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饭的时候坚持喝点白酒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我公公今年90岁,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喝点白酒,如果不得喝酒,这餐饭他肯定吃不饱。

我婆家在桂西北偏远的石山区,那里属于喀斯特地貌,三分泥土七分石头,靠土里刨食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为了谋生,村里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

婆婆跟公公同村,比公公还大了一个月,公公婆婆从小一起长大,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了。

公公婆婆一共养育了7个孩子,由于婆婆长得比较瘦小,不能干重活,家里的生活负担全部落在了公公一个人的身上。

为了养活一大家子,公公只能没日没夜地干活,甚是辛苦。

公公小时候读过两年私塾,认得几个字,但不是很多,在生产队那时,公公担任村里的会计,管理着村里的账目。

公公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酒鬼,几乎逢酒必醉,让婆婆非常生气,为此,公公没少被婆婆骂。公公脾气温和,同时也是个闷葫芦,任由婆婆怎么骂,他也不还嘴。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婆婆骂累之后自然就住嘴了。

公公喝的都是自家酿的酒,由于家里的大米太少,婆婆不允许公公拿大米来酿酒,也不给拿玉米来酿酒。没办法,公公只好拿红薯来酿酒。

在农村,很少有人用红薯来酿酒,说红薯味太浓,口感也不好,而且还有一股烧焦味。为了能够有酒喝,公公可不管这些了。

听老公说公公年轻的时候很少喝水,他去哪里都带着一个葫芦,葫芦里面装的都是酒,公公口渴了就喝一口酒。

老公的爷爷是个木匠,公公也略懂一点木匠活,但不是很精通,为了补贴家用,公公就会上山找木头来做成木犁、小板凳之类的,到街日就拿到街上去卖。

婆家离乡下街上有10公里远,而且都是山路,为了能够卖个好价钱,每到街天,天都还没亮,公公就挑着这些木制品出门了。

婆家是在一座高高的山顶上,当时还没有通公路,光爬下那座山就要花费一个半钟头了,还要再走两个钟头才能到乡下街上,甚是辛苦。

天没亮就出门,公公根本没办法煮早餐,那时候家里很穷,吃的都是玉米粥,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带去路上吃,公公唯一能够拿的就是白酒了。

在去街上那三个多钟头的路上,饿了、渴了,公公就会闷一口酒。

卖完东西之后,公公才会买一点猪肉,拿到米粉店去给别人帮忙加工,跟几个认识的人在米粉店那里喝酒,喝到醉醺醺才开始走路回家,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

走了一天的路,公公已经累得虚脱,连脚都不洗,直接钻进床铺睡觉。

转眼到了2004年,我女儿出生了,由于婆婆身体不好,不能帮我们照看女儿,我就叫我父亲来帮我照看女儿。

在我女儿10个月大的时候,父亲由于心脏病发作,不能来帮我照看女儿了,没办法,我只好请了一个保姆。

我们请保姆的事传到婆家那里,婆婆非常生气,大骂老公忘本,说老公有小孩不给自己的父母照看,竟然出钱给别人照看自己的小孩。

婆婆性格非常偏执,而且一辈子生活在深山里面,跟她说再多的道理也无法说通,为了息事宁人,我们只好做出让步,叫公公来帮我照看女儿。

俗话说烟酒不分家,公公不但是个酒鬼,还是个烟鬼,他抽的是那种用竹筒自制的烟筒,也称作水烟,这种烟非常呛人。

公公是这样的人,我肯定不同意公公来帮我照看女儿了。没想到公公为了能够来帮我照看女儿,竟然把烟给戒了,还跟我们表态说酒可以少喝点 ,绝对不会影响到我女儿。

公公真的说到做到,来跟我们一起生活之后,早餐和中餐滴酒不沾,到晚饭才喝酒。担心公公喝酒太多了影响到二天照看我女儿,每天晚上我们只给公公喝半斤酒而已。到周末晚上可以多喝一点,但也是控制在一斤左右,不能喝多。

公公只喜欢喝白酒,他不喜欢喝啤酒,他说喝啤酒就像喝马尿一样难喝,红酒有一点点酸,他也不喜欢喝。

我们家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也没有多余的钱买高档的白酒给公公喝。我工作性质,经常下乡,每次下乡遇到村里有人酿米酒时,我就会买来给公公,每次买30斤左右。30斤酒可以够公公喝一个多月,喝完了再买。

