的最高也是d3,排在这个位置有些委屈,不过有次与小伍同台演出,高音的轻松程度要差很多啊. 15"巫启贤:也保持着强声,年轻时也唱过c3,不过从c3再往上走的话,可能就有些困难了.
<兄弟呀><小宝练习曲>-D4张雨生 <HAPPY POWER><梨山痴情花><单程车票>-C4动力火车 <邂逅>-B3林志炫 <爱情>-G3吴彤 <乞爱者><望你一路走好>-E3阿木 <死了都要爱>-D3信乐团 <拯救>-C3孙楠 <太多>-D3陈冠蒲 <海市蜃楼>-D3林子祥 <好风长吟>-D3刘欢 <九月雨><我能相信>-C3张信哲 <忘了爱我><爱情酿的酒>-D3伍思凯 <我是一只小小鸟><爱要怎么说出口>-B2赵传 <我需要你>-D3满文军 <爱你变成害你>-C3巫启贤 排行榜是局限于通俗歌手中, 所以排除阿宝,孔太(这两人有能力进前三),春雷(有能力进前五)等等之类的民族或者美声歌手. 摇滚中的丁武,高旗,窦唯等也被排除. 另: 含笑有d3实力,因知名度不足而被排除, 王力宏假音有a3,真音有d3表现,黄家驹也有上c3-d3的歌曲,周杰伦最高也有d3表现.此三人因为或多或少不被所有人承认高音, 以上四人被冤枉排除. 庾澄庆<天堂>一曲是假音,且有制作效果的嫌疑,全真音也不怎么样,所以也排除. 韩磊最多b2,罗中旭,周川雄,王杰,李克勤,迪克牛仔,大地乐团偶尔也有高音展现,但毕竟高音方面实力有限,排除. 郑均,何勇,张楚,能上c3,但还是实力有限,高音方面也不被所有人承认,所以还是排除. 张学友充其量a2,不是高音歌手,排除. 齐秦,王子鸣,吴奇隆,光良,无条件排除. 熊天平,想不出有什么理由排除他,但也想不出什么理由让他进入前15,所以最后还是排除.
所以说各个音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不是只有唱高音才是厉害的歌手。
是不是能唱高音的就是实力歌手?
业余歌手一般都以为能唱高音才是高手,其实对于专业歌手,更难练的是低音。
是不是能唱高音的就是实力歌手?
当然不是!不懂怎才为好唱功就去听听德云社演员的清唱吧。清唱也能将字字送进观众的耳里才为好唱功。张国荣是任剑辉的室內弟子。张国荣,张学友都是经比赛出身的。没一完唱功能入选?尤静波教授评价张国荣:在华语歌手之中张国荣是我最喜爱没有之一的歌手[比心][玫瑰][心]
是不是能唱高音的就是实力歌手?
这问题下面真是酸的紧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但凡高音唱得优秀的都多多少少要被酸一句“就知道扯嗓子飙高音没一点音乐审美”
仿佛欣赏高音已经是什么审美low的事情了
这么说吧,能唱高音不代表唱好高音,唱好高音也不代表唱功好,但不会高音的唱功一定不过关
此处高音不包括超高音区
很多情况下,歌曲中激烈的感情就是需要高音去表达的,举例Whitney Houston的one moment in time,那个C5唱不好整首歌的气势就毁了
低音同理
在感情表达、音色这些只能凭主观喜好来判断的玄学软实力无法量化比较的情况下,音域、共鸣、气息这种硬指标是很有必要的
而对大部分人来说,能不能唱高音是硬性指标里最容易判断的一个,而确实大部分情况下高音能唱得不错的其它指标大体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换句话说,高音作为唱功的一个可量化硬性指标,是唱功好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当然,什么事情太多了都不好
炫技太多不好,秀情怀太多也不好
还是那句话,有技术没感情声乐机器,有感情没技术一辈子卖情怀
是不是能唱高音的就是实力歌手?
同样唱《小河淌水》,单听龚琳娜和萨顶顶音高很高,不错。但听了宋祖英版的,才明白什么叫优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