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程普的武艺到底什么水准,战徐晃魏延能赢吗?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先说结论,黄盖程普大概是二流水准,而徐晃和魏延则是一流水准,对战两人有败无胜。他们虽然没有交战过,但各自有参照物。
黄盖、程普和韩当、周泰大致一个水准,韩当与周泰联手对战文聘,演义中一般若非单对单不敌,是不会出现联手对敌的情况的,而此处还加上了【奋力攻击】四个字,说明就算是二打一,这俩对上文聘取胜也是费了力气的,就是说文聘的水平比之韩当周泰之流多半也是有优势的。
而魏延曾经和文聘大战几个时辰,不过这里需要考虑是兵战,不光是武将交锋,魏延手下兵卒毕竟要少,大体反映两个人是一个档次。
魏延与文聘交战,【从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尽。延乃拨马而逃,却寻不见玄德,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而徐晃嘛,通过和关平的交战表现来看,应该和庞德差距不大,魏延是庞德手下败将,因此徐晃可能还要胜过魏延一筹。
黄盖程普的武艺到底什么水准,战徐晃魏延能赢吗?
程普、黄盖的武艺在东吴可以说是名列前茅,仅次于孙策和太史慈。但要和曹、刘两家相比就逊色多了。比起张郃、魏延略有不如,也就是乐进的水平而已。但,这两人颇有点谋略,从东吴破曹战役中的人事安排与献火攻之计即可看出二人不仅仅是驰骋疆场的一介武夫,统兵谋划也是颇见长处。
黄盖程普的武艺到底什么水准,战徐晃魏延能赢吗?
黄盖和程普的武艺大致和魏延相当或者接近,但是略逊于徐晃。
黄盖和程普是孙坚手下的四大将之二,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就已经出场。在演义中也有出色表现:
程普在汜水关之战几个回合就杀死了华雄的部将胡轸,此后在孙坚和刘表之战时数合就杀败了蔡瑁,遇到吕公数合一矛刺死马下。孙坚死后,程普又跟着孙策征战江东,在零陵城神亭岭之战中,程普又和太史慈厮杀了三十个回合没有分出胜负,最后因为刘繇鸣金收军才各自回阵。
黄盖的表现也不错,在讨董卓之后孙坚回江东被刘表拦截时,黄盖和蔡瑁交手,斗了数合黄盖挥鞭打忠蔡瑁的护心镜,蔡瑁败走。在孙坚攻打荆州之战时,黄盖遇到黄祖,战不两合,将黄祖生擒。
程普能和太史慈战三十合未露败像,即使说再打下去程普会战败,那他的武艺和太史慈之间差距也不会太大。太史慈在演义中也是一员勇将,曾经和张辽战了一个难分高下,足以跻身一流之界。
所以程普的武艺也肯定不错,大致也是一流或者接近一流水平。黄盖在对蔡瑁时的表现还要优于程普,保守估计也至少和程普水平相当。
魏延在演义中大致也属于一流水平,而徐晃能和许褚战五十多合不分胜负,水平要强于一般的一流武将。
因此魏延和程普、黄盖的武艺差不多,打起来难分高下。徐晃则要强于程黄二人。
黄盖程普的武艺到底什么水准,战徐晃魏延能赢吗?
喜欢读三国的广大朋友们最感兴趣的就是武将之间的交锋,其中许多战斗情节大家耳熟能详,甚至达到了能够记诵的程度,不需要翻书,就能知道许多战斗的回合数和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在《三国演义》这部著作中,蜀汉和曹魏两方能征善战,阵前厮杀的猛将比较多,而东吴方面的武将们整体实力低一个层次,能拿得出手的猛将确实没有几个。
江东的第一代主公孙坚麾下有四个部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其中的祖茂是在汜水关前,梁东夜袭战中为掩护孙坚逃脱,孤身断后,被西凉猛将华雄“大喝一声”挥刀斩杀。而其他三位则都成为了三朝无老,一直活到江东第三任主公的孙权时代,还屡经战阵,为东吴鼎立之势立下汗马功劳。
那么,程普和黄盖的武艺如何,能否与曹魏的徐晃和蜀汉的魏延相提并论呢?咱们就通过两位东吴老将的战绩来进行分析,将他们的武力值做一个定位。
一、老将程普在东吴阵营将士们的心目中,程普是威望是很高的,他资历深,功劳大,年高德邵,受到大家的崇仰。程老将军的兵器是一杆“铁脊蛇矛”,作战英勇。检点一下程老将军的战斗履历:
1.汜水关一战,对阵胡轸,“斗不数合”,程普一矛正中胡轸咽喉,“死于马下”;
2.砚山之战,程普挺矛出马,与蔡瑁交锋,“不到数合,蔡瑁败走”;
3.砚山之战,程普保孙策突围,正遇黄祖部将吕公,“战不到数合,一矛刺吕公于马下”;
4.刘繇大营外,程普挑战,太史慈出迎,“两马相交,战到三十合”,刘繇鸣金收兵。
5.荆州东门外,程普来擒黄祖,黄祖逃走;
程老将军5战4胜,斩将2名,战斗效率很高。在刘繇寨前,程普挑战太史慈,被太史慈蔑视为“你非我之敌手”,两人大战三十合后,刘繇鸣金收兵,太史慈回营后很不满意,说“我正要捉拿贼将,何故收军?”
