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为什么没有创造出自己的神话,孔子还有他的弟子也没有被神话?

中华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龙的传人,有着悠久历和神话传说。中华哲学是世上独具一格的,她主要探索了人与人的关系和品德,道德思想观在儒家学说中根深叶茂,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仁爱、追求道德的伟大民族。孔夫子的儒学就是在中华文明的人文氛围中,不断生长发展的,几千年来顽强陪伴中华民族向前。中国之所以成为以儒教为传统的古文明大国,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以和平为主丶仁爱为核的文明古国!

儒家为什么没有创造出自己的神话,孔子还有他的弟子也没有被神话?

后世有一个词叫做“三教”,一般认为指的是佛教、道教以及儒教。所以有人认为“儒”其实也是宗教。但很明确地讲,这里面只有佛道两家是宗教,儒教不是宗教。

宗教的一个特征是神化自身组织的首脑人物,像佛和道等教派,都将首领奉为神灵。而儒家虽然也称儒教,但孔子等人被称为“圣”,同样属于人的范畴。

至于说“儒”是起源于上古的巫术,这种牵强附会的解释都是不可信的,即使真的有,那此“儒”也非彼“儒”,完全是两种事物。

从儒家所提倡的观念以及其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来看,儒家是不可能成为宗教的,也就自然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神话。

但必须看到,先秦之儒和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对鬼神的态度以及不选择神化的原因都是不同的。

01先秦之儒:重人事,轻鬼神

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是为结束乱世而生,这就是胡适所讲的:

吾意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在。

这些学说里面,无论是儒墨道法等显学,或者是其他末流学说,没有一个是通过神灵来解救乱世的。这也是中国人很早就诞生的“务实”精神。

诚然,古代普遍认为,世界上存在一股人类所不能拥有或者理解的力量,所以将祭祀看得非常重要。祖先、天地甚至一些有名号的神灵、上古先贤等,都在祭祀范围。但是,当时的人并不会祈祷应用此种力量,而仅仅是表达敬畏而已。

这就是儒家创立时的背景。

儒家思想对统治者提出了两点要求:

  • 孔子在《论语·雍也》里讲: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各种祭祀而言的,孔子并不否认鬼神的存在,只不过并不想让社会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无谓的祭祀之上。而儒家的方法一般都是从上至下的教化,也就是“风行草偃”,不让百姓过分重视鬼神,那首先就要制止统治者过多的祭祀活动,这是从行政举措上对统治者进行规划。

  • 孔子在《论语·先进》中又讲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这句话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如果连人都不能治理得好,哪还有时间去侍奉鬼神?这是从行政理念上对统治者进行规划。其立论的根本就在于,统治者所治理的国家,组成的根本在于人民,而不是鬼神。

儒家思想要成为一国的施政思想,自身便宣扬“敬鬼神而远之”以及“事人”理念,那就必然不会将自身化作宗教神话了。

儒家同样对自己培养的人才提出了一个要求: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是说君子要守以本心,不为“鬼神”等事所迷惑而丧失了正道,体现的其实是类似道家“守中”的中庸思想。

所以,先秦之儒不论是从施政理念还是人才培养上,都是反对过分推崇“鬼神”的,拒绝将自身学说神化,故不会产生宗教一类的组织。

02董仲舒之儒:皇权与神权的斗争

董仲舒改造了儒学,让其成为了后世大一统王朝下的指导思想。虽然自此之后,儒家对“鬼神”的态度与先秦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同样也没有选择成为宗教一类的神话。

为了解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帝王合法性”难题,刘邦身为平民而成为帝王,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念,将皇权的诞生推高到“天命”的程度。

可以看到,这个阶段的儒家高调地承认了“鬼神”的存在,并且在名义上将“鬼神”的地位抬高到了可以决定“皇权”的地步,但实际上都是为了维护皇权而采用的手段而已。

西方封建时代经历了一段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神权凌驾于各国皇权之上,为国家的安定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而中国面对相同的情况,做出了与西方相反的选择:皇权要凌驾于神权之上。

这时候的儒家借用“神权”的威慑,虽然在名义上将“神权”抬高到最顶级的地位,但同时也是将神权与人类社会割离,皇权就成为了统治国家的最高权力。甚至将“皇权”当做“神权”在民间的代言人,自身就成为了神权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一手缔造了“神权”与“皇权”关系的儒家自然就知道,“皇权”才是实在的,“神权”是虚无缥缈的。

在这一背景下,自然不会选择将自身化为宗教存在了。

所以,儒家在先秦以及汉后都不选择作为一种宗教存在,是有着不同的考虑。但最根本上的原因都是为了成为“施政思想”,必须要有一个坚实的载体,不能选择成为虚无缥缈的“神话”。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儒家为什么没有创造出自己的神话,孔子还有他的弟子也没有被神话?

孔子的“圣”,是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封的,当牛做马的老百姓不知情。

儒家为什么没有创造出自己的神话,孔子还有他的弟子也没有被神话?

正因为没有神话,所以,儒家文化是脚踏实地的文化,有治国,修人的文化。更是适应中华民族的教育文化。

儒家为什么没有创造出自己的神话,孔子还有他的弟子也没有被神话?

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每一种宗教都有自己所崇拜的最高的神祇,无论它是一神崇拜还是多神崇拜。在宗教中的神,他们都具有超自然的超越人类经验世界的能力,他们无所不能,统治着宇宙和地上的现实世界。对神的崇拜,是宗教的最本质的特点。

但,儒家没有自己所崇拜的神。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孔子所崇拜的圣人,他们是现实中的人,是聪明睿智的,是道德高尚的,是对人类做出牺牲与贡献的上古帝王,是尧舜禹,是周文王周武王与周公。如果给他们做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仁且智。请注意,他们不是神,是现实中的人。

孔子是反对别人叫他圣人的,他认为自己不够格。但孔子的弟子,比如子贡等,认为孔子是圣人,因为他仁者爱人,因为他聪明智慧,子贡认为仁且智就是圣人。而孟子,更是把孔子看成是圣人中的金声玉振,集大成者。

但无论是孔子的圣人,子贡还是孟子的圣人,他们都是人,而不是神,所以,儒家不是宗教,而是政治学,是伦理学。

孔子是不大相信鬼神的,他对鬼神的态度是,存而不论。他关注的是人世间的事情,是现实的生活,他考虑的是如何让世界更和谐,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如何建设一个大同世界。

孔子认为,人的一生活着,关键是现实社会中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而不是去追求彼岸的世界和幸福,对于不存在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东西,不要去想,你做好现实的事情就行。所以,当子路问孔子关于死的问题的时候,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说你要考虑生活的事情,而不是死以后多事情。

所以,孔子不是神,自然他的弟子也不是神了。

这说明,儒家说现实的,理性的,是立足现实的人间哲学。

儒家为什么没有创造出自己的神话,孔子还有他的弟子也没有被神话?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儒家致力于在人间建天堂,而不是向彼岸求解脱。

儒学的立足点是人道,出发点是批判现实,基本思想方法是实用理性,终极目标是天下大同,人类幸福。所以一开始就排除了神化的可能。孔庙是精神的殿堂,里面供奉着"仁","礼",不是偶像崇拜的庙宇。中国人祭孔,不是把他作为一位人格神来祭拜,而是价值观的确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