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肿瘤切除后使用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体内已无癌瘤细胞,已经获取根治?

癌症治疗首选方法是手术切除,目前来说,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病人手术之后并没有获得期望的效果,有的病人术后数月就发生转移,更多的病人两三年之内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不得不接受更痛苦的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癌肿瘤切除后为何会复发转移,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术前评估不足,肿瘤太大或者黏连,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根治性切除;有的是分期晚,手术前可能就有微转移灶而普通CT无法发现;此外也与手术医生技术、手术是否规范、术后是否规范治疗以及自身的免疫能力等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正因为癌症易复发转移的特性,很多病人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会不会复发,转移几率有多大。大家最想知道的是有没有防患于未然的办法,有没有办法证明术后体内已经没有癌细胞存在。很遗憾地说,科学发展到今天,虽然技术、药物不断更新,但并没有好的办法来检测体内到底有没有癌细胞残留,没有任何一种办法能证明体内绝对没有癌细胞存在。所以,除了原位癌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医生能够担保手术后癌症病人绝对不会复发或转移。人体结构极其复杂,而癌细胞只是变异的正常细胞,在体内非常善于伪装。所以目前的检查手段无法精确的判断体内已经完全没有癌瘤细胞。所以,按照癌症治疗指南和规范,对于分期略晚的癌症病人,术后需要进行辅助的化疗或者放疗。比如,肺癌术后病人,II期以上的病人需要术后辅助化疗,部分IIIA期病人术后还需要辅助放疗。IB期病人如果有高危因素存在也需要术后辅助化疗。

目前有几个办法可以大致判断体内癌细胞的残留情况。

1.增强CT CT可以发现体内直径1-2cm以上的肿瘤,一般作为术后复查评估的常规手段,如果经济许可,也可以进行PET-CT检查,敏感性更高一些,但辐射大,费用高,同样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存在。

2.肿瘤标志物 术后抽血检查肿瘤标志物可以作为判断术后肿瘤残留的参考指标,比如术前肿瘤标志物高,手术后急剧下降至正常范围,说明手术做的比较彻底,残留可能性小。

3.循环肿瘤细胞以及循环肿瘤DNA 这个是近几年的新兴技术,检测癌症病人外周血中是否有癌细胞或癌细胞DNA片段存在,但这种技术目前仍然没有达到临床使用的要求,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还不能替代各种有创检查。

总之,对于癌症术后病人目前没有好的办法证明体内已无癌瘤细胞,所以术后病人需要做的事情包括三件,一是定期随访,二是按指南进行规范的术后治疗,三是放宽心态,天天担忧焦虑于事无补。

癌肿瘤切除后使用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体内已无癌瘤细胞,已经获取根治?

很遗憾的告诉你,手术不可能将所有的癌细胞切除,体内肯定会有癌细胞残留。

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做手术,胃癌和大肠癌是我们科最常见的疾病。很多人以为手术将肿瘤切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这样的观点有点片面,手术确实是根治癌症最重要的手段 ,但是,手术不是万能的,手术不可能将所有的癌细胞祛除,体内肯定会有癌细胞残留。

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在传统的观点里面,我们认为癌症首先在局部生长,只有到了中晚期,癌细胞才会跑到身体的其他器官中去。然而,现在的科学证实,癌症一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癌症的早期,外周血里面就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这些细胞称为循环肿瘤细胞。

在肿瘤的早期,癌细胞可能已经通过血管或者淋巴管,转移到了身体的其他部位。

肿瘤根治术的定义是这样的

肿瘤细胞并不是规律生长的,而是像螃蟹的脚一样,会向四面八方浸润,我们称之为蟹足样浸润,为了尽可能地“根治”肿瘤,除了切除肿瘤,还需要切除一段肉看看起来“正常”的组织,例如大肠癌,我们至少需要切除距离肿瘤5厘米以上的正常肠管,还需要将标本送去病理科,病理科医生会在显微镜下观察,看看切缘有没有癌细胞。R0为显微镜没有发现癌细胞残留,这就是我们认为的肿瘤根治术。R1为显微镜下有癌细胞残留,R2为肉眼可见有肿瘤残留,R1和R2就是没有达到根治。我们希望尽可能达到R0切除。

