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都有什么作用?
黄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的别名川连,菊花黄连,鸡爪莲,土黄连,岩胡,川连,姜连,雅连,味连,王连等。
黄连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湖北,贵州,湖南,浙江,安徽,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喜欢潮湿阴凉的环境,忌强光直射和干燥高温,一般的生长在山谷,高山林下比较潮湿的地方。
黄连株型高度可达50厘米,叶片呈卵形三角状分支较多,掌状叶片边缘有锐锯齿,叶片绿色,有长长的柄。根柱形细长,有许多的须根黄色。花期2~3月份,花朵黄色。果期4~5月,黄连在10~11月釆收,黄连的根茎一般的要五年以上才能入药。
黄连是一种中药,口感苦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
黄连都有什么作用?
谢谢阅读!黄连大家都听说过,以前过苦日子的人,形容过的日子比黄连还苦。俗话说,良药虽苦医于病,这句话在黄连上能够彻底的体现出来。黄连煮水特别涩苦,它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的功效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牙龈红肿、嗓子疼、肝火旺盛的引起的眼睛红肿刺痛都有治疗作用。
黄连的作用:
一:杀菌止泻,前几天朋友湿热蕴结引起肠道感染得了痢疾,一天往厕所跑了好几次拉红白痢,社区诊所就开了一种药,就是由黄连制成的盐酸小檗碱片,吃了两片,两个小时之后就不拉了,黄连的主要作用就是杀菌治疗肠炎。
二:清热除烦、肝火旺盛引起易怒烦躁眼睛红肿、尿黄尿赤、大便秘结,心火引起的胃热呕吐、口舌生疮热毒疮疡黄连都有作用。
三:安神助眠,苦口的黄连在很多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失眠的中药组方中都有。
黄连性寒用前咨询医生,千万不可私自服用。
黄连都有什么作用?
黄连清热燥湿药,以粗壮,坚实,断面红黄色者为佳。性味苦,寒。归心,胃,大肠,肝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本品寒降苦燥之性尤强,其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黄柏等。并且尤其擅长于中焦,大肠,以清泻中焦,大肠的湿热,对湿热泻痢,呕吐证极为常用,并且治痢之功尤为显著。
湿热蕴结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脘腹痞闷,恶心呕吐可与化湿药同用。
本品还可以用于清脏腑实热,尤其擅长清心,胃二经实热。治疗外感热病心经热盛,壮热,烦躁,甚至神昏,常与清心泻火药或清热解毒药同用。
本品也有较强的清胃热作用,可用于胃火炽盛所致的多种病症。治胃火牙痛,牙龈红肿,出血等。另外,本品也有清泻肝火作用,可用于肝热所致的病症。
黄连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所以治疗皮肤疮痈等外科热毒证效果较好。
本品苦寒,过久服用容易伤脾胃及阴液。
我是康复科李医生,点击右上角关注我,远离亚健康,享受健康生活。
黄连都有什么作用?
黄连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一味药材,很多人都知道黄连可以去火,但是对于去哪些火怎么去就不是很清楚了。《本草正义》记载“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又苦先入心,清涤血热,故血家诸病,如吐衄溲血,便血淋浊,痔漏崩带等证,及痈疡斑疹丹毒,并皆仰给与此”,就是说黄连可以清上中下三焦各脏腑之火,且去火同时还可燥湿,可以治疗火热之邪引起的诸多疾病。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善泻心火,心火亢盛引起的口舌生疮、目赤肿痛、高热烦躁等可配伍黄芩、栀子、竹叶等治疗,若高热引起神昏,则与石膏、玄参、知母、丹皮等同用。若烦躁不安、心中悸动、夜不能寐,是热邪炽盛伤及阴气,可配伍黄芩、白芍、阿胶等养阴清热之品。
本品尚可清胃火,常用于治疗胃火牙痛,多与生地、丹皮、升麻等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配伍麦冬、黄柏、生地等增强清热养阴之力,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黄连不仅清热之力强还兼能燥湿,尤善清中焦湿热,对于湿热阻于中焦,气机不利所致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疗效显著,常配伍苏叶、半夏等。若伴有泛吐酸水、胁肋胀痛,则与吴茱萸同用。黄连为治泻痢要药,常用于治疗下焦湿热所致的大便溏泄、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多配伍木香同用。
本品还可治疔毒痈疮、湿疹、湿疮,治疗疮毒多配伍黄芩、栀子、黄柏等药加强清热燥湿之力,治疗湿疹、湿疮则多制膏剂外用。
黄连功效良多,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宜使用,脾胃虚寒、阴虚津伤者不宜使用本品,以防加重病情。
文:岳增宝/王传航
黄连都有什么作用?
