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以治愈吗?

一般高血压很难治好,它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一般是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就叫原发性高血压,绝大多数患者都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需要终身服药,其治疗目的是,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患者日常严格控制血压即可;而对于继发性高血压,它是继发在其他一些疾病基础上的,一般病因纠正以后,患者也可能需要少量服用降压药进行治疗。

高血压可以治愈吗?

控制高血压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有效控制血压,相比于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加绿色和健康。当然对于改善生活方式失败的人群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启动药物治疗。下面我来说一说高血压患者如何改变生活方式。

1、限制钠盐摄入

老年人很多情况下属于盐敏感性高血压,所以限制钠盐摄入就显得很重要。建议每日盐摄入量应该<6g。同时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要注意过度的限盐可能引起低钠血症。

2、平衡膳食

鼓励老年人摄入多种新鲜水果、蔬菜、鱼类、豆制品、粗粮、脱脂奶以及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3、戒烟

烟草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应该特别注意避免二手烟。

4、限酒

原则上不鼓励老年人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应该男性<28g,女性<14克。说白了就是啤酒500ml,60度左右白酒30ml大概就是半两左右,红酒150ml左右。

5、控制体重

控制体重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建议将BMI指数控制在25以内。

6、坚持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动方式,比如说快步走、游泳等中等运动量活动可以考虑一周5次,每次30分钟。

7、保持心理健康:避免情绪波动和应激,保持心情愉快,心理平衡和生活规律。

最后,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过度的限制盐的摄入可能带来电解质紊乱。过度、过快的减重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凡事过犹不及,要特别注意。同时老年人的血压可能受季节变化影响大,夏季可能低一些,冬季可能高一些,季节变化时要特别注意调整用药。

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

高血压可以治愈吗?

我今天要说的是确实有部分青中年人原发性髙血压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高血压是一种与遗传相关多基因的疾病:年龄、压力、紧张、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盐敏感、同型半胱氨酸过高、胰岛素抵抗、肥胖及动脉硬化等。目前普遍观点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基本上只能用药物控制,而不能治愈,而且世界卫生组织强调2/3的高血压患者要用2-4种药才能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继发性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只要诊断明确,部分患者通过介入或手术治疗是可以使血压降到正常。

我今天讲的是一部分中青年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完全可以停止服药让血压恢复140/90mm/Hg以下。前题是高血压发病前1-2年内体重猛增15斤以上的人,这类人还真不是少数。体重猛增帶来三个因素使血压升高:

1.肥胖导致血容量增加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充盈压明显增高,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射血指数升高,左心室收缩时血流对大动脉冲击压力增大,血压当然会升高。

2.全身动脉压力增大:尤其是四肢和腹部。皮肤细胞在成年后不再增多。(所以孕妇和肥胖者都会在腹部、臀部、大腿等处出现偏白色的“妊娠紋”这是皮肤只能以结缔组织来填充过分大的张力,因为慢慢形成才有可能弥补,如果一下子膨张皮肤会破裂。而无法控制食欲的人,吃进去的热卡消耗不了的通过三羧酸循环:淀粉、蛋白质、脂肪可相互转化,最后多余的热卡全部以脂肪形式储存在体内。脂肪细胞数量虽然不增加但体积会无限地膨胀。外面被皮肤绷紧了,脂肪只能压向里面富含动脉血管的肌肉。这样心脏射血时的阻力即心脏的后负荷增加了,血压当然会升高。

对这部分人来说只要讲明道理,如不想终身靠服药来控制血压,那么只能靠他的意志和毅力来控制食慾减轻体重。减肥唯一的方法是让吃进去的热卡和人体每天需要的消耗的热卡达到负平衡,这只有一个字“饿”。胃既可以因为吃得太多而代偿性扩大,大胃的人更易产生饥饿感而多吃,成了恶性循环。胃同样可以因为少吃而废用性萎缩,胃缩小了当然不易产生飢感,能够坚持下来胃容量缩小了,飢饿感会消失,让吃也吃不多,体重恢复原来水平,血压自然正常了。如果能坚持下去,高血压就治癒了。饿了不吃,维持人体生命、工作、运动的营养从那里来,从脂肪转化为糖元来。餓不坏胃、饿不坏身体因为有多余的脂肪,不喝水3-5天也过不去。有喜欢吃的不吃?太傻了,只是对肥胖的人来说用其他二歺嚴格控制来补偿好吃的那顿飯,每天摄入的总热卡做成负平衡,体重下降做指标。顿顿都要吃饱吃好那你体重只会升高不会降低。想一下非洲災民的模样你就信了,因没有食物吃只有通过消耗脂肪来维持生命。

