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面有哪些角色是因为偏离了原著改编,而被观众们误会很久的?

1、唐僧

电视剧中的唐僧还是有点伟光正的,加上演员帅气,很得观众喜欢。

原著中的唐僧,可以说是胆小怯弱,遇到事就只会哭哭啼啼。而且说话恶毒,总是咒骂孙悟空。

昏庸顽固,不听劝,实力作死,一路上对孙悟空的劝说一律不听,让他不要出圈子,非要出圈子,让他不要去小雷音寺,还非要去烧香。

孙悟空说:“那去处是便是座寺院,却不知禅光瑞蔼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

唐僧道:“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灵山?你休误了我诚心,担搁了我来意。”

是非不分,总是相信外人,也不相信孙悟空,执意要把孙悟空赶走。到最后,还是菩萨出面,让他和孙悟空和好,好好取真经,才没有继续想把孙悟空赶走,但依然改不了有事就骂的性格。

唐僧到了小雷音寺,见雷音寺三个大字,慌得滚下马来,倒在地下,口里骂道:“泼猢狲!害杀我也!现是雷音寺,还哄我哩!”

而且唐僧也杀过人,在“第九回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中活挖了刘洪心脏。

把刘洪拿到洪江渡口先年打死陈光蕊处,丞相与小姐、玄奘,三人亲到江边,望空祭奠,活剜取刘洪心肝,祭了光蕊,烧了祭文一道。

唐僧同样深得为人下属的道理,所以许了逢塔扫塔,遇佛烧香的誓言,在小雷音寺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态。

孙悟空劝唐僧不要进小雷音寺,但三藏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个佛祖在内。就是无佛,也必有个佛像。”

佛可以拜错,但不能不拜。

2、猪八戒

电视剧里的猪八戒憨厚可掬,虽然懒了点好色点,还是有点惹人喜爱。

原著里的猪八戒被打下凡间,错投了猪胎,出生就把母猪和其他小猪给咬死了。

后来在云栈洞做了卵二姐的倒插门,因为会熬战大法,不到一年卵二姐就受不了死了。

之后猪八戒就在云栈洞做妖怪吃人,但是色心不改,又去高老庄做了女婿,等到孙悟空到的时候,高小姐也快要死了。

而且,猪八戒也是胆小怕事,被妖精一吓就要跑草丛里卡屎,他会说唬出屎来了。

还总是在唐僧面前告状,挑拨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

猪八戒没有恒心去取经,一有事就要分行李回高老庄,所以最后他只做了一个净坛使者。

电视剧里的猪八戒形象相差太远,原著里可是相当凶的。

3、沙和尚

电视剧里的沙和尚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原著里沙和尚可是青面獠牙,身高几丈。

在流沙河里天天吃人度日,唐僧转世十次,前九次走到流沙河都被沙僧给吃了,因为取经人的头颅在流沙河里不沉,他就把九个头颅串成串,挂在脖子里,时常把玩。

电视剧里沙僧脖子里带的是大点的佛珠,原著里他带着的是骷髅头。

4、孙悟空

孙悟空也吃过人,他和唐僧说过,说想吃人的时候就进行变化,哄骗人上当。

孙悟空算是比较真的,有实力,有勇气,有担当,有智慧。

在花果山的时候属于自己创业,所以非常拼命,到了取经路上,算是为别人打工,也就没那么拼了,所以感觉取经的猴子没有大闹天宫时厉害。

孙悟空是见多识广的人物,懂得人情世故和各种明规则潜规则,应对也非常得体。

遇到有后台的妖怪,他并不会直接去打杀,而是假装打不过去搬救兵,卖给妖怪主人一个面子。

他也深通下属应该做的事,每次观音帮忙,他都会让普通人出来参拜,让普通人记住观音的功劳。

所以,除了本身就是金蝉子转世的唐僧成了佛,作为徒弟的只有他成了佛。

《西游记》里面有哪些角色是因为偏离了原著改编,而被观众们误会很久的?

