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足应该怎样补充?

补阳气!对于普通人而言,首先,就需要弄清楚阳气虚有哪些主观的表现。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较为主观、自身可感受的六种“阳气大虚”之象。

虚像一:双脚抓地不牢

“双脚抓地不牢”,简单来说,就是走路不稳健,碎步前行,迈不开步伐,走路蹒跚。

双脚抓地牢固,走路姿势就是大步流星的。因为阳气足,每一步都走得相当牢固,可以保持平衡。因此,步伐幅度大、频率高。若是阳气不足,就会抓地不牢,颤颤巍巍,平衡难以保持,这就很难迈开步子。

而双脚抓地不牢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多见的。就比如说,那些上了年纪、走路蹒跚的老人,几乎都有此现象。

要如何理解呢?

因为我们的阳气根于肾阳。肾,又处下焦,主筋骨。双腿和腰膝是否有力。这就要看“肾气”的充足与否。肾阳不足、肾气亏虚,我们就迈不开步子。所以,要是走路迈不开步子、以及走路不稳健的人,多半伴有畏寒怕冷、免疫力差、夜尿频多等问题。这就是阳气虚乏之象。

虚象二:常年五液自流

这里的五液,分别指的是白痰、唾液、泪水、鼻涕、小便。

要是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年迈的人,一天到晚几乎都是眼泪汪汪的、或是不停地吐唾液、或是咳痰、或是鼻涕多、抑或是小便频多。

这些现象和阳气虚有什么关系?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气,主收摄。而阳气,又是津液运化输布的源动力。

所以,当阳气亏虚时,津液不得收摄和运化。于是就会集结而出,形成五液自流的局面。这其中:

① 小便频多,是肾阳不足所致;

② 痰白、稀薄、量大,是肺阳不足所致;

③ 唾液不自觉地外溢,是脾阳不足所致;

④ 鼻涕多,是肺气不足所致;

⑤冷泪汪汪,是肝肾不足,肝气失常、肝血亏虚所致。

所以才说,“五液自流”,是阳气虚乏之象。

虚象三:心中无欲无望

也许大家会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是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我们对生活的要求就会随之降低。不管遇到什么事,不会再一味地追求完美,只想简简单单就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转变?

当然,抛开人生阅历以及看待生活的方式方法等问题不谈。就体内阳气不足来说,这才是关键因素。

因为体内的阳气是推动我们振奋、向上的一股力量。而阳气的生发又源于肾,积长于五脏,朝汇于心神。若是心神得阳气所濡养,那么我们才会有所“欲”。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之所以有各种欲求,是因为生命在蓬勃发展。当然,不管这“欲”,所指向的是善还是恶。但它总归是一种驱使我们的力量。而年轻人,有梦想、有理想、有朝气,这正是阳气充足的表现。

因此,要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过于消极,不思进取,总想着得过且过。甚至是遇无半点争雄之态,而外界事物,又无法对其产生任何刺激的时候,就表明阳气不足了。自然,身体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虚象四:一身上下尽痛

“一身上下尽痛”,指的就是浑身上下哪哪都疼。老辈人说,“年少之人,身无痛处”。偶尔有了痛处,短时间内也会好起来。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局部疼痛开始逐渐增多,而且会越来越持久。等到了晚年,疼痛之处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疼痛感的产生,虽然缘由很多,但是总免不了“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传统医学看来,疼痛,无外乎就是气血运行受阻所致。而阳气,作为推动气血运行的原动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亏虚。其结果就是痛感会更集中、更频繁。

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老人的筋骨疼痛。所以说,一旦发现自己一身上下都在疼,疼痛之处又有很多,那就是阳气亏虚严重的表现了。

虚象五:腹腰背部发凉

阳气,有温煦的作用。若是阳气散尽,生命旅程也就到终点了。所以说,我们的体温,可以被视作衡量阳气多寡的一个标志。当体内阳气不足的时候,身体就会发凉。而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四肢不温。

