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老师对高考题那么熟悉,为什么不去考清华,北大呢?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老穆觉得,这是一道非常有趣的问题,无异于“短跑教练对短跑那么有经验,为什么自己不去拿冠军呢?”

高三的老师对高考题那么熟悉,为什么不去考清华,北大呢?

老穆高中所在学校,是县城里最好的一所高中,我们学校的老师就曾和学生一同参加过模拟考,最优秀的理科老师成绩,和最优秀的学生成绩不相上下。而最优秀的文科老师成绩,则考不过最优秀的文科学生。

要知道,我们那一届,没有一人考上清华北大······

(一)高三老师,往往只对一门学科比较熟悉,而要考上清华北大,不是你一门学科就能解决的。(二)高三老师虽然对高考题熟悉,但是他们的解题能力,不一定就比那些能考上清北学生能力强。(三)倘若是清华北大毕业生当高三老师,或许能够再次考入清华北大。

比如深圳中学,今年新招聘的老师们,各个都是名牌大学出生,如下图:

(四)考上清华北大,岂是容易之事?你若想考入清华大学,必备具备以下习惯与技能。

【1】一定要有考入清华北大的坚定信念;

【2】一定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学习热情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习一定要有计划性和自主性;

【4】一定要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5】一定要养成课堂认真听讲并认真做笔记的好习惯;

【6】一定要有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7】一定要养成错题分析与整理的好习惯;

A、错误试题——错题原因——正确解法——此题考点——对应知识点——属于哪个板块内容——在哪里学过该知识点——与此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点有哪些······

B、错误试题——记录在错题本上——记录下错误点及解题关键点——日后复习用——遇到相似题记录在旁——用相同方法去解题——解题心得体会······

【8】一定要对学科考点了然于胸,并能掌握考点所对应的知识点,并将所学知识点形成一个体系

【9】一定要具备命题者思维和反命题思维;

【10】答题时,一定要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11】其它······(比如阶段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方法总结······)

【结束语】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清华北大,那可都是每个省的佼佼者,岂是那么容易就能考上的?你们觉得呢?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高三的老师对高考题那么熟悉,为什么不去考清华,北大呢?

这个问题,你随便找一个老师问一下就知道了。

我们当地的省重点高中,每个学期都会组织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一次考试,一般是选择规模较大的高三模拟考试或者联考。老师们的成绩呢,文科只能算差强人意,理科就牛了,有位还算年轻的物理老师,基本每次都会拿到满分,牛气得很!但你要是让他去考清华北大,那就对不起了。这位老师从上学时就严重偏科,语文不及格,现在当了多年老师,只学物理,让他做语文试卷,他一定连作文的八百字都写不够。当然,你要是逼着语文老师去考数学和理综,那也对不起了,荒废了那么多年,能考及格都是大神,如果数学不小心考的是江苏卷,那得分就更感人了。

所以,老师再牛,也只是学科内的牛,你让他跨学科,不好意思了,高中能够跨学科的不能说没有,但你说跨全科,而且全科都是巨牛无比到能考清华北大的地步,那我还真没见过。

再说了,高三老师对高考题是很熟悉,但会教不一定会考啊,我们有老教师,每次和学生联考都很狼狈,但这并不妨碍他在重点班任教,而且颇受学生欢迎。

当然,有一种情况可能会打脸,比如一些中学,如深圳中学今年新招聘的老师们,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他们的学历:

这些老师趁着年轻,如果有意识的兼顾一下各科,去参加高考,再考回母校应该还是机会不小的。

高三的老师对高考题那么熟悉,为什么不去考清华,北大呢?

如果是高三的老师看到这样的问题,估计会暴跳如雷:“我要是有考清华北大的实力,我怎么可能在这弹丸之地教书?”当然,考上清华北大的高材生最后去某所高中学校教书的;老师应该也有,但应该属于那种凤毛麟角的存在。

为什么大部分高三的老师,在那么熟悉高考题目的情况下,不去报考清华北大呢?

首先,高三的老师只是对自己所教的一个科目比较熟悉而已。

如果让重点高中的相关科目的老师参加他们所教的那一门学科的高考,估计拿高分的概率会非常高。毕竟从教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高中,对高考的题型应该算是非常熟悉,对每一种题型中存在的“坑”,几乎都可以灵巧地避开。但对于高三的老师而言,他们只是对自己所教科目相当熟悉,而对别的科目却不可能像自己所教的科目一样擅长。就拿高三的数学老师来说,如果让高三的数学老师去解决高考的数学难题,估计速度是相当快的。但如果让高三的数学老师去解决高考的英语或者语文科目,应该也可能获得比较好的分数,但解题的速度和策略与自己所擅长的数学科目相比,应该与比较大的差距。

说得更直接一些,如果高三的数学老师参加高考的话,数学科目有可能获得满分,但语文科目能考到120分,英语科目能考到130分已经算是很牛的存在了。但在语文120分,英语130分,数学满分,理综如果只有250分的情况下,填报清华或者北大的高考志愿是存在比较大的风险的。更何况,很多高三的数学老师不一定能做到语文和英语能考到120分以上的分数,就是数学考满分都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高三老师的综合应试能力,与考上清北的大学生相比是有差距的。