说点新鲜的,好玩的。

1.被绿的小白龙

86版《西游记》中,小白龙有个未婚妻,叫做万圣公主,是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之女。

这位万圣公主虽然花容月貌,眼光却有问题,背叛英俊潇洒的未婚夫,勾搭上了相貌丑陋的九头虫。

很多人对此难以理解,这就像潘金莲和西门庆是一对夫妻,但潘金莲却出轨武大郎一样。

其实,这段剧情是86版《西游记》中的原创内容。原著中小白龙和万圣公主压根就不认识,更没有过什么婚约。

至于央视为什么这么改,据说是小白龙太久没露面,导演让他出来打个酱油。

2,蜘蛛精

蜘蛛精一难中,孙悟空请来昴日星官的老娘毗蓝婆菩萨,破了蜈蚣精的千目金光。

孙悟空打死蜈蚣精后,菩萨带走了七只蜘蛛精。

但在原著小说中,正好相反。被孙悟空打死的是蜘蛛精,而蜈蚣精被毗蓝婆菩萨带回去看门护院。

电视剧之所以这么改,可能是怕影响不好。

毕竟一个单身老太太,往家里带一个单身老头,容易让人想歪。还会被别有用心者恶意针对、举报。

3,黄狮精

电视剧中的黄狮精,是个跟凡人交易,都知道付钱的主。

因此,很多观众觉得黄狮精很可爱,是个善良的妖怪。

原著小说中的黄狮精,虽然买东西知道付钱,但他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除了偷窃外,他还强抢民女。

原著中,借用小妖之口说出这段恶行——

我大王连日侥幸。前月里得了一个美人儿,在洞内盘桓,十分快乐。

盘桓在这里的意思不是逗留、徘徊;而是玩弄。

4,被黑的龙女

《西游记》续集中,孙悟空请来四木星君对付青龙山玄英洞的三只犀牛精。

其中两只逃到西海水晶宫,忽悠的西海龙女庇护他们。

这段情节也是原创的,原著中并没有。

原著中,三只犀牛精逃到西海。

西海龙王听闻此事,立刻命太子敖摩昂点齐兵马,协助孙悟空降妖。

至于电视剧为什么要改成龙女庇护犀牛精?我猜想,大概是拍摄大场面太费钱,剧组经费有限。

5,善良的杏仙

电视剧把杏仙塑造成一个爱慕唐僧的善良妖精。

但在原著小说中,杏仙可不是什么好鸟。

杏仙一伙人中的十八公,先是变成土地,骗唐僧师徒吃面饼。被孙悟空识破后,直接抓走了唐僧。

抓走唐僧后,为了安唐僧的心,就说自己并非歹人,抓他来只是为了会友谈诗。

如此的会友谈诗,也只有唐僧那样的傻子才会信。

果然,谈着谈着,他们就开始逼迫唐僧娶杏仙。

唐僧这才识破他们的面目:“汝等皆是一类邪物,以美人局来骗害贫僧!”

这伙人中的鬼使叫道:“你不听从,我们叫你做不成和尚,也娶不上老婆,枉为一世人。”

为了逼迫唐僧就范,这群人可以说威逼利诱,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他们这做法和蝎子精、老鼠精、玉兔精有区别吗?

所以,杏仙不是什么善良之辈,她的目的也是骗取唐僧元阳,修成太乙天仙。

6,唐僧是个胖和尚

取经路上,各种小妖精哭着喊着要嫁给唐僧。所以人们认为唐僧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总之,是个让妖精一见误终身的美男子。

但原著中多次提到唐僧的形象,是一个白胖和尚,还酷爱吃芋头粘糖,这种高热量的食物。

所以,唐僧的形象应该是这样的——

一个长相不错的,胖子。

小结

暂时就想到这些。

至于什么玉帝没有钻桌底,孙悟空身高之类的老生常谈,说的人太多了,老黑我就不拾人牙慧了。

《西游记》里面有哪些角色是因为偏离了原著改编,而被观众们误会很久的?

  

  央视版《西游记》对西游原著演绎,既可以说忠于原著,又可以说大大背离了原著。对于《西游记》这部文学名著来说,央视版电视剧的演绎有功也有过,当然,是功大于过。

  有功,很好理解。那为何说是有过呢?

