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眼里,裹小脚美在哪?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自古以来,尤其是女性对于形态美的追求可谓是孜孜不倦。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政治影响下,为了彰显某种身份或者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人们逐渐对美的追求变得不再那么纯粹。无论世界的东方还是西方,都曾诞生过一些通过残害女性身体而获取的一种变态审美观。如曾流行于欧洲的女性以铅涂最白的脸以及束最细的腰为美;曾流行于日本的女性以剃眉和染黑齿为美;而女性裹最小的脚为美在中国流行了上千年,也残害了中国女性上千年。

古时有“天下美女出扬州”的说法,扬州美女之“美”并不在容貌上,也不在身材上,而是那一双“黄鱼脚”的瘦削为时人称道。明朝时的大同府、宣德府被视为美人产地,也是因为这两个地方女子的小脚而出名。清末的湖南益阳小镇桃花江的美人之名远扬,以至被谱为歌词,也是因为该地女子的小脚闻名于世。

古代的女子通过缠足,使得自己的脚变小。今天大多数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女子缠足起源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从文史资料和古代图画、雕塑以及考古发现的古代女鞋实物来看,宋朝之前的女子并不缠足。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以后的《墨庄漫录》中记述:“妇人缠足,始于近世。”,《墨庄漫录》的作者张邦基是两宋相交时期的人,他说得“近世”应该指的是北宋的某个时期,但绝对不是北宋初期。

元代文学家陶宗仪在其编著的笔记《南村辍耕录》中记载,女子缠足在“熙宁、元丰之间,为之者犹少”,其中的熙宁和元丰是北宋神宗赵顼不同时期的两个年号。也就是说,在北宋神宗年间(公元1067年至公元1085年)已有女子缠足的习俗,但那时“为之者犹少”。从而可推知,当时的缠足风俗出现应该不会太久。因此,北宋初期妇女尚未缠足。北宋中期开始出现女子缠足现象。

之所以缠足习俗产生于北宋时期,和当时的统治者对缠足的推崇是分不开的。宋朝的皇室和宋朝的上层社会的女子是最早开始缠足的。《宋史·五行志》中记载:“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 宋代罗大经创作的文言轶事小说《鹤林玉露》中说,宋朝公主普遍缠足,有人自称是柔福帝姬(公主),因其脚大而被怀疑是冒充。《鹤林玉露》虽以议论为主,但仍记有可资考证的史料。当时的文人对缠足很是推崇,他们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将女子的小脚称为“宫样”、“官样儿”等。因此可见,缠足起自北宋时期的官僚贵族阶层。

北宋后期,女子缠足习俗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当时的汴京已出现了“花靴弓履”,也就是专门的缠足鞋。同时,贵族缠足也逐渐开始向民间发展,被称为“错到底”的缠足鞋在民间已经非常流行。进入南宋以后,女子缠足的风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目前流传下来的南宋时期的绘画来看,当时的妇女穿弓鞋已经很普遍。南宋末年,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所收藏的两幅宋代绘画《搜山图》和《杂居人物图》中,所描绘妇女的脚都非常纤小。在福建福州的一座南宋墓葬中,出土了六双女鞋,其长为13.3-14厘米,宽4.5-5厘米,是典型的南宋妇女缠足鞋。

女真人建立的金朝,起初在和北宋作战时以获得缠足女子为乐。后来,在汉文化的影响下,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女真女子也开始缠足。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对缠足的态度是自己不缠足,但也不反对缠足,相反还对缠足持赞赏态度。如此以来,元朝的缠足风气又得到长足的发展,到了元朝末期,竟然出现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

明朝,女子缠足进入了盛行期,女子是否缠足已经成为了社会地位、贵贱等级的标志。对于身份地位低下的女子,是不允许缠足的。比如明朝时期,浙东丐户的男子不许读书,女子不允许缠足。明朝的女子缠足还有许多讲究,女子的小脚不但要下,而且脚背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缠足言必三寸也是始于明朝。

明朝的女子缠足风俗已经普及全国,山西大同府以及河北宣德府都以缠足而闻名,明武宗朱厚照还经常在这两地选美。明末张献忠屠川,就砍了大量女子的小脚,乃至堆积成山,被称为 “金莲峰”。在攻占湖北襄阳后,他又故伎重演。可见当时四川、湖北一带女子缠足的风气非常盛行。

