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为何打蒋门神前要把自己灌醉?真的是因为喝多了比较能打吗?
武松醉打蒋门神一事,之所以要醉打,很大程度上是武松要为自己造势,当时的武松从一个都头沦落到囚犯,虽是为兄报仇,但此时的心态落差还是有的,而此时的武松仍然是希望自己能走“正路”,在大宋体制下生存,并且是堂堂正正,受人尊重的生存。
而到了牢城营,施恩对他礼遇,以对待兄长的态度对待他,武松既感念施恩对自己的好,同时也很清楚施恩对自己好是希望自己能打败蒋门神,帮他夺回快活林。
但是,如果自己一切都听从施恩安排,施恩让他别喝酒,然后带他过去直接帮他打败蒋门神,那自己跟普通的打手有什么区别?于是武松就策划了一出醉打蒋门神的戏码,要让自己才是这件事情的导演,而不是一个被安排的打手。
武松对施恩说,你一路跟我走,但凡遇见一个酒店,就请我吃三碗酒,这叫“无三不过望”
所谓的“无三不过望”,自然是武松临时从之前的“三碗不过岗”化用出来的,武松敢这么做,道理很简单,他对自己的武艺和酒量都有绝对的信心,武艺不必多说,这里说一说武松的酒量还有喝酒和他武力的问题。
首先,武松和很多人一样,喝醉了之后同样武力会严重下降,虽然武松号称自己打虎时是有一分酒意有一分气力,但这话说好听了是场面话,不好听就是在吹牛。实际上武松打虎的时候他也是很惊慌的,景阳冈上看见官府告示,第一反应其实是准备回去住店,但怕被店家嘲笑,这才留在冈上,然后睡觉时突然听见老虎出现的动静,直接就把酒化作冷汗然后醒了酒。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对老虎出现吃惊的武松
也就是说,而真让武松醉着酒,别说打虎了,后面连条黄狗都能欺负武松。
武行者看时,一只大黄狗赶着吠。武行者大醉,正要寻事,恨那只狗赶着他只管吠,便将左手鞘里掣出一口戒刀来,大踏步赶。那只黄狗绕着溪岸叫。武行者一刀斫将去,却斫个空,使得力猛,头重脚轻,翻筋斗倒撞下溪里去,却起不来。
但打蒋门神时武松敢说无三不过望,是因为他对自己酒量有信心,他觉得自己没那么容易醉。这点在三碗不过冈那里,景阳冈小酒馆的那酒很容易醉人,普通人吃超过三碗酒就醉了,按照店家说法,出了门就是迎风倒,而武松吃了十八碗,还走到了山岗上。所以武松自信,自己纵然是沿路吃酒,到了蒋门神那里,依旧都把蒋门神打趴下。
事实也确实如武松所料,他打蒋门神这段,电视剧为了观赏性还让武松耍了一套类似于醉拳的技能,但是在原著真就是一招就秒了。
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打了蒋门神之后武松还特意强调了一句。别说就是景阳冈上的老虎,我也只三拳两脚打死了,这话是对谁说的?蒋门神吗?当然不是,蒋门神一招就被秒了,这种话说不说对他的威慑都是一样的,这话是对围观群众说的,让围观群众听到打蒋门神的这条大汉当初连老虎都打死了,是了不起的英雄好汉,而不是什么打手。
之后施恩过来了,此时武松再次站出来,以主人公的态度对所有街坊邻居说话,他说自己刺配到这里,听说快活林本来是施恩的,现在自己打抱不平,并且明确强调“你众人休猜道是我的主人,他和我并无干涉。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简单来说,武松安排这场戏,就是要让自己才是这场戏的导演兼主角,施恩虽然是小管营,但只能是配角,绝不是自己的主人!这段在98版水浒传中没有拍出来,不得不说有些遗憾。
武松为何打蒋门神前要把自己灌醉?真的是因为喝多了比较能打吗?
风萧萧兮易水寒,易水寒,酒不寒,酒壮英雄胆。(好像是句广告词)
武松绝对是个心思缜密之人,醉打蒋门神是他抓住机会,自编自导的一场大戏。一、不是猛龙不过江。
武松来到孟州,名义上是个被刺配的犯人,实际上,他更像是一个已经在别处成名的人物来这儿闯码头。
你看他刚到牢城营时的那个表现,明明自己有银子,也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可就是不给差拨,牢头禁子送,还大声嚷嚷。意思就是爷就是这么横,绝不认怂,要么你就把我弄死。
到了公堂上要打杀威棒时,明明如果顺着老管营的话茬说,顺坡下驴,就免掉了,可他就是硬刚,老管营不得不自己打圆场免了这顿棍棒。
这哪像个囚犯的表现,更像是一个要开山立柜的人在耍横。
有种你就把我打死,要么你就认可我的行为方式。
有同学会问,如果没有施恩这档子事武松会挨打吗,会被打死吗?
