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的歌为什么放一段时间听又很好听?

是旋律经典还是回忆加了分?

因为周的音乐超前,随着你审美的成长,再去听会听到新的内容和情感。

我们的音乐审美是会随着你的成长而不断成熟进步的。时隔多年,歌还是那首超前制作的歌,但你已经成熟。对那一首歌,你听到原本听不到的内容和情感。

这时候,你听歌不仅仅是专注于旋律,你会注意音乐的整体性、歌词的立意,以及更深层次的乐器音色编曲和弦,即使你不懂这些,但是你能感觉到情绪的调动和歌词旋律之下隐藏的巨大力量

而在周杰伦歌曲创作之初,他们就是打着二十年乃至于五十年的生命力,去创作的。这就是音乐的生命力。

《叶惠美》、《七里香》时期,不论是作词、作曲、编曲、录音还是整体制作,周杰伦的音乐都能代表华语乐坛的天花板。因为当时周杰伦的音乐团队几乎是华语乐团最强的一批人。

  1. 作词:方文山、黄俊郎、谷小力;
  2. 作曲:钟兴民、林迈可、洪敬尧;几位大师。
  3. 录音:杨代瑞;

这些人在音乐的各个角度呈现出的细节,是需要一定审美层次才能欣赏的。而最重要的把关者——音乐制作人,正是周杰伦自己。

我们可以简单从编曲的角度去看一看,让周杰伦的音乐具有生命力的主要原因。这里会揭示出,为什么小时候觉得也就那样,可是长大后,突然觉得他的音乐真的了不得。

《夜的第七章》作曲:周杰伦、编曲:钟兴民、林迈可;作词:黄俊郎;

我们以《夜的第七章》为例,去看一看在编曲层次,这首歌到底做了哪些艺术编配。以及以是否能听得出这首歌的深层次情感。

整首曲子的编曲制作工期:七个月。Dome是周杰伦自己做的,完整版是钟兴民和林迈可制作。我们从配器入手,配器是钟兴民和林迈可成为大师的核心所在。

音乐配器的意义在于,情感音乐化的准确性。每一个乐器他的传递情感是不同的,而编曲大师就是对于这种细致的把握做到了极致。

夜的第七章配器,从前至后:

  1. 第一音轨:【传真机+摩斯密码】;非传统乐器。为什么是传真机?因为歌名叫《夜的第七章》,以传真器的滋滋滋泼墨打印作为第一音轨。增加音乐场景化。
  2. 第二音轨:【打字机】:这里就有了一点艺术感。传真机先出,打字机音轨后出。正常逻辑是先打字后传真,这里却是一个倒叙。这是一个音乐伏笔。为后续的降调服务;
  3. 第三音轨:【钢片琴】:主体前奏Solo,一种夜的诡异和静谧感,瞬间出现。
  4. 第四音轨:【古典钢琴】:横跨一个八度的两声部旋律,如同两人对话。后续钢琴主导,具有古典审美。钢琴这里多音轨。
  1. 第五音轨:【雷特门琴】:电子乐器,增加诡异感。
  2. 第六音轨:【电贝斯】:低音声部;
  3. 第七音轨:【咏叹调和音】:女中音;
  4. 第八音轨:【合成器组】;弱化的弦乐组;
  5. 第九音轨:【定音鼓】:一个八拍。
  6. 第10-16音轨:【底鼓】:六个底鼓叠加音色。
  7. 第十七音轨:【沙锤】;
  8. 第18-22音轨:【架子鼓】;在底鼓之上再叠加;增加节奏。单单是节奏,就有十个音轨;
  9. 第23-35音轨:【弦乐组】;恢宏感、史诗感,这是增加副歌高潮的画面感。其中有小提琴Solo的绝美听觉。

以上乐器你能听到多少?这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听到的每一秒,都是数十个音轨共同营造的美丽音乐。这种营造感,是很多观众无法察觉到的,但又是切身体会着每一秒。

这种高度的制作公益,和钟兴民完成的统一性和艺术性,让周杰伦的音乐具有了唯一性和生命力。

钟兴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弦乐,在周杰伦的音乐之中,尤其是和钟兴民合作,基本上弦乐出现都是弦乐组。

而我们成熟之后,对生活也好人生也罢,感受会具有成熟性,这时候最大音乐性认知提升,往往是对于弦乐的审美提升

不论是小提琴的凄美,还是大提琴的沧桑感,都会让我们不由的去赞叹音乐的美妙。而整个弦乐组的高度统一性,是极具恢弘感。

种种细节的精致处理,表明着在周杰伦制作音乐的整体性时,他就是以二十年后的流行水准,去制作的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之中,学生时代会喜欢一些校园风,而长大之后,更喜欢成熟风和艺术风。

你每隔一段时间去听,都能听到新的内容。这种新鲜感和进步感,会让你觉得,有一种喜悦和深度刻画。

如此,就造成了,周杰伦的歌放一段时间再去听,有非常好听的现象。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