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哪个年龄段更年期属于正常?

如何度过?女性更年期越晚越好吗?

根据女人的生理特征,一般来说绝经前二三年属于正常更年期,也就是说,女人的更年期分三步走,一是早更,41一45岁,这个时期的女人,感觉开始老了,一年不如一年,二是中更,46-50岁,这个时候正式步入更年期,最明显的特征是,心情烦躁,做事不耐心,性生活要求减少,三是晚更,51-55岁,这个年龄段的女人,开始从烦躁,郁闷,趋于平静,慢慢回归自然,对夫妻生活有一种厌烦,可有可无,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绝经后分泌物减少,阴道干涩,过夫妻生活有点麻痛。

对于女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慢慢衰退,到完会消失,这个时间段,称为过渡期,其中包括绝经前和绝经后,这一时期大约持续5-10年,但真正的更年期不是绝经后,而是绝经前的两至三年,在我国,古代的更年期是45-50之间,如今生活好了比过去推迟5年左右。

男人也有更年期,大体上比女人推迟10年,也就是从55-60岁,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比过去推迟5年以上。

男女到了更年期,他们的特征基本相同,都是心烦意乱,性格暴躁,别人做什么都不顺眼,说什么也不合意,有些人还伴有失眠的症状,性生活要求冷淡,更年期不是病,却是感觉身体疲劳,提不上劲,但随着更年期的过渡,人就会慢慢恢复正常的状态。

更年期的迟早,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其中也包括居住的环境,气候,地域,营养多方面,不同的年龄,不同人的体质,都会出现更年期症状的迟或早,这些都属于正常范围。

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有更年期,不过,女性的更年期比男人明显,也比男人烦躁难受,身边的人,特别是爱人,一定要多包容和体谅,有时间多陪伴更年期的人,出去散散心,让时间和快乐冲淡更年期的烦恼。

女人哪个年龄段更年期属于正常?

女人的生理年龄,在我国,常以七计周期,如二七天癸至。即是说女孩子到了二七十四岁,就会有月经来潮,会排卵,有性事就会怀孕生孩了。这说明女人的生理期是从二七十四岁开始的。当然,万事有例外,会有提前或延后的。特别是生活变好,营养丰富的今天,人的成长与生理上的成熟,多数都有所提前了。

一般女人从二七十四岁开始,到八七五十六岁,都有可能在生育期内,可以排卵,可以怀孕生儿。但女人最佳生理生育期应是三七二十一岁到五七三十五岁这一段时间。六七四十二至八七五十六这一段时间多为女人的更年期。女人最正常的更年期应是六七四十二,到七七四十九岁,一般迟的可延后到八七五十六岁。我老婆就延后了,五十还有月经来。

俗话说,不怕丑,生到四十九。旧时人早婚,少有生到七七四十九的。现在人迟婚迟生,有的更年期就相对后延了一点。女人更年期大多在六七到八七之间。从四十二到五十六岁都属正常。

女人哪个年龄段更年期属于正常?

(小木匠谢邀,编号20180421)

首先回答:女人更年期在45岁到55岁之间属于正常,如何度过请花几分钟阅读下文,女性更年期当然不是越晚越好。

概述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女性的性激素主要是由于卵巢分泌的,然而由于性激素的减少,进一步反馈大脑对激素的调控,从而引起下丘脑-垂体功能的退化。

绝经的确定

绝经时间一般发生在45岁到55岁之间,绝经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排除一些相关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再依靠卵巢功能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即可以诊断。

临床表现

1、月经紊乱:月经紊乱是更年期常见的症状,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排卵不规则,表现为月经不按时来、经期持续时间长,经期血量增多或者减少,反正就是和以前的月经不同,这正好反映了卵巢功能状态的一个波动性。

2、血管舒缩症状:表现为潮热,潮热一般表现是反复出现面部和胸部皮肤发红,然后伴有出汗,一般是短暂性一阵一阵的发生,持续时间1-3分钟,这种症状反复发作可持续1-2年,有的人可持续5年,非常影响工作、生活和睡眠。

3、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常常出现心慌、头晕、失眠等症状

4、精神神经症状:常常表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脾气容易暴躁、焦虑或者情绪低落、抑郁等症状,也有一些记忆力减退的表现。

如何度过更年期

如何度过其实就涉及一个日常生活注意和医学治疗。

  • 日常生活方面

1、健康饮食:主要是低脂肪、低糖、高优质蛋白饮食,摄入脂肪应该以植物脂肪为主,蛋白质以鱼类、蛋类、牛奶、豆制品和瘦肉等优质蛋白,另外注意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比如虾皮、豆腐。也建议额外予以钙片进行补钙。