  央视版《西游记》对于原著最大的改编,就是上至导演、编剧,下至演员,都错误的认为佛高于道。

  央视版《西游记》中,对于佛教大大推崇,对于道教大大贬抑。

  在原著中,西方佛门只是人间西牛贺洲一方势力。如来佛祖只是五方五老之一,是明确的玉皇大帝的臣子,是奉玉皇大帝宣召,前来救驾。

  可是在央视版电视剧中,玉皇大帝变得十分窝囊,天庭众生全都是垃圾,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皇大帝竟然吓得钻桌子,并且只知道高喊:“快去请如来佛祖……”

  类似贬斥道教,推崇佛教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原著中,太上老君地位尊崇,如来佛祖对其也十分忌惮。可是,孙悟空对其百般调戏,反之,即便是对灵山一个寻常菩萨,比如另计菩萨,孙悟空都十分尊敬。这也是大大违背原著的。

  央视版《西游记》影响力巨大,在大多数老百姓没有看原著的情况下,使得很多人误以为《西游记》原著就是这么写的,并且进而影响到之后二三十年中国的影视剧创作,包括民间对于佛教、道教的态度。

  在现在流行的各种神话剧中,佛祖、菩萨都是至高至上的,至少是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甚至出现玉皇大帝沦为如来佛祖下属——比如在《西游记》后传中,玉帝就更加窝囊,如来佛祖的一个魔念(无天佛祖)就可以横扫世界。孙悟空摇身一变,成了拯救世界的唯一救星。

  事实上,从明朝到清朝、到民国,道教因为是中国本土宗教,在古典文学中地位一直极高。玉皇大帝是三界之主。无论是在《封神演义》还是在《济公传》《白蛇传》中,如来、观音,都是低于玉帝、王母的。

  另外一点,央视版将《西游记》原著的深刻性、批判性选择性忽略,导致大众眼中的《西游记》沦为童话。

  《西游记》本身批判性极强,内容深刻,结构宏大,无论是人物还是结构,都禁得起反复推敲。可是,在央视版《西游记》中,将许多人物脸谱化,矛盾简单化,导致一切都是非黑即白。

  就像唐僧与女儿国王的恋情,在央视版电视剧中演绎很生动,很感人。确实有它可取的一面。不过,原著中女儿国的狠毒,女王的霸道与自私明显更具有社会性与评判性。

  好好的一部经典名著,硬生生被拍成了儿童剧。如果严格按照原著来拍,那绝对是碾压什么哈利波特,什么魔戒,甚至是冰与火之歌的!

《西游记》里面有哪些角色是因为偏离了原著改编,而被观众们误会很久的?

很多人对《西游记》存在严重误解,认为它和其他三大名著相比缺少深度,甚至属于儿童读物,这与影视作品的改编和现代网络的盛行密不可分。

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原著中被“误解”严重的十大人物。

十 黄袍怪是“色中饿鬼”?

提到黄袍怪,很多朋友心中一颤,这个家伙实力很强,曾独战八戒、沙僧,书中称若非那些暗中守护唐僧的神将相助,即便是二十个八戒、沙僧也不是他的对手。另外,由于孙悟空不在,唐僧遭遇了一次屈辱性的危机,居然被变成老虎,还要背负着妖怪之名,最要命的是这个“碎嘴子”有口难言。

当然了,也有不少朋友把重点放在黄袍怪强抢宝象国公主百花羞为妻,还生下两个孩子上,认为他是一个好色的妖怪。就此事而言,黄袍怪可以说是承受了不白之冤。

书中交代,黄袍怪本是上界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木狼,因与披香殿侍女相好,恐污了天庭宝地,于是二人相约临凡相会。于是便有了后来的黄袍怪与百花羞。但是中间出了一个意外,就是不同于奎木狼的下界,百花羞经历了转世,没了前世记忆,这就使得原本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成了抢人事件。

九 玉皇大帝是胆小怯懦的战五渣?

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看过八三版《西游记》的朋友一定对玉帝在桌子底下伸手大叫:“快去请如来佛祖”记忆犹新。故而玉帝成了不少人口中的“战五渣”,包括后来衍生出的不少网络小说,玉帝虽然不至于如此不堪,但也只能算实力平平,有的甚至将其说成鸿钧的看门童子,让人一言难尽。

实际在原著中,玉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三界至尊,道祖太上老君需以“臣”自称,如来不奉召难上天庭,观音求见更是直接宣入。在如来降服悟空时曾大致讲述了玉帝的一些事。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

三界至尊不同于人间帝王,人间帝王是世袭制,难免有些能力平庸之辈,但玉帝是三界主宰,如果道行神通不行,如何压制管理漫天神佛?

