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历史人物其实近乎完美却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为什么?

谢谢邀请!

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留下浓墨重彩的英雄豪杰,也可以说在历史长河中比较有存在感吧。比如说,三皇五帝,春秋五霸,诸子百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这些人无不在特定的时期书写了历史,从而也丰富了历史。

可是人非圣贤 ,谁能无过。尽管一些人推动了历史的车轮向前迈进,或者留下丰功伟绩彪炳史册。但是如果把这些人一个一个剖析开来,会发现毎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性格缺陷,会留下浓淡不一的人生污点。

想来想去,我觉的“近乎完美”的历史名人倒还有很多,只是差不多都比较有存在感。比如周公、孔孟、刘秀、王阳明等等,提起这些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近乎完美”中存在感不强的人,还真有一些,比如:唐宣宗李忱,后周世宗柴荣,明孝宗朱祐樘等,这些人的名气远逊于唐宗宋祖们,但在史学家的眼里,这些人极少有污点,近乎完美。可今天我想说的,却是另外一个人,宋孝宗赵眘。

赵眘,初名伯琮,为太祖匡胤七世孙。因高宗赵构无子「一子早幺」,遂被构收养。1162年,赵构禅位于赵眘,自居太上皇。从此,赵宋帝王便重新回到了太祖一脉。

即位后,赵眘立即召主战派张浚入朝复职,商议北伐。不久之后,为岳飞平反,追封谥号,释放当时被囚、流放的岳飞后人及手下。接着,命张浚帅师北伐,虽遭挫败,但巳挽回军心民心。后与金签署和议,史称“隆兴和议”,改岁贡为岁币,改称臣为称侄,虽属无奈,但也为南宋维持了四十余年的和平时光。

外患平息之后,孝宗把精力集中在恢复生产,关注民生上。他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并以身作则倡廉示勤,使百姓安居乐业,家给人足,史称“乾淳之治”。

在个人品行方面,孝宗为人敦厚,以诚待人。不事张扬,事必躬亲。尤其是孝宗的“孝”道,为世人称道。高宗驾崩后,孝宗守制守孝,三年中茹素啖蔬,不食荤腥。看到他日夜操劳,面容憔悴,他的一个妃子偷偷用鸡汤炖了一碗粥,谎称是普通的素餐送给他食用,被他品尝出来后,严厉斥责了她,并逐出后宫。如果说孝宗即位前事孝高宗时是为有所图,在高宗崩后、已位居九五的他实乃品性使然,无愧“孝”宗。

孝宗对文化、教育等也非常重视。在他执政的近三十年间,江南一带的文化有了跨跃式的发展。他本人也是一位书法家,如今四川博物院里还珍藏有他的作品还是一位词人,『全宋词』里有录。为王安石正名,为理学引路。其间,文人辈出,有姜虁、朱熹、陆九渊、陈亮等等,还有陆游、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形成了百花齐放之盛景。后人称“诸儒彬彬倍出”,“治民振武,敬天仁民”。

图片来自网络。

哪些历史人物其实近乎完美却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为什么?

大家好,我是梅子雨summer。

在这里我不得不谈起一个人了,那就是朱德将军。

开国十大元帅,像聂荣臻、林彪、彭德怀、陈毅......提起他们,大家都会想起一些事情,比如:

提起彭德怀将军就逃不开“百团大战”和“抗美援朝”。

提起陈毅就想起“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

想起林彪就想起了解放军纵横东北三省的画面。

想起了聂荣臻就不得不提原子弹。

......

但是作为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却没有非常亮眼的战绩,他为什么被列为十大元帅之首呢?

在革命最黑暗的日子里,朱德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南昌起义后,受国际共产主义的指示,朱德与周恩来、贺龙等人在三坝河分兵,朱德负责阻击敌人,而周恩来和贺龙则是直扑潮汕。

国民党的八个师向潮汕增援而来,朱德的部队在阻击过程中伤亡很大,4000人的部队在撤出时,已经不到2000人了。

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的作战失败了,这给朱德部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朱德部队,虽说朱德是名义上的领导者,但是由于这是由几支部队拼凑而成的,实际上没几个人听他的指挥。

这时候部队里的情况十分复杂,人心浮动,害怕的、坚定的、悲伤的......

