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学生快速找到作文素材?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作文素材,源自何处?当然是生活。

古人写诗,灵感就是来源于生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这首诗就是从生活中的“关雎”入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我们今人写作文,所用的素材同样来源于生活,穆老师认为,这个“生活”是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阅读生活等。

🏮一、训练孩子从家庭生活中索取作文素材

家庭里的人及任一件事、任一物品、任一景,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即便是不起眼的晒被子,都可成为优秀作文的必备拼图。

再如饭桌上的一道菜,同样可以成为写作素材。穆老师为大家整理如下图:

🏮二、训练孩子从学校生活中索取作文素材

同学之间的友谊、师生之间的情谊、课堂发生的趣事、学校活动……

🏮三、训练孩子从社会生活中索取作文素材

带孩子走向社会,让孩子观察社会上的人与事,从中获取灵感。

例如小区保安、公交车见闻、清洁工大妈……

🏮四、训练孩子从自然生活中索取作文素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自然中的任一景或物,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比如常春藤、玫瑰花、蔷薇花、落日斜阳、风霜雨雪……

🏮五、训练孩子从阅读生活中索取作文素材

优秀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的写作素材,需要我们去挖掘。

比如你读朱自清的《背影》,再联系生活中的父亲,一样可以写出优秀作文。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如何才能有双“妙手”,我们就从观察生活开始!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如何训练学生快速找到作文素材?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常常能听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可见这“米”有多重要。对于一个写作者,尤其是业余写手以及刚进入写作领域的新手,这句话更是有切肤感受。

可我们看公众号,尤其是那些保持日更的大咖们,他们的文章能源源不断,不禁称奇,深深佩服。同样是码字的,为什么他们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素材,轻轻松松写成一篇又一篇我们喜欢看的文章,而我们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这个问题一度困扰我很久,直到前不久听了“汤小小21天轻松高效写作课”中的“寻找写作素材的八种方法”,才终于破了这个结,而且经过短短几天时间的实践,已经慢慢找到感觉。

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寻找写作素材的八种方法”。学会这几招,轻松搞定写作素材。

1、从自己经历挖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可以挖掘,有的人的经历都可以写成厚厚一本书,更何况是小小几篇文章。这个世界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所以再普通的人身上,都有其特殊性,成就吸引别人的好故事。写日记是很好的一个方法,尽量多记事件,少记心情,因为事件都可以作为日后写文章的素材,而心情往往是一纵即逝的,很难作为以后的素材。

2、从自己身边的人挖掘

并不是要了解其他人的所有事情,也不是让自己成为惹人嫌的八卦之人。只要注意观察,多问一句,多听一点,抓住某个点,就是一个素材。比如某个亲戚做了一件很牛逼的事情,某个同事说话特别让人舒服,某个邻居说了一句引起你思考的话,都可以作为素材,围绕这个点相应展开、发散,并有自己的思考,就是一篇文章。

3、从新闻中挖掘

新闻就是一个生活大杂烩,亲情、友情、爱情无所不包。但太杂选不出来怎么办,那就写最火的。发表看法,根据这件事情联想一些事情。除了正儿八经地看新闻外,刷微博、朋友圈,聊天都算是在接受新闻,所以做这些事无罪,但如果纯粹为娱乐而打发时间那就是有罪了。

看到让你特别生气或开心的事情,就要想一想为什么,从这件事情中想到什么、学到什么,多思考,从而转化成文字,就成一篇文章了。

4、从视频中挖掘

追剧与写作的关系:追完一部剧,如果不能写出几篇文章,那就是浪费时间了。几种追剧后的文章类型:1、写剧评,找到一个能触动的点,好在哪里,学到什么,有什么想法等,比如小小老师就通过看《欢乐颂》——写出了《<欢乐颂>:做人三境界,你在哪一层》;看《琅琊榜》——写出了《女人最理想的穿越地》。2、通过剧中文物的故事或台词延伸出一篇文章,比如《芈月传》中芈月和芈姝教育孩子的不同,她就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教育孩子,自己的学识、眼界、格局决定了教育孩子的成败,写出一篇《教育好孩子,先提高你的人生格局》。3、如果某句台词触动了你,或许也可以直接拿来当标题。

看剧的时候 ,手边放个小本子,看到好的台词,随时记下来。当然,综艺节目与与电视剧电影差不多,不同的是,综艺节目还可以看到很多千奇百怪的东西。

5、看别人的文章

方法有二:1、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有不赞同的地方,就要有自己的想法,如何去批判,就要有理有据,去寻找依据支持自己的理论,这就能组织起一篇观点独特的文章。这个方法的好处还有: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立的想法,锻炼思维,得到成长。2、从文章中寻找一个点去延伸,只要有一句话或一个细节打动你,你就可以去思考。