因此,中医辨证肾阳虚的时候,四肢不温就是主要表现之一。但是,当阳气严重不足的时候,除了四肢不温,还有腹部发凉,腰部发凉,后背发凉等。

① 后背,督脉行循之所,为阳气之海。一身经脉的阳气,有余者皆汇聚于督脉。因此,若是督脉阳气不足,就会后背发凉。

② 腹部,中焦之地,需依靠肾阳的温煦。若是肾阳不足,脾阳也会随之不足,我们腹部就会发凉。

③ 腰为肾之府。肾阳不足,腰部就会发凉、冷痛、扭转不利。

阳气如何补?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长期居住的湿寒、潮湿的居所可能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饮食习惯来加以改善。就比如说,少吃冷饮凉食,多进食一些温补的食材。就比如说,韭菜仔、生姜、山药、羊肉、桂圆、大葱等。

其次,中医常说,动能升阳。因此,日常还需要适当的运动。

此外,就是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记载于《万病方》中的方法:

用几颗花椒、一颗干桂圆肉,再加一点艾绒,全部打碎混合,用手捏成一个小圆粒,睡前放在肚脐里,用胶带贴住去睡觉,第二天起床时揭掉就行了。

连续用几晚,就停两晚,再继续贴,一般用一周就有明显好转,再巩固一段时间,寒湿体质就能调理过来。

由同仁堂加味后,主要应对:

① 寒湿侵体,畏寒怕冷,脸上油,头发油,浑身沉重等;

② 脾胃虚寒,不能沾生冷凉食,腹痛,便溏,腹泻等;

③ 由心肾不交所致的心烦意乱,失眠多梦等;

④ 宫寒,痛经,多血块等;

⑤ 体虚、阳气不足的人。

为什么可用此方法?

因为方中的花椒,主要在于驱寒止痛;桂圆肉可补血安神;艾绒纯阳之性,可补阳虚。加味以后,酸枣仁可以养血助眠,安心神;枸杞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此外,神阙穴又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大穴,能还好地吸收药性,主备好上述药材后,将其碾碎做成丸剂,贴于肚脐处,安心睡觉即可。等到热进寒退以后,阳气自然可以升发。而阳虚引起的种种不适,也会慢慢消失。

当然,若是还存在上热下寒的情况,或是在使用后,有了上火的迹象,还可以加两贴,贴于足底的涌泉穴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若是阴虚有热,或是经期、孕期就不要用了。

大家可将上述组方备齐,研成细粉即可使用。若是实在嫌制作麻烦,也可以使用成品。↓↓↓↓↓

阳气不足应该怎样补充?

从饮食,生活习惯,心态入手。保持一个长期的良好生活习惯比吃任何补药都好。

1.保持乐观向上心态,通达乐观,开开心心。

2.少熬夜或者不熬夜,这点似乎成了现代好多年轻人阳气不足的一大原因。保持午休,不用很长,睡个半个小时就好。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

3.改掉不停喝水的习惯。现在很多人喜欢不停的喝水,殊不知对于人体的阳气是损害非常大的,尤其是体质本来就偏寒凉的人群。

4.饮食以温热为主,平时做菜可以多放些花椒,生姜,胡椒这些温热的佐料。冰冻的少吃或不吃,加冰块的饮料要忌口。

5.如果严重引起了疾病那么要去医院就诊。

阳气不足应该怎样补充?

人体内的阳气其作用是:阳气者,若天与曰,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者,一日主外,平旦人气生,曰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所以人体内阳气是体内卫气。卫气的功能是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合,此皆卫外而为固也,气可固表防邪淫,不病身安保寿延年。故周学海说:“卫气者,热气也。凡肌肉之所以能温,水谷之所以能化者,卫气之功用也。虚则病寒,实则病热。”

人体内卫气是怎样产生的?主要是通达饮食产出卫气和营血《灵枢.邪客》云:“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通过气味合服的饮食在胃肠中消谷楊气,,达到补益营血和卫气。营血和卫气、名异源同,都产于大肠。

还可以通过服天气,咽津液之术。补精益气。具体做法为:坐、立、行走、趟卧时无外界干扰又不言语时皆可做此功法。先叩齿,或搅舌、或按压腮液腺、或意念口吃酸物等方法产出唾液,愈多愈好。再用鼻吸气进入口腔,然后鼓漱把天之气混入唾液中,昂头伸颈,如咽硬食物,发出汩汩之声。达到“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

只有以上两种方法才能补充体内阳气。晒背、运动、行善、喜悦等方法只能促使体内阳气上升运行,没有补充一点阳气,还要耗散一定的阳气。

阳气不足应该怎样补充?