但是朱德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表现了坚定的革命意志。

在之后的会议上,许多人都觉得主力都已经失败了,他们这2000人还是散了吧。但是朱德坚决反对解散队伍,他要求快速北上,到湘南和那里的革命队伍会合

朱德在后面的行动里,都是带着几个警卫员走在队伍最前面,往往都能料敌于先,打了好几场胜仗。

但是军队的情况却愈加恶化了,缺少粮食、缺少武器装备、缺少医用物资,虽然说是要去湘南找组织,可是根本没和组织上级联系上。

许多干部都走了,师级以上干部只剩下了朱德,团级以上干部只有朱德、王尔琢、陈毅三人。

革命火种真的是处于风雨飘渺之中,谁也不知道还能走多远,南昌起义即将宣告完全失败。

就在这个时候,还是朱德站了出来,承担起了责任。

之后朱德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说了下面的一番话,这番话真正为革命保存了火种,也证明了朱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

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

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朱德坚定的信念感染了下面的官兵,陈毅说:

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低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众的革命信念,这是总司令的伟大。

正是朱德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革命决心,力挽狂澜,保存了南昌起义的火种,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立打下了根基。

不居功,不自傲,朱德一心为革命

当朱德在毛泽东的掩护下,把剩下的800人带到井冈山上后,有两种声音:

一种是合兵,一种是分兵。

当毛泽东提出合兵后,朱德是不赞同的,但是在周恩来的劝说下,朱德放下了心中的想法,服从党的决定

这为朱毛红军融合打下了基础。

在后面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朱德通过大量的实战,总结许多战斗经验。

朱德论述了运动战、山地战、隘路战、遭遇战、追击战、袭击战、攻坚战、歼灭战等战术思想,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开国后,朱德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组织纪律,克服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完人朱德

朱德在革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保留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当把军队带往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又不居功、不自傲,听党的决定。

战争年代,朱德总结了大量的军事斗争经验,为中国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开国以后,一心扑在党风党纪建设上,不争权不夺利,为建设执政党付出了半生精力。

谈起朱德,都知道是中国的开国元勋,但是知道他做过什么的人,却十分地少,这也许也是他老人家自己的心愿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哪些历史人物其实近乎完美却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为什么?

黑叔叔里的龙傲天——政变

1976年2月13日,西非大国尼日利亚发生了一起政变,陆军上校迪卡把军政府首领莫拉塔给暗杀了。说句实话,那年月在非洲搞政变暗杀一点都不难,黑叔叔的奔放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莫拉塔被暗杀时唯一的有效防卫是随身带了把手枪。

对于这件事儿尼日利亚人是习以为常的,从60年代开始他们就打内战,一伙人地盘里有点石油就找不着北,非得独立,另一伙人则表示你丫敢独立就大嘴巴子抽你。打到1970年才算消停。

之后这几年军队和政府就不停的政变玩,今天你把我赶下台,明天我把他赶下台,折腾的热闹无比,莫拉塔自己也是一年前通过政变上台的。问题在于迪卡这次政变的手艺即使在黑叔叔里也显得粗糙点,他的杀手没能杀掉二号人物奥巴桑乔。

黑叔叔里的龙傲天——反击

奥巴桑乔是尼日利亚的战争英雄,1970年就是他逼迫分离组织比亚夫兰投降的,在国内享有巨大的声望。这哥们一看老领导被人砍了,一个弯道跑出首都,去了西部城市拉各斯。

一路上他见人就问,你还忠于我们的祖国不?你还忠于我们的人民不?如果是肯定答案就跟我走,如果是否定答案嘛....老子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你要不要试一下?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谁还敢不跟他走啊?

所以当奥巴桑乔拖着40米大刀从角落杀出来时,迪卡连个懵逼的表情都没来得及做就被砍成了十八块。然后怒气槽MAX的奥巴桑乔开始大杀特杀,一路把叛军追砍出国境线,总共耗时三个月,为自己赢得了非洲龙傲天的美誉。

黑叔叔里的龙傲天——土地改革

就这样,尼日利亚迎来了他们又一个军政府元首,全体老百姓做好了倒霉的准备。然而万万没想到事情发生了,率先倒霉的是各地酋长和军政府领导,他们迎来了人生最黑暗的时期。

起因是黑傲天叔叔厌倦了战斗生涯,准备刷点政治成就,于是他颁布了《土地使用法》。其核心内容大抵上是全国所有的酋长、军队头子们,你们手里的土地现在全部收归国有啦!你们可以不服,但是必须忍着,因为老子的40米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

这尼玛等于把全国土豪的饭碗都给砸了,按理说这种人起码是个死无全尸的下场,但是黑傲天实在太过凶残,全国楞是没人敢放一个屁,尼日利亚的改革很顺利的就推进下去了。话说这套业务似乎我在其他什么地方见过.....

