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姚贝娜都死于乳腺癌,得了乳腺癌是不是就没救了?
乳腺癌病人如何护理才好
一:加强心理护理
由于乳腺癌术后影响病人的形体美,因此多数病人情绪极其低落,表现出烦躁、自卑,甚至缺乏治疗信心。护士除应主动与病人沟通并得到病人的充分信任外,还应尽可能采用她们最容易接受的实施方式,勤巡视、多交谈,介绍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教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病人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及静脉复合麻醉下施行手术,术毕回病房后应给予平卧位,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病人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避免或减轻术侧肢体水肿。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早期局部用负压吸引或胸带包扎、沙袋加压以助皮片附着,避免皮下积血、积液。
三:防止术侧肢体发生水肿和功能障碍
避免在术侧肢体上行静脉穿刺,并适当抬高。术后3天开始帮助病人活动上肢,先由肘部开始逐渐扩展到肩部。锻炼方法为自己进餐、梳头、洗脸及手指爬墙活动,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得了乳腺癌还有救吗许多乳腺癌患者被确诊之后心情非常的沮丧,出于对癌症的天生的恐惧,有人会认为自己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一般较好,预后情况也比较好,所以患者一定要在早期接受治疗。
得了乳腺癌并不意味着死亡,相反有许多患者生活得很好。乳腺癌是癌症中治疗效果最好的癌症之一,近7至8成的乳腺癌患者确诊本病时尚没有出现转移,这些患者五年的存活率高达80%。即使转移后,一些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仍能高质量地一直生活着,一般病人经过治疗可重返工作岗位。即便那些已经转移到了比较麻烦地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有些也可以继续生活很长时间。特别是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只要尽早发现及时治疗,乳腺癌并不等于生命的终结。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现在仍然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及组织类型,常配合术前术后的化疗或放疗,并结合中医中药治疗进行综合治疗。对于Ⅰ、Ⅱ、Ⅲ期乳腺癌的病人以根治手术为主,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有手术的机会。肿瘤表面溃破、癌肿与胸壁固定、肿瘤已向远处转移,年老体弱,全身主要组织有严重疾病,以及炎性乳腺癌患者,若采用手术治疗只能加速病情的恶化。这些不可手术的病人可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化疗等治疗方法来控制肿瘤的发展。
由此可见,乳腺癌的治疗不但要及时,而且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中医中药治疗为辅。患者得病之后不要过于着急,因为许多患者经过治疗,生存质量还是不错的。只要治疗得当及时,患者的生存期可以得到极大的延长。
乳腺癌的原因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癌患者是男性。
致癌因素一: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近年来,乳腺癌
致癌因素二:遗传因素
有研究发现,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癌的可能性要大。
致癌因素三:婚育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虽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岁以后亦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婚者的2倍。专家认为,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但仅指在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哺乳对乳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主要是对绝经前的妇女。
致癌因素四:电离辐射
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年轻时为乳腺有丝分裂活动阶段,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最敏感,而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多次小剂量暴露与一次大剂量暴露的危险程度相同,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日本长崎原子弹爆炸时的幸存者中,患乳癌的比例明显增加,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接受过胸部放疗的,长大后患乳癌的机会也增加。
