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高考了,语文该如何复习才高效?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如此充满哲理和深度的话,很难想象是两千多年前人所言!即便放在现在,也很难有如此深的体会和感悟!
穆老师想表达的是,高考复习,如果能做到“温故知新”,那也就成功了。可现实却是残酷的,大部分孩子是“温故知故”,难以“知新”。穆老师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孔圣人是“卖家秀”的话,那么大部分学生就是“买家秀”,效果出入较大!
会复习的孩子,事半功倍;不会复习的孩子,事倍功半。如此往复,差距也就越拉越大!
究竟是“何物”在作祟?答曰:“方法!”
今天距离高考还有93天时间,那么,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高效复习语文呢?穆老师给出如下建议:
一【拥有大格局】
大智者,必有大格局!语文学习也一样,也需要我们掌握和了解一些涉及语文考试大格局的“知识”。
(1)了解“语文素养”的概念
(2)语文试卷命题要髓——四度、三力、一弘贴
四度: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
三力: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一弘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
(3)试卷考查学生的能力要求
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E.表达应用;F.探究
(4)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穆老师为大家整理如下图:
图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心理图二:人文精神:二【怀有大学梦】
穆老师相信每个考生心中都有一个大学梦,怀揣这个梦想,我们努力、拼搏!尽管其间有波折,但我们依旧坚定信念!
同学们,不到最后一刻,不要轻言放弃!谁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三【复习有侧重】
穆老师建议,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以“阅读和作文”为核心,“诗歌文言”为辅助,兼带“语言基础”。
语言基础可每天练几题,不断去总结方法和技巧。但如果只是练题,那就没必要!
如何分析,如下图所示:
图一:2017江苏卷图二:2017浙江卷四【知过往,赢未来】
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如果能知晓近几年高考考点的变化和趋向,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穆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学生了解过去,分析过往,为学生节省了时间。(说句实话,如果穆老师不去总结的话,学生也不会去总结)
(1)古诗词鉴赏(江苏高考)(2)文言文阅读(江苏高考)(3)文学类文本阅读(江苏高考)五【具体复习要点】
(1)语言文字运用
每天一练,哪怕练一题,也有效果。当然,掌握方法才是关键!练习时,不妨用自己所学去答题,不断磨合、掌握方法,为己所用。
(2)文言文阅读
a.背诵120个实词,在这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训练。因为江苏高考所考查实词,大都不在这120个实词范围内。
b.虚词和句式,尽量掌握。说句难听话,江苏也很少考虚词和句式,也就翻译时会用到。但对翻译没有太大影响,影响最大的还是实词。
c.古代文化知识。这是新增题型,可参考2017江苏高考。这个需要我们平时去积累与记忆。
d.至于翻译和简答题,平时多去训练,自我总结和感悟吧!
说句实话,文言文阅读,重在理解文章内容,如果你连文章都读不懂,谈何做题?更无技巧可言,穆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逐字翻译”方法去训练,每周一到两次即可,切忌囫囵吞枣,马虎了事。
如下图所示:(2017全国2卷)(3)古诗词鉴赏
多去关注“艺术技巧和思想感情”,几乎每年必考!至于“语言题(炼字、赏句)和形象题”,大家平时多去训练,掌握方法即可。
(4)名句名篇默写
无它,唯背诵耳!
(5)现代文阅读
多去总结常考题型解题方法和技巧,不要盲目做题,同时具备“反命题思维”(之前文章里讲过,不再赘述)。
(6)作文
学会审题立意,要有文体意识,会写常见的记叙文和议论文。至于如何写,可以参考穆老师之前的文章!
(用手机打了这么多字,穆老师累死了,还要配图,如果您觉得不错,麻烦您给个赞、给个好评或转发、收藏)
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就该像爬山虎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向上攀岩,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
希望穆老师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快高考了,语文该如何复习才高效?
语文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有些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口吐连珠妙语。而广疏学浅的你,只能在灰暗角落垂头丧气,抱怨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太少。这样的你是不是常常心有不甘?
就连数学界的重要学家都认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我们要好好对待。
华罗庚:“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 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
“学理科的不学好语文,写出来的东西文理不通,枯燥无味,诘屈聱牙,让人难以看下去,这是不利于交流,不利于事业发展的。”
苏步青:“如果说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那么语文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当年他还曾说)要进复旦大学, 先考语文;语文不及格,免谈。”
对于考生们来说,作文这道考题占分巨大,乃高考必争之地。
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高考作文简直是一年一次的“渡劫”......
他们,就是活跃于高考作文中的古人,每年中高考,他们比考生还忙!
