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饮酒者,若患了肝硬化,都会出现哪些症状?

当一个人长期饮酒的话,就容易患上酒精性肝硬化,这在欧美一些国家是非常多见的,而我国的肝硬化主要是病毒性肝硬化,不过随着我国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那么,为什么长期饮酒者容易患上酒精性肝硬化呢?若患了肝硬化,都会出现哪些症状?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一、长期饮酒者为什么容易患上酒精性肝硬化呢?

我们一直听说饮酒伤肝,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到底饮酒是如何伤肝的,又是如何慢慢演变成酒精性肝硬化的。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据资料显示,对于长期饮酒的人来说,大约有 90% ~100%会发生酒精性脂肪肝,有10%~35%的脂肪肝发生酒精性肝炎,约 40%的酒精性肝炎发生酒精性肝硬化。也就是说,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基本上都会患上酒精性脂肪肝,之后一部分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再演变为酒精性肝炎,最后一部分的酒精性肝炎患者再演变为酒精性肝硬化。

就是这样,一个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初期会患上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这是一个酒精以及酒精的代谢产物对肝脏持续损伤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首先,就是乙醇在肝脏组织中代谢的过程中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脂肪组织沉积于肝细胞中,甚至在肝小叶中央区形成弥漫分布,从而影响了肝细胞的正常代谢。

其次,肝细胞就会发生炎症坏死,在小叶中央区肝细胞内会出现一些酒精性透明小体,这个时候就开始演变为酒精性肝炎。再接着,一些肝细胞就会发生融合性坏死或者是桥接坏死,之后就形成了周围纤维化,在演变为酒精性肝纤维化。

最后,肝脏组织发生纤维化,就会使肝小叶结构完全毁损,取而代之的就是假小叶的形成,到最后肝脏组织就变成了广泛纤维化,从而出现了小结节性肝硬化,这个时候就是演变为酒精性肝硬化了。

二,长期大量饮酒的人若患了肝硬化,都会出现哪些症状?

其实,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造成的酒精性肝硬化,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比如病毒性肝硬化)相似。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这些症状:

第一、全身症状

当发展到肝硬化时,由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受到严重的影响,患者往往会出现精神不振、乏力、消瘦等不适症状。而且由于肝脏的解毒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毒素的堆积往往使面色出现灰暗黝黑,而皮肤没有营养的滋养,也会出现皮肤干枯粗糙,并且营养物质的缺乏也容易使患者容易发生舌炎、口角炎、多发性神经炎等酒精肝硬化症状,有些患者也会出现不规则低热等不适症状。

还有就是大部分的酒精性肝硬化会出现轻度黄疸,而少数有中度或重度黄疸,这些我们可以观察患者的皮肤或者虹膜处可以看到。

第二、消化道症状

当发展到肝硬化时,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那么我们进食的食物就不能及时消化吸收,这个时候患者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或者是进食之后就会出现上腹不适、饱胀,并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另外,还会产生厌油感,容易腹胀等症状,上述这些不适症状与肝功能障碍和门静脉高压,胃肠道发生淤血、炎症,消化吸收障碍和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

第三、出血倾向

当发展到肝硬化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也会随之减退,那么在凝血因子合成不足的情况下,就会使黏膜组织发生或者皮肤发生出血倾向,患者往往容易出现流鼻血、齿龈出血、皮肤淤点、淤斑、胃肠粘膜出血等酒精肝硬化症状。

第四、贫血

当发展到肝硬化时,患者会出现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这是因为肝硬化不仅影响到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吸收,使患者出现营养缺乏而造成贫血,而且由于肝硬化使患者门静脉压力增高,发生胃底静脉曲张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再加上胃肠粘膜出血引起失血等,都会使患者出现贫血的症状。

第五、肝掌、蜘蛛痣

当发展到肝硬化时,就会严重影响到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使雌激素灭活能力降低,从而造成了血液中的雌激素蓄积过多,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从而在患者的脸部、颈部、胸部等毛细血管密集的地方出现了蜘蛛痣,而患者手掌的大小鱼际处的毛细血管也会发生扩张充血从而发红,这就是肝掌。

三、对于长期大量饮酒者,患上肝硬化,应该怎么办?