在原著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帝一直稳坐钓鱼台,时常还与老君等人说笑,这说明他不是没能力降服猴子,而是以孙悟空这“癣疥之疾”还不值得他亲自出手而已。

八 二郎神的整体细节

至少有九成人将二郎神与杨戬等同。实际在细节上两者有一定区别。首先二郎神俗家姓杨,但书中并没有说他叫做杨戬;其次,二郎神的全称叫做“昭惠灵显王显圣二郎真君”,杨戬道号则是“清源妙道真君”;第三,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而杨戬和龙吉公主并不认识;第四,二郎神身边的叫做细犬,杨戬的叫做哮天犬……

不过有一点两者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原著中从来没有说过二郎神或者杨戬有三只眼,但是几乎所有影视作品他们都是三只眼,并赋予这只眼睛无限威能,有的影视剧中甚至以二郎神第三只眼发射激光当作主要进攻手段,可以说完全背离了原著,也给不少观众造成了错误的印象与认知。

七 沙悟净的相貌

电视剧中,沙僧的相貌几乎与凡人无异,同时性情憨厚、任劳任怨,是三个徒弟中最听话也最省心的一个。

然而在原著中,沙僧长得非常凶,到了唐僧嘴里更是形容得如同妖魔一般。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眼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第二个徒弟姓沙,法名悟净和尚,他生得身长丈二,臂阔三停,脸如蓝靛,口似血盆,眼光闪灼,牙齿排钉。

同时,沙僧还是三兄弟中吃人吃得最甚的,在唐僧之前吃了九个取经人,而书中称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好人,那么有没有可能前九世都成了沙僧的腹中之食了呢?

另外,关于沙僧的武器降妖宝杖,在造型上也并非电视剧中的方便连环铲模样,而是一根短棍,还曾被讽刺为“擀面杖”。

六 猪八戒的形象与婚姻

虽然是人身猪首,但电视剧中的白白胖胖,不仅不吓人,还挺可爱,加上时常犯傻,所以颇有些“铁憨憨”的意思。

不过原著中的猪八戒并非家猪,而是野猪的模样:

碓嘴初长三尺零,獠牙觜出赛银钉。一双圆眼光如电,两耳扇风唿唿声。脑后鬃长排铁箭,浑身皮糙癞还青。手中使件蹊跷物,九齿钉钯个个惊。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猪八戒的婚姻丑化了猪八戒,美化了高太公。电视剧中猪八戒幻化成人,哄骗高家娶了高翠兰,不想一次酒后显原形,才让高家识破身份,从此四处请法师降妖。事实上猪八戒虽然上高家庄时幻化成人,但高老头最初得知猪八戒是妖精时虽然心中有些抵触,但看在猪八戒能干活,也就听之任之了。后来之所以找法师降妖,是因为十里八乡都知道他家招了个妖精女婿,高老头觉得丢人。

五 小白龙的绿帽子

围绕小白龙最多的话题大概就是他与万圣公主、九头虫之间的“三角恋”,剧中小白龙因为被绿所以一怒之下失手烧了夜明珠,以致犯了天条。可以说小白龙之所以夜夜受苦甚至差点被玉帝送上剐龙台全是拜那一对狗男女所赐。

然而在原著中,人家九头虫和万圣公主是明媒正娶,和小白龙一点交集都没有,而且以九头虫的本事若是夺人所爱完全可以除掉小白龙,就实力而言俩人根本不在一个段位。

所以,小白龙没戴过什么绿帽子,九头也虫不是龌龊小人,万圣公主更不是水性杨花。

四 嫦娥的身份

有关嫦娥的故事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就已经流传于世,比如著名的“嫦娥奔月”。

然而在《西游记》中嫦娥的设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嫦娥不在是人名,而是成了一种职业或者说职位、群体的统称。整个广寒宫除了“老大”太阴星君,所有女仙统称“嫦娥”,而被猪八戒调戏的那位嫦娥本名叫做“霓裳仙子”。书中还交代了另一位嫦娥的名字——素娥仙子。因为在广寒宫时推了玉兔一把,所以在其转世成为天竺公主后,玉兔下界报仇,将公主掳走,并幻化成其模样。

当然了,严格来说这并非脱离原著的改编,而是《西游记》改编了原本的神话故事。所以我一直强调分析古典文学作品,特别是神魔小说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要限定出处,毕竟相关题材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很多,如果混搭解读只会越看越糊涂。

三 孙悟空的整体形象

很多人认为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是经典,他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正是因为这所谓的经典,让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原著中真正的孙悟空。

长相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面容赢瘦,尖嘴缩腮,身躯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

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踏一双麂皮靴;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

