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与父亲争吵,济南15岁少年吞下整瓶安眠药,拒绝接受治疗, 你怎么看?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手机,猛于虎也!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类似的感受。

老穆认为,手机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不会正确使用手机,把握不了“度”。

有的学生,一玩起手机来,就刹不住,连作业都不做了。

倘若此时父母对其严格管教,恐怕会闹出事来……

事件概要

【时间】近日

【地点】济阳区

【人物】15岁男孩,父亲,民警

【起因】父亲反对孩子玩手机,从而与孩子发生争吵……

【经过】男孩一气之下,吞下一瓶安眠类药物。

家属将他送往医院医治,男孩却拒绝治疗!

民警了解情况后,与男孩沟通,并成功说服男孩。

【结果】男孩已康复,家属表示感谢!

(一)学生当以学习为重,过度地玩手机,只会导致成绩下降!

手机中的游戏,社交软件,网络视频等,都会对孩子的成绩造成影响。

(二)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万不可简单粗暴!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家长越是粗暴对待,孩子越是反抗!

与其这样,不如好好沟通。

(三)学生不是不可以玩手机,但一定要有个度。

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立规矩!

(四)家长可多与孩子沟通,降低孩子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或带孩子做其它有意义的事情,分散孩子注意力。如此一来,孩子也就不会玩手机或少玩手机了。

结束语

手机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手机征服!

作为学生,当以学业为重,否则,将来是要后悔的……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玩手机与父亲争吵,济南15岁少年吞下整瓶安眠药,拒绝接受治疗, 你怎么看?

近几年,孩子因为玩手机而引发的自残、自杀行为,时有发生。孩子的“手机瘾”成了一种新型的“毒品”,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有的孩子一天不玩手机,就觉得浑身难受,家长制止他们玩手机后,有的学生出现了轻生的念头。专家也给家长支招,要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让孩子知道玩手机的利弊,与孩子约法三章,不要沉迷于手机,不要被手机“绑架”。我觉得专家说得很有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要解决孩子的“手机综合症”依然是个难题。

11月29日下午,济阳区15岁少年因为玩手机被父亲制止后,父子二人发生争吵,父亲动手打了儿子,儿子跑到药店买了一瓶安眠类药物,并将其全部吞下。孩子家人将他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孩子拒绝治疗。

恰巧遇到执行公务的公安民警,民警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进行心理疏导,孩子慢慢打开话匣子,接受医院洗胃。目前孩子并无大碍,孩子家人给民警赠送了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2018年8月的一天晚上,一个14岁的男孩因为玩手机被父亲说了几句,孩子一时想不通,将自己的左手连砍了6刀,刀刀见骨,所幸没有伤及桡动脉。医生刚好给这位男孩做完手术,又有一个10岁的男孩,因为玩手机被姑姑制止后从6楼跳下,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现在两三岁的孩子都知道耍手机,有的孩子一哭闹,父母就拿手机给他玩,孩子玩着手机,破涕为笑。如果要从小孩子手里拿走手机,小孩子会嚎啕大哭。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能让孩子从小就依赖手机,趁孩子还小,要给孩子讲清楚道理,孩子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家长要以身作则,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游戏。

孩子沉迷手机主要在干啥呢?一是在网上聊天,二是玩手机游戏,三是看网络小说。这些都会让孩子上瘾。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为了方便联系孩子,建议家长给孩子配一部老年机,等到孩子考上大学后再买智能机。

现在智能机的功能越来越多,网络世界越来越精彩,不要说孩子玩手机上瘾,就是成人一会儿没有见到手机,就跟丢了魂似的,更何况是不成熟的孩子呢?手机世界虽精彩,父母教育更重要。

玩手机与父亲争吵,济南15岁少年吞下整瓶安眠药,拒绝接受治疗, 你怎么看?

11月29日,济阳区一名15岁男孩因治疗问题与爷爷和母亲产生争执,男孩拒绝接受治疗。

这到底是什么回事?

原来,男孩在家中玩手机遭父亲阻止,父子俩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父亲动手打了男孩,男孩一气之下跑出家门,从药店买了一瓶安眠类药物整瓶吞下。

经过检查,医院建议男孩洗胃,但男孩却坚决拒绝治疗。最后,经民警劝说,男孩接受治疗,目前已无大碍。

这对父子,是当下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的一个缩影。

焦虑的父母,失控的孩子,这就是时下很多家庭的教育现状。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没有给孩子建立起很好的规则意识和规则感,没有做到很好的管教,放任自流的多,娇惯溺爱的多,到孩子大了再去管教都已经迟了,管也管不住了。