起初公公还会跟我们一样一日三餐,到80岁以后公公说他一天吃三餐太难消化了,就改成一天吃两餐,只吃早餐和晚餐而已。

公公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晚上吃过晚饭之后就会去广场散步到8点钟左右,一回到家就洗漱上床睡觉了。到了早上7:30分左右才起床,8:30左右才吃早餐,吃过早餐之后就去广场呆到下午5点钟才去接我女儿回家,中午很少回家。

公公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几年时间,到了85岁那年,公公和婆婆就回老家养老了。

回老家之后,没有了我们的管束,吃早餐时公公也喝起了白酒,但不是很多,一餐喝8两左右,晚上吃晚饭也是喝这么多。

公公习惯了每次吃饭都要喝酒,就连生病住院,公公都要喝酒,如果不能喝酒,他就会说没有胃口,不能吃饱饭。

自从公公来帮我带女儿之后,喝酒也懂得控制了,不再酗酒了。

公公婆婆回老家之后,经常四处开荒种菜,养几只鸡鸭,吃不完的那些菜,他们就会拿来喂鸡鸭。

白天闲着没事做,公公还会上山去打柴火,每天忙个不停。

公公今年虽然已经90岁了,身体还很硬朗,这些年来只是小病小痛而已,从没有生过大病,血压也很平稳。他扛着几十斤重的柴火走在山路上如履平地,让我们自叹不如。

公公眼不花,还可以穿针引线,但耳背很严重,讲话必须要大声跟他说话,他才听得见。

婆婆比公公大了一个月,对于白酒,婆婆是滴酒不沾的,但她和公公不一样,她喜欢喝啤酒和饮料。婆婆身体很瘦小,经常生病,看起来还比公公老了5、6岁。婆婆人比较懒,平时都是公公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公公在71岁之前是个酒鬼,几乎逢酒必醉,来城里跟我们一起生活之后,被我们控制了酒量,所以对身体伤害才没有那么大。

假如公公不来跟我们一起生活,喝酒还是那么不节制,公公也许早就变成黄土一把了。

公公今年已经90岁了,身体还很硬朗,腰板还很挺直。公公一餐还可以吃一大碗饭菜,胃口很好,特别喜欢吃肥肉,记忆力也很好,几十年前的事他都还记得一清二楚。每次跟我们吃饭时,公公还会跟我们讲起还没有解放的那些事。

公公脾气温和,对子女从不打骂,也从不跟别人发生争执过,他心地善良,村里有人叫他帮忙做事,他几乎是有求必应。

公公对生活要求不高,他说只要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每餐有一斤酒给他喝就行,别的有没有都无所谓。

公公心态超好,他从不掺和子女的家事。有几次小叔子夫妻俩跟大伯哥夫妻俩吵架,公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看到公公这个样子,村里的人觉得很奇怪,就问他干嘛不去劝架?没想到公公竟然回答说:“都是成年人了,还有必要劝架吗?手心手背都是肉,让我帮谁好?干脆给他们吵个够。”

听到公公这么说时,村里的人都夸公公活得明白。

每天吃饭的时候坚持喝点白酒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小酒怡情,大酒伤身。

像我公公现在这个样子,活到100岁都没有问题。

每天吃饭的时候坚持喝点白酒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我只认识一位,是我们街坊上的邻居伯伯,早上不喝,午餐和晚餐必喝,每天都是这样,但每餐喝得并不多,只喝一二两,只喝白酒。他是有文化的人,经常都一边喝酒一边念诗,身材瘦小,最后活到九十多过世的。这说明,因人而异,不是每个人喝酒都不好,酌量饮酒不要经常醉酒,还是有好处的

每天吃饭的时候坚持喝点白酒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我邻居的王大伯患癌症三年,三年来吃了很多药,做过很多的化疗。

这三年不但没有因为治病,花很多的钱,三年时间却又多挣了十几万,只因为每天喝点白酒又从死神那里硬夺回来五年的时间。

王大伯和王阿姨是勤勤恳恳的庄稼人,种了一辈子的庄稼地了,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够基本的生活支出了,就是这样的一位庄稼人,命运却和王大伯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个玩笑差点让王大伯倾家荡产。