黑叔叔里的龙傲天——其他改革

折腾完土豪,黑傲天又开始折腾军队,他命令所有带兵的头子一律不许兼职,老实在部队待着,兼职村长什么的一律40米大刀砍死。军队头子纷纷表示你拳头大,我们惹不起,不兼职就不兼职。

黑傲天顺手又解除了党禁,全国上下可以结党了,但是必须按套路结,先到老子这里备案,然后才算合法。如果有好奇宝宝弄出个野生的来,老子的40米大刀不是吃素的。一票尼日利亚大叔终于等到件好事儿,欢欣鼓舞的一起折腾。

说来也巧,黑傲天同志这时候新聘用了一个美国幕僚,一番忽悠之下,这哥们干脆立宪了。他参考美国宪法,鼓捣出了一部尼日利亚宪法,作为军政府的头目去搞宪法,黑傲天也是浪的可以。

黑叔叔里的龙傲天——经济教育

黑傲天的运气当然是逆天的,他刚混上元首尼日利亚就发现大量的石油,70年代又正好石油价格爆炸。这老兄拿着大把石油美元买买买,剁手党当的不亦乐乎。买来了全套灌溉系统、买来了汽车生产线、买来了造船厂。尼日利亚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与日俱增,成了黑叔叔里的体面人。

有工厂没工人也不行,黑傲天又花钱整了8所大学,让尼日利亚的大学数量达到15所。各地兴办中小学,还有技术培训基地,能念大学的好好念书,没读书天赋的就学点技术,以后进厂当工人。

当然,作为军政府头目他的方法依然简单,限时限质完成,否则全部砍死.....

黑叔叔里的龙傲天——不是结局的结局

大伙觉得完成土地、军事、执政、国体、经济、工业、教育改革需要多长时间?是不是怎么也得20年起步?其实黑傲天叔叔只用了三年.....

折腾这么一大圈之后黑傲天表示太没意思,有点不想玩下去了。于是这哥们开始组织选举,并表示老子自己定的法律自己必须遵守,我是军人当然没法兼职总统,你们自己选着玩吧。

1979年10月1日,黑傲天把所有权力移交给选举出的平民总统沙加里,回老家当农场主过舒服日子去了,非洲龙傲天连结局都非常的网络小说......

然而其实这不是结局,当农场主的黑傲天依然关心时事,并且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喷子。1993年他狂喷当时的总统出卖主权,用词极其下流,然后黑傲天同志就被抓捕,判了30年。我擦!老子提40米大刀砍人的时候你丫还是蝌蚪状态呢吧?太TM伤自尊了!

所以黑傲天叔叔被营救出狱后,依然重返政坛,老老实实的继续做总统。今天他虽然不再是总统,但依然活跃在尼日利亚政坛。

说了这么长的一个故事,我只想告诉大家,当喷子很危险,从业一定要谨慎,龙傲天除外......

哪些历史人物其实近乎完美却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为什么?

相比于其他将领,1955年的开国上将陈锡联的存在感不那么高。许世友,洪学智和韩先楚都已经拍了专题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了,陈锡联却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其实这是不太公平的。至少就历史上的贡献来说,陈锡联的贡献完全不在这几位之下,无论是红军时期还是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陈锡联的表现都是非常突出的。

陈锡联为人比较忠厚,平常话不多,但是打仗的时候胆大心细。到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陈锡联还是四方面军的师长,改编后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的团长,上前线后,一二九师旗开得胜的第一仗就是奇袭阳明堡,而直接负责执行这一仗的具体指挥的就是陈锡联。当时陈锡联才二十二岁,刘帅交代任务的时候说,锡联啊,你已经是大小伙子了。

不久后,陈锡联就升任三八五旅旅长,之后一路晋升。因为当时陈赓的三八六旅实际上是中央直接指挥的,所以陈锡联的三八五旅是刘邓直接指挥承担战斗任务比较多的一个部队。到解放战争中晋冀鲁豫解放军整编后,陈锡联纵队也是整个野战军中战斗力比较强的一个部队,甚至可以说是最强的一个部队,经常被用来充当主攻部队。