6、从名人名言中挖掘

比如,“欲望就是才华”——史蒂芬.金。通过这句话,发现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有才华的人是因为有欲望。因为有足够强的欲望,才有无尽的动力去做事情、想要成功。而那些做事拖拖拉拉、没有明确目标的人,往往是没有成功的欲望。所以就凭这一句话,小小就延伸出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今天 ,你有欲望了吗?》

作为一个写作的人,还是应该适当地积累一些名人名言。除了当作素材,文章中偶尔加入一句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7、从音乐中寻找

就连不会走路的孩子,听到音乐都会愉悦起来。听音乐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听音乐不是浪费时间,不需要有负罪感。但是必须要有敏锐的耳朵和眼光,抓住某句歌词、歌名或意境,都可以成就一篇好文章。比如许巍的一首歌中有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就是这样一句歌词,延伸出了多少文章。

8、从书籍中挖掘

功利化阅读,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也是最需要认真对待的方法。读书不仅能寻找素材,也能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1)哲理性的句子,几乎每本书,都有几句特别有哲理的句子,或观点鲜明,或特别有道理,或能引起共鸣,可以思考这句话是否可以延伸,或在生活中是否适应,灵感不知不觉找上门,一篇文章一气呵成。

(2)观点。颠覆我们认知的观点,不要急着否定,而是可以深入思考。比如,我们传统认知里,坚持是美德。但如果看到某个观点说“不是所有事情都值得坚持”,就可以引出思考。写这类文章时思考要全面、深入,这样才不会偏激。

(3)书中故事。震撼、感动、有意义等故事。如果当时没法写成一篇文章,也可以把这个故事简单记录一下,作为日后写作素材。

(4)写读后感。

另外如果对某个学科感兴趣,可以进行主题阅读。

一起参加汤小小写作培训课的同学中,不乏文笔出色者,但大多表示自己写作路上的最大障碍是“没有素材可写”。如果缺乏写作素材,再好的文笔,那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学习了这节课后,不久就有同学反馈,开始发现自己的周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写作素材;还有同学说,自己以前也有发现这些,但并没有将其与写作联系起来的意识,所以大多时候也就稍纵即逝,白白溜走了很多好文章。也有同学兴奋地表示,终于发现写作原来没有那么痛苦。

这样寻找素材,娱乐、写作两不误。我原来总为看电视剧、电影而内疚,就算偶尔看一次也不能愉悦地看。这几天,看了一部电影,看完整理了一些材料,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看的心情愉悦了,看后也有收获。前些日子在上英语经典歌曲赏析课时,老师教了一首《trouble is a friend》,很是喜欢,连着好多天翻来覆去听。这几天受小小老师说过“如果对一样东西特别喜欢,就可以思考”启发,已经从这首歌又延伸出了许多思考,把它列入写作计划表中了。

这样寻找素材,学习、写作两不误。培养自己的意识,一旦养成习惯后,不但写作素材源源不断,而且写作也将变得更轻松高效。学习、写作相辅相成,良性循环。更多的读书,促成更多的思考,从而产出更多的作品;更多的写作,倒逼自己更多的学习,从而在写作这条路上越走越宽。

学会这几招,一举多得。我已经体会到了带来的好处,你呢,都get到了吗?想从此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那还不赶紧来试试!

如何训练学生快速找到作文素材?

学生写作的素材不外呼来自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积累,增加学生书本的阅读量,指导学生记忆自己喜欢的经典词句段章以及故事情节,库存学生写作的理论素材;二是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动脑,动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使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生活来源于实践。

如何训练学生快速找到作文素材?

博览群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何训练学生快速找到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一直是学生作文的难点,文思枯竭是学生作文的最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从学生接触最多的课本上去寻找和积累。

比如,学生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从烛之武身上,我们看到他的勇敢和智慧,也感受到他为国家大利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那么烛之武的所作所为就是极好的作文素材,对于奉献、个人与集体、智慧与力量等等话题,都可以之为论据。

另外,一个比较利于学生积累素质的方式是阅读传记或关注某个偶像的生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偶像,体育界、影视界、科技界、文学界,无论是哪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他们都有异乎常人的品质,学生对偶像崇拜,自然对其生活感兴趣,这样积累素材既贴近生活又具有个性。

很多男生喜欢踢足球,球王贝利的人生经历,踢球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对于高中生未说,极大地丰富了他们对人生的认识,对于他们的作文更是有极大地帮助。

学生读书很多,未必会用,没有真正入他们心的东西,他们是不可能在作文中表达得出来的,所以,要使学生下笔如有神,必须要他们心中有泉水涌动。

如何训练学生快速找到作文素材?

1、从书上找:好的文章要诵读,精读,品味文章的深度。

2、从网上找:浏览网上资料的时候,学会画阅读思维导图

3、从生活中感悟:多感受生活中的细节,并养成用文字记录的习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