如果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而造成的肝硬化,最关键的就是戒酒,千万不要继续饮酒,这只会进一步加重肝硬化的进程,及时戒酒可以明显提高肝硬化患者的存活率。

另外,还要到医院进行积极的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纤维化药物、抗炎药物等,也可以服用一些保肝药物,这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最后,还应该给予营养支持,因为肝硬化患者往往会出现营养不良,特别是容易出现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这就需要给患者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且补充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这样才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长期饮酒者,若患了肝硬化,都会出现哪些症状?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话说“饮酒文化”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但对于爱好喝酒的朋友来说,酒虽好,但不可贪杯哦。

长期饮酒,为什么会肝硬化?

(1)如果需要展开了讲,肝硬化的病因其实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一般来讲,在我们国家,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还是“慢性病毒性肝炎”,而在欧美国家,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则是“酒精性肝硬化”,但这种原因在我们国家的占比其实也越来越大。

(2)饮酒和肝脏有何关联呢?你还别说,关联大着呢,因为肝脏正好就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酒,当我们饮酒后酒精开始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同时肝细胞在解酒的同时酒精会损伤肝细胞,这时使得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慢慢的就引起脂肪在肝脏沉积,这时候有一种说法,叫做酒精性脂肪肝,如果持续发展,就会导致肝脏纤维化,长久以往,最后形成酒精性肝硬化。

肝硬化了会有哪些症状?

在这里我提示一点,肝硬化后它大体分为两步走,即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1)在代偿期的时候,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早期,这时候一般没什么特异性的症状,有也表现的不明显,往往就很容易忽视,例如没力气、不想吃东西,脾脏变大,有的大的厉害的自己在肚子左边都可以摸的到,但是这时候可能化验肝功能很有可能还在正常范围内,殊不知一只脚已经踏入深渊。

(2)当进入失代偿期时,往往很多人都有感觉了,走在路上,别人就问,老王,你最近这脸怎么这么黄了,不错,这正是肝脏出现问题的标志性表现。还有前面我说到的没力气、想吐、肚子胀、恶心、精神萎靡进一步加重了,由于这时已经从一个量变到达质变得过程,却很遗憾,失代偿期治疗起来就比较费劲了。

肝硬化如果进一步发展会到什么程度?

(1)食管胃底静脉出血,这是最常见的,我说通俗一点,就是消化道出血了,可能就是哪天吃了一点粗糙、硬的食物就,再喝点小酒刺激一下,马上就呕血,送到医院一检查,哎呀,已经肝硬化了。

(2)腹膜炎,形成的原因就是肝硬化在短期内腹水突然增加很多很多,老百姓都知道,肚子里有水可不是好事情,这时候往往整个肚子痛的厉害,碰都不能碰,同时可能还有发热等,血常规或者腹水抽出来化验提示有炎症感染。

(3)肝肾综合征,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肝硬化了,肚子里都是水,蛋白又低,人也肿的厉害,人体这时候的血容量就不足了,然后就是没尿,慢慢的肌酐开始升高。

(4)肝性脑病,出现这个并发症一般就是肝硬化的末期了,首先治疗上有些棘手,其次,这时候人体的代谢已经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表现就是精神层面和行动层面的问题了,例如焦虑、健忘、别人跟他说话爱理不理、你和他说东,他和你说西,最后慢慢的爱睡觉,最后昏迷,叫都叫不醒。

(5)肝癌,我们常说肝脏疾病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说白了,到达肝癌了,也基本就到头了,肝区(右边偏上一点)疼痛,肝脏变大,在右边最下面的肋骨都可以摸到,这时候整个人全身看起来都是黄的,这里真的非常有印象,一个22岁的小伙子,从小开始爷爷就给他喝酒,由于年轻代偿能力还可以,没有什么不舒服,一次发生车祸送到医院才检查出来已经肝硬化了,在病房里整个人看起来是一天比一天黄,时间很短就去世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尽量不饮酒,尤其是那些烈酒。