以此来看,程普的武力值应在太史慈之下。
二、老将黄盖黄盖也是很早就追随孙坚东征西战的老部下,他对孙氏父子非常忠诚,资格老,功劳多,性情耿直,刚正坦率,敢于直言。黄老将军的兵器是一对钢鞭,属于短兵器。检点一下黄老将军的战斗履历:
1.孙坚回军江东,在荆州遭刘表的拦截,刘表的妻弟蔡瑁出战,黄盖出马迎敌,“斗到数合,盖挥鞭打瑁正中护心镜”,蔡瑁伏鞍败走;
2.砚山之战,黄盖率兵来救,正遇黄祖,“战不两合,生擒黄祖”;
3.牛渚滩之战,孙策与刘繇部将张英对阵,黄盖出马与张英交锋,“不数合”,张英后军大乱起火,张英退军;
4.会稽之战,王朗与太史慈对战,王朗帐下部将周昕出马助战,黄盖“飞马接住周听交锋”,捉对厮杀,正在战斗,周瑜和程普偷袭王朗后军,王朗和周昕退入城中;
5.赤壁之战,黄盖率先头引火船队诈作投降,向曹军逼近,文聘驾船前来阻止,黄盖发箭,“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
6.赤壁之战,黄盖驾船追击曹操,混战中张辽拈弓搭箭射向黄盖,“正中肩窝,翻身落水”,被韩当所救。此后,黄盖再未在战场上出现过。
黄盖6战4胜,擒敌1人,重伤1人。没有斩获,这也许与他所持的兵器是短兵器,又是钝器有关。会稽之战中,黄盖对阵周昕,原著没有叙述具体回合数,但“正斗间”三字说明还是有一定的回合数,而周昕后来在夜间突围时被孙策“一枪刺死”。
以此可见黄盖的武力值在孙策之下。
通过以上两位老将军的战绩来看,程普和黄盖虽然在东吴诸将中堪称武勇,但与孙策和太史慈相比,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大家知道,曹魏猛将徐晃曾经在曹操挟天子迁许昌的路上与“虎痴”许禇有过一场硬碰硬的交锋,两人“刀斧相交,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受到曹操的另眼相看,派满宠说服收入帐下。这说明徐晃在奋力作战的情况下,能够与许禇这样的“超级猛将”在一段时间内战成旗鼓相当,以徐晃这样的武力值属于“强一流”的层次。
而在阳平关之战中,魏延曾经与曹魏军中猛将庞德有过一次交锋,“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曹操命诸将前压,魏延“诈败而走”,又悄悄绕回来,一箭射中曹操人中,“折却门牙两个”,庞德赶到,“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以这场战斗来看,魏延能够与庞德在一定回合内战平,但庞德奋力作战能击退魏延,说明魏延的武力值属于“中一流”战将。
太史慈与孙策在神亭岭一战,从马战打到步战,再到搏击格斗,始终旗鼓相当。合淝之战,太史慈与张辽相战“七八十合不分胜负”,可以判断太史慈和孙策与张辽、张郃武艺相当,属于“中一流”。
结论:程普和黄盖的战斗表现比起太史慈和孙策来有明显的差距,以他们的武力值,当然不是徐晃和魏延的对手。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分析而来,与正史无关。)
黄盖程普的武艺到底什么水准,战徐晃魏延能赢吗?
徐晃魏延要比程普和黄盖的武力值要高。
程普和黄盖两人都是跟随孙坚的老将了,是孙坚手下四大将之二,可见程普和黄盖两人是并列齐名的武将,因此这两人的武力值应该是相差不多的。
而要黄盖和程普与徐晃相比较,因为他们都没有与徐晃战斗过,所以只能通过一个中间人的武将来比较,这个人就是孙策手下的大将太史慈。
在当初十八路诸侯会盟的时候就曾跟随孙坚出场,在孙坚死后,又追随孙坚的儿子孙策征战江东。
而程普在追随孙策征战江东的过程中就曾与太史慈在零陵城神亭岭之战中交战三十余个回合不分胜负。这说明程普的武力值与太史慈相差也不会太大。而太史慈这位老兄在演义中也曾与张辽打个不相上下。
而张辽和徐晃虽然同为曹操镇营武将,但是徐晃的武力值是要比张辽要强一些的,原因就是徐晃能够曹操阵营的第一武将(典韦死后)杀个五十回合难分胜负。
所以按照推理来说,徐晃>魏延、张辽>程普、黄盖。
如果以吕布为超一线的武将来看,徐晃勉强跻身一流(弱一线),魏延、张辽就是强二线武将,程普和黄盖就是一般的二线武将。
黄盖程普的武艺到底什么水准,战徐晃魏延能赢吗?
与徐晃他们旗鼓相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