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冷知识,大家说说看?

三国演义与历史相违背的地方有哪些?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1、诸葛亮会法术

在演义中,诸葛亮切切实实会法术,在整个书中有三次表现:一是借东风;二是在平南蛮时,遇到会呼风唤雨的木鹿大王,诸葛亮用羽扇一摇便能改变风向;三是在五丈原禳星延寿,可惜被魏延撞翻了灯。

木鹿大王口中念咒,手摇蒂钟。顷刻之间,狂风大作,猛兽突出。孔明将羽扇一摇,其风便回 吹彼阵中去了.。

2、从襄樊之战到平南蛮,蜀汉兵力比魏吴总和还多

演义里汉中之战后的蜀国兵力堪称恐怖,远超魏吴两国之和。我们知道,刘备在夺得汉中后,主要兵力有四处,一处是益州大军,即演义所说的两川之兵,其中包括夷陵之战送掉的七十五万大军:

遂命丞相诸葛亮保太子守两川;骠骑将军马超并弟马岱,助镇北将军魏延守汉中,以当魏兵;虎威将军赵云为后应,兼督粮草;黄权、程畿为参谋;马良、陈震掌理文书;黄忠为前部先锋;冯习、张南为副将;傅彤、张翼为中军护尉;赵融、廖淳为合后。川将数百员,并五溪番将等,共兵七十五万,择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师。

诸葛亮南征带的军队是五十万,诸葛亮南征和夷陵之战前后不到两年,蜀汉根本没有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兵源,所以这里川兵应该是叠加的。

是日,孔明辞了后主,令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董厥、樊建二人为掾史;赵云、魏延为大将,总督军马;王平、张翼为副将;并川将数十员:共起川兵五十万,前望益州进发。

一处是上庸三郡,孟达送掉的十万(下面是曹魏上庸兵力,归蜀汉时估计差不多)。

又可差使至降将孟达处,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中:此四路也。

刘封本部兵马五万,这五万兵马被刘封一战败得仅剩百骑。

曹丕尚未准信,忽报刘封引五万兵来取襄阳,单搦孟达厮杀。

封抵敌不住,急望西川而走。晃乘势追杀。刘封部下只剩得百余骑。

以上加起来是一百四十万。

一处是荆州,关羽送掉荆州军数量不明,但刘表当年手上握有荆州兵三十万,到关羽手里,打个折也有二十万。

还有一处是南中三郡,分别是建宁、牂牁、越嶲,诸葛亮南征时,三郡各引兵五六万迎战诸葛亮,加上守城的军士,估计也有二十万之众。

却说雍闿听知孔明自统大军而来,即与高定、朱褒商议,分兵三路:高定取中路,雍闿在左,朱褒在右;三路各引兵五六万迎敌。

再加上镇守汉中、江州的兵马,保守也有十来万,

结合四处兵马,蜀汉的总兵力不少于一百九十万。

3、南蛮兵力在群雄中仅次于袁绍

初战,孟获大起蛮兵十万,三洞元帅: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各起兵五万,总共二十五万。在三次被擒后,孟获差心腹人带着金银珠宝到八番九十三甸等处和蛮方部落,借得使牌刀獠丁军健数十万,数十万没有具体数字,二十万到九十万到能用数十万形容,就取个中间值四十万。四次被擒后,孟获投奔秃龙洞朵思大王,朵思大王书中并没有说有多少军队,不过其他洞主拥兵都是三万左右,朵思大王估计也差不多,算个三万。之后,迤西银冶洞二十一洞主杨锋引兵三万来助阵,当然,这个杨锋是卧底,就不说了。五次遭擒后,孟获的妻子祝融夫人引宗党猛将数百员、生力洞兵五万来助,随后,八纳洞洞主木鹿大王带兵三万来援。

六次被擒后,孟获又请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来援,兀突骨带三万藤甲兵参与对蜀汉的战斗。

综上,南蛮各路兵力加起来达82万之多!

群雄中,只有袁绍能拿出那么大的手笔。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冷知识,大家说说看?

