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医院,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糖尿病?
很多患者第一次确诊为糖尿病时,一脸惊讶,不相信自己得了糖尿病。这都是因为糖尿病的很多症状并不明显,很多人并不能自行发现。那么糖尿病都有哪些典型症状呢?
糖尿病的症状,最典型的就是三多一少。即
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症状1:多尿
糖尿病中的多尿和多饮是联系在一起的。多喝水,必然引起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达3000-5000ml。排尿次数增加,一两个小时就可能排尿一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吸收,以至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增高,排出的尿糖增高,尿量也增多。
症状2:多饮
由于多尿,水分流失过多,机体内细胞缺水就会刺激口渴中枢。告诉患者需要饮水了,导致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加,饮水和排尿都增加。
症状3:多食
由于大量尿糖丢失,每日失糖500g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同时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会引起患者产生饥饿感,食欲增加,甚至每天吃四五次饭,依然不能满足食欲。
症状4:体重减轻
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加速分解来补充能量及热量。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大量消耗,加上水分的丢失,使患者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以至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病程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越明显。
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了血糖升高,伴随或者不伴随以上“三多一少”的症状,你可一定要注意了。这是身体在像你发出糖尿病的危险信号,需要您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很多患者早期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但是可能存在一些非典型症状,如异常排汗、排尿困难、性功能障碍、皮肤瘙痒、伤口不愈合等等这些症状也要引起注意,是不是血糖增高了。
为了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减少糖尿病等疾病的侵扰,我们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限盐限酒。
不去医院,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糖尿病?
事实上,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已经患病多年,但自己并不知情!
如何才能不去医院检查、体检,就确认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呢?
毫无疑问,血糖仪是最好办法。在测量空腹血糖方面,甚至要优于医院的检查。
医院体检时只查了空腹血糖值,而空腹血糖是要求8-10个小时内不吃任何食物的。但大多数体检者前一天晚上7-8点左右开始吃饭,往往第二天9-10点以后才会抽血体检,掐指一算,过去了14个小时。即便是血糖偏高的人,此刻血糖可能也恢复正常了。
因此,在家用血糖仪测量血糖,把空腹时间牢牢地控制在8-10个小时以内,操作得当的话,将更加准确。
如果空腹血糖值超过7.0mmol/L,几乎可以确定为糖尿病,介于6.1-7.0mmol/L是糖耐量受损,也被成为糖尿病前期,实际上,真正理想的血糖范围应该在4.4-5.5mmol/L之间。
相比于空腹血糖值,餐后2个小时的血糖水平更具有参考价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2个小时是指从进食的第一口开始计算,比如你12点10分吃的第一口,12点40吃完,那么准确测量血糖的时间是2点10分,而不是2点40。
餐二血糖超过11.1mmol/L,几乎可以确认为糖尿病,介于7.8-11.1 mmol/L是糖尿病前期。
除了使用血糖仪之外,还有很多生理现象可以辅助观察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 腿部正常或偏瘦,但腹部过于肥胖,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超过85cm。
- 餐后,尤其吃完米饭、馒头极度犯困。
- 经常口渴、尿频(其实这已经很严重了)
- 经常饿,但精力不足。
- 伤口不易愈合。
关注原食点,了解更多血糖小知识!
不去医院,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糖尿病?
表弟给我打电话,上来就问:“表哥,不去医院如何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我想自己查查看。”
原来是表弟最近老是觉得口渴,再加上表弟人比较胖,所以自己想在家里初步查查有没有糖尿病。可以理解,新冠疫情下,谁也不想去医院,能少去就少去。那么,如何在家里自己大致查一下是不是有糖尿病呢?这个问题的确是很多朋友想问的。今天张大夫给大家解答一下。
应该说,如果你想在家里监测一下血糖,第一位的你要有一个家庭用的血糖仪。这种血糖仪现在非常多,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想买一个非常方便。甚至有些厂家会买血糖试纸片送血糖仪。而对于血糖如何监测?这是个大问题,毕竟只有设备还不能诊断,还是要监测血糖才能大致了解是否存在糖尿病。一般说来,我的建议是早晨口服查一次血糖,然后餐后2小时查一次血糖。简单说,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mmol/l,这时候就可以考虑诊断糖尿病了。这时候一般想要确诊可以再去医院查一下0GTT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
而对于那些没有达到以上标准,只是空腹血糖在6.0-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mmol/l之间的患者,这属于血糖已经发生异常,血糖情况处于一个糖尿病的前期阶段状态。这个时候也可以考虑去医院正规查一次0GTT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最后有没有糖尿病以医院的化验诊断为主。
以上就是张大夫对于大家如何在家大致初步诊断糖尿病的一个介绍,希望能够帮到那些血糖已经有些异常,但是不想去医院,不知道怎么办的朋友们。
不去医院,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糖尿病?