当然不会,翻遍整部水浒,哪一条好汉是死在牢头,禁子手里的呢?
一个都没有,就连那个排名倒数的“白日鼠”白胜都不是。
施恩是个什么人,黑白两道通吃的人,什么道理他不明白啊!
这么大的一个打虎英雄,在清河县犯下两条人命案都没怎么样,到了你这儿给乱棍打死了,你以后还想混吗?
所以,即使施恩不想让武松替自己出头,也不会难为他。
二、艺高人胆大当武松明白施恩的意图后,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顾虑,满口应承下来。
那么,武松就那么自信吗?
自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武松心里知道:这一仗必须要打。
本来来到这个地方自己就没打算服软,想再次闯出个“万儿”来呢,现在又有这么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当然不能错过。
再者,自己名声在外,施恩又把自己捧得这么高,现在人家开口求你办正事了,你还需要考虑或者推脱吗?
如果那样,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费,什么打虎英雄啊,是蒙的吧。
既然必须要干,不如大大方方的立刻应承下来。
所以武松以满不在乎的态度立刻应允,管你是蒋门神还是母夜叉呢,打!
三、要么不干,干就要干的漂亮。快活林是个什么去处武松心里已经明白,那就是孟州最繁华的地方,也可以说是个红灯区,最惹人瞩目的地方。
如果像斗杀西门庆那样打蒋门神可以吗?
也可以,但是效果肯定不好。
杀西门庆那是替兄报仇,就需要干净利落。
打蒋门神不同,一是要为施恩挣回面子,二是自己在这个地方扬名立万。
所以,打得越热闹,越好看效果越好。
醉拳这种形式太适合了。酷炫拉风的一塌糊涂。
所以武松要求在路上喝酒。
有一个细节说明,武松早就想好了用醉拳收拾蒋门神。
就是出发前的早上,武松特意穿了一件土色布衫,为什么穿土色的呢?
因为醉拳很多时候需要或躺或坐在地上,土色接近这种颜色。
这倒不是说武松心疼把好衣服弄脏了,一个随手就把一千贯赏钱给人的主会这么小气吗?
他是想着这样显得更随意,更洒脱。
如果穿一件宝蓝色的绸缎衣衫,虽然也能用醉拳打了蒋门神,但自己身上也弄得脏兮兮的,视觉效果就打折扣了。
既然要用醉拳,肯定就要喝酒了,当然喝多少才能达到最佳状态酒,武松自然懂得。
果然,一切都在武二郎的掌控之中,很快,在快活林,在众目睽睽之下,武松和蒋门神联袂为人们奉献了一场华丽的大戏。
武松为何打蒋门神前要把自己灌醉?真的是因为喝多了比较能打吗?
答:千万千万不要以为武松喝多了就比较能打。
还记得吗?《水浒传》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武松就因为喝多了,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被一条小黄狗绕溪岸吠叫、挑衅,结果一头栽下溪里,头重脚轻,怎么爬出爬不起来,最后被孔明、孔亮兄弟像缚小鸡一样,缚回庄上,用大索吊起,用藤条密如风雨地抽打。
武松被打得够呛,差点命都没有了。
说到这,有人会说,武松在打蒋门神前,对施恩自称,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可以拔山。
那么,武松这话是假的?
当然是假的。
武松打架的本事是有的,但吹牛的本事也不小。
举个例子,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武松因为杀庆杀嫂,被发配孟州,关押到了施恩父子掌管的安平寨。牢内好心的囚徒劝武松提前送些好处费给差拨,这样,等人家打起杀威棒时,可以打得轻点。
其实,这样的事,之前林冲也遇上过。
林冲也是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听了这“杀威棒”三个字,脸色大变,赶紧掏腰包,把从柴进处得来的十两银子恭恭敬敬地奉上。
武松却非常傲慢,说我可不鸟什么杀威棒,他要打便打,我若是皱一皱眉头,就不是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也不是好男子!