手术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的癌细胞

我们医生做手术的时候,只能够切除肉眼看得见的癌症肿块,并且清扫癌症周围的淋巴组织。我们知道,单个的癌细胞是非常非常小的,直径是微米级别的,比头发丝细的多,肉眼根本看不见。直径1立方厘米左右的肿瘤团块,大概有10的9次方细胞,也就是10亿个癌细胞。

做手术的时候,那些隐藏在身体内部,肉眼看不见的癌细胞,我们根本无法切除,因为你不知道从哪里切除,无处下刀。做手术的时候,难免会挤压或者接触肿瘤,甚至引起肿瘤破裂,就有可能造成癌细胞脱落或者播散。当然,正规的外科医生需要严格遵照无瘤原则,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情况,避免医源性播散。

手术后残留的癌细胞怎么办?

根据研究显示,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大概10的5次方的癌细胞,也就是10万个癌细胞。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切除尽量多的癌细胞,如果残留的癌细胞小于10万个,我们的免疫系统可以杀灭这些癌细胞。

如果肿瘤分期较晚,估计体内残留的癌细胞较多,或者肿瘤切缘不净,那就需要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放疗可以杀灭局部的癌细胞,化疗和靶向治疗可以杀灭全身的癌细胞。

对于早期的癌症,我们认为,单纯手术就够了,手术切除肿瘤之后,即使有少量癌细胞残留,我们的免疫力可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中晚期的癌症,手术切除之后,还需要配合放化疗,靶向治疗等辅助手段,杀灭体内残留的癌细胞。

总而言之,手术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肿瘤之后,体内会有少量癌细胞残留,通过放化疗等手段,尽可能杀灭残留的癌细胞。

癌肿瘤切除后使用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体内已无癌瘤细胞,已经获取根治?

谢邀!

手术治疗是癌症治疗的一发手段!特别是对于早期癌症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十分重要!但是,是不是手术以后就没有癌细胞残留了呢?很遗憾的告诉你,不可能!任何手术方法都不可能的!一个细胞有多大?拿最大的细胞,卵细胞来讲,它也才最多0.1个毫米左右!你想想肉眼能看的见0.1个毫米吗?即使可以,千千万万个癌细胞你能切的干净吗?给大家看看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培养癌症细胞的一个小小的1.5mlEP管子!这个管子可以装十万个到一亿个癌细胞!怎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再者,癌细胞是可以通过血液,淋巴结等转移的。手术的时候也可能随着血液和淋巴游走到别的部位。所以,不可能通过手术把他们都消灭掉!

那手术后怎么证明已经获得根治呢?

临床上讲的根治不是把癌细胞全部消灭哦,指的是把原发灶切赶紧了!把局部转移的淋巴结以及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也都切除了。这就是根治术!比如乳腺癌根治,那就是将整个乳腺,包括癌组织周围大概5厘米宽的皮肤,脂肪组织,胸大肌,胸小肌,筋膜以及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和脂肪组织全部切除!切除后送病理检查,如果病理检查回报切缘无癌,那么就算切干净啦。

另外这里要给大家分享一个比较前沿,比较火热的检验,但仍然没有大规模应用于临床,那就是循环肿瘤基因检测(ctDNA)。这个检测目前多用于术后患者和医生监测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我们知道肿瘤细胞也是会死亡的,而死亡的癌细胞DNA片段会脱落到血液中。目前有报道循环肿瘤DNA可以反应是哪个癌症来源的,它甚至可以用于癌症的诊断!看下图这个病人接受了化疗后三个月ct DNA降低,而后在11个月的时候又升高,这个时候医生给与换药治疗,ct DNA三个月内降得不明显,改用克唑替尼后ct DNA显著下降!而这所有的ct DNA变坏和肿瘤体积变化是十分一致的!所以,ct DNA可用于监测肿瘤术后病人的复发与转移。但,由于检测手段先进,费用高昂,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广泛开展。

癌肿瘤切除后使用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体内已无癌瘤细胞,已经获取根治?

在临床上,如果肿瘤切除后,标本的切缘是阳性,那就说明没切干净,反之,如果标本切缘都是正常的人体组织,就说明原发灶切干净了。

如何保证原发肿瘤切干净了?