《三国演义》中的神话描写我们暂时不说:比如左慈的神通广大。今天只说几个从三国演义中的几个不起眼的地方,都是细思极恐的。今天说四个故事:

1.刘备吃了刘安老婆后的反应。

当刘备逃难,逃到刘安处,刘安家贫,无以招待。便杀了自己的妻子,割肉给刘备吃。还说是狼肉。

当刘备得知真相后,只是垂泪。

而一个正常人如果得知自己所吃的肉竟是人肉的时候,第一反应应该是会呕吐。刘备只是垂泪,这说明:并不是刘备的心智非常强大,而是他以前曾经吃过人。

这个满口仁义的家伙,是否真的曾经吃过?

2.曹操:经历了三国中代价最大的一次寻欢之旅。

张绣向曹操投降,曹操来到宛城受降,酒足饭饱之后,心情舒畅,便想体察一下民情。便问:此间有妓女乎?

最后他的大侄子给引荐了张秀的婶子——邹夫人。最后引的张秀复叛。曹操失去了自己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

这是三国中代价最高的一次寻欢之旅。

3.司马懿:可不单单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

在我们印象里,司马懿一直是以志谋见长。所以我们下意识的认为他诸葛亮一样是一个文臣。

但在三国演义103回的上方谷战斗中,司马懿和魏延打了一场:

魏延大喝:司马懿修走,舞刀相迎,司马懿挺枪接战。不到三个回合,魏延拨马便走,司马懿随后赶来。

这里面的两个细节:

(1)魏延是蜀国一等级的武将,是有真才实学的。但他和司马懿打了三个回合便跑了。

(2)司马懿把魏延打跑后,又随后再赶来追魏延。

所以司马懿这位西晋史上的开国皇帝武力值也不可小看!

4.王朗:被诸葛亮活活骂死应该,因为他选错了对阵方式。如果选择武斗的话,他就会赢。

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中:王朗曾经和太史慈打了一仗,王朗用大刀,与太史慈打的有声有色。

如果最后不是周瑜和程普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胜负还真未可分。这太史慈可是三国中的一等一武将

我们想想当时王朗被诸葛亮在阵前骂死了这个事,再对比一下,王朗与太史慈都能打得平分秋色。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如果当时王朗跟诸葛亮选择选择武斗而不是文斗。那历史说不定还真可能会被改写。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冷知识,大家说说看?

第一大家都感觉三国演义里作者明显偏向蜀汉一方,对蜀汉五虎将不遗余力的吹捧。但实际上除了赵云外,其他四人,罗贯中只是杜撰了一些故事,但并没有拔高四个人的武力,相反关张二人还算是降低了。因为三国志里,只有关张两人有万人敌的说法,吕布都没有,相当于三国演义把关张排名都降低了。

第二赵云刚出场是少年英雄形象,电视里也是白袍小将,给人感觉比刘备关羽要小十岁左右。但刘备死的时候才62岁,但到了诸葛亮北伐时,赵云已经年过七旬,这个时间间隔只有几年而已。这样一算赵云比刘备都要大五六岁。那赵云出场之时已经三十五六了,长得太年轻。

第三,孙策号称小霸王,东吴的武力担当,却被许贡手下三个普通门客砍成重伤。这个武力真的成谜。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冷知识,大家说说看?

我来说一个,诸葛亮之妻。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的形象是身高八尺,儒雅英俊,面如冠玉,胸藏锦绣,有姜子牙之旷世之才。辅佐刘备从无立锥之地到借荆州起势,直至三分天下,诸葛孔明也身居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之显位,闻达天下。

可是就是这么一位英俊倜傥、足智多谋大咖,却娶了一位奇丑无比的妻子,传其妻黄月英矮小黄发,而且还有一身疙瘩,外边令人作呕。那诸葛亮为什么会看上这么丑的一个人呢?那要简单说一下其妻黄月英身世。

黄月英之父为南阳名士黄承彦,位高权重,其母是汉室宗亲刘表的姨子,出身这样家庭的黄月英绝对是大家之秀,名门望族。虽然受遗传因素相貌改变不了,但琴琪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聪慧过人,贤良淑德,可以说在智商和情商上凤毛麟角。诸葛亮是什么人?千古一相啊,他非常人可比,看重的正是黄月英一身才气和良德,根本不注重其外边,所以在没有见到黄月英本人的情况下,依然很痛快的答应了这门亲事。后来证明,黄月英不仅相夫教子有方,而且在帮助诸葛亮事业上也颇有见解。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冷知识,大家说说看?