在众星云集的高考作文界,年年“加班”的劳模,当有司马迁。
想写「坚持」?司马迁上!他为了完成《史记》,即使身受宫刑也坚持不放弃,在狱中仍旧继续写作,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人感动!
想写「民族精神」?司马迁可以的!他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得到传扬,甘受屈辱,这种以血泪承载的民族主义情感感染了一代代人!
想写「珍惜时间」?司马迁怎能缺席?他为了完成《史记》,受尽凌辱甚至身陷囹圄也没有放弃,在受刑期间的零散时间续写出了一段段历史传奇。
除了司马迁,接下来要入场的选手有——李白、范仲淹、杜甫、陆游,他们可以算得上“作文金句F4”
做人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事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遇到挫折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前路迷茫时要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除了以上几位古人,还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胯下之辱”的韩信,“完璧归赵”的蔺相如。
写作文对于许多同学来说相当头疼。有的同学一下笔就灵感枯竭,酝酿好久也写不出来。
而有的孩子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不是跑题,就是流水账,选材也偏爱陈芝麻烂谷子,这样的作文如何拿高分?那么在短短时间内,到底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你的作文更上一层楼呢?
做好审题
考场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形式,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也是最可怕的错误就是跑题!
为什么会出现写跑题?最主要是因为审题不准。
考场写作和平时写作有个很大不同,就是需要审题。
正常写作不需要审题,但考场作文是命题作文,给你一个材料,按照命题思路去写作,不允许随意发挥。相当一部分考生审题能力弱,就很容易写跑题。
所以,备考期间,大家一定要重视“写作技巧”。这个时期的写作主要以提升应试技巧,培养应试能力为主,老师会拿出很多题目,例如往年高考中考题目,模拟仿真题目,大家千万要认真对待。
选好题材
网上流传着这样的“箴言”:“名言荟萃、古人开会、反复唠叨、高分绝对”。
意思是“一写作文,就上李白-杜甫-屈原”。但实际上,这些老梗总拿出来写,阅卷老师也看腻了!
学生们因为积累材料有限,视野不够宽广,而在写作时,套用固定的模板,使用固定的材料。
然而现如今,作文题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也是学生最为缺乏的。
现在的高考作文题多是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既要联系现实,又要有些想象力和科学思维。这样,那些读书多、知识面宽、思维活跃的学生会发挥得好,而死读书的学生就会觉得难了。
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写熟悉的事。可有的学生很不解,自己每天生活两点一线,能有啥丰富经历呢?
其实,不仅仅是经历过的事情是熟悉的,自己思考过的事情也算是熟悉的!这就需要你平时多观察生活,多思考问题,这样就不至于看到作文题时发懵了。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着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着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
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语言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好的,写作所有的素养当中,语言素养也是最难的。可一旦掌握了,想要写的差都不可能。
那怎么能提高语言素养?
必须要多读,读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比如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用美妙的语言描写了春天。
小草,小花虽不是人,但在朱自清的眼里,万物都有了人的味道,说明朱自清是一个拥有丰富情感的人,所以大家也要有细腻的情感,用心观察生活,才能写好写活。
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不仅要努力学习打好文化基础,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开阔眼界。
另外,写作中还要注意句式的选择,很多学生没有句式意识,文章淡如水。建议大家多看看古人的诗词歌赋,句式非常讲究,参差错落,抑扬起伏,顿挫有致,变化丰富多彩,让人赏心悦目。
多阅读
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如果没有大量的语言刺激大脑,怎么学得会呢?写作文一样,不看足够多的书籍,涉及足够多的知识面,怎么能写出好作文?
有许多家长很疑惑,“为什么我家孩子看了那么多的书,但作文总写不好?”
其实,阅读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如果不去思考一篇文章好在哪里,不去仔细研究,那么就无法建立「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所以要鼓励孩子们精读。
比如,让孩子写一篇作文——《仙境》,孩子们描述脑海中仙境可能会写,“很美”,“很漂亮”,“冒着仙气”,“云雾缭绕”.......
那么名著里是如何描绘“仙境”的呢?这时可以拿出《西游记》里的一个片段带孩子读。情节是孙悟空去找菩提祖师,来到了仙境三星洞。三星洞,是一个典型的洞天福地,书中写道:为求长生之道,石猴千辛万苦跨山越海到达灵台方寸山,只见此山:
“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瘦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巉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经过这么一对比,孩子可能会深有感悟,“哇,原来描写仙境的词竟然可以这么丰富!”
中高考备考,要多积累素材,多用心观察生活,这样在考场才能让脑中的各位大忙人纷纷浮现,忙着跃然纸上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