于是,大家像看死人一样,异常同情地看着他。
而他还在那儿胡吹大气,说,他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儿,打我不快活。
不过,因为施恩要利用他帮自己夺回快活林,这顿杀威棒没有打。
后来他又演出了轰轰烈烈的“醉打蒋门神”情节,读者看得心花怒放,也就忘了他这通胡吹大气的牛皮了。
但我可是一直都记住,牢牢地记住,以为他是练了铁布衫金钟罩之类的硬气功,有金刚不坏之体。
到了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武松不是中了张都监的美人计吗?信了张都监的谎言,准备娶张都监的侍女玉兰为妻室。失去了戒备之心,在中秋之夜,多喝了几杯黄汤狗尿,被张都监贼喊捉贼,押至当厅。武松一开始急得赤红煞白地跟人家分辩。那知府沉下脸,下令用批头竹片暴打。
我以为,武松会运起他的铁布衫金钟罩之类的硬气功,把这顿暴打轻松化解。
但是,书里写:“那牢子狱卒,拿起批头竹片,雨点地打下来。武松情知不是话头,只得屈招做。”
看,那个口口声声称“他打杀威棒,要打便打,我若是皱一皱眉头,就不是好汉”的好男子、伟丈夫,竟然在批头竹片的抽打下,乖乖屈打成招。
真是令人泄气。
所以,武松说自己“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可以拔山”,纯属吹牛皮,绝不可信。
不过,他会醉拳,有五六分酒意时,能发挥更大潜能,那倒是事实。
景阳冈打虎是如此,快活林打蒋门神也是如此。
武松为何打蒋门神前要把自己灌醉?真的是因为喝多了比较能打吗?
逻辑文史姨觉得施公安排武松一路喝那么多酒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点原因:一是武松就是嘴馋,就想喝点酒,你想怎么着吧,好不容易来趟孟州,还不让品尝下当地的美酒啊;二是施公想用武松的一系列行动让他和蒋门神这种无赖有一个很好的区分,并且也用诸多细节体现出了专属武松的特有“行为艺术”;三是想通过武松一系列的格斗招式想告诉大家我施耐庵也是懂武功的,或者说我施耐庵也是打过架的(或者挨过打…)。
先说下武松品酒这个点。单说酒的品级,《水浒传》中就出现了好多种,我们知道宋朝的酒都是发酵榨制出来的,《水浒传》中的榨制酒也是以各种各样的名称出现的。从酒的清浊纯度和质量优劣看,文中出现的酒有“白”、“清”、“浑”、“老”、“ 水”等区别,那么这些酒的品级除了没毒的御酒外,应该就是武松当年在景阳冈喝的“三碗不过冈”了,而白胜黄泥冈的白酒从价格来看的话品质也应该不错,最差的酒就是王伦招待晁盖他们的水酒了。从这个层面来讲,不同地界不同材料不同特殊工艺酿出的酒味道也大不相同,武松是好酒之人,酒对他来讲就是美食,自然要在这个环节上品遍当地“佳酿”。所以走一路喝一路,完全是嘴馋。
而武松喝了一路喝醉了吗?原著中可没说武二哥此时已醉,尽管电视剧中为了让武松的打戏更具艺术感,往往都让他以醉酒的状态用醉拳的方式痛打蒋门神。但原著中武松不仅没醉,连醉拳都没打。而讲到这里就引出了武松喝酒的第二个点,就是行为艺术。按照电影里一般的情节来看,武松是替施恩讨公道的,所以他大可以一进快活林看见蒋忠就打,或者直接进门先学乌鸦掀个桌子制造下动静,但是,武松并没有这么做。
武松进门先向小二要了一碗酒,这酒刚端上来武松就说酒不好,于是小二换了一碗,武松还说不好,小二认栽,这时小二上来一碗上等好酒,武松喝过之后,对这碗酒有了赞赏。其实我们知道武松就是来找茬的,就像之前鲁达让郑屠切肉,无论郑屠切多少,鲁达都不会满意,所以按照一般剧情来讲无论小二上多少酒,武松理论上应该都不满意。可在真正的好酒面前,武松这等懂酒之人也没有违心的说这酒不好,从这一层面我们也能看出在来快活林的路上武松也是喝了各种不同级别的酒,因此快活林的头两碗,并不称他意。这样一个简单的品酒描写,施公就让武松和那些诚心找茬无理取闹的P民们划开了分界线,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为艺术。
