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制工人没有视同缴费退休时有影响吗?
合同制工人原则上是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但是养老待遇不受影响。
关于合同制职工,追本溯源的时候,应该可以找到1986年10月国务院《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暂行规定》。
这实际上是属于国家改革劳动用工的四项制度之一,其中有一项就是改变子女顶替的制度,然后实施劳动合同制,变铁饭碗为合同约定,推动劳动用工市场化。
关于养老制度也由过去的国家(单位)养老改为社会保险养老,因为所有的待遇过去都是由国家或用人单位承担的。
劳动合同职工人最大的特点是职工本人也需要缴纳一定的退休养老基金(后来改称为个人养老保险费)。在此之前国家虽然实施过劳动保险制度,但是没有对职工本人进行过收费。
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以后,国家明确对于国营企业用工招用的常年性工作岗位上的工人,以及一年以内招用的临时工、季节工都要签订劳动合同。这实际上是一项很大的进步,因为之前临时工是无法享受到养老制度的,除非转正。
过去的时候退休需要连续工龄满10年。实施养老保险缴费以后,就可以实施累计计算养老保险缴费时间了,最终敲定的养老保险缴费时间是15年。
当时,国家也规定要保障固定制职工和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待遇平等。另外还规定了用人单位要给合同制职工发放工资性补贴以平衡保险福利待遇,有关待遇比固定制职工高15%左右。
由于有关劳动合同制度初步尝试,工资待遇水平较高,有很多固定制职工甚至羡慕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待遇。
退休计算养老金的时候,其实劳动合同制职工也没有受到影响。1992年实施劳动合同改革,全面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固定工人也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了。
在此之前的固定工人的连续工龄才会计算视同缴费年限,缴费以后就没有了。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实际缴费年限也只是计算缴费年限时间而已,没有缴费基数高低和其他影响。所以是完全一样的。
后来,国家尽管完善了有关养老金的计算,基础养老金是2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实施养老保险缴费以后建立的个人账户,发放个人账户养老金。
所以,建立个人账户以前的不管是视同缴费年限还是实际缴费年限,都会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养老待遇是一样的。
合同制工人没有视同缴费退休时有影响吗?
真正的合同制工人,影响不大!第一,什么是合同制工人?
所谓合同制工人是相对于固定工人而言的一种用工制度管理的职工。他们跟固定工人的最大区别是固定工人是计划经济时期用工制度的产物,而合同制工人是落实企业用功自主权后,在国营企业推行的一种改革用工形式的产物。
从时间上讲,在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期用工一直执行的是国家指令性安置计划,国营和大集体企业固定工的来只有四种人,可以被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招为固定职工:一是上山下乡知青年,二是参军入伍复转军人,三是计划内大中专毕业生,四是子女顶替接班。这些人都是由国家指令性计划安排,所以他们的工作年限,最终被国家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
而合同制工人是在80年代初,落实国营企业用工自主权试点时,由企业提出用工意向,经县区级劳动部门报批的指导性计划,招收的多数是职工子女,他们入职后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按月缴纳保险费,以劳动保险手册记载。这个保险费最后在1995年左右全面实行社保制度之后,由统账结合并入社保个人账户。他们跟后来企业推行的全员合同制管理不是一码事。
第二,为什么说影响不大?从理论上讲,合同制工人由于他们入职后跟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又开始按月缴纳保险费,所以他们只有实际缴费年限,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但是由于他们缴费的比例是月工资的15%,一企业交12%,个人交3%,当时都挣不到50块钱,一个月就一两块钱,一年就一二十块钱,十年都不到500块钱。
考虑到并入社保账户金额太低,在退休时计算以养老金作用不大,很多地方就将合同工这段实际缴费年限,当成视同缴费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就高不就低”。因此说合同工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对他的养老金影响不是太大。因为多数地方把它算成了视同缴费,就是没算成的地方,那个年代固定工月工资也不超过百元,缴费的金额都非常低。实事求是的说是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综上,我认为合同制工人没有视同缴费,他就有实际缴费,何况很多地方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将国营合同工纳入了视同缴费范围,所以对他的养老金影响不是太大。因为那个时代工人的工资都非常低,加上缴费的比例也低,所以缴费的金额很少。在计算养老金的时候,跟固定工比肯定是有区别,但影响不大。换句话说,合同制工人跟固定工比按政策理论上讲,合同工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也就没有过渡性养老金。但是他们有实际缴费年限,就是缴费金额低有点影响也不大。
关注燎原杂谈,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合同制工人没有视同缴费退休时有影响吗?