2、自我调节和控制不良心理:自我明确更年期是一种生理性过渡的思想,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缓解症状,这个主要强调一个自我控制,适度通过一些文娱活动进行宣泄,保持心态的稳定。

3、积极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通过锻炼也可以减肥减少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生,运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也是有很好的作用。收益非常大,建议的运动可以游泳、太极拳、散步等。

  • 医学治疗

如果症状比较重,比如严重的失眠,心慌频繁,潮热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往往需要医学治疗。

治疗分为一般治疗,激素治疗,预防骨质流失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比如失眠严重,可以予以镇静安眠药辅助睡眠。以及上述的一些日常生活的宣传教育。

激素治疗:由于是卵巢退化导致的激素减少引起的症状,则可以予以激素替代治疗,能明显缓解绝经期各种症状,也有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但是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则可以引起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疾病的风险增高。主要的药物是雌激素,可辅助用孕激素。用药方案是个体化治疗,以最小剂量达到最好效果为佳。

预防骨质疏松治疗

主要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3的治疗,能有效减缓骨钙的流失。减少远期的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风险以及一些骨痛等症状。

更年期并不是越晚越好

更年期推迟有些好处,也有坏处,主要是在一些在一些疾病的风险上面,有文献研究指出绝经越晚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癌症的患病率会增加,尤其是超过55岁以后才绝经的女性。

而绝经晚的话也有一些好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相对降低,糖尿病的风险也会降低。

所以更年期并不是越晚越好,更年最好发生在45-55岁之间为佳,毕竟这是自然的选择,而绝经推迟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有限,所以医学上不推荐长期应用雌激素作为替代治疗,而主要是作为短期应用以缓解症状为主,毕竟患癌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太严重。

另外如果发生了严重的更年期症状一定要积极就诊,经过治疗往往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

小木匠是专业的医生,每天都会更新贴近生活的医学知识,了解更多健康请关注“外科小木匠”欢迎在留言区评论,我将积极回复每一条留言,感谢点赞、转发和关注!

女人哪个年龄段更年期属于正常?

我认为女人在50岁左右时更年期是正常的。据我了解也有很早的人,从40多岁就开始更了。女人的更年期阶段是很难熬的。希望有男士们看到此题时,希望关心关爱您的妻子,帮助她顺利渡过女人的更年期。

女人哪个年龄段更年期属于正常?

你好,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两块说:更年期的平均年龄、更年期有症状不是正常的需要治。

更年期、绝经是不同的概念

目前正规教材已经不用更年期这个词了,都是以绝经来说。女性40岁以后,月经1年不来,算绝经。当然要除开怀孕。绝经是卵巢功能衰退导致的,雌孕激素生成严重不足自然月经就不来了。

在正式绝经之前,多数就已经出现一些征兆,比如月经几个月不来、潮热盗汗、阴道干涩、易怒等表现,这些算是绝经过渡期的开始,也是围绝经期的开始。也可以理解为大家说的更年期的开始。

所以,更年期和绝经不是一样的,但是可以≈绝经过渡期或围绝经期+绝经后的一段时间。

接下来,可以谈年龄的问题了

目前中国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大概49.5岁,城市女性会晚几年。一般来说,太早绝经和太晚绝经都不好。太早绝经,老得快,太晚绝经,对乳腺和子宫内膜的风险会增加一点。

相比来说,更年期只要不是太早出现就好,关键的是更年期的症状不要太早开始,至于什么时候结束,有我们正规治疗,就不怕,很快就可以缓解。

如果非要说年龄的话,最好也是50岁前三四年才开始更年期的不适,相对比较符合大多数女性的日常。

更年期/绝经相关的不适都是不正常的

卵巢功能衰退才会出现更年期/绝经,这些不适的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从长远来说,雌激素低下会造成骨质疏松、心血管问题、老年痴呆等问题。所以,现代医学建议更年期女性,“缺啥补啥”,缺激素,我们适当补充点激素就好。

一般在医生的正规指导下,定期检查,合理补充雌孕激素,是很少有副作用的。相关的问题可以看看我之前的问答和发表的科普文章。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作者:邹世恩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红房子医院)

女人哪个年龄段更年期属于正常?

女人更年期年龄是多大

女人更年期多发生于45~55岁,个别可提前至39岁。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潮红。大多数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人工绝经者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术后2个月达高峰,可持续2年之久。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

本内容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妇科 主任医师 陈爱平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