到了夏天,很多人都喜欢待在空调房里面,特别是边吹空调,边喝冷饮或者是冰冻西瓜,再找一部好看的电影,度过完美的一个下午。现如今,无论在哪里都有空调,办公楼或者是大型商场的冷气更是开得很足,完全感受不到夏天的炎热。然而,就是在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的同时,体内的阳气也很可能偷偷被空调“吸走”了。阳气不足身体会出现很多不适,要如何补充阳气成为很多人遇到的问题。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平衡是保证健康的标准,一旦阴阳失衡则会出现各种问题,而阳气不足则会显得体内的阴气过重,有些人就会表现出在夏天都手脚冰凉的症状,而且阳气不足还会让人表现得非常容易疲劳,即使睡够时间了还是觉得非常困,全身没有力气,容易打瞌睡,非常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因此,补充阳气成为很多人都需要做的事情,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补充阳气呢?

一、学会正确晒太阳补充阳气

阳气不足的人要学会从太阳中吸取阳气,因为太阳是生命万物都离不开的,阳光可以带来生命力。通过晒太阳来补充阳气是最便宜、也是最方便的方式。不过,只有学会正确的晒太阳才能补充阳气。

首先,在晒太阳之前最好不要吃感光的食物,比如柠檬等,以免在晒太阳之后出现日光性皮炎。

其次,通过晒太阳来补充阳气最好选择在上午十点到十一点,或者是下午的五点到六点这两个时间段,因为这两个时间段的阳光不会太猛烈,如果在大中午晒太阳,阳气是补充了,但也可能被晒伤。

再次,在晒太阳的时候如果怕被晒黑,也可能涂上适合的防晒霜,或者又想补充阳气又不想被晒黑的话,可以只晒后背或者脚底,只要能够让太阳直接晒到就可以补充阳气的,不要隔着一块玻璃窗进行晒太阳,补充阳气的作用不明显。

最后,通过晒太阳来补充阳气每次要坚持半小时左右,不是随便晒个几分钟就有效果的。在晒完太阳之后还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抑制黑色素生成,这样就不担心在补充阳气的时候会被晒黑了。

除了晒太阳补充阳气之外,还有艾灸也是补充阳气的一种方式,那么如何通过艾灸进行补充阳气呢?

二、艾灸补充阳气

艾灸补充阳气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各个不同的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达到补充阳气的效果。

比如艾灸中脘,可以达到温运脾阳的效果,这个穴位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以此补益气血,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达到补充阳气的目的。每次艾灸中脘时时间需要保证在半小时,隔一天艾灸一次,十五次是一个疗程。

再比如艾灸关元、气海两个穴位,也是补充阳气的重要手段。关元穴也叫作丹田,是阳气的聚集之地,而气海穴则是诸气之海,调理好了补充阳气自然不在话下,每次艾灸这两个穴位也是需要保证三十分钟的,并且隔一日艾灸一次,三十天为一个疗程。

通过艾灸补充阳气时一定要找专业的艾灸人士,并且保证疗程才能看到效果。

参考文献:

张旭 赵杰,《你的阳气行不行?》,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06期.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阳气不足应该怎样补充?

阳气不足是要自己调理身体的,夏天少吃生冷的食物,少进冷气空调房,多晒太阳多运动,自己把自己身体的寒气逼岀去,然后阳气就会慢慢的升上来的,自己就会感觉到的。

阳气不足应该怎样补充?

阳气不足,最好的方法是多晒太阳,早睡早起多运动,少房事,如果身体比较虚弱,不想远动,最皆补充阳气的方法是打坐炼气功,通过炼气来补气,适合赖人,前提是必须找一个懂的人,以免出现偏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