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有什么表现?怎样祛湿?
“湿气重”一词,可算得上是健康领域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词了。那么湿气重仅仅只是表现为“大便冲不下”、“身体肥胖”吗?接下来,我就来详细说说,若是体内湿气重,我们身体的三个地方容易发黏、黏腻。
第一处:口中黏腻
可以说,口中发黏、粘腻,是湿气重的主要表现之一。
口黏腻,清代中医学家则把它归结为“口粘”、“口舌粘腻”等。这个现象,往往伴有口苦、口甘、口酸等等。但主要感觉还是口中黏糊糊的。
我们的脾胃,上通于口。要是脾胃运化失常,就使得湿邪困阻于中焦。从而就会直接上泛于口,直接形成口中的黏腻感。
若是严格来说,这里面还可能存在寒湿、湿热以及痰热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在其中。而他们在各自的表现上虽然有所不同。就比如说:
① 寒湿困脾,则可能表现为苔白腻而水滑。
② 湿热或是痰热困脾,则可能表现为苔黄腻而舌质红。
因此,就总体而言,口中黏腻则是它们的共同的特点。
第二处:头发黏、头发油,容易脱发
在一般情况下,若是我们的头发出现了异常,则多以脱发为主要症状。而引起发脱发的原因,长期以来,则认为是肝肾不足、血虚风燥所致。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肥厚油腻饮食的进食频率增加。这就使得证属痰湿上蒸的脱发就越来越多。
而这,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痰湿内积日久,久而化热,湿热熏蒸于头部。最终影响了气血对发根的濡养,于是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脱发。
湿气熏蒸日久,我们的头皮脂溢过多,头发就会显得特别油腻。这类人的头发,基本得天天洗头,一天不洗,就油得没法看。而这在不少肥胖的人身上比较多见。
第三处:主要表现为女性经血的黏稠
对于女性经血黏稠这件事而言,古人早就注意到了。早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就有记载“色深红而稠”。而这一现象的形成,也和湿热蕴藉、痰湿下注有着直接的关系。
简单来说,若是我们饮食不节,就会湿热郁结于我们的体内,从而下注,这就使得经血黏稠。这类人,则属于体内有湿热。此外,她们常常经量较大,经血黏稠且伴有异味,经血多为色暗红,舌苔黄腻。除了经血黏稠外,带下也可能黏稠。
此外,要是长期存在肝郁气滞的情况,就会郁而化火,从而导致湿热蕴藉宫胞,也会形成这一局面。
还有的,则是脾虚湿聚,但还尚未化火,作为痰湿之邪下注而形成的经质黏稠。若是长期处于这一状态,往往经期会延后,量少而黏,平时痰比较多,舌苔白腻,口里发淡,偶尔还会有头晕欲呕的症状。
总体来看,主要是嘴里、头发、经血,这三处时常发黏,这在中医学里,是比较受重视的,而且在病因病机方面比较明确,也是经得起实践和推敲的。
湿气重要如何改善?
一、祛脾胃之湿
在《和剂局方》中有记载,平胃茶,能除湿、健脾、行气。如果舌苔白腻,腹胀便溏,食欲不佳、恶心欲呕、口中黏腻。我们可以准备苍术10克,厚朴6克,陈皮6克,甘草3克,研成粗末拌匀,每一次取5~6克沸水冲泡代茶。
二、除肌肤之湿
肌肤之湿其实就是湿疹。在《新医药学杂志》中记载一个验方。用苍术15克,黄芩15克,黄柏15克,煎煮取汁,涂抹患处清洗患处,每日1次,严重者2次,这对于糜烂性的湿疹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三、温阳化湿
此外,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分享给大家,这就是央视养生节目中被誉为国学大师的南怀瑾老先生所推荐的,做起来特别简单、也特别方便。这就是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肚脐贴,它可补阳气、去湿邪、健脾胃。
方法最早由南怀瑾老先生记录在《我说参同契》中的一个小方法:用七八颗花椒,一颗桂圆肉,一点艾绒调配好后,捣碎,敷于肚脐处。
肚脐处在中医里,有一处重要的穴位,叫做“神阙穴”,与我们的真气、真阳相连,可大补阳气。同时又与任脉、带脉、冲脉相汇,系与五脏六腑。所以在此处用,效果是不错的。
上述的小配伍,之所以将其称之为“万病方”,是因为它能温补我们的阳气、祛湿散寒、调畅肠胃等。
将肚脐贴贴上。要是存在阳气不足。如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的人,就会有所改善;要是体内湿气大,就比如说,体胖、浮肿。就能化散湿邪,肚腩就会减小,睡眠也会有所改善;脾胃之气恢复,胃的受纳、脾的运化也会恢复,气血生化之源自然就会没问题。
而且该方法的制作也很简单,只需要准备艾绒、桂圆、花椒、枸杞、酸枣仁,就可以自己在家中做出来。要是实在不想做的,也可以直接使用成品的肚脐贴。要是湿气重,有上述症状的,不妨一试。
湿气重有什么表现?怎样祛湿?