至于身高,混世魔王曾说孙悟空“不满四尺”,也就是说真正的美猴王是一个一米二十来高,相貌巨丑,甚至狰狞恐怖的野猴子。

再来说说六老师口中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结合体——火眼金睛。书中明确交代,孙悟空在八卦炉被火烧时躲在了通风口,结果虽然没被烧死却被烟熏坏了眼睛,以致得了眼病,这种病就叫做“火眼金睛”。所以孙悟空看得远、能识破妖怪原形靠的是自身的法力神通,而不是说火眼金睛具备这样的功能。

还有如意金箍棒,原著从来没有什么“定海神针”,也不存在取走金箍棒就海水震动、龙宫摇晃。用龙王的话说,金箍棒原本是大禹定江海用的一块神珍铁,这里的“定”是测量的意思,而神珍铁就像《倚天》中黛绮丝的“珊瑚金”拐杖和《神雕》中杨过的“玄铁”剑一样,指的是材质名称。当然了,如意金箍棒原本就是太上老君打造的神兵利器,被大禹拿来测量江河湖海无疑是明珠蒙尘。

整体而言,六小龄童的孙悟空更偏向戏曲,与原著相比可谓大相径庭,具体说起来太多太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翻阅原著。

二 唐僧不同寻常的英俊

在女儿国国王眼中,唐僧“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这符合多数朋友对唐僧的印象,毕竟无论凡人女子还是女性妖怪,见了唐僧无不动心。然而实际上几乎所有妖怪都是奔着唐僧的元阳去的,至于相貌,只能说女儿国王是真的爱唐僧,所以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到了其他人眼中,唐僧的形象是另一番光景。

在红孩儿和朱紫国太监眼中,唐僧是个“白面胖和尚”;

在山神土地的眼中,唐僧是个“白脸的胖和尚”;

在蜘蛛精眼中,更是反复提到唐僧“白面胖的”“白胖和尚”“胖和尚”……

也就是说唐僧相貌的最大特点并不是英俊潇洒、玉树临风,而是白白胖胖,这很符合唐代人的审美,而在小说中也属于贵人之相,只是和我们认知中的唐僧有些不同。

哪吒的武器和法宝

说到哪吒,除了莲花化身,我想多数朋友的第一印象就是脚踩风火轮、手持火尖枪;身绕混天绫;斜挎乾坤圈的形象,然而这样的形象并不符合原著。

在《西游记》原著中哪吒从来不曾使用过枪,他的主武器是斩妖剑,变作三头六臂时,除了一只手拿斩妖剑外,其他五只手上的兵器和法宝分别是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也就是说我们印象中的火尖枪、混天绫、乾坤圈、风火轮都不存在。

其实影视作品本就是改编自原著,而非照搬,如果完全按照原著来拍摄怕是也无法上映。总而言之,无论哪一部西游题材的影视作品与原著差别都很大,上面介绍的十大人物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西游记》里面有哪些角色是因为偏离了原著改编,而被观众们误会很久的?

这可多了去了,真要细讲的话,估计除了……除了……咳,就没有一个角色没有脱离原著改编,连一只小猴子都没有。

可是要把出场的角色一个个再讲一遍,显然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那么我们就挑一些有代表性的,来回答一下。

一、玉皇大帝

不管怎么说,玉帝乃是大主宰,三界老大,怎么可能会被一只小猴子吓得趴到桌子底下去呢?

别看电视剧中,孙悟空就像个小祖宗似的,连玉帝都得哄着他,顺着他,宠着他。其实原著中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孙悟空所获得的一切,都是玉帝赐予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口号挺响亮,实际上,他连玉帝的办公室都没冲进去,在凌霄宝殿前跟值班的保安干了一架。玉帝被打闹声吵到之后,故意派人召来的如来佛祖,并在随后的取经过程中好好摆了如来一道儿。

他可不是怂包,要按岁数来讲,恐龙还活着的时候,玉帝就存在了,释迦摩尼才活了多少岁,孙悟空呢?

二、师徒四人的形象

看央视《西游记》的话,确实美化了唐僧师徒,比如孙悟空,浓眉大眼的,确实称得上美猴王,但原著中的猴子可不是长这样,而是尖嘴猴腮雷公嘴外加:

“身軀鄙猥,面容羸瘦,不滿四尺。”

猪八戒在电视剧中也很可爱啊,有人还专门写歌夸他,什么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感冒时的你还挂着鼻涕牛牛,猪!你有着黑漆漆的眼,望呀望呀望也看不到边……

其实,猪八戒长得,一言难尽啊:

“长嘴獠牙,刚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风。”

至于沙和尚,就是一个蓝色的晦气色和尚,对,就跟《大圣归来》这张海报上描写的差不多。

不过这幅海报上的唐僧,跟原著中是不一样的,因为唐僧是个胖和尚!