一, 周瑜的年龄比诸葛亮大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有些毛躁(被诸葛亮一激就发火),而诸葛亮则老成稳重,所以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周瑜的年龄应该比诸葛亮要小,然而事实上其实是反过来的。

根据历史记载,周瑜是公元175年出生的,而诸葛亮是公元181年出生的,周瑜比诸葛亮大6岁,而且正史记载周瑜 “性度恢廓”,也不是那么喜欢妒忌别人的人。

二, 孙权称帝的时间很晚

“三国”这个历史时期到底有多少年?其实严格意义来算是应该从公元229年算起的,然后公元280年完全结束,巧合的是,这正好是吴国的国祚,吴国是三国中最晚灭亡的国家,但也是最晚建立的国家。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然而刘备不承认,次年刘备也称帝,说自己是继承了汉统,但是东吴这里很特殊,因为一开始无论如何孙权是没资格称帝的(曹魏认为改朝换代大势所趋,自己魏晋革命名正言顺;刘备则认为自己是汉室正统;但无论怎么看孙权的江东偏安政权却不可能是正统)。

所以孙权一直以来的称呼是吴王,一直到公元229年孙权才称帝。

三, 三国中都存在着大部分少数民族兵源

三国鼎力的时候,对峙是很消耗国力的,所以三方都是拼尽全力来利用自己境内的资源,当时最缺乏的就是人口,没有人口,无论是劳动力和兵源都不足。

所以当时三国政府为了最大限度利用人口资源可以说是不遗余力,除了治下的普通百姓外,为了扩军,三国还争相使用境内的少数民族兵源,其中曹魏麾下有一批羌人和游牧民族骑兵;而吴国则一直在清剿境内的山越;蜀国呢?南中地区的蛮族则也可以利用,诸葛亮甚至还利用这批少数民族士兵打造了一支王牌山地作战兵团——“无当飞军”!

四, “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三国演义》里因为“剧情需要”,对诸葛亮进行了一定程度美化,其中“草船借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在实际的历史上,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只不过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在《三国志》之前的史书《魏略》中是这么记载的:濡须之战时,吴军向魏军挑战,孙权亲自乘坐大船进军到曹操水寨前查看,曹操下令万箭齐发,孙权的坐船一侧中了很多箭,船开始倾斜;于是孙权就下令让船掉头,结果另一侧也中满了箭,船平衡了,然后扬长而去。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冷知识,大家说说看?

华容道曹操被放走是算计之内还是失算[what][what]

《三国演义》中华容道的真实故事,大家都知道刘备联手孙权。决定一起抗击南下的曹操,那时的曹操兵多将广。孙刘没有一个是曹操的对手,诸葛亮很快认识到局面的重要性。决定前往孙权处一起协商 ,孙权知道诸葛亮有过人的智慧。一心想此事过后杀掉诸葛亮,收复刘备的军队。诸葛亮岂能不知道孙权的小九九,便留下心眼。

两军联手后,在诸葛亮的运谋下。先火烧连船,逼得曹操落难而逃。

此时最重要的来的,在曹操逃跑的路上。诸葛亮派关羽在此驻守,大家知道曹操有恩于关于。难道诸葛亮不知道吗?其实诸葛亮是故意让关于放走曹操的,因为当时的局面。如果杀死曹操,孙权必定全力向北进攻,而刘备势单力薄。没有与孙权对抗的可能,曹操一死天下就是江东得天下。所以诸葛亮决定放走曹操,一是让关羽还了人情 二是不与曹操结下死仇。

#《三国演义》# #曹操# #诸葛亮# #孙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