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高等于肾衰尿毒症吗?
肌酐的数值高于正常值称为肌酐偏高,肌酐包括血酐和尿肌酐,但是血肌酐测量肾功能的意义更大。因此,肌酐升高通常是指血肌酐升高。不同医院的血肌酐正常值标准是不同的,一般血肌酐标准是:44-133μmol/L,如果血肌酐高于133μm/L,就表示肾脏有损伤,已经肾功能不全,肾衰。(超过133μmol/L为炎症性损害,186μmoL/L为肾功能损害,451μmols/L为肾衰)。
通常所说的尿毒症是指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系列临床症状共同存在,当血肌酐>707μmol/L时,患者已经进入了尿毒症期。
肌酐高等于肾衰尿毒症吗?
需要做肾透析患者的肌酐一般是比正常人的肌酐要高得多的。所谓肌酐是说人体肌肉通过代谢而产生的东西,根据实验研究,二十毫克的肌肉能够代谢出来的肌酐是一毫升。肌酐的排出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的过滤。
我们血液中的肌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外源性肌酐,另一种就是内源性肌酐。外源性肌酐是说人体食物(肉类)的摄入,然后通过肌肉的代谢所产生的肌酐就是外源性肌酐;内源性肌酐就是人体肌肉自己代谢出来的产物,没有外界食物(肉类)的辅助。即使人体每天都有外源性肌酐的摄入,但是人体肌酐的总量始终是稳定的。在临床上的恒定标准是:451μmol/L这个数值期的肌酐是属于肾衰竭,血肌酐值超707umol/L到达这个值的时候,就是肾病的晚期,也就是尿毒症时期。
对于肾功能不齐全的患者来说,一定要记住饮食原则:
第一,一定要保证自身足够的热量和足够的氨基酸,但是也不能吃得太多。
第二,要坚持膳食平衡,饮食合理,在饮食上要首先选择蛋白质含量低、含麟少、含钠微量、高热量的食物;食物的温度不适合吃得太凉,温度要让它有一点热;要避免感冒以及一系列的感染。
第三,肾病患者千万要切记少吃盐以及含钾高的东西,食盐的主要元素是“钠”,钠摄入太多,会增加患者的喝水量,患者肾功能出问题,代谢不好,这样就会引起患者出现水肿的症状。钾会抑制患者心跳,摄入太多也是有害。
指导专家:周琪,主治医生,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公立三甲医院工作十年,擅长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血液净化。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肌酐高等于肾衰尿毒症吗?
提到血肌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尿毒症,确实这两者有着“亲密关系”。血肌酐是衡量尿毒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反应肾病的“危险信号”,但一直被诟病的是血肌酐升高往往与肾病发生“不同步”,当肾功能受损过半时,血肌酐才有明显升高,往往可能导致耽误病情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不少肾友也是把肌酐的高低作为判断自己离尿毒症远近的“标尺”,治疗也往往围绕降肌酐来进行,却忽视了其他更关键的指标。
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延缓肾功能的发展,从而尽可能的避免尿毒症的发生。血肌酐升高代表的是患者体内毒素水平的升高,进一步反应出肾小球滤过功能越来越差,因此单纯降低肌酐指标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避免更多肾小球等肾脏细胞的损坏,尽量保住剩余肾功能,发挥价值。
保护好肾小球滤过率,除了降肌酐,这2点非常关键:
抑制肾脏内炎症发,预防感染
慢性肾病早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肾脏发生免疫炎症反应,肾脏内各组织及细胞,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继而导致潜血、蛋白尿等症状的发生。其中蛋白尿对肾功能具有反作用,蛋白的漏出本身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大分子蛋白漏出,漏出的越多过滤膜孔隙越大,肾小球受损就越严重,因此在抑制炎症过程中,也必须重视蛋白尿的治疗。
抑制肾脏炎症,除了要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物,还有两点也要做好,一防感染。感染会让炎症卷土重来,不得不防,比如感冒、牙周炎、肾结石等都会造成肾脏免疫炎症加重。对于感冒可以每年10月份提前打预防疫苗,其他类感染应该注意定期体检,日常注意饮食健康、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二饮食清淡点。摄入太多高油、高盐、高蛋白食物,不仅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还会造成肾脏富营养化,从而加重免疫炎症反应。肾友要严格遵守低盐、优质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合理搭配饮食,对肾脏恢复更有利。
改善肾脏血流情况,缓解缺血缺氧状态
肾脏是个血流情况非常充盈的器官,一旦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就会出现纤维化、硬化。而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组织、细胞的损害,无疑会导致肾脏血流不通,血氧饱和度不够,加速肾衰竭。
要改善血流情况,一方面是注意控制影响造成血流减缓的因素,比如肾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会导致全身血管病变,加重肾血流异常的情况。预防“三高”这三兄弟,一是定期测量,二一旦发现及时服用药物治疗,三饮食做好管理,低盐、低脂、低糖。二方面是加速毒素的代谢。肾脏过滤能力下降后,大量毒素会蓄积导致血流减缓,要加速毒素排除,除了修复部分受损肾小球细胞,还要加速身体本身的代谢。可以通过中医疗法如督灸、药浴、足浴有助于疏通经络活血,也可以辅助口服中药。
肾病治疗应该遵循综合全面的治疗的理念,才更有助于保护好肾功能,不论是降肌酐、降蛋白都是治疗肾病的重要部分,不唯指标是从,也不轻易忽视
肌酐高等于肾衰尿毒症吗?