而且,陈锡联也是一直跟着刘邓大军从太行山出发,千里跃进大别山,参加淮海战役,到之后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陈锡联都参加了。而到他在解放西南之后出任重庆卫戍司令的时候,才只有三十四岁,还是非常年轻的。解放后,他先奉命担任炮兵司令员,后来又被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时候就又被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他因为话少,为人也比较可靠,所以在军中一向是名声不错的,也比较能打仗。但在延安抗大学习时,他和陈赓住一个窑洞,却被陈赓算计过一次。陈赓和他每天出门干活的时候,去的时候陈赓用独轮车推着陈锡联,回去的时候陈锡联推着陈赓。过了几天陈锡联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因为早上出门的时候还精力旺盛,而等到放工回去的时候,都已经很累了,所以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才又要求和陈赓轮流来。

这些年来宣传他的影视剧很少,只有八十年代拍过一个奇袭阳明堡,但是只要拍八路军抗战初期就都要提到他,因为奇袭阳明堡这个是绕不过去的。但除此之外,他的存在感就很低了,在电视剧刘伯承元帅里,他的出镜率算是高了一点,但是也还是不如陈赓,其实他对刘帅来说,要比陈赓重要很多。因为陈锡联是一直在他指挥之下的,而陈赓经常是中央直接指挥的。

哪些历史人物其实近乎完美却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为什么?

我今天说这个人,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个牺牲的烈士,两弹一星的成功,他功不可没,但由于过早的牺牲,所以名声不显,很少被人提及。

他出生于清末山东荣城一个普通人家,10岁时开始读书启蒙,虽然读书较晚,但天资聪颖的他仍然在十七岁时毫不费力的考取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十里八乡唯一一个公费中学生,此后他的求学生涯一片坦途,直至1938年他考取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出国留学,先求学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与钱学森一起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

他的科研成果是卓越而又显赫的!他首次提出了“上临届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他又发展了国际公认的PLK方法,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和空气力学家,并以此顺利进入康奈尔大学任教。

美国要求他填一份表,上面有一道问题,问“假如发生战争,你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他在上面很干脆的填上了“NO”,于是上了美国的黑名单。

1958年,他在美国烧掉了所有的研究手稿,毅然回到国内,同年参与创建中国科技大学,任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科技大的同学想必已经得知,这个人就是“郭永怀”郭老!

1963年,郭老开始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他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唯一一位为中国原子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8年12月初4日,郭老在青海基地发现重要数据,急于回京汇报,因此搭乘了夜航飞机。12月5日凌晨,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时离地面还有四百米的时候发生故障坠毁,郭老不幸罹难,年仅59岁。

下面这一幕应当写入教科书被后代铭记!

现场惨不忍睹,十三具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其中有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体格外引人注目,这正是郭老与警卫员牟方东的遗体,两具已烧焦的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里面的数据竟完好无损,这正是热核导弹的实验数据。

现场救援人员全部潸然泪下!郭老外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花费了无数人无数心血的实验数据。

郭老最后用生命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奉献,什么叫忠诚,什么叫热爱!郭老牺牲后的第二十二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获得成功!

1999年,郭老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勋章”,他也是唯一一个被以“烈士”身份授予此殊荣的科学家。

每每提及郭老事迹,总是忍不住内心震撼以致热泪盈眶!烈士肝肠名士胆,我辈岂可负年华?同志们,我们也需努力啊!

哪些历史人物其实近乎完美却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为什么?

1、穷人家的盛宴

母亲湛氏把头发卖了,换来了几尾鲤鱼、一些牛肉,莼(chun)菜,麦饭和馄饨.....

母亲一匹黑缎似的头发,现在却只拿一块灰白色的斜纹布盖起了断发的部分。

一个时辰前,儿子陶侃幼时的好友路过陶家,好友带来了不少仆人和马匹,依旧是当年吴国鄱阳世家的派头儿,陶侃父亲去世后,陶家家境已大不如从前,再加上积雪连日的,家里像口干净的锅底儿,空空如也,拿什么出来待客?