满清入关后,为了加强统治,开始在汉人中推行满洲习俗,因为满人女子不缠足,所以清廷在推行汉族男子必须剃发的“剃发令”的同时,也下令禁止女子缠足。清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清太宗皇太极就曾下令禁止女子“束发裹足”;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清廷规定,有抗旨缠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里;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清廷再次申明禁止缠足的政令,但此时的女子缠足之风已经难以禁止,到了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不得不撤销禁止缠足的禁令。

清廷撤销缠足禁令,使得那些迷恋缠足的人欣喜若狂,甚至得寸进尺。在他们的眼中,汉族男子因向满清投降而接受了剃发,而女子拒绝投降满清,而继续缠足。他们以所谓的“男降女不降”而沾沾自喜,聊以自慰。至此以后,凡是汉族聚居地区各个社会阶层的女子,不论富贵贫贱,都纷纷缠足。对于这些女子来说,缠足与否,缠足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她们的终身大事。当时,对于女子小脚的推崇已经到了癫狂的状态,“三寸金莲”更是深入人心,甚至有些女子的小脚还不到三寸,以至于因脚过小而行动不便,出行均需要人抱的地步。人们将这类女子称为“抱小姐”,这样的“抱小姐”在当时的社会是大受欢迎。

女子缠足的风俗在清朝达到了鼎盛的同时,反对缠足的声量也越来越大。当时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清醒地认识到缠足对女子的危害,他们从不同角度力辟缠足之非、反对缠足。如清代文学家袁枚以及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等,他们都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表达出对女子缠足的抨击和反对。

清道光年间,随着西方大量的传教士涌入中国,由外国人开办的耶稣教会开始发起了天足运动。所谓天足,就是未经缠裹的女子的脚。基督教徒史子武编著的《劝入脚图说》是第一部宣传放足的大众性读物,由于当时的中国人对洋教非常抵制,这本读物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同样信奉上帝和耶稣的太平天国却把禁止缠足付诸了实践,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禁止妇女缠足,违者斩首,当时在太平军控制的地区也确实严厉执行女子缠足禁令。

清末,一批维新志士再次发起了反对缠足、崇尚天足的天足运动。康有为就在他的老家广东南海联合一些开明绅士创立了“不缠足会”,之后又在广州成立粤中不缠足会,提倡妇女不缠足。该会成立之初,会员便达万人以上,康有为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戒缠足会檄》。在反对女子缠足问题上,康有为也是身体力行,自己女儿到了缠足的年龄时,他拒绝为其缠足,遭到了族人和家乡人的强烈反对,但康有为不为所动,这成为近代反缠足运动中的一段佳话。

盛行了近千年的缠足习俗,对于女子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但是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婚姻。一些天足运动者便从婚姻这一至关重要的症结入手,开始瓦解缠足这一陋习。比如民国时期山东省就曾让各县小学校的学生,都戴上臂章,上面写着“不娶小脚女子为妻”,类似的宣传逐渐在其他地区也陆续展开。由于抓住了“婚姻”这个关键,并长期坚持不懈地对民众灌输“不娶小脚女子为妻”的观念,再加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娶小脚女子为耻”、“娶天足女子为荣”的时尚。那些思想再顽固守旧的父母,为了女儿的终身大事,也不得不放弃缠足的想法。新中国成立后,女子缠足的恶习被彻底废止,中国的妇女才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在古人的眼中,为什么对女子的小脚如此推崇?这和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有关,古人对于女性美的要求就是要体现出她们“阴柔”的一面,娇小,柔弱,娴静。女性美的特质也体现在一个“小”字上,樱桃小口,瓜子脸,杨柳细腰,纤细手。当然,脚也不例外。虽说宋朝之前并不存在女子缠足的习俗,也未出现刻意追求女子小脚的狂热现象,但是以女子纤小的脚为美的观念是存在的。汉朝的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就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之句,明确对女子纤小的脚进行赞美。

北宋时期的皇家和官僚阶层认为女子的小脚是美丽的,于是女子便通过缠足使得自己的脚变小,以迎合统治者的审美心理。缠足之后,女子的风采和步态完全被改变,行走极为拘谨纤婉,整个身躯看起来弱不禁风,摇摇欲倒,从而产生了楚楚可怜的感觉。而这种“可怜的感觉”,使得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们,产生了极强的自身优越感。他们将自己变态的审美情趣,建立在对女子身体摧残的痛苦之上。