青春期的孩子,正是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阶段,他们想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束缚和控制,想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自由生活,这种心理需求下,孩子和父母之间常常就会产生矛盾对峙和摩擦。

善于管教的父母知道这种情况该如何疏导和引导,不会管教的父母只是一味的用蛮力去阻止和限制,这种阻止和限制不但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虽然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存在感,但毕竟他们还只是孩子,价值判断,是非对错,还分辨不清,还不能够做到自主自控和自律。再加之,手机对孩子的引诱和毒害的严重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有很多孩子几乎就是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和魔怔,一旦离开手机就失魂落魄,不知所措。

家长在控制孩子玩手机方面,如果方法不得当,只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阻止,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这个孩子的父亲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从而导致了孩子的反抗和对峙,以至于发展到一死相逼的地步。

控制孩子玩手机,根本上还要从孩子的心理寻求突破口,正面引导和疏通往往要比强行制止和堵截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家长与青春期孩子之间必须建立起互信互赖,相互理解,其乐融融的亲子关系,这样的亲子关系可以缓解和解决很多孩子青春期的问题,包括玩手机在内。

看到这样的事情,总会让人觉得非常的无奈,但作为家长,我们该面对的总还要去面对。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引导,家长自身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需要改变的东西也太多。

其实,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说到底都是我们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只有家长的教育方式正确了,孩子才能有正确的行为方式。

玩手机与父亲争吵,济南15岁少年吞下整瓶安眠药,拒绝接受治疗, 你怎么看?

玩手机与父亲争吵,15岁男孩吞下整瓶安眠药。送到医院后,医生说要洗胃,男孩坚决拒绝。后在民警的教育下才进行洗胃,最终没有大恙,第一出院。

这样极端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常见,但是因为玩手机和家长对抗、争吵、甚至打砸东西的现象却屡屡皆是。

  • 我的一个男学生 初三下学期了,迷手机游戏迷的五迷三道的,半夜在被窝里打游戏。被他妈妈发现后,没收手机。这一下可不得了,他在家打滚、撒泼、砸东西,与他妈妈针锋相对,闹得不可开交。最终他妈妈相对妥协才得意平息。
  • 另一个男生就像新闻里说的一样,偷偷用他妈妈的支付宝买了一台新手机和很多游戏装备,然后把消费记录删除。等他妈妈发现,一万多元已经没了。
  • 这种事不仅发生在男生身上,女生照样会出现。我的一位女学生,很聪明,有天分。可在初二就迷上手机小说,追书追到课堂上。尤其迷恋言情小说,搞到最后经常把自己代入角色。学习一蹶不振,到了初三叛逆的厉害,就是不上学了,谁说也没用。最后只好在家请家教,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们不能说手机害死人,任何工具都没有错误,关键是你怎么用它。菜刀用来切菜,那是人类实用工具的一大进步,但是你用它来伤人,那菜刀就是凶器了。但这不是菜刀的错!

在当前对孩子教育问题上是一回事,表面上看是手机的问题,实际上是早期家庭教育、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由于一开始没有设规矩、严法则,等到养成习惯了在想改就很难了。

这件事给家长敲响警钟,凡事要“慎初”,一旦发现不对的苗头,及时制止和引导,千万不要等到不可收拾了再大动干戈,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效果。

玩手机与父亲争吵,济南15岁少年吞下整瓶安眠药,拒绝接受治疗, 你怎么看?

首先我觉得有个问题很奇怪,一个学生怎么可能开到一瓶的安眠药?前段时间我睡眠不好,我到医院去开安定片,因为是晚上有限制,只能开6天的量。如果是白天的话,可以开一个月的量,我问他们为什么,医生告诉我晚上开那么多药的话,怕有些拿去自杀,虽然有些过量的安眠药虽然不会把人治死,但是也很难受的。所以我觉得家长或者可以报警,调查一下孩子的这么多的安眠药是怎么来的?

确实现在手机对学生来说真的是一大危害,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因为手机里面有一些诱惑性的东西,比如游戏网络上一些虚拟的东西已经占据了他们心里,可以说很多孩子已经被手机控制了。而这部分孩子可能平时也很少和学生和同学和老师以及和家长交流,所以他们将更多的交流方式通过网络通过手机与陌生人,好像找到了可以聊天交流心事的对象。其实往往很多他们聊的内容都是一些负能量比较多的东西,完全不利于他们成长,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

更关键是很多孩子因为玩手机厌学,不想去上学,和父母顶撞,离家出走等现象出现。家长采取强制措施的话,孩子可能走极端的情形是存在的。但是看着孩子不思进取,成绩急剧下滑,或者不愿意上学,作为父母肯定心里着急,也在想各种办法来改变孩子,我知道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改变都是很难的,导致亲子关系,家庭关系越来越糟糕,越来越复杂。