糖尿病在三高中危害相对最大,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被大家熟称为三高。长期三高不控制,或控制不好,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加重,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加重。
那么我们如何此案判断自己是不是发生了糖尿病呢?不去医院能不能判单自己有没有糖尿病呢?
如果简单的初步判断,在家有血糖仪,也可以初步判断有没有糖尿病,但最终确诊必须去医院,再者治疗也必须去医院才能完成,自己也不可能给自己看病吃药吧。
还有一点大家需要明确,糖尿病并不是血糖升高那么简单,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可能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也就是说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一、简单的血糖判断:
正常人空腹血糖参考值:3.9~6.1mmol/L ;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考虑糖尿病。
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值4.6~7.8mmol/L。
另一个指标叫随机血糖,也就是任何时间测的血糖,当随机血糖≥11.1mmol/L,就要怀疑糖尿病。
当我们在家用普通血糖仪测完血糖后,空腹血糖超过7,或随机血糖超过11.1,就必须去医院进一步确诊了。
二、通过表现能不能判断糖尿病?
不能准确判断,典型的糖尿病确实有一些表现,但大多数糖尿病初期没有表现,且就算糖尿病,还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必须经过医生查看后,给出诊断和治疗意见。
1型糖尿病:
多见于青少年,一般起病较急,常常表现为“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少数患者可能会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或急腹症为首次发病表现。1型糖尿病相对少见,常在30岁前发病,在糖尿病患者中仅占到1%以下。
2型糖尿病:
大多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根本没有任何症状,很多患者因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或在常规查体发生别的疾病偶然间发血糖升高的。少数糖尿病患者,可有低血糖表现,比如心慌、恶心、出冷汗等症状。
三、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血糖升高,可能出现并发症
对于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肥胖的人都需要定期化验血糖,不能等到并发症已经出现或加重才想起来是不是糖尿病。同时如果新发糖尿病血糖很高还可能出现视力改变、皮肤感染、外阴炎、包皮炎、牙龈炎等。这时候需要尽快化验血糖。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糖尿病,那么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
血糖短期内过高,会导致糖尿病昏迷,这是短时间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
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导致的血管损伤一般都是弥漫性的,也就是一长串一长串血管都是斑块,具体疾病就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狭窄等等。
视力下降,甚至失眠:
糖尿病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肾病:
长期血糖升高,导致尿蛋白,糖尿病肾病。
感染加重:
肾盂肾炎、膀胱炎,疖、痈等皮肤化脓感染,足癣、体癣等真菌感染等。足部受伤后伤口难于愈合,可出现伤口感染和溃疡(糖尿病足),甚至可导致截肢。
糖尿病神经病变:
四肢感觉过敏、刺痛、灼热感、袜套样的感觉,四肢麻木等等表现。
如果出现这些表现,也必须第一时间想到是不是血糖升高了。
总之,只有抽血化验血糖才能准确的判断血糖是否升高,才能判断有没有糖尿病,而不是跟着感觉走!
不去医院,就算自己可以化验指血血糖,但这只能初步判断,并不能确诊,且不能给出治疗方案。所以对于高危人群,或高度怀疑糖尿病的人,一定是定期去医院抽血化验,而不是自以为是!