那些文人骚客们,无不以裙下纤纤作弓样为美。他们通过文词诗赋,赞美女子小脚 “莲步娉婷”,“踏春有迹”,“步月无声”,还有诗曰“一弯软玉凌波小,两瓣红莲落步轻”。这种以小脚为美的畸形审美,在文人骚客的推波助澜下,使得人们把小脚视为女性美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重要的条件。因此,还产生了“脚小能遮三分丑”的俗语。对于当时的女子来说,即便容貌平庸,身材一般,但是只要脚缠得好,你就会受到人们的称赞,从而使得美人之名远扬;相反,哪怕你美若天仙,但却拥有一双大脚,便大煞风景 ,最多落个“半截美人”之名而被人嗤之以鼻。

古往今来的女子,都是爱美成性的。为了获得“美”的赞誉,即使伤皮破肤,断骨折筋,也在所不辞。正是这样一种爱美之心,使得那些追求小脚的女子盲目信从、刻意修饰、力事缠足,争妍斗媚,为美不甘落后。在她们看来,美貌、身材、肤色是天生的,任你后天如何努力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但是一双“妙莲”的小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获得。在“要得人前显贵,还得背地受罪 ”观念的影响下,缠足之风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

宋朝理学是女子缠足产生兴起的最大推手,女子的脚被裹成“三寸金莲”后,困守家中,甚至站立、行走都要扶墙靠壁,这就对她们的劳动和外出行走方面有了一定的约束。这样一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习俗便顺理成章,同时也让“男强女弱”成了铁定事实。女性如有什么不满,也很难起身反抗,唯有忍气吞声,听任摆布。这是父权制社会对女性施行的压迫和控制。

女子被摧残的小脚,也成了酸腐文人玩乐的工具。自宋代开始,许多声色场所的欢宴中就流行起一种“行酒”游戏,客人将酒杯放入女子的小鞋里来传递、斟酒、饮酒,从头至尾突出的都是女子的小脚和她们的小脚鞋。自从鞋杯行酒形成风气之后,又产生了一种瓷质鞋杯以供人饮酒取乐,明清时期景德镇就有这种青花小脚鞋杯出产。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前后,北京密云的莲痴老人还专门请匠人张德林制成了景泰蓝鞋杯。

酸腐文人不但嗜好以女子的小脚鞋玩 “行酒”游戏,甚至兴趣盎然地把探讨女子小脚当作“学问”来做。他们耗费大量的精力和笔墨来对女子的小脚进行品评,以卑劣为乐事,以下作为荣幸,惟恐不能将玩小脚的美学成分和调情作用诠释清楚。北宋文人苏轼的一首《菩萨蛮》,其内容为:“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专咏女子缠足的诗词。

清朝时期,一位自诩为“香莲博士”的文人方绚,在他写的一篇题为《香莲品藻》的文章中,费尽心机地把女子的小脚划分为五式九品十八种,并逐一的进行品评和赞赏,方绚因此而名声大振。那些封建文人士大夫们视女子为玩物,养成病态的审美观,以玩赏女子小脚为癖好,甚至还制定出了女子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 尖、 弯、 香、 软、 正。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们根本不会顾及女子在缠足的过程中所遭受的折磨和痛苦。

女子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是对女子身心的一种摧残。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这种陋习也被废除。如今在乡间村舍之中,偶尔还能遇见缠足的老人,她们是最后的小脚女人。

在古人眼里,裹小脚美在哪?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裹小脚并不是小脚本身美,也不是裹着小脚的女人美,而是古代男人的心里有种统治者和控制欲的满足美。

裹足女人脚太小,支撑身体时不能保持平衡,很难掌握重心,走起路来左摇右摆,密步轻移。可在男人眼里就是婀娜多姿,小鸟依人,满足了古代男人的视觉享受;女人裹着小脚,走不出深宅大院,断灭了接触外界的念想,更谈不上红杏出墙了,这是男人控制欲的最大满足。所以,在古代男人的眼里,裹足的女人全身透着美。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统治阶级的男人三妻四妾或一妻多妾,为妻为妾的女人成群共侍一夫,扮演着性奴的角色。