致癌因素五: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成乳癌的几率明显上升,乳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关系。有些公司职员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准,饮食上发生了改变,人们的饮食都主要以肉类和海鲜类产品为主,逐渐形成了现在比较“流行”的酸性体质。人们大多都形成不科学的、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结果导致乳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致癌因素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些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女性白领坐多动少,缺乏锻炼,接触阳光少,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科尔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垃圾。但现在人以车代步现象愈来愈多,运动量个大大减少,长久便会导致酸性代谢物长期滞留在体内,导致体制的酸性化。大多数职业女性由于工作关系,长时间紧箍着乳罩,难得给乳腺“松绑”;还有些职业女性迫于工作的压力或追求事业的成功,过着单身贵族或丁克族生活,不成家,不要孩子。这些因素都与乳腺病有关。
致癌因素七:精神抑郁和过度紧张
据调查,性格内向,精神长期抑郁,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当这种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便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体质的酸化。早期生活不幸福,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都市年轻女性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紧张状态,导致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平和。这些精神因素与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加在一起会对乳房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致癌因素八:激素
乳癌与人体内分泌平衡失调有关系,在各种内分泌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刺激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是造成乳癌的重要原因,常使用激素用品及妇女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可增加乳癌的发病危险。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1、乳房肿块
乳腺的外上象限是乳腺癌的好发部位,多不伴任何症状,常为单个、不规则、活动度差的硬性肿块,洗澡时或自我检查时是可以发现的。
2、 乳头溢液
非哺乳期内乳头溢出乳白色、淡黄色、棕色或血色、水样、脓性的液状物,特别是血性溢液有可能是乳腺肿瘤炎症、出血、坏死等生成的。有的年轻女性乳头溢出乳汁样分泌物,有可能是内分泌异常所导致的。脓性溢液也可能是乳房炎症导致的,不一定都是乳腺癌。据统计,单侧乳头溢液中,12%~25%是乳腺癌的表现。
3、 乳头改变
由于肿瘤侵犯乳头或乳晕下区时,导致乳头偏歪、回缩、凹陷等。
4、 局部皮肤改变
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即皮肤水肿且有毛孔处明显凹陷的改变,或出现乳房皮肤“酒窝”样凹陷,或有多个皮下小结节,这是乳腺癌的主要表现。有一种乳癌叫炎性乳癌,早期即表现为乳腺皮肤湿疹样变化。
5、淋巴结肿大
少数病人首先出现的症状为腋窝淋巴结肿大。
6、两侧乳房不对称
由于肿瘤的存在或与胸壁粘连,该侧乳房可出现体积或形态的变化。
7、乳房疼痛
少数乳癌病人有乳房隐痛、刺痛、胀痛或钝痛。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几个乳腺癌误区1、刮腋毛会导致乳腺癌吗?
错误。目前并无临床证据支持刮腋毛会致乳腺癌,也无研究表明乳腺癌发病位置同刮腋毛有关。刮腋毛在审美上是好是坏因人而异,但依据目前的医学认识,选择刮腋毛的人不必担心会对乳腺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大家所说的刮腋毛影响淋巴“排毒”中的“毒素”非常难定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致癌物质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代谢的,淋巴中也有细菌和病原体,但淋巴根本与腋毛的结构不相连,所以根本谈不上造成淋巴结的毒素聚集。甚至也影响不了排汗,因为汗腺和腋毛也不是相连的结构。所以各位爱美人士可以放心了,剃腋毛不会导致乳腺癌。
2、乳房不痛就不用担心乳腺癌?
错误。许多女性认为乳腺癌是以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出现乳房疼痛首先担心会不会是得了乳腺癌。其实乳腺癌的常见首发症状是发现无痛性肿块,而乳腺疼痛往往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表现,乳腺增生的疼痛一般是周期性的乳房疼痛,可以伴有乳房结块,随月经周期、情绪等变化而变化,通过中药调理可以很好地缓解症状。但是定期的乳腺体检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早期发现乳房病变,不能以为乳房不痛就不需要担心会发生乳腺肿瘤。
3、乳腺癌只有女性会得?
错误。乳腺癌并不是只有女性会患,男性也有患乳腺癌的可能,根据一些研究,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约为(0.85~1.30)/10万。由于男性乳房脂肪组织少,癌细胞容易侵犯皮下淋巴网络,所以病死率相当高,美国2005年有460名男性死于乳腺癌。所以男同胞们也不可对乳房的变化掉以轻心,千万不要以为乳腺癌和男人无关而忽视了自己患乳腺癌的可能。
4、大龄女性才需要防乳腺癌?