记得曾经有一篇新闻报道,因为父亲把孩子手机没收掉,孩子直接从楼上跳下来,当场死亡,这些都是一场场悲剧。可见手机真的是很让很多孩子失去了人性,可以达到对生命漠视的态度,完全不尊重自己的性命,手机甚至比自己的性命很重要,手机比任何关心他的人,包括他的父母都重要,真的就是很可悲的。

对于改变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厌学的问题,真的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如果自己确实这方面做不到的话,我们可以请专业的机构,专业的培训机构,或者一些心理咨询人士来帮助孩子改变。这个是需要时间的,短期是很难见效的,所以我们家长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真的要做好长期的心理准备,和孩子斗智斗勇,用你的智慧或者专业人士的智慧来帮助孩子改变。契机在对待孩子手机的问题上,用暴力的方式来对待,否则就像这个题主中的孩子一样吃下安眠药,而且还拒绝治疗,至少短期来看,这个孩子真的是可能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有些时候我真的很恨那些游戏开发商,一切都为了赚钱为目的,在游戏里面设置了各种刺激性的关卡,或者其他什么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能够让孩子达到通宵达旦的打游戏,那些情节,你们有没有思考,你们这样下去可能毁了整个是一代的。特别是每个游戏开发商里面,你们组队的那个强大的心理团队,你们不应该是分析如何吸引这些孩子的同时,把这些孩子引诱进来,也要想办法让这些孩子合理的使用,玩耍游戏,不沉溺,不能因为游戏而失去了人性,注入一些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教育呢

玩手机与父亲争吵,济南15岁少年吞下整瓶安眠药,拒绝接受治疗, 你怎么看?

最近几年因为孩子玩手机导致跳楼,自杀的事情并不少见,不仅仅在家庭时有发生,在学校也是如此。这让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是好。明明知道沉溺于手机有很大的危害,但却打不得骂不得,父母或者老师稍微过激一点,孩子们就以死相博。我看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是应该从小抓起,从父母自身抓起,不能等到问题来了再行动。

山东济南这位15岁学生,因为玩手机和父亲发生了激烈测争吵,男孩就跑出家门,在外面的药店了买了一瓶安眠药物全部服下,但在父母将孩子送到医院救治时,这个孩子却拒绝治疗,一心寻死,毕竟是15岁的少年了,大家都无计可施,最终在民警的劝说下才接受了治疗,目前已无大碍。

其实这里面反应了几个问题:

1、15岁孩子的管教方式应该有所改变,毕竟是处在叛逆期了,不像几岁的小孩,如果一味的打骂,强行制止不但效果不好,还会适得其反。必须要通过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和纠正才行。

2、让人很担心的是零售的药店,未成年人怎么能够买到安眠药物,就是平时到医院医生也只给限量的开一点。这类药物还是应该按处方进行管理的好。

3、这些孩子动不动就寻死,他们的勇气来自于哪里?作为一名成年人,谁提到死不害怕,我看这些孩子关键的还是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这种敬畏之情不仅仅是针对他人的生命,对自己也是一样。不能不让人怀疑这个孩子从小的教育就是出了问题的。

关于孩子玩手机问题,我觉得家长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1、父母必须要放下手机,很多时候父母自己放不下手机,然后就开始说教孩子,从而导致孩子的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为了孩子,还是应该“忍痛割爱”一下,不管你的业务是多么繁忙,还是尽量克服,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示范,全家都养成健康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氛围。

2、多帮助孩子树立学习自信,很多孩子之所以愿意把精力花在手机的消遣上,也不愿意去钻研学习,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很少能够获得学习上的乐趣与自信,题目不会做,也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和父母关于学习上的表扬,他们当然无心学习。所以,父母应该和老师多沟通,大家对孩子学习上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予以肯定慢慢的顾虑孩子,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

3、引导孩子的兴趣培养,学习不好没关系,那是不是还可以培养其他的兴趣和爱好呢?很坦白的说,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适合读书的,有些人天生不是读书的料,那强行逼着他们去看书学习也不现实,那为何不去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人的兴趣只要发挥到了极致,也同样是一门本领,未来的人生也不会差。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兴趣培养上,而不是手机上,这样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

总的来说,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家长既要重视其教育,但也不能盲目的管教,教子无方往往也会出问题,但不管怎么样,父母还是应该以身作则,坦诚和孩子进行沟通,孩子长大了,就不要再使用打骂的那一套,不起作用事小,要么气坏了自己,要么就逼急了孩子,何苦来哉?

大家说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更多教育话题,请关注我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