湿气过重情况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精神状态,情况严重的,还可能会使得患者出现有萎靡不振的情况。那么体内湿气重的患者,此时其身上一般会出现有哪些明显的信号呢?
根据研究发现,虚胖体型的人多会有水湿的存在,情况严重的话,患者们此时还会出现有下肢水肿的问题,因为对于存在有虚胖情况的人们,此时则应当要警惕湿气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湿气重的人常常还会感到身体较为困倦,关节沉重且出现有浑身酸痛的症状,一般来讲,这些症状都是由于机体体内湿气重而最终造成的。
体内湿气重的患者,还可能没有饥饿感的存在,患者常常没有食欲,只是吃一点东西就感觉到胃胀的存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常存在有隐隐的胸脘痞闷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是由于患者体内的湿气重,进而影响到其胃肠的功能。
事实上,体内湿气重的患者,其每次进行小便时,尿量往往不多,但是却存在有次数多或尿得不痛快的情况,情况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有灼热或涩痛感,对于个别女性朋友而言,还可能会有白带量增多情况的发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患者们发现机体有上述症状存在的话,此时一定要多加警惕才是。
指导专家:陈宝财,医学硕士,主治医师,沧州市人民医院国医馆。擅长:在肿瘤中医治疗、临床常见内科、妇科等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湿气重有什么表现?怎样祛湿?
人体内的湿气重的时候,是会通过身体的一些部位表现出来的,我们来看一下身体的哪些信号是在告诉我们体内的湿气重了。
头部
当人的体内湿气很重的时候,头部会被湿气侵袭,从而会感觉到头部昏沉。就像是身上背着什么重重的东西一样,行动也会有负担。另外像受风寒一样,还会轻微的流鼻涕现象。
关节
湿气重还有关节方面的问题,像是风湿类风湿一样。很多人还会行动不便,四肢手脚关节等部位酸痛,行动沉重,四肢也可能会蜷缩伸直存在障碍。
消化效果
湿气重的人,会出现胸闷和腹胀的现象,经常食欲不佳,吃不进去饭。如果人的湿气是因为脾胃的运行不畅导致的,则还会有口味淡,经常口渴但是却不想喝水,气虚或者是湿困得现象。
舌苔
如果一个人的舌苔非常厚重,而且舌头庞大,舌头的边缘也有明显的齿痕,那这个人基本上体内就是有湿气了,中医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去判断湿气的。如果面色发黄暗沉,那就更要注意了,说明体内的湿气是非常重的。
小腿肚发酸
体内有湿气的人早上起来的时候会有小腿肚发酸的现象,也可能突然一段时间内体重增加,而且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
精神状态差
湿气重的人经常会感觉到胸闷,身体也会容易疲乏,记忆力也会出现减退的现象,要适当的调整。
湿气重有什么表现?怎样祛湿?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经常会听见人们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其实,这句话是形容人体内的湿气过重,让人的精神无法提起来,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的。
辨识身体上是否存在湿气重是有信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虚胖体型的人多有水湿,严重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如果有虚胖现象,就是需要警惕湿气了。
二、湿气重的人常常感到身体特别困倦,懒得活动,头重如裹,头脑不清爽,关节沉重,浑身酸痛,有这些症状,通常是湿气重造成的。
三、没有饥饿感,而且没有食欲,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日常有隐隐的胸脘痞闷感。这种感觉就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似的,这是因为湿气重是会影响到胃肠功能的。
四、大便往往稀烂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质也很松软,而且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走,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多是湿气重造成的,当然同时也存在其他方面的病因。
五、小便尿不多,但次数多或尿得不痛快,有灼热或涩痛感,个别女性朋友还有白带量多。
六、寒湿证候的人士常是舌淡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而湿热证候的人士常是舌红苔黄腻。
七、耳朵里耳屎呈油状易流出,这是提示湿热证候的表现。
八、毛发容易油腻出油,面部皮肤油腻油亮或早晨眼皮肿,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发黄也常提示体内有湿气。
但是也要清楚,身体上有湿气,并不一定会同时出现这八种信号,如果有一,二种就是说明身体里已经有湿气了,是需要找中医调理,调理湿气也不仅仅需要用药物,还是需要用食疗。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湿气重有什么表现?怎样祛湿?