第三点,我们从武松打蒋门神的过程中也能看出施公并非一文弱书生,武松刚进快活林时就看到了蒋忠,但他没有直接过去打他,而是装成醉汉先进了店。为什么先要玩这么一出,首先武松和蒋忠并不熟,他对蒋忠的了解只局限于施恩的描述,施恩说蒋忠自夸自己相扑很厉害,在泰岳相扑榜上牢牢的占据了三年C位,并且蒋忠把自己打了一顿,他门下又有不少弟子,是个狠角色。单凭施恩的口述,武松并不能确定自己有稳赢蒋忠的把握,所以他决定先观察一番。武松为什么要装醉,理由也很简单,他就是想让蒋忠放松警惕,让他觉得一个醉汉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所以当武松开始表演时先把蒋忠的小妾和几个小二扔进了酒缸里,等到引起蒋忠注意时,二人在街头开始了遭遇战。
在蒋忠眼里,武松就是个闹事的醉汉罢了,自己行走江湖这么些年应该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人,可武松是假醉,在蒋忠还没做出反应时,武松先以醉汉的手势把两个拳头往蒋门神脸上虚晃一下,然后转身便走。蒋忠见这个醉鬼如此嚣张,就去捉他,结果武松先是一记飞腿踢在蒋忠肚上,蒋忠负痛跪地,再用一脚踢其额头,蒋忠轰然倒下,然后武松的拳头在蒋忠头上猛打,打的他直喊救命。
施公给武松这招起名为“鸳鸯腿”,这个鸳鸯腿的“施法”全过程颇为华丽,且在实战中也颇为实用。在蒋忠追武松时,武松先后蹬左腿踢蒋忠肚,这时跪地的蒋忠已没有了防御能力,而命中之后武松整个身体向左倾斜,这时刚刚踢中别人的左腿落地做为支撑腿,右脚又借助着往左扭腰的一个鞭腿,直奔蒋门神的额头而去。武松的招式很简单,但对付蒋门神也绰绰有余。如果没有佯醉做铺垫,武松的这个招式未必有效,因为在对方不轻敌且没被酒色掏空身体的情况下,面对一个背身准备扭腰的时候,应战者完全可以在摆腿瞬间冲到你面前,这样一来你的腿还没落地,应战者已经在你面前可以选择多种攻击方式了。
所以结合这三点,武松这酒必须得喝,自然是喝了不白喝。
文/逻辑文史游
所以我是武黑吗?
武松为何打蒋门神前要把自己灌醉?真的是因为喝多了比较能打吗?
武松打蒋门神之前把自己“灌醉”,有如下理由:
一、作为在朝廷当过都头的武松,他心里清楚,平白无故的去打一个与自己无冤无仇的人,怎么好下手?一旦把事情闹大,朝廷追究下来,武松如何去应对?
二、武松也有普通人的怯懦,“酒壮英雄胆”就是最好的行为表现形式。武松景阳冈打虎,不也是靠酒兴来取胜的吗?倘若当时武松没有酒兴,施耐庵笔底下还能写出武松打武的精彩场面吗?
三、武松是何许人也?景阳冈的打虎英雄、又曾经是朝庭的都头,在快活林时早就是朝庭的要犯。而此时,武松打蒋门神是替施恩打。施恩又是何方神圣?快活林黑白两道之侠士,归属于当地名流。武松在打蒋门神的过程中,为了不给施恩留下后遗症,只有装成“醉鬼”。
如此看来,武松不仅威猛强悍,且还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有心人。一旦武松把事情极大化,朝廷追查下来,也许会以“酒后寻衅滋事”划上句号。在这当中,朝廷根本意料不到,武松是在为施恩报仇雪耻。
四、蒋门神不是酒囊饭袋。施恩曾经向武松透过蒋门神的底,此人不仅能欺行霸市、且还是当地相扑摔跤的前三名,武功了得。由于武松对蒋门神只知其名,而未见其人,更不知晓蒋门神的功夫到底有多深厚。权衡之下,武松便以“灌醉”自己的方式来试探对方。
五、武松不但骁勇善战、且平日里还练得一手好醉拳。于是,武松便滋生了使用醉拳打败蒋门神的念头。既然要用上醉拳,武松就必须给自己“灌醉”。加上快活林又是商贾林立之地,为了打斗场面精彩,武松便自导自演了一出“醉打蒋门神”的戏。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武松可以用似醉非醉的神态来麻痹蒋门神,便于在对决中有把握取胜;二是武松即便战败,也不至于落入围观者的笑话。不认识武松的人,会把武松当成嗜酒之徒,弄不好这些人还会去指责蒋门神欺人太甚,连一个醉鬼都不放过;三是武松使用了“灌酒醉”的方式来打蒋门神,打赢了之后,围观者更会认为武松的功夫精湛,连灌醉了都还能打败快活林的一大恶霸。即便把蒋门神打死,围观者也会证实武松是醉酒过失伤人;那么,武松就不至于杀人偿命了。
因此,武松打蒋门神之前,不是真正的要灌醉自己。练过醉拳的人知道,打醉拳时,喝酒只是个引子而已;若真的把酒喝多了,是打不了醉拳的。所以,武松在似醉非醉的形态下,便为围观者上演了一场“醉打蒋门神”的视觉盛宴。
武松为何打蒋门神前要把自己灌醉?真的是因为喝多了比较能打吗?