嫁给有钱人家的女人不是妻便是妾,妻主家庭内务,管理内眷;妾只需每天涂脂抹粉,取悦男人。妻是明媒正娶,在家庭中有着皇宫中正宫娘娘的地位,管理家政,掌握着内眷们的生杀大权;妾是奴隶主和封建主用钱买来的性奴,是男人的私有财产,是男人可以买卖与赠送的物品。妻也好,妾也罢,她们的共同点就是对男人绝对服从,同侍一夫而不可越雷池半步。男人有一妻多妾,还可以四处寻花问柳,女人稍有外心便死无葬身之地。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女人为了取悦男人而不惜摧残身体,一味地投其所好;男人以貌取人却忽略女人的天生丽质,注重女人伤筋动骨的人造美。

在缠足之风盛行的年代,妈妈们怕女儿嫁不出去,都会精心又残忍的为女儿裹足。为了达到缠足的七个标准:瘦、小、尖、弯、香、软、正,会不惜缠断女儿足底筋骨,变足部正常形状为畸形。为了让自己的女儿长大后赢得男人的青睐。拼命使女儿小脚能够拥有:形、顶、资、神、肥、软、秀七种美。苏东坡《菩萨蛮》一诗中道“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不难想象宋朝人们对女人裹小脚的认可和赞美。古代男人们看女人,不品头只论足,争相观赏、把玩女人的小脚,赞美小脚为“金莲”、“三寸金莲”、“香钩”等等,男人们却从来都不会理会小脚背后的辛酸和女人们伤筋断骨的疼痛。

现代的女人们啊,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较古代裹脚女人而言,我们不只是少去了裹足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摆脱了一生的桎梏。

在古人眼里,裹小脚美在哪?

要问小脚有多美,能让活人打断腿!

我们家是满族人。具我姥姥说,满族旗门姑奶奶不准缠足,但是,她的一位大姨,愣是在二十二岁的高龄,毅然决然找外科大夫,不惜断腿残疾,也要削脚缠足!

故事发生在光绪年间,我姥姥的大姨,那时是个妙龄女子。自从洋务运动以来,西风渐近,京城里本来就是“跑野马”的诸位宗室女子,越发的活泼外向了。

满族女子和汉女不同。没有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的传统。西山放鹰,关厢跑马,广合楼戏园子,交民巷番菜馆,格格们常出常入。我姥姥她大姨当年是个戏迷小姐姐,成天就是个泡戏园子里。一听一下午。

一日,在庆王爷福晋的寿宴上,一位汉族官员登台献艺,来了一段岔曲。只见他长衫素衣,眉目俊朗。声声慢起,曲入人心。一时间一片喊好。这位身段清亮,品貌风流的成熟大叔,立刻迷倒了一众票友子弟。这底下就包括一个戏迷小姐姐,我姥姥她大姨:贞格格。

一念情起,不知所以……

和汉女的“万般柔情,一声叹”不同,满族宗室格格是“万般柔情,立马干”!贞格格立刻连跑带颠的找老福晋去了。给老福晋磕头,请老福晋成全。

把那个英俊的中年男人指给我吧!

这里有个缘故。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为了缓解满汉矛盾,鼓励满汉通婚。但是,在上层,没什么人响应。庆亲王正愁没典型呢。所以经常听政的贞格格,借此机会,自告奋勇要嫁汉官。

可巧,这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大叔刚死了老婆。两下里一扫听,一拍即合!

三十五岁的汉族大叔三品进士,好像是姓程,奉旨迎娶宗室县主:贞格格。

看着洞房里的识文断字的高知大叔,贞格格乐得合不拢嘴!

但是,万没想到,“大叔控”贞格格大婚之后发现,丈夫对自己就是,尊敬尊敬再尊敬。一家子都无比尊敬她。和如今的婆媳矛盾不同,贞格格的公公婆婆,天天站着给儿媳妇端饭盛汤,请安拜见。可那位大叔,就是整天拉着脸,对她爱答不理的,一副生无可恋的丧模样!

贞格格亲自动手打来的野鸭,丈夫不想吃。贞格格亲自绣的荷包,丈夫不爱看。贞格格穿上汉装,丈夫就是一句话:“格格不必如此,还是着旗装吧!你穿汉装也别扭!”

看着到嘴的大叔,半死不活的状态,贞格格伤心极了……

她回娘家给大家诉苦。她嫂子告诉她:“咱们旗门老娘们和汉人不同。一双大脚片子,走道咚咚作响。身段挺直,腰杆粗壮没有那股子媚劲儿。

人家汉家女,那是一双金莲值千金。走道儿那是,风摆杨柳,婀娜多姿,伸雁脖,含素胸,弯秀腿,垂凤目。哪像咱们这么直不愣登的样呀!

