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体质血瘀体质互相夹杂,中医如何调养?

在调养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痰湿?

老辈人说:“痰湿小病多”!

为什么说,痰湿让人生小病?

痰湿,也就是体内的气血津液,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常的情况,从而所致的一大病理产物。

当然,痰湿形成后,也可作为一种病因,从而引发其他问题。就比如说,常见的肥胖,脂肪肝,高血脂等,这基本就是痰湿的一大表现之一。

① 痰湿上犯清阳,我们就容易头晕,嗜睡,反应迟钝等。

② 痰湿阻滞于肺,我们就容易咳嗽痰多。

③ 痰湿阻滞中焦脾胃,我们就容易脘腹胀满、恶心欲呕、不思饮食、消化不良。

④ 痰湿下注肠间,我们就容易肠鸣、腹泻。

⑤ 痰湿阻于心阳,我们就容易心悸、心慌,诱发冠心病等。

⑥ 痰湿流注皮下,就容易形成痰核。

⑦ 痰气搏结于咽喉,就容易形成梅核气,嗓子里有异物感。

⑧ 痰湿郁滞日久,还会化火生热,从而形成湿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长痘,带下异常、口苦,口臭等。

⑨ 痰湿达于巅顶,就容易影响头发的生长,从而形成脂溢性脱发等。

总的来说,痰无处不到,痰无病不及。所以老辈人才说,痰湿生小病、杂病。

痰湿是如何生成的呢?

用古名医李梴的话说就是:“痰源于肾,动于脾,客于肺”。

这也就是说,痰湿基本上和脾,肺,肾,三脏有关。

因此,想要减少痰湿的生成,日常养护脾、肺、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选用一些简单、安全、易操作的外用之法来辅助除湿、燥湿,就比如说南怀瑾老先生的验方——脐疗法。

方法也很是简单,只需要准备艾绒,桂圆,花椒,酸枣仁,枸杞等,将其混合捣碎,再揉制成丸。晚上睡觉前贴在肚脐上,第二天取下来就可以了。

选用脐疗法,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肚脐处,是神阙穴的所在之地。传统医学则将其视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又因为肚脐出又与多条重要经脉相互交汇。而且,肚脐处的皮肤比较薄,有着较强的吸收和传导之能。

此外,这则组方中所用之物,基本都是阳热之性的。对健脾祛湿是很有帮助的。与此同时,还能针对脾胃虚寒的问题。这也就像极了在中焦脾胃的阴寒之下,点燃了一簇篝火。慢慢地,炙烤着中焦的痰湿浊邪,从而达到健脾祛湿邪的目的。

痰湿体质血瘀体质互相夹杂,中医如何调养?

提问者是老师,答题者是学生。首先要明白痰湿与血瘀的关系。此症看起来复杂,细分析对于调理有主次之分。痰湿体质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津液运化不开,还会聚湿生痰,使痰湿加重。痰湿在体内遏制了阳气,阻碍了气机,形成了气滞,气滞则影响到血脉的运行,就形成了气滞血瘀的体质。 在调治方面,应先从是痰湿入手,运用苦温燥湿药以燥湿化痰,如苍术,白术,半夏,川朴等。加用淡渗利湿药以化痰利湿。痰湿去则气机畅通,脾胃强。在化痰祛湿的基础上稍佐以活血化瘀药,这是第一阶段活疗方案。待痰湿去就要以活血化瘀为主,稍佐以燥湿化痰药。这种分主次要的调治,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痰湿体质血瘀体质互相夹杂,中医如何调养?

这两种体质是很常见的,而痰湿为关键。血瘀为结果,痰湿为有形之邪,湿聚成痰,而痰又阻滞气机的运行,最后气滞,气滞日久则为血瘀,所以痰湿为关键,而活血有为手段,所以要相互为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