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布了初高三开学时间,大学是否有希望跟进?

昨天,北京公布了开学日期,至此,京津冀都已宣布开学,全国只剩下湖北地区没有宣布开学日期。

北京高三年级4月27日开始返校;

初三年级5月11日做好返校学习准备。

其他各年级,以及中职学校、高等学校和幼儿园的返校安排,待确定后另行通知。

北京的开学通知已经说得很明确,高等学校开学时间另行通知。

那么,北京的大学什么时候可以开学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北京的疫情状况,如下:

北京昨日零新增,累计确诊589例,治愈484例,死亡8例,还剩97例。

北京累计境外输入173例,治愈80例,还剩93例境外输入病例。

北京境外输入病例减少,这要得益于3月22日,民航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从指定第一入境点入境的公告(第2号)》。

自3月23日零时(北京时间)开始,所有赴京国际客运航班均从天津、石家庄等12个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入境。

有了12个入境点分担,北京的疫情明显减少了。

另外,自4月12日起,进京人员入住酒店,应持有7日内经当地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健康证明,且全国健康通行码或北京健康宝认证为“未见异常”状态,同时要按要求登记在京联系人,接受酒店健康管理。

这些措施,也是为北京学校开学保驾护航!

北京的初三是5月11日做返校准备,高一高二和初一初二保守估计5月25日。

小学4—6年级,或能在6月2日复课。

小学1—3年级,或能在6月8日复课。

大学毕业年级或能在6月8日实现复课。

大学其它年级段,或能在6月15日复课。

当然,这些只是老穆的猜想,具体时间还要等待官宣!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北京公布了初高三开学时间,大学是否有希望跟进?

近日,北京市公布了初三、高三年级学生的开学时间,4月27日,北京市高三年级开始返校;5月11日,初三年级学生做好返校学习准备。大学的返校时间是否会跟进呢?就目前的疫情形势来看,北京市的高校开学时间可能在6月份。

截止到2020年4月13日,北京疫情累计确诊589人,治愈出院人数484人,死亡人数8人,现有确诊人数97人,境外输入确诊173人,连续2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北京市疫情以境外输入为主,自3月23日后,北京市在入境人员隔离期间发现有零星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北京市已连续20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预计北京市4月中下旬仍将保持本土低发态势,境外输入仍是最大风险。 北京市确定4月27日高三年级学生返校复课,而初三年级的学生于5月11日正式开学,那么高一高二和初一初二的开学时间可能在5月下旬,小学的开学时间估计在5月底,高校的开学时间估计在6月份。具体开学时间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发出的通知为准。

北京公布了初高三开学时间,大学是否有希望跟进?

4月12日,首都北京明确了2020年高考、中考时间以及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安排。

那么内地就剩下湖北省没有确定开学时间了,和其他省份一样,北京开学计划优先是高三和初三的毕业班学生。

其中高三年级为4月27日开学返校;

初三年级5月11日做好返校学习准备。

其他年级、中职学校、高校和幼儿园的返校安排,待确定后另行通知。

其实已经明确回答了题主的问题,高校暂不考虑开学,具体开学时间未确定。

高校开学,急不来的。

对于北京高校学生来讲,当前要求还是不离家,不返校。

北京高校比较多,生源地广泛,首先是学生大范围省际流动。高校开学现实问题很多,大人群聚集,集体生活,学习必然对疫情防控和开学条件的要求更高,一定要确保没有隐患的情况下,才会开学。从目前各省的进度来看,普遍都是靠后安排的。

其实高校学生来讲,比较迫切开学的就是毕业年级的学生,关于如何保障他们能顺利毕业就业,肯定会优先考虑的,北京市教委回复专门发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迎接毕业生毕业就业方面的安排,要求各高校科学调整教学工作,合理安排考试考核,保证按时进行毕业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等工作进行,以保证毕业生顺利毕业。

北京作为首都,各项管控必然更为严苛,个人认为毕业班本学期返校还是可期的,其他年级本学期确实比较悬,当然具体还要等官方进一步通知。疫情时期,优先要保证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你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还是江苏比较快,不愧为教育大省。

北京公布了初高三开学时间,大学是否有希望跟进?