总结:喝酒一个容易误事,第二个伤肝,更何况还是长期喝酒,像肝脏的疾病早期都没什么特别的症状,等到发现时悔不当初,这时候就是大腿拍断也难有回头路了。

每天定时更新科普内容,如果喜欢我的科普知识,那就关注我吧,很感谢大家倍给面子的读到最后,如果手机还有1%的电,能否赏个赞呀,谢谢大家。

长期饮酒者,若患了肝硬化,都会出现哪些症状?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它的好处在于提醒一下长期喝酒的朋友,有面临得肝硬化的风险。

我们国家是一个酒文化浓厚的国家,喜事、悲事、大事、小事往往都离不开酒,尤其是有些人,有事没事都喜欢喝几口,这样长此以往喝下去,可能就不得不面临这个问题了。

据有关调查表明,每人每日饮酒超过160克,饮酒史不足5年者中,约3/4的人发生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如果饮酒史达到15年以上,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20%至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

很多人会问,喝酒喝进胃里,为什么日常不说喝酒对胃造成损害,而是问喝酒为什么能够对肝造成损害?

其实喝酒对身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对于食管和胃也有着刺激,容易损坏食管胃的粘膜,影响胃酸分泌等,引起胃部不适。

但是喝酒最主要的还是损害肝脏。因为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

具体损害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酒精损害肝细胞。

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主要是通过影响肝脏的代谢,使肝细胞膜表面的脂质成分过度氧化,从而破坏了肝细胞膜。进一步发展,会使肝细胞内的微管和线粒体等结构都受到破坏,肝细胞肿胀,坏死,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形成脂肪肝。

第二,酒精损害肝内毛细胆管。

酒精不但可以损伤肝细胞,还可造成肝脏毛细胆管的损伤,或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造成肝细胞和毛细胆管的炎症,使血中的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明显升高。

酒精对人体的损害,随着饮酒的量,饮酒时间的长短,对肝的损害日益加重,逐渐出现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

那么酒精对肝脏的危害如此之大,尤其是得了肝硬化,都会出现那些症状?日常怎么能够看出来呢?

得了肝硬化,肝脏的各项功能出现下降,表现出一些列的症状。

第一,分泌功能衰退的表现

脂肪不能充分消化,使人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第二,代谢功能衰退的表现

出现腹痛、腹泻、腹胀,导致水肿和精神萎靡、疲乏无力。还会导致肝区持续性疼痛。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脾脏正常或轻度肿大。

第三,解毒功能衰退的表现

容易引起多器官损伤,还会内分泌失调,让男性乳房增大,女性月经不调,肝硬化标志性的肝掌、蜘蛛痣,就是因为雌性激素过多。

第四,凝血功能衰退的表现

因为凝血功能严重退化,出现身体出血点,还会发生肌肉或皮下血肿。另外出现门静脉高压症。

第五,严重的还会恶化成肝癌

酒精性肝硬化出现症状,如何通过相关检查确诊酒精性肝硬化?

1、 血清学检查

酒精性肝硬化会出现血清天门冬氨基酸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轻度升高,AST升高比ALT升高明显是酒精性肝炎特征性的酶学改变,但AST和ALT值很少大于500/L。

2、 影像学检查

B超可见肝实质浸润的改变,多伴有肝脏体积增大。CT平扫检查可准确显示肝脏形态改变及分辨密度改变。查看有无腹水等。

3、 病理学检查

肝活组织检查是确定酒精性肝病的可靠方法,是判断其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依据。

既然酒精性肝硬化对身体损害巨大,那么日常如何保护肝脏?

1、戒酒,或者尽量少喝酒。这是预防酒精性肝硬化最根本的措施。

根据我国的一项研究,男性每天饮50度白酒80克,女性40克,连续5年以上,即有发生脂肪肝的危险,每天饮酒40至80克为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危险阈界,超过此阈界可使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2、注意饮食平衡,多吃素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减少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减轻胃肠负担,减轻肝脏的负担。

3、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减轻肝脏负担。

5.控制情绪。中医说"怒伤肝",脾气火暴、情绪抑郁的人通常都有肝郁气滞的症状。因此,我们要尽量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此养肝护肝。

综上所述,喝酒尤其是长期喝酒的人,容易发生肝脏损害,形成肝硬化,日常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出现肝硬化表现,及时就医。另外,奉劝各位戒酒,日常做好肝脏养护,健康每一天!我是@全科医聊 码字不易,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长期饮酒者,若患了肝硬化,都会出现哪些症状?

