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饭时会有哪些误区?

家庭做饭。

谢谢邀请!我是侯慧敏营养师,坚持做天天不重样的营养早餐,分享健康靠谱的营养知识,欢迎点击关注!

做饭看似平常事,这里面也有着不少学问,在做饭时会有哪些误区呢?

1、蔬菜要先洗后切

蔬菜中的很多营养物质都是水溶性的,先切后洗的话,它的细胞壁被破坏,很多营养物质在洗涤的过程中会流失,因此应先洗后切,最大程度地保留其营养素。

2、大米淘洗忌反复搓洗

很多人在淘米时为了让米更干净都喜欢反复搓洗,殊不知,大米表面的细米糠中富含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反复淘洗会使大米流失很多营养物质。大米以去掉杂质为宜,不应过分搓洗。

3、炒菜应热锅凉油

很多人炒菜时喜欢等锅里的油冒烟了才放菜,这样做不但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建议炒菜应热锅凉油,也就是先把锅烧热,再倒油,这时就可以炒菜了,不用等到油冒烟。

4、控制好食用油的量

很多人为了让菜吃起来更香,会放很多油。但是植物油和动物油一样,每克油都产生9千卡热量,摄入太多会增加肥胖或慢性病的发生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的食用油量为25克,大概是小白瓷勺2勺半。

5、生、熟食物要分开

不论菜刀还是砧板,都要生熟分开。生的食物,特别是肉类、蛋壳可能会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切配过程中应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6、 注意钠含量超标

成人每天的食盐量不超过6g,这6g盐除了包括做菜时的用盐量,还包括很多隐性盐,比如酱油、咸菜、豆瓣酱等,这些酱料都含有盐,如果做菜时加了这些酱料就要减少盐的用量了,鸡精、味精的钠含量也较高,也应特别注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