王大伯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除了喜欢干农活种菜,养殖些鸡鸭鹅,就是喜欢喝点小酒,王阿姨也是。

每次吃饭的时候总会陪着王大伯喝一点,两个人就这样一来二去,就有了喝酒的这个小习惯。虽然说喝的酒不是很多,但要是每天都喝的话,那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王大伯和王阿姨是从小经人介绍认识的,虽然是经别人介绍认识,但两位老人的感情却非常的好,王大伯非常的疼爱王阿姨,王阿姨也是经常的帮王大伯干些地里的农活。

王大伯早年有一个儿子,他的这个儿子非常的孝顺,听话,而且学习特别的好,当时是我们镇上的第一名。

而且每次考试几乎都是第一名,让我们这些村里的人很是羡慕,村里的人都说王大伯的儿子将来是上清华的料。

就连村长也说:咱们村的第一个清华学生就要从你家里出了,这也是我们姓王的祖坟冒青烟了。

但命运就是这样的喜欢作弄人,就在王大伯儿子快要高考的那一年,因为高考快要来了,市里面的学校放假让学生回家,和家里人团聚一下。

之后就要进入紧张的全力复习备考状态了,所以希望每个人都能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亲,多干干家务活,在紧张的学习期间放松一下。

可是就在王大伯儿子回家的路上,却发生了意外,王大伯的儿子当时路过一条小河,其实小河的水倒不是很深,当时刚好有几位十几岁的娃娃们在洗澡,按理说这些娃娃水性应该都不错,

但可能就是因为水性好,才敢在水里洗澡,王大伯的儿子路过他们洗澡的小河的时候,刚好有一位娃娃因为不熟悉水底下的环境,就立即被困在水下面了,刚好另外几个小孩要去救这个娃娃。

但不幸的是,他们几个都被水草缠住了,动弹不了,所以王大伯的儿子,当时想都没想,直接就跳了下去,这一跳,没想到却是和家人的永别。

在救到 最后一个小孩的时候,因为实在是没有力气再游上岸,当时水底下的旋涡又非常的大,导致王大伯的儿子就这样被水冲走了。

后来王大伯和村里的人赶到的时候,他的儿子已经被水冲到几十米远的地方了,已经没有了生命特征。

王大伯的心可谓是痛到了极点,这真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王大伯和王阿姨他们一连几天都没有后吃饭,整天是以泪洗面,最后在村里人的劝说下,慢慢的也开始想开了。

时间最终消磨掉了这些伤痛,但留在心里的伤疤却永远都挥之不去。

可能是因为儿子的去世两位老人这些年过于悲伤,从而内心显得非常的脆弱,精神也是时好时坏,王阿姨怕王大伯再出现什么意外,就带着王大伯去医院检查下身体,这一检查不简单,王阿姨被吓了一大跳。

癌症晚期,这是谁都治不好的病呀,王阿姨此时真的傻在那里,真的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想着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才好。

王大妈没有放弃,坚持的给王大伯治病,王大伯虽然不知道,但每次去医院慢慢地也猜出来了。

王阿姨终于鼓起勇气告诉王大伯了,王大伯知道后显然没有很紧张,可能他已经猜出来了,王阿姨说会陪着王大伯好好治病的,王大伯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想着以前的事情。

不过王大伯每天的小酒是必须要喝的,王大伯说:我就这两个爱好,一个喝酒一个是种地,现在田地种不了,酒每天我是必须要喝的,因为喝酒可以减少病痛的折磨。

王阿姨看到王大伯这样,内心也是非常的难受,想要帮王大伯,却不知道该怎样帮才好。

王阿姨只有每天做好饭,等着王大伯从菜地里干活回来,两个人美美地喝上一顿小酒,吃上些家常便饭,这真是美得很。

王大伯这天突然失踪了,王阿姨找不到王大伯了,王阿姨找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都没有见到王大伯,王阿姨有些心慌了,想着会不会出什么意外呀,王阿姨看到留在柜子上的纸条之后,心里才缓过神来。

原来王大伯是去北京了,因为当初自己的儿子要考清华大学,王大伯夜里也经常做梦,梦到自己带着儿子在清华校园里来回地走,在清华校园里面拍照留念,两个人吃了儿子最喜欢吃的肯德基。