错误。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在40至60岁,很多人都以为乳腺癌是中老年妇女才高发的疾病,但其实年轻女性和老年妇女一样会有乳腺癌的风险。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城市的女性人群中乳腺癌发病率连年上升,并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实际上,50岁以下的妇女患癌的比例占25%,且死亡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年轻妇女乳房密度较高,X光检查中难以检查出肿块。正因如此,妇女们最好从20岁开始,每月进行自我乳房检查,每三年做一次临床检查,40岁开始做X光检查。如果你有乳腺癌的家族史,你可同时要求做核磁共振。乳腺癌的三级预防,其中重点在于早诊早治,应该做到平素定期自检,定期进行专项体检及专科医生的体检,尤其是有乳癌家庭史或者是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女性更要定期检查。18-35岁的年轻女性,建议每半年接受行乳腺彩超检查;35岁以上的妇女应每半年接受一次乳腺彩超,每年接受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5、乳腺癌一定要切除乳房?
错误。乳腺癌治疗方式多样,超过一半的患者可以接受保乳治疗,即使需要切除乳腺,也不一定需要全部切除乳房,现在有很多可以保全乳房外观的手术手段,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减患者的心理压力。而且即使切除乳房也不证明乳腺癌一定不会复发,乳房切除之后,乳腺癌复发率会降低90%,但一些患者依然会在疤痕处出现乳腺癌复发。
6、乳腺癌一定会有乳腺肿块?
错误。约有10%的乳腺癌确诊患者乳房都不会出现肿块、疼痛、或是其它的异常症状。而在检测到的肿块中,80%至85%都是良性的,它们通常都是囊肿或是非癌肿瘤,这称为纤维腺瘤。也就是说,医生应对一切的乳房肿块或其它的乳房症状,进行相关检查。
陈晓旭、姚贝娜都死于乳腺癌,得了乳腺癌是不是就没救了?
乳腺癌很常见,前段时间我们医院有两位女性医生相继检查出乳腺癌,都是职工体检的时候发现的,经过治疗后,她们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了,而且看起来很健康。
乳腺癌其实没有肝癌、胰腺癌这些疾病这么可怕的,乳腺癌之所以可怕,是因为癌症发生在乳腺这个敏感的器官,这是女性朋友体型美的一个器官,所以一旦这里出了问题,女性朋友的心理和生理都受到了打击。
事实上乳腺癌只要早期治疗,包括使用手术、化疗等方法,乳腺癌多数是可以治愈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没有转移。手术方法可以是改良根治术,也可以是保乳手术,配合化疗、内分泌激素治疗等待方案,效果是不错的。我们医院两位女同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但如果一直没发现乳腺癌,直到晚期乳头溃烂了,变形了才来治疗,那么预后肯定是不好的。任何癌症治疗的关键都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所以建议女性朋友多自查乳腺,碰到有肿块,尤其是无痛性乳房肿块的时候一定要留心,尤其是年级超过30岁以上的女性朋友。检查主要是乳腺钼靶、超声检查。一旦确诊,尽早治疗。效果是可以的,没有传言中那么可怕。
陈晓旭、姚贝娜都死于乳腺癌,得了乳腺癌是不是就没救了?
怎么能说乳腺癌就没救了呢!得了乳腺癌完全能够治疗,而且有很多活到八九十岁都不是问题,我母亲就是一个例子。
据我所知,陈晓旭得了乳腺癌后没有手术,也没有化疗放疗,放弃了治疗出家了。出家前她和他父亲说她是一个爱美的人,不想带着不完整走到另一个世界,在她思考了很长时间后,选择往生,她是放弃了生命选择了美。哀莫大于心死!