首先,我说明一下我的情况,我爷爷1998年去世,那年我10岁,我父亲2008年去世,那年我20岁。他们都是因为肝癌去世的。我现在是一名普通的个体工商户,看到这个问题,也就凭我的记忆回答一二,大家可以参考。

肝病的发展一般都是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的过程。

我爷爷甚爱喝酒,而且酒后容易动怒,可以说是性格造成的,当时爷爷病的时候因为还小,唯一的映像就是爷爷病的时候,做完手术,已经枯瘦如柴,而且皮肤发黄,每晚都疼得叫唤,而且有明显的肝腹水的症状。

我父亲呢,是个列外,不抽烟不喝酒,因为是乡村教师的关系,人很好,在村里也很受尊敬。然而婚姻确不美满,我记事起,家里就是吵吵闹闹没完没了…我觉得父亲得肝癌,跟他忍辱负重的性格有很大干系,什么事情都藏在肚子里那种。当时自己也很不懂事,在此也跟父亲说声对不起。

言归正传,我父亲是2016年10月确诊肝癌中晚期的,确诊前一个月,父亲有感冒的症状,经常就是乏力,没有精神。次年3月的时候做了刨腹手术,手术前160斤,手术后只有140。手术后也没有控制癌细胞扩散~

2017年6月,我突然发现父亲的前胸有水泡一样的疙瘩,里面是黄色的,晶莹剔透。记得当时父亲跟我说过这样一句“你爷爷去世前一年,胸前也长了这个东西”…

2018年寒假,父亲已经很瘦了,但还有精神,体表还是发黄。到2018年3月11日,我从文山学校赶回丽江时,我惊呆了,只一个月没见,父亲瘦了将近30斤,用皮包骨头来形容一点不夸张。全身发黄,眼神昏昏的,3月14日以后就不能说话,不能进食,更不能动了~到3月17日,逝世,他眼角流的泪都是黄色的…

肝癌,最后十有八九都是饿死的,这真是一点不假。

已经过去12年了,但记忆确越来越清晰。今天看到这个问题,又把那些伤心回忆了一遍。

总结了一下,不管什么病,诱因是多方面的,现在医学所提倡注意的只是一个主要诱因。我觉得,大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是最重要的。医学角度说,现在医学也比十年前好太多了,我二叔,八年前就确诊肝癌,但一直用化疗法,到今天也健健康康的,就是要定期复查。

人永远只会被自己打败,乐观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长寿的最大秘诀。

愿父亲在天堂开心,愿世间没有疾病。

2020年6月18日

长期饮酒者,若患了肝硬化,都会出现哪些症状?

李师傅,脸色越来越难看,没有光泽,皮肤粗糙,颜色晦暗,鼻子头发红、血管明显,表情木讷,手掌发红......

我告诉他:老李,要去查查体了,感觉您最近状态不好?

李师傅呵呵,勉强地笑了一下,没搭理我。

半年后李师傅因为肝硬化晚期走了......

李师傅当时50岁,妻子在银行上班,老岳父是位老干部,因为年龄太大,有心脏病,需要长期在医院住院调养。李师傅的妻子就让李师傅辞职在医院专门照顾老岳父;妻子让李师傅辞职的另一个原因是,李师傅长期大量喝酒,基本上一日三餐都得喝酒,已经无法正常在单位工作。最后没办法就让他辞职,专门在医院照顾老人。

老人最后还在医院住院,可是李师傅离世了。李师傅从20来岁就开始喝酒,最后养成了一日三餐可以没有饭,但必须有酒。每天最少喝八两到一斤,从不间断;查房的时候遇到李师傅,满身的酒味。