所以王大伯下决心,一定要去清华的校园全看一下看,也是替儿子去看一看校园。

王大伯只带上了了几件衣服和几百块钱就出发了,因为担心老伴的身体,就没有带王阿姨一起去,王阿姨看到柜子上留的纸条,这颗心也算是放下了。

不料王大伯在坐火车去北京的途中,在车上自己的钱包被偷了,钱包里是这次他的吃饭住宿的钱,没有了这些钱,王大伯只有睡大街了,可是这几天的吃饭怎么办呢,总不能就这样饿肚子吧。

王大伯下了火车,没有其他的办法,王大伯只有去捡些垃圾,去卖些钱,供自己吃饭,就在王大伯捡垃圾的时候。

一辆轿车和一辆卡车发生了车祸,卡车司机已经,驾车逃跑了,王大伯看到轿车的年轻人,被撞得很严重,旁边围了很多人,但就是没有人敢出手相救,王大伯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就上去把年轻人从车里拉出来。

年轻人虽然伤势不是很严重,但已经是处于昏迷状态了,必须要送到医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王大伯想都没想,就拦下一辆出租车,带着这位年轻人就往医院赶。

好在到医院及时,年轻人的命被抢救了回来,没有什么生命危险,好在只是晕过去了,年轻人知道是王大伯送自己到医院来的。连忙感谢,并给了王大伯一笔钱。

王大伯没有要,说:救人是应该了,如果是其他人也是一样的,这个钱实在是不能收,年轻人给了王大伯自己的名片,说:只要是有什么困难都可以给他打电话,找他

王大伯留下了年轻人的名片,之后就离开了,虽然王大伯需要帮助,但还是没有提出来,王大伯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挣钱,并且完成儿子的心愿,

可能这也是儿子想看到的。王大伯为了不让老伴担心,就和老伴打了电话,报了一下平安,说自己没事,还需要待在北京几天多看看这里的风景,好不容易来这里一趟,王阿姨知道王大伯平安,也就不好再问些什么。

被救的这位年轻人在上班的路上,看到王大伯在路边捡垃圾,就立即把车停到路边,买了些早点给王大伯送去。

王大伯看到是自己救的那个年轻人,王大伯内心是激动不已,原来这位年轻人姓周;在北京这边开了一家家具城,家具城很大。

小周带了王大伯去看了自己的家具城,说希望王大伯能够在这里住下来,然后可以带着王大伯去清华园看一下,王大伯也知道这次是推不掉了,所以就答应了,小周给王大伯安排了房间,王大伯也就住下了。

这些天小周带着王大伯转遍了整个北京城,也去了清华园,去了天安门,看了好多地方。王大伯很感谢小周帮助自己完成儿子的心愿。

可能是看了清华园之后心情好多了,王大伯的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王大伯没有和小周说自己的病情。

临走的时候王大伯给小周留下来一张图片,王大伯亲手画的图纸,上面是一款家具的模型,小周看到之后是欣喜若狂,感到这款家具图纸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款。

其实王大伯年轻的时候,也是我们当地很有名的木匠,不仅木工做得很好,而且做的东西都很有特色,只要是王大伯设计的家具,每次都会一抢而空,只是王大伯不太喜欢这份工作,慢慢的就辞职回家种地了。

小周因为王大伯给画的这个图纸,生产的家具大卖,走向了高端市场。

小周为了感谢王大伯,亲自去王大伯的家乡给王大伯偷偷地送去了一张银行卡,里面有将近18万元,不过王大伯最后没有收小周的这个钱,而是把它给捐到了村里的小学,帮助村里的小学建起了图书馆阅览室。

王大伯的一生可以说是我们这些农村人的真实写照,虽然没有什么知识文化,但却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自己的赤胆忠心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王大伯现在依然是每天和王阿姨吃着便饭,喝着小酒,过着两个人平凡的生活。可能这就是我们农村人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农村人为啥每天都会坚持喝点白酒的原因。

你每天吃饭会像王大伯一样喝点白酒吗?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每天吃饭的时候坚持喝点白酒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我24岁开始喝酒,一天两顿从未间断,每顿半斤高度白酒外加两瓶啤酒,今年59岁,身体犇棒,吃嘛嘛香,能小跑,还能大跳。

每天吃饭的时候坚持喝点白酒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我姐夫75岁,铁路退休从18岁开始喝到现在。一天就是这样,喝一斤白酒,一两杯早晨3杯中午4杯晚上3杯还是高度的,这是基本,有点事就一顿一斤,从不喝葡萄酒,啤酒。早晨不让喝就说吃不下饭,,,今年他体检一切指标很正常。一天一盒半(30)支自己卷好的烟,肺部影像什么毛病没有。很是奇怪,也许是特殊的?