不去医院,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糖尿病?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很多人都听说过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下降,如果自己在这几方面没有明显的表现,不少人常会认为糖尿病与自己没啥关系。事实上,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首先糖尿病的诊断不能以症状表现为依据,其次当这些症状出现时糖尿病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较长时间,有些甚至在糖尿病发生3-5年后才会出现,病情已经进展到了较为严重的阶段。因此,不想去医院,在家想做到及时发现是否发生了糖尿病,只有一个方法:勤测血糖且学会正常测量血糖。
要知道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表现的一种代谢综合症,但高血糖的发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身体对血糖的逐渐升高会有良好的适应性,与血糖代谢相关的脂代谢等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短时间内并不会有症状表现。只有当血糖不足以被机体所利用、正常的血糖转化为脂肪的过程无法完成时,机体不得不通过进食更多的食物增强血糖的利用,脂肪的合成也无法顺利完成,血液因高血糖导致的高渗透压导致水分从肾脏大量流失时,才会表现出“三多一少”的症状,也就是说“三多一少”是机体糖脂代谢失代偿后才会出现。
因此,凭症状表现来发现糖尿病往往为时已晚,且糖尿病的诊断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只能依据血糖的高低来判断,所以平常监测血糖做好筛查是及时发现糖尿病的唯一方法,同时还应知晓血糖高低的意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给出的血糖标准是:
-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正常血糖必须是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达标;糖尿病前期是处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状态,糖尿病的发生必然会经历这一阶段,处于这一阶段时积极干预治疗是有可能避免进展为糖尿病的,注意这两个血糖只要有其中一个超标即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诊断时,只要两个时点的血糖有一个超标即可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不想去医院平时就要多测血糖,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要经常测量,且不能只测空腹血糖,要知道餐后2小时血糖有升高往往早于空腹血糖有升高的出现,很多人只测空腹血糖将错过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机会。
此外,体重超重及肥胖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发生。因为在糖尿病发生的早期,高血糖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所引起,胰岛素抵抗一方面造成了血糖利用率下降致使高血糖发生,另一方面又促进了脂肪的合成造成在皮下大量堆积,致使体重超重和肥胖,与有糖尿病的人会消瘦的认识正好相反,因此肥胖的人更应当勤测血糖。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不去医院,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糖尿病?
我国是全世界糖尿病病人最多的国家,也是高龄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还是糖尿病知晓率最少的国家。糖尿病对于我国民众的危害,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慢性病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重大负担,而且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但很多糖尿病患者并没有症状,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罹患了糖尿病了呢?或许以下这几点,能帮我们简单的鉴别自己是不是糖尿病?
一、吃多反而更瘦了
糖尿病患者糖分到血液以后,因为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功能障碍,导致血液中的糖分不能被吸收,血液中的糖分含量增多,渗透压升高,会使得我们变得更容易饿、更容易渴,而吃得多,喝得多也导致尿的更多,而且因为糖不能被有效分解利用,使得我们需要的糖分,都以自身脂肪消耗的形式代偿,这就出现了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也就是常说的吃得多、喝得多、尿的多及体重减少。
二、伤口变得难长了
糖尿病患者,因为主要损害微血管,会使得微循环障碍最先出现,而如果出现了伤口比原来更加难以愈合,或许我们需要警惕是不是糖尿病发生了。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患者伤口难以愈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三、眼睛逐渐模糊了
糖尿病患者,损害微血管的同时,还会损害眼睛的视网膜,糖尿病眼底病变等,进而使得我们的眼睛视力越来越差。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也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糖尿病损害了我们的眼睛。
四、痛觉触觉迟钝了
糖尿病的患者,也会最先损害外周神经,进而导致患者的痛触觉等感觉神经最先受损,而出现这样的情况,会让我们对疼痛等刺激感觉变得迟钝,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情况,也一定要看看是不是有了糖尿病。
五、测个血糖足以
很多人说糖尿病如何诊断,其实监测一个指尖血糖,是最简单的鉴别是否为糖尿病的最好方法,最好还要监测非同日的空腹及餐后的血糖,这样能更直观的反映我们的血糖情况。就和高血压测量血压一样,我们也要定期的监测自己的血糖,使得自己的血压血糖都处于正常水平,才能保证我们的健康。
看懂了吗?其实我主张,即便是没有症状的患者,也要定期监测血糖,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指尖血糖足以。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