姚贝娜是在治疗之后,参加了高强度的选秀节目,整日熬夜辛苦,心里压力大,身体极度透支,导致乳腺癌复发。
同样是乳腺癌患者,我的母亲1994年患病,中晚期,确诊后及时做了左乳切除手术,左腋窝清扫,甲状腺肿瘤摘除,手术后又做了化疗放疗,出院后没有服用药物,前十年每年复查一次,后来就不用复查了,手术已经27年了,现在我母亲身体很好,已经85岁了。
母亲也改变了很多,首先在医院就忌烟忌酒了。我母亲是个肉食主义者,无肉不欢,得病后尽量少吃肉了,多吃蔬菜水果。
母亲以前脾气暴躁,容易生气。母亲有病后,心态特别好,什么事都不当回事,每天还坚持锻炼,27年没有复发还身体硬朗。
所以说得了乳腺癌不是没救了,积极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多参加户外运动,大事小事不往心里去,是放下不是放弃,乳腺癌不仅能治,还能治的很好,一样能够健康长寿!
陈晓旭、姚贝娜都死于乳腺癌,得了乳腺癌是不是就没救了?
陈晓旭、姚贝娜都死于乳腺癌,得了乳腺癌是不是就没救了?
对于乳腺癌的认识,首先,需要大家了解的就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美国女性每8人里就有一人得乳腺癌。近年来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12.2% 和 9.6%。预计到2021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250万。
其次,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和存活率都有很大突破,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大多数乳腺癌只要发现治疗的及时,治愈的可能性很高。如能做到早诊早治,治愈率可达90%,因此各位女性朋友(也包括男性朋友)不用过于恐慌。
既然乳腺癌的治愈率在逐年升高,有名又有钱的明星如陈晓旭、姚贝娜为什么还会死于乳腺癌?这就要提到肿瘤的分期。
乳腺癌分期和大部分癌症分期一样用的是TNM系统。
T 代表肿瘤大小,N代表受癌细胞侵袭的淋巴数量,M 代表有无其它器官扩散,分为1-4期。这里为了简便起见,我把第4期,也就是已有其它器官扩散的乳腺癌叫晚期, 1-3期统称为早期。
选自《韩非子·喻老》的《扁鹊见蔡桓公》,很多朋友小的时候都学过。文中写到: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恶性肿瘤也是如此,在乳腺癌发病的分期的早期,如果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术后综合辅助的治疗,5年的生存率有所提高,治愈率可达90%。
但是如果乳腺癌发现已经晚期,或者未经过规范有效的治疗,或者乳腺癌治疗后恶化了,那么就是不好的结果,比如死亡率也会相应的增加。
6 月 23 日 ,美国妇产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颁布了最新乳腺癌筛查指南。
指南中的部分内容分享如下:1. 对于很多科普文章里都提到过的乳房触诊自查,是一个可以预防乳腺癌的方法。但指南中指出:乳房触诊自查,是不能降低乳腺癌风险,故目前均不推荐患者自己进行乳房自查。
2. 乳腺检查,只有钼靶可靠!
目前最常用,也最有效的乳腺癌筛查,是 X 线钼靶进行检查。除了钼靶之外,MRI 和 B 超乳腺筛查也在临床广泛应用。
对于女性朋友,尤其是直系亲属中存在乳腺癌患者的朋友,建议您定期进行筛查,以确保乳腺癌(卵巢癌)及时检出。
建议从 25 岁开始每 1~3年进行一次;乳腺癌非高危人群中,40 岁起(最晚不超过 50 岁)就应该进行 X 线钼靶筛查,每 1~2 年进行一次,持续进行到 75 岁为止;40 岁之前,75 岁之后的筛查应在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决策下进行。
陈晓旭、姚贝娜都死于乳腺癌,得了乳腺癌是不是就没救了?
刚刚带妈妈放疗,机房门口等待的时候聊天,哪里有三个乳腺癌的患者在等待放疗。加我们房间出院的那个阿姨,我的最近碰见的乳腺癌患者有四个!!
