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偏咸的人血压很正常,吃饭偏淡的人却是高血压,这该怎么解释?

我吃的比老伴咸很多,血压很正常,我老伴吃得不咸,还经常不吃晚饭,却是高血压。这怎么解释?

有人问:“我吃的比老伴咸很多,血压很正常,我老伴吃得不咸,还经常不吃晚饭,却是高血压。这怎么解释?”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要少吃盐,盐吃多了容易患高血压,可偏偏就有人盐吃的少还得高血压,吃盐多的人反而没事,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高血压的患病因素很复杂,它是一种遗传多基因与环境多危险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慢性疾病。而盐摄入过多只是众多危险因素中的一种,并不是唯一因素。

在高血压的膳食因素中,除了钠,还有镁、钾、钙、以及脂类、肥胖、酒精、膳食纤维等,多种因素都会对血压造成影响。

有研究表明,高盐(钠)摄入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钠离子摄入过多,会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升高血压;还会引起细胞水肿,使血管腔变窄;抑制钠-钙交换,使细胞内钙排出减少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等,对于一些盐敏感性的人群来说,吃盐过多引起高血压的危险更大。

有的人虽然吃的偏咸,但他可能活动量大,流汗多,钠排出的也多,或者是吃蔬菜水果多,里面的钙、钾、镁都与与血压呈负相关,这些都是对控制血压有益的因素。有的人虽然吃的偏淡,但可能脂肪摄入多,体重超重或肥胖,或者爱喝酒,也可能是“隐形盐”如味精、酱油、酱菜、咸菜吃的多,这些都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一个人得不得高血压,不能简单地以吃的咸淡来判断,吃盐多只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并不是说一定就会得高血压。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身体情况不同,对盐的敏感性也不同,吃同样多的盐结果也会不同。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要小于6克,而实际上我国居民平均的食盐量都超过10克了,远远大于推荐量。高盐摄入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点应该要足够重视,不能仅仅因为身边的个例而忽视这一危险因素。

吃饭偏咸的人血压很正常,吃饭偏淡的人却是高血压,这该怎么解释?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

这是一个关于高血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成因的问题,问题中提到的饮食摄入过多盐分的确已经被证实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的原理也相对简单,人体食用过多的盐分会造成水钠储溜,血容量相应上升,血压也会随之增加。但是,在临床上也会观察到一些如问题中提到的,某些饮食偏咸的人血压正常,而吃的不咸的人反而是高血压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其实可以通过多种角度进行解释,以下精灵医生就为您进行分析解答。

首先聊聊吃的偏咸却血压正常的现象。如前面所说,食用过多的盐分会导致高血压已经被科学所证实,而具体到某个人来说,对于食用盐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量会导致血压增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这种差异并不是用普通的偏咸和偏淡来衡量,而需要与个体吸收和排泄的平衡进行测量。此外,最近的研究显示,摄入过多的盐分时如果可以补充含有钾离子的食物,可以促进钠离子的排泄,进而降低血压。因此,食用盐分是否过多与个人体质和饮食结构密不可分,由于这些在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差异,因此就可能出现偏咸饮食的人血压正常的现象。

再来聊聊吃的不咸却血压增高的问题。这种现象其实很早就被医学界发现,因此在高血压有一种分类为高钠依赖性和高钠非依赖性,后者就是通过控制饮食钠离子的含量血压依然高的那部分人群。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高血压是一种复杂性疾病,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如果存在摄入钠离子过多之外的其它因素,也可能导致血压增高。如很多女性绝经期之后就容易出现高血压,这与人体的激素分泌模式的转变及血管的反应性变化有关;有些人饮食虽然含盐少,但是喜欢偏油脂的食物,同样可能增加动脉硬化,使血压增高;有的人喜欢吸烟,有的人患有糖尿病、高血脂,这些也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以上从两个角度解释了高血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主要强调高血压的发生原因复杂,与很多因素相关,在日常预防和控制血压的过程之中也要多方位的关注,而不应该顾此失彼。

吃饭偏咸的人血压很正常,吃饭偏淡的人却是高血压,这该怎么解释?

可能很多人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不吃盐没有力气,夏天出汗多喝点淡盐水,因为盐中的钠可以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酸碱平衡和血压正常功能,但是有研究表明,钠摄入量过多,尿中钠与钾的比值增高,会导致高血压。

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人们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与食盐的摄入量密切相关。所以提倡低盐饮食对于预防高血压是有科学道理的。可是最近有的网友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吃饭偏咸的人血压很正常,但是吃饭偏淡的人却是高血压,这该怎么解释呀?

