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是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何算不上是个称职的皇帝?

是的!宋徽宗的确诸事皆能,惟做皇帝不能!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宋徽宗其人。

赵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1100年,哲宗死,无子,皇太后向氏便与诸臣商议,在神宗诸子中选嗣即位。由于长于赵佶的十位兄长除九哥赵佖之外,皆亡故。而赵佖又有眼疾,失去机会,于是赵佶被向太后等立为帝,时年十八岁。

1125年,金兵南下,赵佶惊慌失措,传位赵桓,即宋钦宗,自己准备逃命。1127年,开封城破,微,钦二帝及数万宗室,大臣被俘。在受尽百般羞辱和虐待中度过了八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即位之初,赵佶也许是摆摆样子,他生活上戒奢求俭,下诏求直言,政治上励精图治。可仅仅一年之后,就佷快露出了他的本性。

建中靖国元年,向太后病逝。解脱羁绊的赵佶完全没有了顾虑,大奸臣蔡京很快被召入京供职。接着,善于逢迎拍马,投机钻营的高俅、杨戬等六贼齐聚赵佶左右。赵佶执政二十五年,蔡京就做了二十四年的事实宰相,可见,终徽宗一朝,政坛怎能不昏暗!徽宗曾说:太平无事欢乐多。为了追求自己的欢乐,赵佶无所不用其极。他喜欢奇山异石,遂命人从全国各地运来奇石,称为“花石纲”。他笃信道教,迷恋成仙,自封道君皇帝。于是大兴土木,在全国兴建道观,设二十多阶官职给道人,并发放俸禄。

另外,在他执政期间,广修宫殿楼台,以粉饰太平。由于他喜欢收藏,于是各级官员搜刮民脂民膏,竭力奉迎。由于他生性放浪,十分贪恋女色,乃命人广罗天下美女,充实后宫。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徽宗的各种喜好放在普通人身上,至多倾家荡产。而做为帝王,就成了社稷和百姓的灾难!

由于赵佶的荒淫颓废,导致政治昏暗,经济倒退,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民变四起,各地暴发了以反贪官或推翻政权的农民起义。由于神宗,哲宗积累的财富到了徽宗手里,已被挥霍一空,赈灾无款,平叛无银,国家积贫积弱到了微宗一朝达到了顶峰。

屋漏偏逢连阴雨!内忧未解,外患又生。金国灭辽以后,就不满足仅居北方荒凉之地,一步步对大宋疆土蚕食。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的赵佶只会吟风弄月,赏花问柳,哪里懂得战事!更加上他所信任的六贼等权臣只会逢迎拍马,搜刮民财,同样不会也没有心思为国抒难。终于,1125年,金兵来犯,徽宗及大臣束手无策,仓遑之中,徽宗让位给儿子赵桓,准备随时南逃。靖康二年,开封城破,徽、钦二帝及文武官员、宗亲皇室等数万人被俘。此事称为靖康之耻或靖康之变。赵佶,也成为历代皇帝中的奇葩,中原文明由此饱受摧残,黄河流域文化搁浅,汉族民众的自尊严重受挫,赵佶罪莫大焉!

被俘后的赵佶等辗转被押至五国城,在那里受到了无尽的屈辱。国破家亡,身陷囹圄,此时的赵佶,应该对自己的过往经历有所懊悔:

彻夜西风撼破扉,

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

目断山南无雁飞。

家国往事,不堪回首。

途经一寺院,赵佶题诗一首,深含悔恨与自责:

九叶鸿基一旦休,

猖狂不听直臣谋,

甘心万里为降虏,

故国悲凉玉殿秋。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宋徽宗是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何算不上是个称职的皇帝?

艺术和治国怎能连在一起?!

徽宗在艺术上有很高造诣,但玩物丧志,为了自己爱好,搞花石纲,劳民伤财,所以他的艺术之路,反而是坑民之源!