提到黄连,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苦,黄连的苦味确实很大,所谓良药苦口,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 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 或云连 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 雅连”、“ 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刚才说到黄连的苦味,其实黄连还有性寒的特点,也就是苦寒药,中药的苦寒类药一般都有清热的作用,黄连属于清热燥湿类中药。它的功效主要归纳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 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用法及用量为:2〜5g。外用适量。
我们应该都很熟悉一种西药,黄连素,化学名盐酸小檗碱,是用于止泻的一种有效而应用广泛的药,它就是使用的黄连里的成分盐酸小檗碱制作而成。因为黄连里的生物碱很多,这是其苦味的来源所在。从现代药理来讲,它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包括抗菌及抗病毒;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消化系统:利胆、抗腹泻;降血糖;体外研究具有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黄连都有什么作用?
1.清热燥湿:本品体阴质燥,至苦极寒,为清热燥湿之要药。能除湿热,消壅滞,厚肠胃,泻湿火,除郁蒸。用于:①湿热证:湿热内阻,气机不舒,而见脘腹痞闷,烦闷恶吐者,用本品燥湿清热,运脾和中,常与温中益气,运脾燥湿之干姜、半夏、人参、白术配伍。若心下痞,按之濡,便燥者,与大黄合用,如《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若暑湿偏盛而身热汗出,腹满欲吐者,伍半夏、厚朴、石菖蒲,共奏宽中行气,燥湿祛暑,涤痰宁心之功。②暑温:暑湿内郁而致心烦口渴、身热无汗者,用此清热祛暑、燥湿和中,常与厚朴、香薷、扁豆、甘草合用,如《类证活人书》黄连香薷饮。③痢疾:湿热壅滞、消化失常、里急后重、下痢者,用此燥湿胜热,常与辛香行气的木香合用,如《兵部手集》香连丸;若见恶寒发热者,与发表解肌的葛根配伍,如《伤寒论》葛根芩连汤。若脾受湿气,下痢不止者,与吴萸、白芍合用,如《局方》戊已丸。④呕吐:热结胃中而致呕吐恶心者,用之清热降逆、和中止呕,常与干姜、半夏合用,若脾胃虚寒而呕吐酸水者,与益气健脾之人参、白术、甘草合用。⑤痞证:湿热蕴结而胸闷痞满者,用之清热导滞,消痞除湿,常与半夏、生姜、黄芩伍用。⑥结胸证:痰火互结而心下痞鞭,按之痛者,与半夏、瓜蒌合用,如《伤寒论》小陷胸汤。2.清热泻火:本品苦以降阳,寒以胜热,气味俱厚,清上泻下,直折火势,能清肺热,泻心火,涤血热,除湿火。用于:①不寐:心火亢盛所致烦燥不眠,用之清心泻火,与重坠安神的硃砂同用,若余热未尽,心烦不眠,与鸡子黄、阿胶配伍。若心肾不交,怔忡无寐者,与肉桂合用,如《四科简教方》交泰丸。②牙痛:胃有积热而致上下牙痛者,常与升麻、石膏、丹皮、生地合用。③吐血、衄血:火热内炽,血越经窍上溢者,用此清热凉血,与清热泻火之黄芩、大黄合用,上清亢盛之火、下抽釜底之薪,共奏凉血止血之功。④目赤:肝火上炎所致目赤涩痛,用之清肝明目。⑤消渴证:胃热炽盛所致大渴引饮,借其清热泻火之力治渴。3.解毒疗疮:本品性寒苦胜,入心脾、走血分,能泻心脾之火,解一切疮疖火毒,燥脾湿、消肤肿,以疗阳证疮痈,内服外用,皆可取效。如用黄连、槟榔为末,以鸡子清调擦治痈疽肿毒;用本品煎酒,时含呷之,治口舌生疮;以此同芦荟为末,蜜汤服,治小儿口疳;用此与冬桑叶煎汤薰洗,再用黄连浸鸡子白,滴眼,治目赤肿痛。用法、用量:生用清心火和大肠火,姜汁炒泻胃火,拌吴萸炒或猪胆汁炒,清泄肝胆实火,酒炒治上焦火。内服:6~10克,大剂量可用至15克。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浸汁滴眼。使用注意:1.阴虚烦燥,脾虚泄泻,五更肾泻,产后血虚,痘疹气虚作泄,当慎用或忌用。2.本品禀性纯阴,大苦大寒,服用过多,偏性为害。若清泄为用,反而心火偏盛,虚火妄投,反伤中气,燥湿久用,胃阴耗损,生气渐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