咱上顶“小牌楼”,下踩“花盆底”。咱们讲究个直直挺挺,大步流星。上跨马,下拉弓,咱们就是“硬娘们”。她们是“软豆腐”。根本不是一回事!

你死了这心吧!趁早脱了这汉服,你又没裹脚,穿着不伦不类。”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贞格格一听,一咬牙,一跺脚:“为了我们家大叔,我喝出去了……”

她怎么喝出去了,她上东交民巷,找德国大夫去剁脚丫子去了!

贞格格拿着自己老爹的房里姨娘(她老爹也喜欢小脚女人)的秀鞋,直接就奔德国洋大夫那里去了。她指着这鞋说: 我要穿进这鞋去,多多少肉,你就剁多少!甭废话,剁!”

德国大夫看了看贞格格那“四零”的大脚片子,直皱眉。说:“要是想穿进这么小的鞋,脚趾头得全去了。你就等于断腿了,残疾了!”

贞格格大义凛然的说:“不怕,我们家有的是老妈子,抬着我走,残疾了我认了!”

德国大夫连连摆手说:“不敢不敢。这种手术我没做过。”

贞格格一听,把随身的鞘刀抽出来了!“你做不做?我又不差你银子”。

大夫只得给她打了麻药。闷过去了……

再醒来 就是丈夫在她面前了。大叔感动的一塌糊涂呀!德国大夫认识大叔,告诉了他,妻子为了他的审美,要剁脚趾头的壮举……

大叔一听,激动的都流泪了。

都说宗室女骄横跋扈。当初,他在戏台上让格格一眼相中,颠凤求凰。倒追逼婚。汉家女子哪有这样的礼法呀!大叔觉得很屈辱。所以他不喜欢贞格格。觉得这位小姐姐的倒追,玩弄了自己清纯的感情。

没想到这么金贵的格格,为了穿上汉服,全了汉礼,为了我要剁脚丫子。残疾了也在所不惜。这真是“节烈奇女子,疯狂脑残粉”呀!我得这样一佳偶,夫复何求呀!

自此,二人据说感情升温了。大叔看着自己的这个满族“疯狂小粉丝”,也不那么讨厌了……

但是,飘花柔柳,凌波仙子的小脚情怀,倒是让贞格格向往了一辈子。

这正是:自古痴心女,最难过情关!

在古人眼里,裹小脚美在哪?

首先是恋足癖,这不仅仅是古人,我们现代很多人都迷恋丝袜美足。纤细白嫩的玉足总是很能撩起男人的欲望。因此,古代男人对女人脚产生兴趣是完全正常的。我们现代人对缠足的感觉丑陋,很大程度上源于网络上流传的缠足者足部的照片,那不是一般的难看,因此我们会产生缠足臭的错觉。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照片都是老太太的缠足照片,她们的脚丑,看看她们的脸,同样很难看,甚至说她们全身难看。因此,她们脚部的丑陋,不能全部算到缠足头上。我们现代人有一个非常类似于缠足的审美,就是非常流行的尖头高跟鞋。可见我们和古人一样喜欢尖尖的脚。同时高跟鞋,让女孩脚部只有半个脚掌着地,脚背绷起与小腿融为一体,给人脚显小腿显长的感觉。这就和古人缠足有种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我们现代人的方法比起古人那痛苦是小多了,算是进步吧!其实啊!我们对女性身体的着迷,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我们的想象和我们对女性的占有。古代女性的缠足不太容易露出来给人看,看到女性的裸足是实际上是占有这个女性男人的福利,占有的快感远远超过外形的美感。什么是美,一切源于我们的想象。尖尖的小脚我们觉得很美,于是我们开始想象,当我们知道它原来如此的时候,我们产生巨大的满足。

在古人眼里,裹小脚美在哪?

第一,封建社会对女人的残害就是褢脚,对男人的残害就是阉割,只有痛苦何来美感!

第二,裹脚出现在宋明以后,而并非汉唐盛世。有诗为证:苏东坡《菩萨蛮》一诗中道“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具说还制定出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 尖、 弯、 香、 软、 正。

第三,什么原因。有人说古代女人裹小脚是为了使走路的姿态好看,如同自制的高跟鞋;有人说女人裹小脚是为了以后生孩子便于自然分娩;还有人说裹小脚的女人能显得小鸟依人,让男人更喜欢。其实裹脚就是文化陋习,更是男权社会的满足性心理倾向的产物。

在古人眼里,裹小脚美在哪?