武松把自己灌醉才去打蒋门神的事,《水浒传》是这样写的:去的时候,武松给施恩提了要求,“每遇见一个酒店,你必须请我喝三碗酒。”当时施恩有些担心,说,这里到快活林有十二三家酒店,要这么喝下去,就醉了。武松说,你别怕,我是“一分酒一分气力”。
(武松剧照)
武松真的是喝醉酒以后,胆量才更大,打起来才更厉害吗?显然不是的。
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就是武松打虎的时候,他喝了酒,到山上去,躺在青石板上休息。当老虎来的时候,武松先是“啊呀”叫了一声。接着,老虎往他身上一扑,“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这说明,武松并不因为喝了酒,就壮了胆。
接着,当老虎一扑,一掀,一剪后,武松才回过神来还击。但是他一棒却打在枯树上,把哨棒打成了两截。这说明什么?一是说明武松心里慌乱害怕;二是说明武松喝了酒,没有准星,所以没打着。
由此可见,武松喝了酒后,既不是胆子变得更大,也不是打起来才更厉害。
再说了,《水浒传》是文学作品,描写的是武松的英雄豪杰行为。却把他这种英雄豪杰行为,写成了喝了酒的原因。这可不是对武松的表扬,反而是对武松的讽刺啊。
(武松喝酒)
那么,武松在打蒋门神之前,为什么要喝酒呢?我觉得,主要有这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用智。
武松不是粗人,他做事是有智慧的。要知道,蒋门神之所以能把施恩的快活林给抢去,没有点本事是办不到的。毕竟施恩号称“金眼彪”,还“使得一身好拳棒”,尚且那样被蒋门神欺负,可见蒋门神的实力。再说了,蒋门神身长“九尺多”,武松和他打,闹不好,被蒋门神反打,那脸就丢大了。
所以武松必须用智。用什么“智”呢?就是要让蒋门神轻敌。显然,自己喝得醉醺醺,“东倒西歪”的,是很容易让蒋门神轻敌的。而且武松让蒋门神轻敌,还不是只用了喝醉这一招。他在打的时候,还在继续实施。他趁蒋门神冷不防,上去就是一拳,打完后,转身就跑。蒋门神肯定以为武松只会打冷拳,所以毫不防备地跟着武松追。结果武松回身攻击他的下三路(蒋门神高,显然攻下三路最适合),一招“玉环步,鸳鸯脚”,把蒋门神踹倒。倒在地上的蒋门神,就再也没有优势,只能仍由武松老拳饱打了。
(痛打蒋门神)
二是报恩。
武松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那是因为施恩天天请他喝酒吃肉,而且还说要请他吃喝半年。这就是施恩给武松的恩情。“施恩”这个名字,显然施耐庵在取名的时候,就考虑过的。施耐庵怕我们读者不明白,特地在名字上进行了设计。
我们看历史上的人物,专诸帮公子光刺杀吴王僚,专诸明知道是要命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去干?就是公子光对他好,专诸要报恩。荆轲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也是因为燕太子丹天天好酒好肉招待他,他得拿自己的性命来回报。
武松让施恩请他喝酒,而且不是在一个酒店喝,是走一路喝一路,明显的,就是一种宣传,就是表明施恩对他有恩,所以要需要回报施恩。他打蒋门神,是报恩的行为。
(武松和施恩)
三是揽责。
要知道,那蒋门神可不是一般的地痞流氓,他是张团练门下的人。蒋门神霸占快活林,实际上是张团练在背后指使。而施恩是牢里的“小管营”,是吃公家饭的。在宋代,团练使是副县级干部,而且是管军队的。你一个小牢头,竟敢和团练使对抗,那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
施恩的快活林被夺去以后,一直拿不回来,不一定是他打不过蒋门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不敢和张团练对抗。
既然如此,武松在打蒋门神的时候,就要尽量少地牵涉到施恩。他之所以把自己灌得烂醉,就是想表明,这样做,是他醉酒后的行为,同时也是他报恩的行为,与施恩没关系。冤有头,债有主,要报仇冲我来,别去找施恩。
武松这样做,正是他“义薄云天”的表现。
(参考资料:《水浒传》《宋史》《史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