宋徽宗是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何算不上是个称职的皇帝?

宋徽宗把艺术从帝王之角度推向极致,宋徽宗把江山都主降给了实力小于自已国力的敌人,故历代人称其为极不称职的皇帝,而称其为卓越的艺术家是正确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宋徽宗首先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书法推向极致。

就凭赵佶这个在书坛创造了瘦金体的皇帝就值得大书一笔。他的瘦金体确属空前绝后。

抛筋露骨到了独具特色的地步,一个日理万机之皇帝能静下心来独创书体,独创用于中国伟大的工笔画的专利书体,真是难能可贵到了无以附加的艺术地步,更不用说创作了独具风格的草书《千字文》了。皇帝书坛第一的称号也毫不为过。

画坛更是开宗立派,标新立异了,宋代文人画,赵佶的地位不亚于画坛任何一个顶尖高手。赵佶在文人画方面塔称举功至伟。

然而一个跨领域的预尖艺术大师,让他兼任皇帝一职,确实有点"大才小用"了。起码是专业,天才不对口。

任人唯贤最起码要知人善任。由于专业不对口,才让一个“伟人"脱变成了误国失国的"罪人",让他的专业没有发挥好,兼职也失误出了一个天大露洞。

这能怪谁呢?

(认同请关注,诚谢)。

宋徽宗是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何算不上是个称职的皇帝?

赵佶的开场

对于宋徽宗赵佶来说,他的人生就像是上天开的一个玩笑,宋朝尚文,这正称了他的意儿,生于帝王家,一身的才华,本可以做个闲散王爷做着自己的事情这就么过潇洒一生,本来怎么说也轮不上自己坐的龙椅,但是事有不巧。可是赵佶偏偏生在帝王家,又偏偏得了向太后的青睐坐上了帝王的椅子上。

这便开启了赵佶喜剧开场、悲剧落幕的一生。

赵佶是个才子,宋朝是个全天下才子最喜欢的朝代,这里的才子可以凭借才学一展宏图,若是李白、杜甫生在这个朝代,或许就不用发出这样的悲愤“行路难,行路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从他的成长经历和人物脾性决定了他不适合做皇帝。但是不只是他优渥轻佻的生活环境,还有一些外部因素。

赵佶从出生便是生活肆意轻佻,随心所欲,不辨忠奸。

其一、局势混乱。或许刚开始的赵佶是有一展拳脚的想法,但是这种雄图大志很快就淹没在向太后强势的把权执政中。当时王安石变法,朝堂分为新旧派的混乱局面。初是向太后把权,然后是蔡京权势坐大,左右朝堂。而此时的赵佶正被高俅、蔡京拥着蹴鞠、斗鸟,逛青楼。

电视剧《一脚定江山》里面就是以逆臣高俅为原型。而被炒得最火的名妓李师师只是与赵佶有交集众多名妓的其中一个,所以赵佶还有一个民间雅称“青楼天子”。

其二、赵佶打压忠臣,亲小人,远贤臣。以章惇为例,他曾言“赵佶不可为君”甚至在赵佶即位后,又请太后”权同分军国事”,章惇是谁?是先帝宠臣,朝堂上能说能怼能无畏谏言(惯是有些残忍),朝堂外能率军杀敌西夏和辽,收复失地。但是赵佶容不下这里沙子,再经过身边的人撺掇几句,就以“对先皇不敬”的名义将其知罪。后又经蔡京打压异己,而此时的朝堂之上基本已经没有可用之人。

其三,宋徽宗的昏庸无道,使得百姓生活痛苦不堪,外有敌军入侵,内有农民起义,一次次消磨和重创着北宋的元气。

赵佶这个帝王无比自私,且没有血性的最终表现在于:国家危难和百姓水深火热之中,他还能旁若无人地纵情玩乐。

而此时的农民起义四起,《水浒传》便是以此背景。

而宋徽宗就在这种声色犬马的浪荡生活中,自己以为远离了烦恼,直到最后被抓获折磨致死方才醒悟。

宋徽宗虽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处处想着利用帝王的权势,为自己的潇洒劳心服务,置百姓与江山不顾,这样一个没有责任心和丝毫骨气的人,怎么也不适合坐在这个位置上。