3.肥胖者大多存在胰岛素抵抗:尤其是腹型肥胖者它本身与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密切相关,还会影响到白介素一6、炎症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血栓素A2和同型半胱氨酸(血同)都会加速高血压发展。

对这类因短期内发胖或有高血压家属史渐渐发胖的中青年人而发现的高血压患者,经指导同时患者也有决心、有毅力、有意志的他们,高血压通过减肥后基本上都脱帽了,胃容量缩小了飢餓感会消失,对防止了代谢综合症: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而产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带来的心、脑、肾、大动脉损害的后患是最有效的方法。现代医学落后在重治轻防,整天纠纒在吃这个好还是吃那个好、吃这个种药好还是那种药好,即使最新研发出来的新药更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爰说:美丽和健康是要付出代价的!关键是你选择要满足馋欲还是要健康,要靠对家庭、配偶、子女、父母和对自已健康的责任感,靠的还是意志和毅力。所以无论有无高血压病家属史的家长都应对自己的孩子从小抓起,嚴格限止贪吃特别是多油、过甜、吃得过飽和养成吃零食的习惯,从小把胃容量撑大,那不是爱而是害他,鼓励孩子多运动,学会把控自己的情绪,一定要多和人接触、多交朋友,防止成年后发生高血压比患上高血压再治疗好得多!

2017.11.3

高血压可以治愈吗?

自己患高血压有20多年了,从来就没有过哪一天不吃药的,降压药少说也吃了有20斤了。

多年来,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接触过不少心血管专业的大专家、学者,新生代的清华、复旦的心血管专业毕业的博士们,从来没有谁给我说过,高血压可以治愈。

本来是干外科的,因为高血压,不得不去研究这个病,也算是半个专家了。

治疗上没有什么捷径,那就是老老实实吃药,从来没有过想停就停、想减量就减量降压药的事。管住嘴,迈开腿,还得必须控盐。遇事别激动,压压火。原来一顿半斤八两白酒下肚算不了啥,不过有很多年了,一年下来白酒都很难超过半斤,可以说是基本戒了。减体重降压效果明显,谁不信试一试就知道了,不过太瘦了的朋友就别试了。

量血压嘛,不会用那腕式电子血压计糊弄自己,确实基本上只能做参考,出门就在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周量一、二次血压,人家操作的非常规范,根本就不认识我是谁。

这么多年血压就基本没有再升,最多比正常值高一点点,挺好。一句话,坚持规范降压治疗才能控制高血压!

我是热衷于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的康医生,谢谢大家关注!

高血压可以治愈吗?

虽然不是我的专长,不过刚好最近遇到一个这种病人!

理论上高血压一旦得了,就要终身服药。有个高血压病人,30多岁,吃了几年药,效果还不错,但是他偏偏去找了个来路不明的中医,吃了两年中药,每周都去把脉,花了20多万,那个中医告诉他,高血压已经临床治愈了,血压在130/70mmHg左右,他还在继续往里面投钱。

前几天,他突然一个眼睛看不清到了我们医院,检查发现眼底血管堵了,是高血压引起的,我反复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都在220/140mmHg左右,可以说他这几年是被耽误了。

有可能那个祖传的医生技术的问题,没有分辨出140的血压其实是舒张压,所以一直以为他血压控制的不错,也有可能他就是骗子,忽悠了他。

至少从我学习和认知的范畴,除非是醛固酮增多症等继发性高血压,可以手术治疗。短期肥胖引起的高血压可以通过控制体重控制,其他的是很难治愈的,只能药物控制。

高血压可以治愈吗?

不能!不能!不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某些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等,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但是原发性高血压就惨了,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

若要根治,必须要找到明确的病因,但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尤其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至今尚无完整统一的认识,原因如下:首先,高血压不是一种均匀同质性疾病,不同个体间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其次,高血压病程较长,进展一般较缓慢,不同阶段始动、维持和加速机制不同。因此,高血压是多因素、多环节、多阶段和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疾病。

虽然,高血压不可治愈,但是医疗发展到今天也不是对它束手无策的,通过生活干预和药物治疗也是可以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质指数、限制饮酒、戒烟以及对不良情绪矫正。对于超重或肥胖者,应以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为主。坚持规律性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太极拳、快步行走、自行车运动等),以运动后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50%-70%为宜。限制钠盐,每天钠盐摄入量要低于6g。

药物治疗一般是终身服药的,对于服药高血压患者存在误区,认为是药三分毒,不能吃降压药。但是降压药带来的副作用要远远大于血压控制不达标对机体造成的危害。降压药种类较多,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切不可自行购药服药。

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