每天吃饭的时候坚持喝点白酒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我家大姐夫和三姐夫两人,就是这种每餐吃饭前必须先喝酒的人,注意是每餐必须喝酒,但是他们俩却是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大姐夫酒量不是很大,也就是一斤量的样子,但他喜欢喝那种酒精度数比较高的白酒,啤酒他是不喝的,用他的话说喝啤酒就象是喝潲水没劲。

平日里在家,他每餐饭前都要自斟自饮半斤,不管有菜没菜都要喝,用他自己的话说,饭前不喝上一杯,就象拉完屎没擦屁股一样不好受。

而且他还有一点不好,就是自律能力太差,经不起别人劝酒,特别是人多一起喝酒,兴趣来了以后什么都不管,只要别人一句话,他就能一口一杯地喝,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喝得酩酊大醉。

在我的记忆里,50多年了,在我家就只有一次见他没喝酒,就是第一次来我家提亲,现在想起来真的很难想象他当时是怎么忍住的。

三姐夫虽然酒量大,但他只喝自酿的米酒,而且每次喝的不多,饭前用200ml的玻璃杯只喝一杯,绝不多喝,但每餐都要喝,并且每餐必须有菜〈这里的菜指荤菜,我们哪儿农村特殊的说法〉,喝酒前先吃菜然后再喝酒,因为养成了这些习惯好,加上自制力强,所以从没见他喝醉过。

虽然他俩都爱喝酒,且每餐饭前都要喝,但他俩有着天差地别的结果。

一、身体健康状况天差地别

大姐夫因为很多时候都会喝醉,每次喝醉后就象生了一场大病,整个人显得很憔悴,萎靡不振。人也很消瘦,去年70岁了,从外表看就象是近80岁的人,皱纹象蚯蚓爬满脸庞,身躯有些微微驼背,加上抽烟时咳嗽,在远处看俨然不象是个70岁的人。

三姐夫比大姐夫年龄少了三四岁,过两年也70岁了,但如果把他们俩个站一块,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是两代人。

每次打电话问起三姐和三姐夫身体健康情况,三姐总是说他们俩身体很好,特别说到三姐夫,虽然年纪是一天比一天大,但他现在的身体比以前更好,一年到头从不感冒,脸上气色比以前更红润,别人说年纪大了以后,脸上多少都会长点斑点,三姐说在三姐夫白里透红的脸上一个斑点也找不出来,如果不是头发白了,谁都不相信他是70岁的人,真的显得很年轻。

三姐和三姐夫两个近70岁的人,现在还在珠海做生意,卖铁板烧豆腐,因为人气场好,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听三姐说去年他们俩仅凭卖铁板烧豆腐这么简单的小生意,一年竞然嫌了近40万。

二、人际关系天差地别

大姐夫如果不是酒后乱言乱语得罪人,按照他的性格应该是一个人缘比较好的人,但由于他经常喝醉酒,醉酒后又胡言乱语,所以就得罪了不少的人,就连他的亲兄弟都得罪了。

而三姐夫则不同,由于他从来没有喝醉过,酒后说话分寸又把握得当不失言,也就不会无缘无故的得罪他人。加上他在生意场上混迹多年,接人待物也就把握得恰到好处。所以无论是外人还是亲朋好友之间他都能左右逢源。

“小酒怡情,大酒伤身”。大姐夫和三姐夫俩个都是喜欢喝酒的人,但俩人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

一个喝酒无度,不但伤了身体,同时也失去了许多朋友及亲人对他的信奈。

另一个喝酒有节制,不但收获了一个好的身体,同时也深得朋友和亲人的信任。

酒文化流传至今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人因它留下千古绝句而名垂青史,也有人因它犯下滔天大罪而遗臭万年。

酒也是一把双刃刀,就看你如何去飞舞。飞舞得好,会留下一道道美丽的弧光。如果飞舞得不好,会让人伤痕累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