我当时看到李师傅全身的表现,让他去查体,就是怀疑他的肝出现问题了,一方面他长期喝酒,一方面他的表现就是肝不好的表现。但是李师傅当时已经长期酒精麻醉,不善交流,或者说病情到了不可逆转期,他也戒不了酒,就破罐子破摔了。

长期喝酒,尤其像李师傅这样的长期酗酒的人,最先伤害的就是肝脏,其次还会伤害全身血管,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诱发急性胰腺炎,诱发心肌病,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危害。

酒精是通过肝脏代谢的,酒精在肝脏代谢的同时,会损伤肝细胞,使肝细胞膜表面的脂质成分过度氧化,从而破坏了肝细胞膜。慢慢地就引起脂肪在肝脏沉积,形成酒精性脂肪肝,下一步就会肝脏纤维化,最终形成肝硬化。酒精是肝脏的损伤是长期的,喝酒越多,喝酒时间越长,对肝脏的损伤越大。李师傅从20几岁开始,几乎天天喝酒,而且每天喝得不少,所以最终50来岁,因为肝硬化离世,也是能想象到的。

肝硬化会有哪些表现?

和很多疾病一样,肝硬化初期,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初期有10-20%的肝硬化患者,没有任何特殊不适。大部分人肝硬化初期,会出现食欲减退、消瘦、无力、腹泻等等表现。李师傅本身每天喝酒,也不好好吃饭,本身就会无力、本身也逐渐消瘦、本身就不想吃饭,所以李师傅在肝硬化初期并没有及时发现,酒精已经麻醉了他。

随着肝硬化病情的进展,可能还会出现:

1、肝掌,也就是手掌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是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李师傅就有明显的肝掌。

2、面色晦暗,脸色无光,皮肤粗糙干燥、没有弹性。李师傅就是这脸色,而且50来岁就有很多老年斑。

3、面部或鼻尖毛细血管明显,李师傅的鼻头发红,血管明显。

4、蜘蛛痣,胸部、肩部及上肢等部位有红痣,痣有一个中心点,周围有呈辐射形的小血管分支,形态似蜘蛛。

5、黄疸,患者巩膜黄染,黏膜、皮肤等也会发黄。

6、其他症状,腹水、牙龈出血、流鼻血、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下肢水肿、尿少、脾大、发热、胸水、肝性脑病、肝大脾大等等表现。

如何发现肝硬化?

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肝炎,其次是长期酗酒,还有慢性脂肪肝等等;对于这部分人群,要定期查体,主要做腹部B超,如果有肝硬化,腹部B超会发现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增强,粗糙不匀称,门脉直径增宽,脾大,腹腔积液等等表现。当然腹部CT也能明确肝硬化。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我们科普的最终目的是告诫大家要预防为主,尤其是要戒烟或限酒。关于任何喝酒对身体有好处的报道都是谣言,更多的证据都证明长期喝酒尤其长期酗酒会导致很多疾病,会缩短寿命。

酒要少吃,事要多知,能不能就别喝,万不得已要喝,一定要少喝!

酒可以是别人花钱买的,但命是自己的!

长期饮酒者,若患了肝硬化,都会出现哪些症状?

除了肝炎病毒外,长期饮酒也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病因,肝硬化也分为两个阶段,即肝硬化代偿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代偿期即通过剩余肝细胞来代偿能够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肝功能基本正常,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而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下降明显,代谢能力明显不足,各种症状开始显现。

长期饮酒者,若患了肝硬化,都会出现哪些症状?

对于酒精性肝硬化,如果是代偿期,那么可能只有肝区隐痛、腹胀和相关消化不良的症状,不容易引起患者警惕。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比较典型的表现为肝功能下降和门静脉高压。

肝功能下降的表现即会出现白蛋白生产减少,出现水肿甚至腹水,代谢雌激素的能力下降,出现肝掌、蜘蛛痣和男性乳房发育,代谢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会出现黄疸和皮肤瘙痒,产生凝血因子减少,会出现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等易出血症状。

门静脉高压主要表现为侧支循环开放,腹壁静脉表现为“海母头”样改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进食硬质食物时会出现呕血黑便,直肠周围静脉曲张会发生大便出血。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