小时候见过我的姨姥姥,她就是裹了小脚的,走路颤颤巍巍,重心不稳,还拄着拐杖,从没发现有什么美感。直到看到了《白鹿原》李沁的田小娥走路,忽然明白古代男人为什么喜欢小脚女人了。

甚至不少文人都写过关于小脚的诗,辛弃疾的菩萨蛮“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说的就是女子一双金莲,弱柳扶风的姿态。


古人认为女子以娇弱为美,裹小脚限制女性行动,让女性呈现出“弱柳扶风”的姿态。

我们大部分人都习惯先入为主,把小脚和老太太联系起来,还有脑海里那些骨头畸形的图片,而不知道古人为什么还要说小脚美,因为没有看到古人所追求的小脚女人“弱柳扶风”的姿态。

辛和革命之后,女性才开始逐渐不再缠脚,距今百年左右。所以,现代人见到的小脚女人基本上都是老太太了,身形佝偻,大多需要拄着拐杖。还有脚不再是隐私部位,世人看到了裹脚布下畸形的骨头,只觉得病态和疼痛,因此不理解古代人为有这种畸形的审美。但是,要明白古人夸女人小脚美,夸的都是年轻女人,哪有夸老太太的。

古人欣赏的是年轻的女性光滑柔嫩的小脚,莲步轻移,弱柳扶风的姿态,跟我们现代人看到的是老太太佝偻着身子颤巍巍的姿态,根本没有可比性。看看李沁这样的,现代人看也觉得别有风情。


在古代女性的脚属于私密部位,具有两性色彩,小巧精致满足男性的审美。

在以男权为尊的封建时代,女人裹小脚迎合了男性的男性的审美,古代女子的双脚从不外露,属于隐私部位,甚至被等同于“xing 器官”,所以一双金莲所代表的含义就更丰富了。西门庆第一次和潘金莲在一起吃饭时,摸对方小脚,就具有极强的暗示意味。

古人为了欣赏女子的小脚,甚至还制定出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 尖、 弯、 香、 软、 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真是博大精深。

相传晚晴才子辜鸿铭就就有玩赏女人小脚的怪癖,每每写诗作文时候,就让小妾在旁伺候,一遍玩赏小妾的三寸金莲一边写文章,据说这样可以文思泉源,灵感不断。这真是一个有味道的怪癖!


小脚的审美历史,就是女性的一步血泪史。

当以小脚为美的审美形成之后,小脚与婚姻市场挂钩,就促使女性不得不裹脚,摧残身体。

在以前,媒人说媒,要看姑娘的脚,姑娘缠好一双小脚,就能嫁个好婆家。大脚就被嫌弃,甚至嫁不出去。

在红楼梦中,尤二姐进入贾府,贾母就把她仔细瞧了一遍,之后,鸳鸯又拉起尤二姐的裙子,贾母瞧了她的小脚说“是个齐全孩子”。证明当时娶妻纳妾都要看是否有一双金莲小脚。

为了能嫁个好婆家,有女孩的家庭从4、5岁开始就给女孩裹脚。缠足前先用热水烫脚,趁着脚还温热,把脚拇趾外的四个脚趾向脚底弯曲,紧贴脚底,并在脚下趾间涂上明矾,时间一长,脚缠得弓弯短小,使脚底凹陷,脚背隆起,脚的长度会被缩短。到了七八岁,一双小脚就就初具模样了。俗话说“小脚一双,眼泪一筐”,不知道女性的一双小脚后面包含了多少眼泪。

我姥姥现在90多岁了,见过她的脚,非常畸形,脚趾变形,但也不是小脚。因为她当时已经开始缠足了,小脚还没成型,社会上开始宣传“放足”她就放开了,虽然不影响走路干活,但脚趾部分已经变形。


到了现在,虽然没有了裹小脚的习惯,但是现代人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着“小脚”的审美,那就是女人的高跟鞋。穿上高跟鞋,身体重心前移,不得不挺胸收腹,臀部也会上翘,形成S型曲线。高跟鞋头尖尖,并且只有脚掌部分着地,就显得脚部更加精致。看看明星走红毯,哪个不是恨天高,配上礼服,气场立刻就来了。

不得不说,对女性来说高跟鞋是个伟大的发明。重要场合可以穿上高跟鞋增加魅力,日常休闲穿上一双运动鞋,放松身体,自由舒展。让现代女性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有了自由选择美的权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