正发愁呢,母亲大人脚步轻快的回来了。

她容光焕发的唤出陶侃,使唤他去剁下几根屋梁当柴烧,拆了草席子喂马,自己躲进厨房里,许久不见出来。

不一会儿,屋里弥漫起煎炸烧煮的香气,猛烈的香味儿冲进鼻腔里,勾的陶侃丢下客人,跑到厨房里来看热闹。

母亲侧着身,舌头卷过油瓶口儿,旁边是炊具的热气蒸腾。白烟缭绕里头,陶侃眼睛落到了母亲的后脑勺上,那里原本有又黑又直的头发...怎么没了?他定定的看着,突然脸上一轰,差点落下泪来。

这顿饭吃的宾主尽欢,连仆人都有丰盛的大麦饭、肉馄饨和剩下的鲈鱼脍(kuai)莼菜羹,朋友连连拱手,说太破费了。

第二天傍晚,陶侃追送了朋友几百里地,仍不舍得回去,朋友忍不住问:“难道你想入仕”?陶侃点点头。

朋友不负所托,极力向朝廷举荐陶侃,陶侃得以出任安徽枞(zong)阳县县令。

2、不负期望,得到省里唯一一个孝廉名额

陶侃对本职工作极其用心,他珍视这次来之不易的机遇。古人对身体发肤非常重视,如果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母亲怎会去拿头发换取儿子陶侃前程的一点儿可能,这次入仕机会对寒门子弟陶侃实在太珍贵了。

陶侃也对顶头上司太守极力奉迎。太守母亲急病,外面天寒地冻,大雪连日,下属们都不敢冒险涉雪求医,只有陶侃主动说:“主君的母亲也是我们的母亲”,他艰难跋涉数十里,为太守母亲请来名医诊治。

因为德才兼备,能力过人,陶侃得到了郡里的孝廉名额,(20万人口的郡县一年只有一个名额),可以赴洛阳待选了。

命运为这个寒门子弟裂开一道明亮的曙光。3、门阀当政 升迁无望

“前日,一只千年狐狸化成人形来求官,被老夫请来周文王坟前华表木,降服了这个畜生”,西晋宰相以麈(zhu)尾覆面,对众人说道。在座的都是当代清谈领袖,如“洛阳三俊”、“金谷二十四友”,无一不是门阀贵戚、世家子弟。

“这年头,精怪都出来求官,不是什么好兆头啊”有人摇头叹息。庾亮小公子则笑道:“狐狸小人为当官儿,踏破宰相门”,庾亮出身高门大户,他自幼聪明,擅长清谈玄学,被父兄同族寄予厚望,小小年纪就成了权贵们的座上客。

恰巧在此时门人来报:“枞阳县的穷孝廉陶侃又来了”,“说小人小人到”庾亮嘴巴不饶人,满座哄堂大笑。宰相嫌恶地皱起了眉头。“让他郎中待选吧,不用进来了”。

魏晋以来,朝权被世家把持,国家用来选拔人才,晋升官吏的九品中正制形同虚设,政府上层职位基本被世家子弟占据,国家层面已经堵死了寒族子弟的正常晋升途径。

如果不是恰逢战乱,可能陶侃这辈子都不会有出头之日。

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三十年的繁华

匈奴趁乱打进洛阳,俘虏皇帝,毁灭中枢,

世家大族逃亡江南,

陶侃投奔了荆州刺史刘弘,

他“战无不胜,功无不克,使群寇败走”

从荆州诸多长史幕僚中,脱颖而出,

被任命为龙骧将军、荆州刺史。

此时中原“神州陆沉”,

失去保护的华北百姓,

人口从3700多万户,被杀的只剩下300多万人。

匈奴兵疯狂抢夺妇女财货,为躲上峰检查,

将抢来的七八千汉人妇女扔进黄河淹死

羯族魔王石勒,把老人小孩磔碎,

充当军粮,笑称为“两脚羊”。

长江以北,满目疮痍。

而陶侃治下荆州,百姓有田种、有饭吃、有钱拿

每日投奔来的穷苦百姓不计其数。

如曾孙陶渊明描述的一样。

成为乱世中的桃花源。

公元330年,因平叛有功,

陶侃获得“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殊荣,

已是东晋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

寒门子弟陶侃,咬牙上进,忍耻不言

终成国之栋梁。

公元334年,陶侃病重,想葬回父母身边。

亲自交接权柄,封存府库,

后事托付给下属,启程回乡,

去世前,梦见母亲黑缎子样的长发梳成了大髻。

对着他微笑。

母亲,我可曾让您失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