虽然赵佶不适合做皇帝,却是个实打实的才子。

自小爱好学习,丹青笔墨、琴棋书画、骑射、蹴鞠无一不通,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自创了“瘦金体”,绘画方面更是开启了帝王第一人,据说"寓物赋形,随意以得,笔驱造化,发于毫端,万物各得全其生理" ,代表作甚多,这里不一一赘述。

有人拿他和南唐后主比,两人都是才子,都是被推上皇位。据说,赵佶出生时,宋神宗曾梦到李煜,后来果然生出一个才华横溢的皇子。

但是后主是亡国之君,他前面的几个皇子一个个全死了,他才被推上皇位。他也曾致力于改变国情,但是那腐朽的南唐政权已然是他一个空有才华、一腔热血却无治国治军才能的李煜可以扶得起来。

赵佶的悲剧和北宋的灭亡跟赵佶有直接的关系。有人曾说,若不是赵佶登帝,或许北宋王朝还能数载,笔者是赞同这句话的。

当然笔者更加认同赵佶只适合做个艺术家。

以上便是笔者的理解,欢迎留言。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宋徽宗是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何算不上是个称职的皇帝?

宋徽宗是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何算不上是个称职的皇帝?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宋徽宗在艺术方面有如此成就,也不难想象他的皇帝当的有多糟糕了。搞艺术是他的主业,而皇帝只是他的兼职。

宋徽宗原是一位逍遥王爷,整日读书写字,本来也就这样过完无忧无虑的一生,然而他哥哲宗患上重病,他的心思就开始活泛起来了,因为哲宗无子,继承人只会在兄弟几个中产生,而帝王的无上权利对于任何人都有致命的吸引力,于是他有意的向最具声望的向太后靠拢,最后成功上位,成为大宋第八位皇帝。

那么我们分别从艺术和政治上来看下宋徽宗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艺术造诣

宋徽宗是一位不世出的艺术天才,加之他后天的努力,艺术成就蜚声宇内。他独创的“瘦金体”,和他的花鸟鱼虫工笔画等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流传下来的墨宝都是稀世珍品,而他设立画学,纳入科举考试,推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如果他是书画协会会长,前途当不可限量。

政治缺陷

宋徽宗初登大位时,也曾中规中矩的当过两年全职皇帝,但极具艺术气息的他马上就不甘寂寞了,他重用以蔡京为首的“六贼”,祸乱朝纲,而他自己也被带坏了,在吃喝玩乐,奢靡享受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而朝政对他来说也变成了负担,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总结:宋徽宗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前半生奢靡,后半生悲惨,从九五之尊到阶下之囚,可谓尝尽人生至乐至苦,他艺术成就高绝,政治才能平庸,他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当这个皇帝,而正因为他的昏庸,直接导致了大宋变南宋,改变了历史格局,他昏君之名实至名归。

宋徽宗是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何算不上是个称职的皇帝?

有句话说男怕入错行。赵佶作为宋神宗十一子,他若好好的做他的王爷 ,可能艺术成就更高,北宋可能也不会亡国。就比如李煜,好好的做着他的艺术王爷,皇位偏无端地落在他头上,艺术才能高不代表治国能力强,结果做了亡国之君。

当时的宰相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一语中的。但太后在其他几个大臣的支持下偏立了赵佶做皇帝。

赵佶即位后昏聩无能,打击疏远正直有才能的贤臣,重用蔡京、童贯、高俅和杨戬四大奸臣,过份追求奢侈生活,只顾自己享乐,完全不顾臣民苦难,搞得国内民不聊生。而对外又软弱无能,丧权辱国。他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