这要从认识高血压,了解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和发病类型说起。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损害,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病因尚未明确,但是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与后天因素刺激有很大关系。

导致高血压的原因很复杂,目前研究认为,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其次,后天的精神和环境因素影响血压的自我调节,再次,年龄因素也会影响体循环血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血压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此外,膳食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日常生活中虽然低盐饮食但依旧高血压的患者可能属于原发性家族遗传性高血压,另外就是性格使然,经常性过度忧虑、过于紧张等精神刺激也会让血压超过正常参考范围。

高血压需要长期使用降压药物调理,同时配合饮食调节、精神放松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等。

吃饭偏咸的人血压很正常,吃饭偏淡的人却是高血压,这该怎么解释?

吃饭偏咸的人血压很正常,吃饭偏淡的人却是高血压,这该怎么解释?

限盐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我国2016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g。

但很多人吃超标了血压仍然正常,吃饭偏淡的反而得高血压。这该怎么解释呢?话食来为你科普:

盐摄入过量不是高血压的全部诱因。但就盐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存在个体性,要提到一个词“盐敏感性”。

【何为盐敏感性】

盐敏感性是指人群内个体间对相对高盐摄入呈现不同的血压反应,与此相关联的高血压称为盐敏感性高血压。

【盐敏感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盐敏感性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中间遗传表型。

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中检出率不同。我国北方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当中58%以上为盐敏感者,血压正常人群中近1/3为盐敏感者。而且血压的盐敏感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在高血压患者。

也就是说,当他们摄入高盐,血压会更容易升高。此外肥胖个体、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患者,以及低肾素型高血压患者对于限盐的降压反应均比较敏感。

【预防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关键是限盐】

限盐是预防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关键。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在12g以上,远高于建议的盐摄入量6g/d,所以在我国限盐仍是硬道理。

当然,预防高血压我们不能简单地限盐,而是一个电解质的整体平衡,其中钠钾稳定最关键。高血压,需要中等钠适量钾来预防。

此外,膳食补充足量的蔬菜水果、避免高糖高脂,作息规律和保持愉悦放松的心情也对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有好处。

参考文献

[1] 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制定的限盐管理控制高血压中国专家指导意见

[2] 李玉明,杨宁. 盐敏感性高血压特点及防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04):299-302.

作者:阮君 赵力超

吃饭偏咸的人血压很正常,吃饭偏淡的人却是高血压,这该怎么解释?

血压的高低与食盐中的钠有一定关系,但食盐中的钠并不是高血压的决定因素。与高血压有关的因素还有遗传、精神因素、肥胖、高血糖等,但每一种因素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吃的偏咸也不一定患高血压,不吃咸也不一定不患高血压。吃不吃晚饭与高血压无关。

吃饭偏咸的人血压很正常,吃饭偏淡的人却是高血压,这该怎么解释?

高血压是我国最具代表性、普遍性以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它是与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慢性肾脏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判断标准

临床上高血压诊断标准:非同日三次测量的血压,当收缩压(高压)≥14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低压)≥ 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的分布特点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有证据显示,同一地区的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女性患病率在更年期之前低于男性,更年期之后高于男性。

由此可见,高血压发病机制目前虽然尚未明确,但研究普遍认为遗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高钠饮食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关于高钠膳食

有科学研究证明:氯化钠(钠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摄入的钠盐若平均每天增长2克,高压(收缩压)和低压(舒张压)分别增高2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

因此,我们可以判定高钠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关于膳食咸、淡与高血压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过多摄入钠盐(吃的偏咸)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因此,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这种作用往往因每个个体的生理差异而有所不同。像有的人钠盐的摄入量并不多,换言之吃得并不咸,但他却是个高血压患者;而有的人饮食清淡却得了高血压病,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这种情况主要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有关,并不代表说吃过咸的食物对高血压患者没有影响或者说过多摄入钠盐不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膳食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 H O)和我国健康管理权威机构提供的建议,我国居民每人每天的钠盐摄入量以低于6克比较合适,高血压患者的食盐量应在5克以下的限量标准。

减少钠盐摄入量的主要措施

人们应矫正口味过咸的生活习惯;家庭建议使用限盐勺,做到对钠盐的摄入量心中有数;尽量少吃零食、腌制食品、酱菜、味精、酱油以及其他咸味较重的食品;建议肾功能良好的人群尽量使用含钾的烹调盐代替钠盐。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戒烟、限酒、增加身体活动度、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我们只有未雨绸缪,从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提前干预出发,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影响和发展,才能让自已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结语

只要能够保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需求和代谢需要,我们认为对于钠盐的摄入量应该越低越好,切不可以自己平时口味咸重但并没有患上高血压病而抱侥幸心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