三个人,有一个才23岁,乳房切了一半,幸运的是她结婚的早,生了一个儿子。用她的话来说:“我现在就不生气,生气是会导致生乳腺癌复发的!我就积极参与治疗,没有什么比我的命重要,没有什么比我陪伴儿子长更重要。我现在一个人带孩子,晚上把孩子交给家里人再过来放疗。我觉得我可以,就算是乳房切了一半又怎么样,难看又怎么样?最起码我活着啊,我有一个家,我有一个儿子,我有有老公。我真的非常努力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开心和充足!老天待我不薄。”
还有一个也是没有深谈有没有家庭有没有孩子和老公,但是聊天的字里行间就知道她很珍惜生命:“我觉得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同事们都不理解,我单子出了大问题,我怎么还能够没事人一样一天到晚乐呵乐呵的?她说那我总不能够哭啊,一天到晚哭丧着脸,我的心情不好还影响我的治疗的。我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方案,工资扣了奖金扣了又有什么关系?难不成比我的命更加重要?”
另外这个大姐绝了,因为等待和医生起了冲突,她没有来医生先安排别人放疗。等到她放疗以后躺上去她一直叽叽歪歪的,然后起了口角在放疗科室大吵大闹了一个多小时还不止,在机房闹,然后在医生办公室闹。完了在医生办公桌哪里歇斯底里的瘫坐着哭骂,又哭又闹又叫了一个多小时,骂骂咧咧的一定要把科室正副主任大晚上叫过来哭了个边。她放话说:“我们放疗是花钱的,1200一次。我们花钱是来治疗的,不是来受气的!你们拿工资的啊,有什么了不起的一个个??我不做放疗,今天谁也别想进去做。”
后面主任软磨硬泡的道歉,说了好久,她才同意放疗,!完事以后说:“你们就是傻,就是不懂,出头的事情都我一个人来做了。他们放疗科态度就是很差的。”
大姐,你是乳腺癌,是一个病人,先不说医生,你放疗十几次,已经在这里和医生又吵又闹的三次了,次次都要医生道歉,难不成都是医生的错?自己又吵又闹的三次,不影响放疗的进程?这样子没事找事的让自己大吵大闹的歇斯底里吵闹,不怕乳腺癌的高度复发?我是真的理解不了为什么放疗的就你一个人等待过程情绪崩溃大吵大闹,医院只有一台机子,那是真的没办法。医生超负荷工作,病人是机器的几倍?做人总要将心比心。
还有同病房一个出院的乳腺癌阿姨,她也非常惜命,吃的很讲究:蛋白粉,鸭蛋,纯牛奶、鳖、水鸭等等。她就吃这些东西,早上起来就乐呵呵的扭一扭跳跳舞,晚上睡觉前扭一扭;放疗回来累了倒头就睡。心态非常的好!
生活中,乳腺癌对于女性来说是高发期的癌症。可是很多人都积极配合接受治疗,活了很久。老公村子里就有一个奶奶是乳腺癌患者,今年都七十几了,照样山上摘茶叶,地里种菜。淘米做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点也看不出她像一个乳腺癌的患者🙏
不要把那些人的死架在自己的心里,让自己有阴影。你的命运怎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只要你敢与天争命,老天爷肯定会给你一线生机!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法,该化疗化疗,该放疗放疗,该吃该喝。不用把自己当做别人,除非是饮食和生活习惯上要注意的事项!
愿你们早日康复,过上正常的生活🙏
陈晓旭、姚贝娜都死于乳腺癌,得了乳腺癌是不是就没救了?
根据2018年美国癌症协会,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以及北美中央癌症登记协会联合发布的美国国家癌症统计报告,I期或II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2%。这说明,绝大多数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都能够通过规范治疗获得早期生存的机会。
即使到了IV期,也就是晚期。乳腺癌患者也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治疗希望,五年生存率节节攀高。
并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乳腺癌还是其他癌症,治疗机会也将有越来越多。
再多说一句,以上的结论都是在接受正规、规范的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前提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