在原著中,唐僧不仅胆小怕事,虚伪无情,名利心还特重。比如不救通天河附近陈家庄的百姓,比如在比丘国贪生怕死,为了活命要给孙悟空当徒弟,比如贪图享乐,很多时候踌躇不前……

但更毁经典的是他的形象,都说童言无忌,红孩儿就曾经评价过唐僧:

“好和尚!我才看着一个白面胖和尚骑了马,真是那唐朝圣僧……”

还有金皘山的土地公公,孙悟空发现师父不见了以后,曾经叫出来土地,问话:

“有一个晦气色脸的,牵着一匹白马,领着一个白脸的胖和尚么?”

甚至在朱紫国,孙悟空揭了皇榜之后,有士兵就说了一句:

“我头前见个白面胖和尚,径奔朝门而去,想就是你师父?”

连女儿国国王也看上了这个大胖子,评价唐僧:

“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

三、最惨的还是小白龙

小白龙可谓一表人才啊,原著中压根就没有儿女情怀这么一说,在央视《西游记》中硬是给人家安了一个未婚妻。更让他崩溃的是,这个漂亮的未婚妻竟然出轨一个九头虫,看来小白龙的头上不仅骑着唐僧,还种了一片大草原。

据说是因为扮演小白龙的那个演员,工资比较高,导演见他老是不出镜,有点亏,硬是给安排了一场戏。

而且取经结束之后,这条小白龙并没有回西海,也没有跟随唐僧,而是变成龙之后,转身就盘到了灵山柱子上,算是找了个有编制的工作,打也打不走了。

四、如来佛祖

如来佛祖可不是电视剧中演得那么高大上,其实也是一个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要是搁现在,他能拿奥斯卡金奖。

比如一开始取经的时候,他就满嘴谎言,说:

“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事实上,妖怪们基本都是出自西牛贺洲,而且天竺国的和尚都明确跟唐僧讲过,他们诵经念佛,就是为了托生到大唐。

而佛祖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要钱,舍卫国就是因为太信佛了,用金砖铺地,才导致了灭亡。就这样,佛祖还说,当初念了一遍经,只收了三斗多米粒黄金,卖贱了。

现在有些和尚不好好念经,开始玩商业,玩房地产,很有可能就是被《西游记》误导的。

五、蜘蛛精

一句话,我不敢讲出来,你也不敢拍出来!

尤其是蜘蛛精跳进濯垢泉洗澡的那一段,还有猪八戒跑进去跟她们戏耍,要是按照原著的说法,那可是妥妥的少儿不宜。

当然,事后猪八戒一心要打死蜘蛛精,并不像央视《西游记》所演的那样,蜘蛛精被毗蓝婆收走了,其实是被打死了:

“好大圣,把叉儿棒幌一幌,复了一根铁棒,双手举起,把七个蜘蛛精,尽情打烂,却似七个暧肉布袋儿,脓血淋淋。”

而且,当初唐僧去找蜘蛛精化缘的时候,他可是趴在窗口看了一个小时人家绣花,又躲起来看了一个小时人家踢球……

暂时就想了这么多,就说这么多吧!

《西游记》里面有哪些角色是因为偏离了原著改编,而被观众们误会很久的?

1.玉帝没那么窝囊,恰恰相反,玉帝强得很,更不存在钻到桌子进去;

2.如来没有那么厉害,地位也没那么高。如来作为五方五老之首,其上头还有三清、四御;

3.太上老君没那么平庸,作为三清,无论是实力还是地位都是绝顶的,但是在电视版里头完全沦为类似于张天师、太白金星一类的酱油级别;

4.孙悟空没那么强,孙悟空大闹天宫只打到通明殿而已,重点是一个王灵官就拦住了他的去路。

5.唐僧没那么高尚,电视版的西游记,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虽说有些小打小闹,但是总体上还是和谐的。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唐僧其实是非常没有担当的人,孙悟空闯下了大祸他就撇得很清;

6.猪八戒和沙和尚心机很深,并不是电视剧里那样一个可爱憨厚一个任劳任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