无论是考上清华大学还是考上北京大学的大学生,他们在各个科目的综合应试能力方面基本上能够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拿语文老师来说,语文老师自己与能考生清北的学霸一同参加语文考试,到底谁的得分会更高一些?我觉得这个问题比哥德巴赫猜想还要难一些,因为语文这个科目主观的题目一大堆,单单作文,语文老师都不一定能考得过能上清北的学霸,这不是因为高三语文老师的文采不够好,而是在评语文的作文这个题目时,分数是相当不稳定的,有可能语文老师可以做到作文考满分,也有可能被扣掉十几二十分也非常正常。而让某一个老师与能考上清北的超级学霸一同参加几个科目的高考,前者几乎完败。

总而言之,能考上清北的学霸,不仅仅是某个科目比较好而已,而是所有的高考科目都能达到一种让普通考生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

高三的老师对高考题那么熟悉,为什么不去考清华,北大呢?

谁提这么幼稚的问题,也有可能,把各科老师都拉去参加高考,一个人答一科,肯定能考上。

我就是数学老师,刚毕业的时候,还都会一些,有时候看自习,学生其他科有不会的,还可以解答一下,随着上班时间的增长,单科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的知识水平在逐步下降。

尤其是英语,只会26个字母了,发音还不一定准确了。要让我去参加高考,数学不一定打满分,有可能马虎算错数,语文有可能过百,高考分值300左右,还有蒙的成分。

高三把关教师,对高考题型了如指掌,是多年经验的积累,是长期知识的沉淀。

刚上班的年轻教师,有的考不过高三的学生,有多少被学生问题难倒,这都属于正常想象。

有人说过,你教几年级,你就是几年级的文化。以前我不太理解,现在我懂了,真的是这么回事。

你长期教高一,你就是高一的文化水平,所以主张老师大循环,教过高三的老师,回头教高一,能抓住重点,对题型了如指掌,让学生提前进入高考模式。

所以,别说让老师考清华北大,超过十年教龄的,考普通大学都吃力。

高三的老师对高考题那么熟悉,为什么不去考清华,北大呢?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高考不是考一门,而是考6门。高中各学科老师精通的往往只是自己从教的科目,对于其他科目也是两眼一抹黑的多,又怎么能去考清华北大呢?

这就是混淆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典型的一叶障目型思维。看问题只看一个点,就想当然地认为事情会朝着自己以为的方向发展,这是常常要闹笑话的。

就算集中高中各学科的顶尖教师,让他们各考拿手科目,分数加起来也不见得比学校最好的学生高。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其实原因有两点:

一是教师平时更多的在讲解题思路和技巧,并没有深入持久地去刷题,手感往往是比较生疏的。比如说语文老师讲作文,他可能比学生考虑得更多,但真不见得比学生写得更快和更好。

二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否则,就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回事了。

这里不说近些年师资水平的整体下降趋势,就算是重点高中的名校毕业的老师,也未必考得过学校的优秀学生。

这是很正常的,不要因此来怪责教师水平不行,误人子弟。实际上,高考最厉害的恰恰是十七八岁的应届生,无论是智力、体力、反应能力都是巅峰状态,而最关键的是达到了平衡,产生了1+1>2的效应。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考清华北大的学生绝不简单,他们总有一处是考不上的人所欠缺的,或许是天赋,或许是气运。从清北退学回来复读的人还是能考上,而有些人就是始终差一点点被拒之门外,没办法解释。当高中老师的,清北毕业生可谓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学生时期就距清北甚远,到了教书时,更够不着了。

高三的老师对高考题那么熟悉,为什么不去考清华,北大呢?

高三的老师对高考题那么熟悉,为什么不去考清华,北大呢?

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看样子对高考确实是不了解。清华北大真的是想考就能考上的吗?全省上百万的学子参加高考,一年也就录取三四十个清华北大,考清华北大难难难。

高三的老师对高考题是很熟悉,但是这只是相对来说他所教的科目,对于其它科目来说,他们可以说两眼一摸黑儿。

想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必须是全面发展,每科都出类拔萃,没有偏科才有可能考上清华北大。如果有一门偏科想上清华北大太难了。

我们学校每年都组织年轻老师进行一次专业课考试,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每年的模拟题。对于这些题目来说,大部分专业老师相对来说分数都比较高。对于理科老师来说,都在优秀分以上。对于文科老师来说,想拿很高的分很难,一般分数在130分左右,不过这些是相对于自己的专业来说的。

我们学校有一数学老师,超厉害,每次数学摸底考试都要到145左右,可以说专业响当当的好。不过这只能说明他在自己的专业里很好,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让教数学的老师考语文或者是英语的话,能考及格已经不容易啦,想拿高分不可能。毕竟作为老师一般情况下只专供自己的专业课,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已经放下很多年,知识已经淡忘。如果让教历史的老师来考数学的话,特别是2019年的全国卷一的话,能考到60分,已经很高很高了。毕竟他们已经放下很多年,还有很多知识都是近几年在高中才开设的,很多知识点根本没学过,不了解,更不可能考高分,让这些专业老师参加高考,别说是考清华北大了,就是想考个211大学已经很难了。所以说,高三的老师熟悉的只是自己的专业科目,对于其他科目就是门外汉了,想考清华北大作为老师的我们只能想想而已,真不敢试,别到时候闹出笑话来,成为大家评头论足的焦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