评价肾功能的指标有多种,血肌酐是其中一种方法。但是血肌酐升高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常见于高强度运动、喜食肉者。病理性血肌酐升高又分为急性和慢性,如果慢性血肌酐升高到一定水平(第七版内科学707umol/L)才成为肾衰竭尿毒症期。建议出现血肌酐升高的情况还是需要至肾内科门诊就诊,积极查找原因。
肌酐高等于肾衰尿毒症吗?
我是肾病医生张全乐,有11年肾病临床工作经验,有问题欢迎随时评论或者点我头像私信
肌酐高不一定就是尿毒症的,有些人体检的时候发现血肌酐升高,非常的害怕,以为自己得的就是尿毒症。关于肌酐,它是肌肉代谢分解的一种产物,是通过肾脏进行排泄,那为什么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理解呢?那是因为肾功能的指标是可以通过血肌酐来进行评价,根据计算的公式,再结合性别年龄等一些因素可以评估出肾小球滤过率,以此来评价我们肾脏的功能。如果血肌酐特别高,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如果这种损伤是慢性的,那一般就是尿毒症。
但是如果血肌酐超过正常一点点这个时期呢,称之为肾功能不全。有可能是急性的,也有可能是慢性。这个要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表现疾病,来作出判断,如果是急性的,一般是可以恢复到正常。如果是慢性的话,要引起重视,诊断为慢性肾脏病,需要到肾内科长期的随访。
肌酐高≠肾衰尿毒症肌酐数值是肾功能检查中的指标之一,主要作用是反应肾功能的好坏,但血肌酐的升高并不能代表说已经是达到肾衰尿毒症的阶段(排出急性的可能)。肌酐数值的升高说明肾脏的功能收到了严重损伤,需要及时的进行阻断病情的发展,从而避免肾衰尿毒症的发生,但是不能盲目的随意乱用药物,要根据患者肾脏损伤的原因、肾脏损伤的程度、部位,体内毒素淤积情况以及患者体内内环境的情况来定的。
我是肾病医生张全乐,有11年肾病临床工作经验,有问题欢迎随时评论或者点我头像私信肌酐高等于肾衰尿毒症吗?
不是的。
正常人的血肌酐一般是小于110mmol/L的,血肌酐轻度升高,比如200-300,只能说明有肾损伤,不代表有尿毒症,不代表有肾衰。
我们国家以前对慢性肾脏病的严重程度可以按照血肌酐的水平来分的,比如血肌酐在133-177umol/L之间,认为是肾功能代偿期;血肌酐在186-442umol/L之间,则认为是肾功能失代偿期;等到血肌酐升高到451-707,就认为是肾功能衰竭期了;如果血肌酐大于707umol/L以上,就是尿毒症期。
但是后来,我们对慢性肾脏病的分期不再局限于血肌酐,而是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但总的来说,血肌酐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血肌酐高也有一个程度,有的病人是急性肾损伤,病情发展迅速,血肌酐可以达到1000μmol/L以上,但是这样的情况有可能逆转,后期会恢复正常的,不能算是真正的尿毒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