湿气重会有多种情况:
1、舌苔较厚很多时候,舌头上的变化也能够表现出身体的状况。因此在生活中应该多加注意观察,在照镜子的时候不妨伸出舌头看一看,如果发现舌苔发黄发厚而且有时候口中还有异味的话,可能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这个时候应该,多加引起注意。需要及时的调理和修整尽快的排湿来缓解这种情况。
2、身体浮肿
每个人都想追求说说完美的身材,对于自己体型发胖的会受到很大的困扰。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一些身体发胖是由于体内湿气过重,导致的身体浮肿情况。体内湿气过重的话会影响到肾脏功能,使肾脏功能出现异常。这样身上就不能够及时地往体内,排出毒素和垃圾,使得很多的水分在体内残留。因此身体会出现些许的浮肿,看上去是比较发胖,因此,要想缓解身体浮肿的情况,首先就要帮助祛除体内的湿气。
3、关节疼痛
生活中可能有很多中老年人经常出现关节疼痛的情况。排除过度劳累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是由于体内湿气过重引起的。有些事长时间碰触水的人,由于腕关节膝关节受到这种是寒气的入侵导致关节部位出现疼痛的情况。因此要想缓解这种疼痛情况的发生,首先就要排除体内湿气。
针对湿气重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食疗和运动来解决:1、多做运动,慢性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慢跑、肌群训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每天运动后出出汗,是个很不错的方式;2、注意摄入去湿气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性质的蔬菜水果,如玫瑰花茶、生姜、葱、蒜(视力不好的不要吃蒜)等,少吃冰凉寒性的食物,如荷叶粉、冰沙等,在我下一篇经验里会更加详细长篇幅叙述具体吃哪些怎么做才可以去湿气,这里先简要描述一下简单的方法;3、寒冷天气不要穿很少的衣物,会让体质更加恶化,要注意保暖。
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
湿气重有什么表现?怎样祛湿?
我们机体的湿气,一是外湿,如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室内潮湿等侵入人体引起的;二是内湿,则是一种病理产物,是肺、脾、肾相互运化功能失衡造成。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液运化失衡,水分液排泄不出去,影响了健康。那么,体内湿气是如何形成呢?
肺有通调水道的功能,一是主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若宣发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无法通过汗液排泄掉,产生湿气。二是肺气肃降,将体内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若肺气肃降功能异常,也导致体内湿气的产生。
脾有运化水液功能,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脾失健运,也会造成体内湿气。
肾主水液,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在肾的气化作用下,经过代谢后多余的水液,注入膀胱而为尿排泄掉。因此肾的气化作用失常,会导致更重湿气。
那么,身体出现哪些症状说明体内湿气很重?
肥胖、耳内湿、口发粘且发甜、头晕、头和面部爱出油、舌肥大有齿痕、大便不成形、溏稀粘马桶、乏力、脚步沉重、反应迟钝等。如何去除湿气呢?
1调理肺、脾、肾的功能,运化功能平衡,湿气自愈。
2食疗:多吃些去除湿气的药食同源食材,如薏米、赤小豆、茯苓、怀山药、莲子、小米、粳米、大枣、龙眼肉等,都能健脾胃,除湿。饮食上清淡些,少吃辛辣、油腻食物。
3增强运动,让气血循行正常,也能帮助体内湿气从体表散发出去。
3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