合同制工人没有视同缴费年限,这很正常!这说明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相对较晚。也就是说,他的入职时间发生在所在省份启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点以后。这样,他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也不奇怪,他肯定算不上所在单位的在职中人,而是明符其实的在职新人一个。
当上这个在职新人是时间与命运使然,这没有什么可焦虑与遗憾的必要。退休中人因有视同缴费年限,可以计算与享受到过渡性养老金,而有了所谓的过渡性养老金,就意味着退休中人所享受的养老金水平会较高一些?但铁的事实并不尽然。广大企退中人即视同缴费年限的曾经拥有者们,与机关事业同类项退休人员相比较,所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差距以倍数计算,普遍偏低太多,便是明证!
哪为什么会有退休中人所享受养老金更高一些这个错觉呢?这当然同网络媒体上的不实宣传与误导與情有关。应当说,退休中人有视同年限不假,而且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缴费指数,相较灵活就业人员按60%作为缴费基数,要高一些也是事实。但据此就得出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养老金会吃亏不划算的结论,也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值得研究与商榷。
政策与制度已经十分规范与明确,这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基本养老金的原则和激励机制,现在就客观的摆在那里。今后,凡退休人员能否多拿养老金,这包括在职中人与新人们在内,就看你在职时个人缴费基数的高低,以及缴费年限的长短,这才是决定人们退休后养老金享受水平,高低多少的“牛鼻子”与关健环节之所在,这当然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在内的。
总之,上述分析与解读告诉我们,合同制工人没有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待遇有无影响的疑问,应该说有了恰当的回应与正向的引领。结论就是,作为在职新人的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社会经济在高质量蓬勃发展,社会平均工资水平逐年大幅度在提高;在职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水涨船高,更上一层楼的期待是大概率的事情。可以肯定地讲,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广大新人们,他们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一定会比他们的前辈更多更高一些的!
感谢阅读、关注并点赞!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合同制工人没有视同缴费退休时有影响吗?
有没有影响这就要是看你参加工作的时间了。
我们应该知道,养老金的计发和缴费年限有直接关系,而缴费年限可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缴费年限,另一部分是可视同缴费年限。
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合同制工人应从1986年10月起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也就是说86年10月起为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如果你参加工作在86年10月前,从86年10月开始正常缴费,而人社部门对你86年10月之前的工龄不认可,也就是说你没有视同缴费年限,那么就直接影响了你的养老金水平。
当然,合同制工人参加工作在86年10月后的话,就只有实际缴费年限,没有可视同缴费年限。按实际缴费年限计发养老金合情合理符合规定,根本影响不了你养老金的计发。
有一种情况要特别注意:
比如你86年之前参加工作,90年1月办理合同制,并开始正常缴费直至达到退休年龄。按规定你应补缴86年10月至89年12月的养老保险费,86年10月之前的工龄才可视同缴费年限。但往往是到办退休手续时才补缴这段时间的养老保险费,承担了数额较大的滞纳金。这种情况要及早了解,及早补缴,以尽可能的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
合同制工人没有视同缴费退休时有影响吗?
本人认为影响很大,视同缴费是指92年前的连续工龄,企业或事业在这段时间都没有缴养老金,但是社保会视同这段时间已经交了养老金,并且在退休时会比没有这段时间的计算要高很多!比如我有一个同事刚才从二0一九年退休的,他的视同缴费年限是13年零一个月就这项多拿1626元/月。没有视同缴费这项就少拿1636元/月。
合同制工人没有视同缴费退休时有影响吗?
合同制工人没有视同缴费,退休时有影响吗?没有视同缴费年限,都是实际缴费年限对退休肯定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全部是是实际缴费年限的人,养老金只有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要增加过渡性养老金。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合同制工人,是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举措,按照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精神,从1986年10月1日起,凡是新进入国营企业工作的工人,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从进入国有企业工作时,开始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当时由于工资基数比较低,所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也是比较低的,加上当时的养老保险还只是试点性质的,所以在这批合同制工人退休时,很多地方都是将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合同制工人的缴费年限,按照视同缴费年限来计算,并没有完全按照实际缴费年限来计算。
但是在1992年以后招收的合同制工人,由于各地已经开始缴纳了养老保险,像四川等地的很多地方,从1990年就开始缴纳了养老保险,因此从1992年开始计算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这是比较准确的,在1992年之前缴纳的养老保险的个人,也是按照视同缴费年限来计算的。当然这方面的政策各地政策是不统一的,只能按照当地政策的规定来执行。
不管是视同缴费年限,还是实际缴费年限,其实都是要累计计算为缴费年限,只是在养老金计算时,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除了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外,还要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是对视同缴费年限没有个人账户,或是个人账户资金比较低,导致个人账户养老金偏低的一种补偿机制。但是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由于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积累比较高,所以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对也比较高,总体养老金也不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合同制工人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但是有实际缴费年限,与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相比,养老金少了过渡性养老金部分,但由于全部是实际缴费年限,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相对比较高,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比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高,虽然没有过渡性养老金,但总体养老金水平不会受到影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