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新提法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是褒还是贬,具体有哪些表现?

“精致的利己主义”当然是贬了,怎么可能是褒呢?

“精致的利已主义”指的是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他们表面上在按组织要求工作,但是实际他们并不为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与能力。只不过为了牢牢的攀附在组织这颗大树上,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这些人加入组织,并不是冲着组织成立的初心,为组织光荣的事业去奋斗,而是一门心思的想通过利用组织的规则、资源、影响力等等,为自己赚取资本,根本不关心组织的死活。

现实中精致利已主义属于精神层次在工作中的蔓延,由此一般体验在他们的工作状态上。

第一类、工作没有积极性

在这类上表现为按部就班,在工作上没有开拓精神。他们不会主动的去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状态上永远原地踏步,并且存在严重的拖延行为。

第二类、漠视组织利益

这些人在工作时间或者公开场合的时候碍于身份讲组织,不在工作时间的时候就组织抛一边。平时遇到损害组织的利益的事情他们假装看不见,第二天依然能够心安理得的去上班。

总体来看,对他有利的事情,他就积极去做。只对组织有利,而对他没有利的事情他们就懒得去做。

第三类、缺乏为组织发展的担当精神

这些人对于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你要让他说的话,他能说出一大堆来。

平时充当批评主义,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个缺什么,哪里缺什么。

但是他们自己又不愿意主动的帮组织变的更好,把组织变的更完美,只是一味地去批评与埋怨,然后就坐等有人去努力,把他想要完美的东西都搞完美,享受别人的努力成果。

假如组织长期无法达到他想要的完美,那么埋怨与不满就会多起来,有时候还会通过恶意攻击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说到底,这种人就没有为组织发展的更美好的担当精神,只想让别人帮他去努力,然后坐享其成。

其实精致利己主义说白了就是他们与组织并不一条心的,他们在组织中只不过想利用组织获取个人利益,并不打算与组织同生共死,同前同退。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因为加入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与代价,那些精致利己主义们把加入组织的努力与代价当做是一种投资,他们加入组织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投资回报。

在回报没有达到他们的理想要求之前,他们会表现得非常的小心翼翼,并且开启自我保护状态。尽量做少犯错误,坚决不犯大错误。

那么如何做到尽量少犯错误,坚决不犯大错误呢?

要做到这一条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听上级的话,上级要求做的就做,不要求做的就不做。上级倡导做的尽量做,上级强烈要求做的大做特做,反正一切听领导的肯定没错。

由此这些人在执行上级命令的时候,为了确保完成任务,采用了僵硬式的落实主义,一切以完成上级命令为标准,并不考虑上级下达命令的初衷。

为此出现了很多层层加码执行任务,以及一刀切的情况。

其实上级下达的命令只是一个趋向性的方向,在执行上级命令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上级下达命令的初衷是什么。

打个比方说,工厂缺工人,让你去招一百个工人。

这个时候你要考虑,上级让你招一百个工人的目的是什么,最简单的就是工场缺人,缺一百人。那么再深一个层次的就是工厂缺乏一百个合格的工人,再深一个层次就是工厂缺乏一百个熟练工人。

假如你不考虑这些,上级叫你招一百人,你到外面随便去拉一百个啊猫,啊狗进来有什么用?

如果外面条件足够,你就要慢慢的去挑选一百熟练的工人。

假如外面只有五十个合格的工人可以招,那么你可以跟上级反应说,只能招到五十个,其他的人不合适干这个工。没有必要为了筹够一百人,招了五十个不会干活的人进来,这不是给上级惹麻烦吗?

工厂招人干活,为的是经济效益,工厂就是你所在的这个组织。上级让你招人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这个组织的效益。由此你执行上级命令的时候,要结合组织的利益的需要,分析上级命令与组织利益需要之间的联系,而心里没有组织的人往往就忽略了这一点。

如果在执行领导命令的时候,只是单纯的为了执行而执政,在执行过程中损害了组织的利益,这显然不是领导希望看到的。

精致利益主义恰恰就是缺乏组织概念,缺乏对组织成立的初心的了解,也缺乏了为组织利益与继续发展的考虑。由此一味地追求讨好上级,让上级满意,避免犯错误,避免犯大错误,从而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而实施自我保护主义。

说白了,精致利己主义心里就是没有组织,只有自己的利益,他们让上级满意,讨好上级的行为无非是想获得上级认可与赏识,让自己爬的更高,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

所以你别指望这些人在平时工作中会有什么凸出的贡献,他们最大的作为就是讨好上级。

对于那些已经那些已经获得足够回报,或者是他觉的回报已经无法再进一步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这时候他们不会再刻意的去讨好上级,而是专注的为自己利益服务,利用手中能获得的权力以及可以调动的资源去为自己套取利益。

而他们套取利益的方式往往是,利用相关合理的规则,采用打擦边球的模式,做的相对隐蔽,但是这种行为最终都会损害组织的利益。

但是到了这种程度的时候,在这些人心里组织已经无法给他们带来更多利益,他们觉的组织跟他们没有太多关系,只是在最后多收入点收益。

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招聘制度与任命制度上下手。

如何招聘到热爱组织,愿意一生为组织奉献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在任命部门一把手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这个人在是一个热爱组织,忠于组织,愿意一生为组织奉献,这才能让一个部门在履行职责时不偏离组织的基本保证。这个人不需要很有才华,只要他能坚守组织原则就可以了。

但是一个组织保持发展活力,离不开有才华的人去推动,只有一群只懂坚持原则的木脑子也是不行的。

搭建团队就是要学“西天取经的唐僧团队”。唐僧就一个只懂坚持原则的人,在这个团队中他的本事最弱,如果团队中的人都像他这样,那么他们必然去不到西天。

有个新提法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是褒还是贬,具体有哪些表现?

利己,说的是冷漠于非己;精致,说的是“完善”的掩饰自己的自己也知道见不得人的冷漠。

这就是种合格的专业性奴才。冷漠于非己,就无组织能力,不会形成组织实体。而已经拥有组织实体的奴隶主面前,无组织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就只会被他们利用。其实,这种教育方向,就是“西方”教育体系的真正教育宗旨所在。

是褒是贬,就自己咂摸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