4月12日,得知北京公布初高三开学时间时,不由让我想起了2月初,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官网上推出的关于5月1号后开学的通知,后来因涉嫌“制造恐慌、焦虑”而被撤。放到现在来看,若大学5月1日能开学,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4月12日,北京公开了初高三开学时间,那大学有希望跟进吗?本人大胆预测,跟进通知有可能,但通知的内容将会是:大学本期不再开学。

理由有三点:

一,从初高三开学时间来看。

北京开学通知指出:

北京高三年级4月27日开始返校;

初三年级5月11日做好返校学习准备。

其他各年级,以及中职学校、高等学校和幼儿园的返校安排,待确定后另行通知。

通过比较可知,其它地区的高三与初三开学时间一般相隔7天,但北京和广东一样却是相隔14天,按这个思路推测,那么:

北京高一、高二开学时间不会早于5月11号,

初一、初二开学时间不会早于5月25号,

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不会早于6月1号,

大学开学时间,大四学生不会早于6月8号,其他年级不于早于6月15号。

而6月15号已经临近暑假了,除了大四学生或将毕业的研究生需要返校完成毕业的相关事宜,其他学生还有返校的必要吗?

如此说来,与其6月中下旬开学,还不如就在家里上好网课,既可以正常完成学业,又可以为学生节省一笔开销。

二,由于北京的特殊地位,疫情防控将一直收紧,直到全球疫情放缓。

全球疫情持续呈现暴发式增长,截至4月13日0时,境外累计通报病例超过170万例,我国境内疫情防控虽然持续向好,但近一周北京输入病例持续增多,至4月12日24时,已累计报告173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北京作为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特大城市,其地位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不需多说。北京不仅国内学生众多,而且留学生也不少,在境外输入压力仍较大的情况下,对于大学开学之事,一定会慎之又慎。

三、北京部分高校已经在做本期不开校的打算和安排。

据北京大学的一位大二学生说,学校内部已经在做本期不开学的安排,只是目前未向社会公布而已。如果北京大学本期不开学,显然清华、人大、北航等高校将相继跟进。虽然这个消息无法得到印证,但可能性并不小。

综上所述:

北京公开了初高三开学时间,但大学很有可能本期不再开学。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北京公布了初高三开学时间,大学是否有希望跟进?

北京的各大学,在这学期应该是不能开学了。

4月13号,北京市发布了开学信息:

【1】北京市高三年级4月27日返校,初三年级按5月11日做好返校学习准备。

【2】其他各年级以及中职学校,高等学校和幼儿园的返校安排,待确定后另行通知。

从通知可以看出,北京的开学信息与其他省份相同,主要是针对初三、高三年级的开学,也并未公布高校的开学时间。

这是因为:北京高校的大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全国各地。一旦开学,就会造成大量的大学生跨省人员流动,增加疫情扩散的概率,也增加了北京市疫情防控的压力。

那北京的高校大概什么时候能开学呢?

按照教育部分批错时入学的要求,开学批次顺序为:初三高三年级→高中其他年级→初中其他年级→小学大学,每个批次相隔一周以上。

初高三4月27号开学,往后推5周,高校大约在5月底或6月初开学

但是,高校在6月份开学的话,开学不到1个月就会放暑假,学生又要返回到原籍地,导致学生频繁来回流动。

所以,高校在5月份不能开学的话,预计这个学期就不能开学啦。由于北京疫情严重,预计高校这学期就不能开学。

并且,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北京高校暂不考虑开学,学生不离家不返校。

同时,北京市在4月10号发布了新的进京令:【从4月12日起进京人员,应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健康证明。】导致进京难度进一步增加,包括大学生也需要进行核算检测等,不利于大学生返校开学。

北京公布了初高三开学时间,大学是否有希望跟进?

我是数学李老师,来说说我的看法。

北京公布了初高三开学时间,大学是否有希望跟进?让我们先来看看北京最新的疫情情况

北京市累计确诊病例589例,治愈人数484例,现有确诊病例97例。截止到目前,北京市除平谷地区一直没有确诊病例外,其他地区均有未治愈的确诊病例。北京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病例173例,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78例。

北京公布开学时间

随着我国疫情形势的持续好转,越来越多的地区公布开学时间:

北京、广东、上海、天津、河北、河南、四川、安徽、海南、江西、江苏、辽宁、青海、宁夏、贵州、陕西、内蒙古、甘肃、黑龙江、吉林、山东、山西、湖南、福建、新疆、云南、广西、西藏等地已经公布开学时间,4月份将迎来开学高峰期。目前只有湖北地区还没有公布开学时间。北京市开学时间:优先组织高三和初三年级开学,北京高三年级4月27日返校;初三年级按5月11日做好返校学习准备。其他各年级,以及中职学校、高等学校和幼儿园的返校安排,待确定后另行通知。

北京高校开学时间

此前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介绍:北京市全市已连续20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尽管北京疫情传播已经基本阻断,但是零散病例发生的风险仍然存在。我们要高度警惕,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虽然短时间内北京市高校还无法开学。而随着严防境外输入措施的不断升级,相信不久之后境外输入病例也可以被控制住。到时候北京的各大中小学就能够迎来全面开学了。预计高校开学时间可能会在五月底到六月初左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