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标准,有些肿瘤需要保证0.5厘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有的则是直接把整个器官都切除,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为了保证能够完整切除恶性肿瘤。

有两种情况,肿瘤是切不干净的:

1.手术前,肿瘤有明确有转移,哪怕手术后把转移灶切掉,体内还是会有肿瘤细胞残留。

2.手术前没有明确表明转移,但体内已经存在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转移灶,这种情况也是切不干净的。这种情况取决于肿瘤的侵袭性,侵袭性高而且肿瘤比较大的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术后病理判断级别切缘也是阴性,但是其复发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癌肿瘤切除后使用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体内已无癌瘤细胞,已经获取根治?

癌症治疗首选方法是手术切除,目前来说,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病人手术之后并没有获得期望的效果,有的病人术后数月就发生转移,更多的病人两三年之内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不得不接受更痛苦的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癌肿瘤切除后为何会复发转移,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术前评估不足,肿瘤太大或者黏连,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根治性切除;有的是分期晚,手术前可能就有微转移灶而普通CT无法发现;此外也与手术医生技术、手术是否规范、术后是否规范治疗及自身的免疫能力等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正因为癌症易复发转移的特性,很多病人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会不会复发,转移几率有多大。大家最想知道的是有没有防患于未然的办法,有没有办法证明术后体内已经没有癌细胞存在。很遗憾的说,科学发展到今天,虽然技术、药物不断更新,但并没有好的办法来检测体内到底有没有癌细胞残留,没有任何一种办法能证明体内绝对没有癌细胞存在。所以,除了原位癌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医生能够担保手术后癌症病人绝对不会复发或转移。人体结构极其复杂,而癌细胞只是变异的正常细胞,在体内非常善于伪装。所以目前的检查手段无法精确的判断体内已经完全没有癌瘤细胞。所以,按照癌症治疗指南和规范,对于分期略晚的癌症病人,术后需要进行辅助的化疗或者放疗。比如,肺癌术后病人,II期以上的病人需要术后辅助化疗,部分IIIA期病人术后还需要辅助放疗。IB期病人如果有高危因素存在也需要术后辅助化疗。

目前是有几个办法可以大致判断体内癌细胞残留情况。1.增强CT CT可以发现体内直径1-2cm以上的肿瘤,一般作为术后复查评估的常规手段,如果经济许可,也可以进行PET-CT检查,敏感性更高一些,但辐射大,费用高,同样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存在。2.肿瘤标志物 术后抽血查肿瘤标志物可以作为判断术后肿瘤残留的参考指标,比如术前肿瘤标志物高,手术后急剧下降至正常范围,说明手术做的比较彻底,残留可能性小。3.循环肿瘤细胞以及循环肿瘤DNA 这个是近几年的新兴技术,检测癌症病人外周血中是否有癌细胞或癌细胞DNA片段存在,但这种技术目前仍然没有达到临床使用的要求,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还不能替代各种有创检查。

总之,对于癌症术后病人目前没有好的办法证明体内已无癌瘤细胞,所以术后病人需要做的事情包括三件,一是定期随访,二是按指南进行规范的术后治疗,三是放宽心态,天天担忧焦虑于事无补。

癌肿瘤切除后使用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体内已无癌瘤细胞,已经获取根治?

很遗憾,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精确定位术后体内是否还有癌细胞,假如我们能够确定,有些患者就可以免去术后的放化疗了。

细胞其实是个很微小的概念,癌细胞也不例外,是我们肉眼所不能分辨的,况且人体也并非一个开放的个体,我们不可能拿着放大镜把人体内的每一个器官和组织都翻看清楚。

所以,手术切除了可见肿瘤以后,是不是还有癌细胞存留,是否有少许的癌细胞在术前已经进入了血液、脱落进了腹腔、进入了淋巴循环,都是我们所不能准确判定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根据术后肿瘤的病理性质、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有没有脉管侵犯、有没有淋巴管侵犯等风险因素,给出一个风险预判。

经过上述综合评估后,如果是属于分期较早的低危患者,我们就认为残留癌细胞的风险较小,复发的风险低,就不常规推荐做术后放化疗了;如果评估后,属于有高风险,我们就默认残留癌细胞的可能较大,复发的风险高,就要推荐术后的做进一步的治疗。

比如: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以后,对于没有风险因素的I期患者,是不推荐化疗的,而如果肿瘤> 2 cm,有内脏胸膜浸润、淋巴管浸润或血管侵犯,我们就认为有较高的危险因素,推荐术后做化疗,而II期以上的患者常规建议术后化疗。

总之,我们还没有办法百分百判定术后是否有癌细胞残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综合评估,以此来判定风险因素,决定后续的治疗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